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件印证历史痕迹的内蒙古文物图典组
白癜风早期症状 http://m.39.net/pf/a_7696544.html 清巴尔虎部蒙古族妇女头饰 清代一级 银、珊瑚、松石头饰长37.5厘米、 宽50厘米、头箍直径19厘米 呼伦贝尔市征集 头饰呈盘羊角形, 在条形银饰上镶嵌珊瑚、松石等宝石。 头饰造型独特, 整套头饰上的装饰图案较多地保留了元朝时期的特色。 清银镀金白玉柄镶宝石蒙古刀 清代一级 银、石、皮通长38.6厘米、鞘口径3厘米 锡林郭勒盟征集 蒙古刀是游牧民族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 是蒙古族男儿必备的两件爱物之一, “跨下有骏马,腰间有快刀”。 (一1帝的宠儿吗 在年的老上海,大约是暑期。在一辆电车的头等座位上,坐着白人父子。儿子也就十一二岁,长园的小脸,面颊白里透红,眼睛上有着金黄的长睫毛,和平而秀美。车上的一位中国青年人,不由得仔细地多看了这个孩子几眼。谁知,白人孩子到站下车时,在青年人面前停住,突然把脸向这个青年人尽力伸过来,恶狠狠的,好像是说,黄种人,看罢!你配看我!然后下车扬长而去。年轻人羞辱、愤怒而又无奈。他知道,白人孩子凭借着种族的优势和国家的强势,在这个孩子眼中,黄种人就是劣等人。 这个青年人把这次经历,这次羞辱的感受写成了一篇文章,名为《白种人——上帝的骄子》,抨击白人身上的种族主义。这个青年人就是写了著名的散文《荷塘月色》作家朱自清。 朱自清先生是语言文学家,可能不太了解欧洲的历史。其实,欧洲历史辉煌的时期是在两端,早期是古希腊、罗马帝国时期,晚近是英法德等资本主义帝国时期。从罗马帝国衰落的公元年到欧洲资本主义兴起的1年间,欧洲是一个贫弱之地,是欧亚大陆经济版图上的遥远边陲。欧亚大陆中心草原地带的游牧民族经常劫掠欧洲,匈奴人、突厥人、蒙古人、阿拉伯人都曾对欧洲进行过不同程度的冲击。匈奴首领阿提拉在公元5世纪在欧洲纵横驰骋,以至于被欧洲人称为“上帝之鞭”。可见欧洲人的痛苦和无奈!英国地理学家麦金德在他的《历史的地理枢纽》一书中认为,所谓欧洲,实际上就是在抵抗欧亚中心地带草原游牧民族的侵略过程中形成。这也反面说明,当时欧洲的积贫积弱。 欧洲兴起于1年。水手哥伦布相信地球是圆的,向西航行也可以到达印度。这样,就可以找到一条替代被穆斯林世界控制的欧洲通往印度的商路。年8月2日,哥伦布在西班牙国王的支持下,率领三艘帆船出发。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后来西班牙人又在美洲发现黄金、白银,开始了欧洲的殖民时代。通过杀戮当地印第安人,抢夺黄金白银,欧洲人抢到了第一桶金,有了发展资本主义的“资本”。年,葡萄牙人达·迦马率领四艘帆船绕道好望角,来到印度马拉巴尔海岸的中心城市卡利卡特。回去的时候,达·迦马搜集了一船胡椒和肉桂,回到家乡卖了大价钱,是整个船队探险经费的60倍。暴利让葡萄牙人眼红了,他们要独霸这条商路。不是通过商业竞争,而是用武力把对手消灭掉,把对手赶走。葡萄牙人以一种“海盗+商人”的手段,最终独霸这条商路,并美其名曰“持剑经商”。后来的荷兰、英国纷纷效仿。由此,欧洲人开启了所谓的“大航海时代”。这是欧洲兴起的原点。实际上是欧洲人在母国的庇护下,纷纷驾船出海,碰到强大的国家就老实经商,碰到弱小国家就掠夺。