张廷模讲解中药学第三十一集视频讲
白癫疯有效方法 http://m.39.net/pf/a_7288900.html 学习往期课程请往下拉! 主讲人:张廷模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该局重点学科临床中药学学术带头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评审专家。主张继承不泥古,发扬不离宗,提出了中药药性“三性说”、“一物二气说”、“配伍的相对性”等一系列药性理论观点,并对中药功效记述的完整性和术语的规范化,做了大量工作。 第31讲清热凉血药: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水牛角、紫草下面我们介绍具体的这一节的六种清热凉血药,清热凉血药的品种也非常多。其实我们在此之前学过的所有有凉血作用的药可能(有)十多种了吧。比如说我们解表药当中的桑叶,清热泻火药当中的栀子,清热燥湿药当中的黄芩,尤其是清热解毒药当中的像大青叶、板蓝根、青黛、马齿苋、贯众,这些其实都有清热凉血作用,只是这些是比较典型,对在温热病的营、血分阶段用得比较多的一些凉血药,那么以后凉血止血药那一类,品种更多,这些都是要联系起来学习的。 生地黄 那么在这一节里面我们首先要介绍的,第一味药生地黄,现在正名往往就简称生地,黄字可以不要。因为是地黄这种植物的块根,块根挖起来的时候就像我们现在从地下把那番薯挖起来。新鲜的时候把它切开,里面是带有一点黄色,所以地黄的黄就这样来的。那么晒干了以后,它的黄色不明显了,有的甚至完全是比较接近于黑色了。那么地黄命名按照古代的一些文献的记载,就是说他认为质量很沉重的,挖起来比较坚实、很重的,如果在水里面清洗的时候沉在最下面的,质量最好,它是用天、地、人来分轻重。比如说晒干了以后,在洗的过程当中,有的就浮在上面的,那么就相当于在上的是天,这种地黄可能不是很好。所以地黄是与来源有关,不是昨天讲的黄色的土地意思,它用天、地、人来分,(为)地的是最重的,质量是最佳的。地黄主产区主要是在河南,河南过去称为怀庆,所以有的把它叫作怀生地、怀地黄,是河南的道地药品之一。生地黄的“生”,在古代和现代它的含义有一点微妙的变化,在古代指的生地就是新鲜的地黄,指的鲜品,因为古代的地黄它(只)有干、鲜之分,一个是地里面采挖起来,或者也可以保存相当一段时间,用鲜的;一个是晒干了以后用,晒干了的叫干地黄,没有晒干的叫生地黄,生和干相对,那么后来因为有了熟地黄,唐宋以后,尤其宋代以后有了熟地黄,那么生就是和熟相对了,熟地就是我们今后补血药要学的了,如果我们还要用新鲜的,那就要写明是鲜地黄,是字面上有一点细微的区别。生地黄是很常用的一个清热凉血药,所以它的基本功效清热凉血,清热凉血我们刚才讲它的主治,一是温热病热入营血,二是血热妄行,生地黄在这两个方面,都是很重要的,很常用。因为它药源丰富,价廉物美,清热凉血作用比较好。那么对于温热病在营分阶段,生地黄第一可以凉血,第二可以养阴生津。因为在营分阶段之所以脉细数,也有口渴,虽然饮水不多。但是也是伤阴的一种表现。尤其是脉细数,那么它发挥了最基本的凉血和养阴两大作用,那么再配伍一些清热解毒,或者清热泻火的药物,比如说清营汤,就这样的一个用法。那么到了血分阶段,就斑疹显露,出血比较明显,那么生地黄除了凉血养阴,因为同样有伤阴,有血热,而且它还发挥了止血的作用。那么对于血分就有三个相应的有关的功效了,那个时候因为出血以后就有瘀血,所以常常就配伍活血化瘀,当然还需要配伍清热解毒,比如说过去的犀角地黄汤,现在叫解毒地黄汤。那么就用犀角或水牛角来清热解毒,加上牡丹皮和赤芍药来活血化瘀,所以在营分和血分阶段,对生地黄它本身它的临床意义有微妙的区别。因为在营分阶段,斑疹隐现,没有明显的出血,所以止血关系并不重要、不直接,那么到了血分阶段,止血就成为了一个针对性的一个很重要的功效。所以我们说,比如说要考核大家,在治疗温热病的营、血分不同阶段,那么生地黄发挥了那些有针对性的治疗作用。像这一类的选择题,难度就是比较高的了,那不但你要对中药的功效要很熟悉,对于主治证的病因病机,你要分析得非常准确。那么药物怎样来针对主治证的病因病机,你才能够准确地选出正确的选项,答案才会正确。所以在治疗营分,比如说清营汤;血分比如像犀角地黄汤,只不过这犀角是不允许使用了,现在改为水牛角,我们后面要讲,根据卫生部的文件就叫解毒地黄汤。那么血热妄行,生地黄既能凉血,又能止血。