现在好莱坞有一种星际探险类型的科幻电影,总是描写一只宇宙飞船船队在外太空探险、作战,消灭黑暗势力,消灭邪恶生物。这背后,笔者怀疑,是否无意间渗透着欧美人对大航海、大探险时代的集体记忆,集体无意识。 但是,在1年时,欧洲的生产力却是乏善可陈。欧洲是欧亚大陆一个荒僻的角落。年,达·迦马到达印度卡利库特,但是,却没有带来任何反响。葡萄牙人带来的都是零碎小物件和羊毛织品。看看达·迦马献给卡利库特统治者的礼单:羊毛织物、帽子、珊瑚珠串、脸盆、罐装的油和蜂蜜。[1]笔者不太了解印度当时的生产水平,但是,想想我国传统评书中国家间互赠的礼品,达·迦马的这份礼单实在是太差了。卡利库特的统治者卡拉巴尔王公对这些东西毫无兴趣。他让达·迦马给葡萄牙国王带回一封信,信上说,他的国家繁荣富足,他希望从葡萄牙得到的是黄金、白银、珊瑚和胭脂。[2]实际上,应该替达·迦马感到幸运,这要是赶上暴君式统治人物,还不落一个羞辱君王的罪名,掉了脑袋。更重要的是,不仅统治者没兴趣,就是普通老百姓也没兴趣。由于葡萄牙,以至欧洲的生产水平落后,葡萄牙商品在葡萄牙本地的价格要远远高于在印度卡利库特的价格,根本就无法进行贸易。 因此,欧洲人在1年时,只能抢,只能进行所谓的“持剑经商”。 真正改变欧洲人的生产能力,改变欧洲人在欧亚大陆经济版图地位的,是英国的工业革命,从此欧洲真正崛起,欧洲列强瓜分世界,成为上帝的“宠儿”。 (二)工业革命巨变 一般认为,英国的工业革命发生在年。标志性事件是瓦特改进的蒸汽机被广泛应用。推动蒸汽机发明的是两个行业,一个是棉纺织业,一个是炼铁业。 棉纺织业在当时是英国的新兴产业。16世纪尼德兰发生资产阶级革命,约三万名纺织工人逃到英国,给英国带来了纺织技术。棉纺织业属于轻工业,需要的资本较少,资金周转快,容易获利。英国棉纺织工业很快发展起来。最初的棉纺织业都是手工操作,家庭式小作坊生产。年,约翰·凯伊发明“飞梭”。这种织布器械改变了过去织工们用双手相互穿梭的织布方法。织工们只要用两脚交替踏板,飞梭就会自动地织成布匹,工作效率由此提高了一倍。随着飞梭的改进和应用,织布技术迅速领先纺纱技术。六个纺工才能供应一个织工所需的棉纱。 提高纺纱技术成为当务之急。年,织工詹姆士·哈格里夫斯发明了一种手摇纺纱机,被称为“珍妮机”,又称多轴纺纱机。纺锤的数目开始时装八个,后来增加到十六个,到年增至一百二十个纺锤同时工作。棉纱产量由此大幅度增加。但是,珍妮机的缺点就是必须用手摇。年,普雷斯顿的理查德·阿克莱发明、制成了(实际上是偷了别人的发明)水力纺纱机。这种机器使用滚筒以不同的速度纺成棉纱。从此,纺纱机的转动不再依靠人力,而是利用自然力。英国也从此能够制造出纯棉织品。水力纺纱机体积较大,不适于家庭分散应用。它需要建造厂房,集中生产。年,阿克莱在德比郡附近的德温特河岸开办了英国第一家水力棉纺纱厂。工厂出现了。不久,他雇佣了六百多名工人,其中多数是工资较低的童工,这是近代机器大工厂的开端。 年,兰开郡的塞缪尔·克隆普顿吸取珍妮机的活动架子和水力机的纺纱滚筒的优点,发明了综合纺纱机,又称走锭精纺机。这种机器纺出的纱既精细又而结实,一次能够带动三百至四百个纱锭。综合纺纱机自然代替了珍妮机。 今生我们有缘,陪你一起看草原,让爱留心间…… 阳光灿烂的夏日,心驰神往。一起到草原,看那蓝蓝的天,看那白白的云,看那远飞的燕……再一次走进你,我的家,我的草原,我的天堂。扑进你温暖的怀抱,紧闭双眼,与你相拥。将我的情,我的爱留在草原再一次走进你,我的家,我的草原,我的天堂。扑进你温暖的怀抱,紧闭双眼,与你相拥。将我的情,我的爱留在草原再一次走进你,我的家,我的草原,我的天堂。扑进你温暖的怀抱,紧闭双眼,与你相拥。将我的情,我的爱留在草原再一次走进你,我的家,我的草原,我的天堂。扑进你温暖的怀抱,紧闭双眼,与你相拥。将我的情,我的爱留在草原 走进草原,心飞扬。青青的草,烂漫的花,暖暖的风,一切是那样亲切。根在草原,心怀爱恋,草原的开阔,总能打开紧锁的心胸。这是山的宽厚,风的抚慰,天的洁净,云的懒散,草的青香给予的。 再一次走进你,我的家,我的草原,我的天堂。扑进你温暖的怀抱,紧闭双眼,与你相拥。将我的情,我的爱留在草原。 草原,你山地草原的特点,离天很近,人称你是倚天草原,摩天草原,一直向往天的无垠和明净,却注定不能与天相连,只能与天相望,与天相恋,这是天与地的绝恋! 根在草原,爱在草原,我要为你歌唱,歌唱蓝蓝的天,歌唱浓浓的情,让歌声随草原的风,传给我的亲人。那里有我的思念,有我心中的恋曲。 作一首草原恋歌,爱你,想你,思念你,化作山雨,淋透我身,浸润我心。 草原,我对你的情永不变,变的只是容颜。你是我的歌,心中永远的歌,一首无名的草原恋歌。 清色拉希用双面蒙皮梯形音箱朝尔 清代一级 木、皮高97厘米,宽25厘米,厚8.5厘米 内蒙古地区征集 色拉希(----), 内蒙古哲盟科尔沁左翼中旗人, 著名马头琴演奏家和音乐教育家。 朝尔为两弦拉奏乐器,琴弦以马尾为之, 被视为马头琴的前身。 它保持着胡笳时代人声与笳声共鸣形成的双音特点。 蒙古人取其共鸣之意,称其为“抄兀尔”,也就是朝尔。 清雕饰彩绘人物故事雅托克 清代一级 木长厘米,宽24.5厘米,高15.5厘米 赤峰市敖汉旗征集 雅托克为蒙古族传统拨弦乐器,也称蒙古筝。 《元史?礼乐志》云:“如瑟,两头微垂,有柱,十三弦”, 后来演变为筝形。 此筝为十二弦,音箱首尾乐山上固定有十二弦。 雅托克自元以来一直为蒙古宫廷乐队的主要乐器。 清彩绘雕饰蒙古象棋 清代木棋子一级 高3.8----7厘米 锡林郭勒盟文化处拨交 蒙古象棋是蒙古人喜爱的一种游艺活动, 其子路运行法兼有国际象棋与中国象棋的特点, 九线,六十四格,不设界河。 棋子三十二枚,双方各十六枚,分别深浅两色。 清蒙医鹿皮药袋 清代一级 鹿皮、银、钢通长厘米,宽27厘米 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旗征集 在长方形的大药袋内,插放34件鹿皮小药袋,内盛放蒙药。 据文献记载,蒙药药材大约有余种,取材于动物、植物、矿物等。 治疗用药多为成药。 此药袋内盛装一般常见病所用成药, 并配有蒙医放血疗法的用于身体不同部位的放血器, 可谓“医院”。 清尹湛纳希石枕 清代一级 石高15.5厘米,长31.4厘米,宽15.8厘米 内蒙古教育出版社拨交 尹湛纳希于清道光十七年诞生于内蒙古卓索图盟土默特右旗, 今辽宁省北票县下府乡。 据说当时下府乡盛产软质细地青石料, 因此当地的石雕业很发达。 尹湛纳希先生曾写过一篇《石枕论》, 文章虽与石枕并无干系, 至少石雕业激发了尹湛纳希先生的创作灵感。 清明黄缎十二章绣龙袍 清代一级 缎身长厘米,通袖宽厘米,底边宽厘米 内蒙古地区征集 袍面为明黄缎地,通身绣龙九条, 并彩绣四合云、十二章、八吉祥和八宝纹。 