所以对于血热妄行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药,(其)重要性不亚于我们今后凉血止血药那一节学的那十来种药,可能比那些药使用的频率都要高,而且作用都要可靠,所以是个重要的凉血止血药,但是在很多中药著作上,对地黄的止血的功效,肯定不够,没有给予应有的 然后还有最后的一个清热凉血药,紫草。紫草就是用的植物的根,这是它的根部,不管我们书上说的新疆紫草或者紫草、内蒙紫草,它的根部都是紫色的,外观的颜色紫色,它是作为紫色的一种染料,一种颜料,紫色,它颜色是这种脂溶性的,在植物油当中很容易把它溶出来,提出来作为一种染色,而且没有毒性,所以现在有的食品,作为一个染色剂,就用紫草的色素,应用比较普遍,那么过去我们看到了很多那种红的蜡烛,有的就是用紫草来染的,因为蜡烛就是用的油脂,把油脂里面用点紫草浸泡一下,它自然就变成了那种红的颜色了,红的或者紫红的,它根据颜色来命名。紫草作为一个清热凉血药,它的作用不强,很一般,但是它可以用于温热病的热入营血,但是作为辅助药,没有前面的那些药物那么重要,用的不多,可以用。它也可以用于血热妄行,但它也是没有止血作用,也必须和止血药配伍在一起,也是很次要的。那么它清热解毒,那么解毒的作用也不是很强,所以对于一般常见的那种疮痈肿痛啊或者温热病所以使用情况不多。那么另外一个透疹,透发麻疹,在古代的中药学,或者说不说古代,就是说二十多年前吧,紫草在临床上第一功效是透疹,因为(那)时候,麻疹经常流行,没有麻疹疫苗,是儿科的一个非常严重的疾病,经常发生的,那么有很多麻疹,不但有外感,同时血热和热毒炽盛。那麻疹的疹点紫暗,而且疹点很少、很稀,那么就需要凉血解毒,又需要透疹,紫草不但透疹还能凉血解毒。所以热毒瘀滞比较重的这一类的麻疹患者,紫草是很常用、很有效的一个药,而且紫草对于麻疹,还有一定的预防作用,所以在麻疹流行的季节,有的没有患麻疹的小儿,饮用一点紫草煎的汤,或者以紫草为主的一些单方,就会减轻症状,即使感染了,出现了麻疹,那么也是顺证,不是那么很危重,所以也是中医治疗麻疹用于预防的不多的品种之一,很常用。当然和麻疹疫苗的预防作用,不可相提并论。只是在当时的那种水平下,没有麻疹疫苗的情况下,那么它是受到高度重视的,所以成为临床第一应用最广的功效,随着麻疹疫苗的问世,那么麻疹的发病逐步地减少,应用已经降低了。那么当代的紫草,用的多的就是与解毒有关的,把它用于烧、烫伤,和婴儿的或者成人的湿疹,用得最多,可能很多有婴幼儿的家庭都有紫草油,医院,医院都有,那么就是把植物油,最好的植物油是香油、芝麻油,刺激性小,把紫草稍稍地清洗干净一下,在油里面泡一下,泡了在火上微微地加热,在刚刚油开始沸腾的时候,温度不是很高,那么整个油就变成了紫红色的,然后可以把里面的紫草去掉,也可以就泡在里面,那么对于一般的烧伤、烫伤比较轻度的,比如说一度的,烧伤、烫伤或者浅二度的(以及)湿疹、湿疮都有比较可靠的疗效,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那么现在研究发现紫草又对肿瘤可能或者一些病毒,还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那么现在是研究之中,还没有成为临床应用的现实,这些我们不管它,所以紫草也是作为一个这一节里面的一个次要的药物,就了解这样一些内容。那么清热凉血药,在这一节的六味药,前面四味是掌握的重点,后面两味作为一般的药物,正如我们前面讲的清热凉血的药本身很多,应该把每一个章节的联系起来,尤其是这些药和后面的凉血止血药,在止血药那一章当中的这种关系更加密切,那么应该前后把它互相参考,今天就讲到地方。 版权声明:文中内容为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温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 应中医爱好者要求本人建了古中医学习交流群,欢迎中医粉进群交流,诚邀资深中医师、学者给与指导! 本群不卖课不卖药,单纯学习,打广告者请绕道!可加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daia.com/qdzz/6432.html
- 上一篇文章: 病恶湿为首,养生先除湿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