十二章纹饰是中国古代帝王冕服和衮服上装饰用的十二种纹样, 简称章服,即日、月、星辰、龙、山、华虫、 宗彝、藻、火、粉米、黼、黻, 此十二种纹样都是以刺绣施于龙袍的一定部位。 清鄂尔多斯右翼中旗虎纽满蒙文扎萨克银印 清代一级 银、铜通高11厘米,印边长10.5厘米 内蒙古地区征集 此印为清康熙二十五年() 清政府颁授予元太祖成吉思汗第二十四世孙松喇布之印。 松喇布为内蒙古鄂尔多斯右翼中旗扎萨克多罗贝勒, 其父善丹系鄂尔多斯左翼中旗扎萨克郡王额麟臣之从子。 顺治七()年诏封扎萨克多罗贝勒,诏世袭罔替。 康熙二十一()年,松喇布袭其王位,后传十世至清王朝灭亡。 清乌兰察布盟盟长贝子乘马牌 清代一级 银、铜通长16.9厘米,牌长14.4厘米,宽9.9厘米 包头市征集 此牌为清王朝盟旗制度的产物。 清廷为加强对蒙古各部的控制, 在旗以上设盟,数旗为一盟。 如遇战时应招, 可率领所属各旗壮丁出征, 此牌为征调马匹的行令牌。 清达理札雅浮雕龙纹鹿角扶手红漆木宝座 清代一级 鹿角、木通高厘米, 最宽厘米,纵深厘米 阿拉善盟达理札雅捐赠 阿拉善和硕特旗自清康熙三十六年() 建旗至民国二十七年(), 历经年,此间该旗累计袭封扎萨克十任。 达理札雅为民国政府袭任的末代扎萨克。 此宝座从样式及用料均仿满洲入关前王公使用的形制。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 身居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副主席的达理札雅先生 将这件祖辈传世宝座捐献给国家。 清鸟羽式萨满服 清代一级 布,绸衣长厘米,两袖宽厘米 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征集 此对襟萨满服集中展示以鸟类崇拜为突出特征的 蒙古萨满信仰的基本特点。 长袍前后及袖上缀饰彩布条,伸开双臂直立时, 布条展开呈倒扇面形。同时,其前胸、 后背都佩戴铜镜和小铃铛, 以表示其“法力”非凡。 清法王骨雕佩饰 清代一级 骨上衣长92.5厘米,下围宽82厘米 呼伦贝尔市征集 驼骨磨制、雕刻、串连骨雕佩饰。 它由帽饰、胸饰、背饰、裙围、臂钏、腕饰、耳饰等部分组成。 裙围纹饰工艺最为复杂, 是用楼空透雕手法将驼骨雕刻成各种佛教图案饰片,以小珠穿连。 作佛事活动时,护法神巫佩带此褂饰, 跳多种舞蹈动作,以此来降服恶魔、护佑众生。 清鎏金莲瓣纹圣水壶 清代 铜高75厘米,腹径29厘米,底径26厘米 一级 内蒙古地区征集 藏传密宗威仪中, 为密法修持者举行灌顶仪式时, 专为盛满圣水而备的宝壶。 圣水浇灌头顶能祛除修持者无明烦恼之垢秽, 同时引出自性清净心, 可大大缩短修行成道的期限。 清银鎏金镶宝乃琼冠 清代 银,宝石高50.5厘米,直径33厘米 一级 锡林郭勒盟征集 此为乃琼神巫在特定宗教吉日作法降神时所戴的冠饰。 这顶法冠形制非常奇特, 正面嵌有五个骷髅银饰。 它的材料大多由金银和宝石组成, 所以特别贵重, 只有乃琼神巫降魔时才能由助手帮忙戴在他的头上。 清白伞菩萨坛神咒板 清代 木长66.5厘米,宽66.5厘米,厚3厘米 一级 内蒙古地区征集 此为大藏经供奉咒轮图。 大藏经中咒经类占据了很大分量。 在喇嘛教各派瑜伽部中, 特别是密教,十分重视密咒, 它是达到“道果”的最高尚的内容。 如果把此咒写在纸上或叶上, 长期佩带于自己的身边,便能免除灾难。 龙泉窑粉青釉划花缠枝牡丹纹凤尾尊 龙泉窑粉青釉划花缠枝牡丹纹凤尾尊 元代 高50.4,口径20.5厘米 呼和浩特市郊区太平庄乡白塔村出土 喇叭口,长颈,颈上部为弦纹装饰, 颈下部划缠枝莲纹。此瓶通体施天青色釉, 釉色润泽,造型美观, 为元代龙泉窑瓷中的精品。 钧窑镂空带座摩羯耳瓶 钧窑镂空带座摩羯耳瓶 元代 高58厘米 呼和浩特市郊区太平庄乡白塔村出土 口沿呈翻卷五瓣花形,细颈,圆腹, 颈肩间有兽形双耳, 腹部前后饰两上凸起衔环兽面纹, 额头刻有“王”字。 瓶身下部为五只攒尾骆驼组成的高座, 器体形成骆驼队驼负宝瓶行进的造型, 意匠小中见大。 胎釉厚重,鲜艳的玫瑰紫彩斑, 增强了釉色的质感美, 为元钧瓷珍品。 钧窑“小宋自造”香炉 钧窑“小宋自造”香炉元代 高42.7,口径25.5厘米 呼和浩特市郊区太平庄乡白塔村出土 香炉圆腹、三足、双耳。 通体施天青色釉。 颈部有一方形题记, 刻“己酉年九月十五小宋自造香炉一个”十五字楷书 己酉年为元武宗至大二年()。 为国内罕见的元代钧窑瓷器。 褐釉划花盘口穿带瓶 褐釉划花盘口穿带瓶 唐代 口径9.3,底径9.3,高32.6厘米 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土城子出土 盘口,腹两侧有穿带, 这些都是为适应游牧民族生活而出现的特征, 是北方游牧民族所用瓷器。 虁纹龙耳套环青铜罍 夔纹龙耳套环青铜罍 春秋 高28.7,口径20,通耳宽37.8,足径8.8厘米 赤峰市宁城县小黑石沟出土 螭首双耳,肩部饰蟠螭纹一周, 腹部饰倒三角纹,内填蟠螭纹, 又组合成饕餮状。 鹿啣草纹鎏金银马饰具 辽代1组4套件 凸形节约长9.2,宽5.9, 长方形节约长4.62,宽2.6厘米 赤峰市大营子村辽驸马赠卫国王墓出土 白银锤揲錾刻而成。 包括马笼头饰、马盘胸饰、马后饰等。 节约浮雕鹿衔草纹,鎏金。背有衬板及钉。 从形状及各部位名称看,与唐代马具如出一辙。 并且在鞍马文化发达的契丹民族的创造下有了更大的发展。 契丹鞍马甲天下,马匹装饰历史悠久, 制作材料除此之外,还有纯银、铜鎏金、玛瑙、玉等,工艺精湛。 各部件的带饰形制多样,其工艺多用传统的模压、锤揲、 錾刻、鎏金、琢磨、抛光精工细做。 纹饰包括鹿纹、龙戏珠纹、凤纹、群鸟纹、 忍冬纹、鱼子纹、缠枝卷草纹等。 錾花银盏托 辽代 高8.4厘米,口径8.8厘米,足径7.4厘米 赤峰市大营子村辽驸马赠卫国王墓出土 白银锤揲錾刻而成。 由碗、托盘和圈足构成。 碗为侈口,亚腰;托盘敞口,浅弧腹;高圈足足根微侈。 碗、盘及足缘錾均饰羽叶纹,碗及盘的腹壁錾盘带纹。 印金团花图案夹衫 元代 尺寸:衣长59,袖长43厘米 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元集宁路古城出土 锦地,在夹衫上用金色印出小团花, 显得富丽堂皇,为元代丝织佳品。 推荐阅读 Re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daia.com/qdzz/6408.html
- 上一篇文章: 鸡血鸭血猪血不干净这4大好处后悔没早
- 下一篇文章: 中医百消不灭百振不兴破局的时刻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