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炎,俗称"大头瘟","蛤蟆瘟"等,是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好发于冬春季节,尤以3~12岁的儿童多见,其临床特征是腮腺(两耳垂旁下)非化脓性肿胀,疼痛,恶寒,发热等。目前西医对病毒尚无特效疗法,除对症处理选用解热镇痛剂外,抗生素与磺胺,副作用较大。还在信霉锅希望的中国育龄妇女与青少年全部打这三联疫苗吗?

中医辨证论治腮腺炎有着良好的效果,腮腺炎患者可以一试。一、辩证治疗:   1.温毒在表   症状:恶寒发热,头痛腮胀,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则:疏风清热,散结消肿。   方药:银翘散加减   组成:金银花,连翘,桔梗,牛蒡子,薄荷,板兰根,夏枯草,丹参,黄芩。   用法:水煎服,1日1剂。   2.胆热犯胃,气血壅滞型   症状:壮热烦渴,腮肿拒按,心烦恶心,便干尿赤,舌红苔黄,脉滑数或弦数或洪数。   治则:清热解毒,疏肝利胆活血。   方药:普济消毒饮加减。   组成:柴胡,升麻,连翘,薄荷,僵蚕,牛蒡子,板兰根,马勃,黄芩,桔梗,丹参。   用法:水煎服,1日1剂。   3.余毒未清,腮肿尚存   症状:热退腮肿渐消,或睾丸肿痛,舌红苔黄而干,脉数。   治则:清解余毒,软坚散结。   方药:消瘰丸加减   组成:夏枯草,玄参,全瓜蒌,浙贝母,牡蛎,板兰根,大青叶,王不留行。   用法:水煎服,1日1剂。

二、常规草药治疗

简单方:取鲜蒲公英30~60克,白糖30克,将蒲公英洗净,和白糖同放于药罐内,加水~毫升,文火煎开后再煎15分钟左右,用洗净的纱布过滤,取药液,分早晚2次服。除了内服,还可佐以外敷,把蒲公英捣烂如泥,加入一个鸡蛋清,调成糊状,敷在患处,每天1次。一般1周以内肿胀、疼痛和发热都可消退。

腮腺炎在中医里叫“痄腮”,主要是风热邪毒内侵导致的。明代陈实功在《外科正宗》中说:“痄腮乃风热湿痰所生,有冬温后天时不正,感发传染者,多两腮肿痛,初发寒热。”邪毒从体表进入,侵犯足少阳胆经,足少阳胆经途径耳前和耳后,邪毒被带到那里,瘀积在腮部,就造成腮部的气血运行不畅,于是就会肿起、疼痛了。

总而言之就是有热毒瘀积在腮部。热毒化火,还会出现发热、乏力、烦躁、头痛等全身症状。热毒瘀积在两腮,连张口咀嚼都困难,进食也会受到影响。所以,治疗腮腺炎,关键是要解热毒。而蒲公英,擅于解毒消肿。

《本草备要》中说它“化热毒,解食毒,消肿核”;《本草新编》说它“溃坚肿,消结核”。解食毒,散滞气”。故曰,蒲公英能祛除胆经中的热毒,给腮部消肿,治疗腮腺炎疗效显著。

三、穴位治疗

  耳穴取穴:腮腺、颊、神门、交感、内分泌。

  配穴:睾丸疼痛配睾丸穴。

  毫针直刺或斜刺,强刺激,留针20-30分钟,间歇行针,每日1-2次,3次为1疗程。也可用耳穴贴压王不留行籽,每日揉按3次,每次3分钟,每周换2次,3次为1疗程。

  刺络疗法:

  取穴:耳尖穴、少商、关冲、少泽,每次选2-3穴,用小号三棱针快速点刺,局部用手挤压,放血3-5滴。

  电针疗法:

  取穴:取腮腺炎刺激点(肿大腮腺之上缘处)、少商(双侧)。

  针腮腺炎刺激点时由肿大之肋腺上缘呈45度角刺入,深约1-1.5寸,通电10-15分钟,起针后点刺双侧少商出血,每侧3-5滴,每日1次。

四、推拿疗法:

  手法:按摩清天河水、退六腑、清胃经、揉小天心、揉牙关、揉耳后高骨。

  初起有表证时,重用清天河水解表泄热;邪毒内陷心肝,可掐老龙、十宣、揉二扇门清热开窍,息风止痉。

五,民间偏方秘方

1.急性流行性腮腺炎

(1)韭菜克,盐少许。将韭菜捣烂,拧取汁加入盐,调和均匀,分成3份,抹在患处,干后再换。

(2)赤小豆60粒,捣烂,合以温水或醋(用鸡蛋清更好),调成糊状,摊布上,敷于患处,稍凉即换,24小时后除去。

(3)马齿苋1把,捣烂敷患处。

(4)大个癞蛤蟆(活的)1个,用香墨(约30克),或京墨1锭,从蛤蟆口中插入腹内,吊在阴凉处阴干。用时以墨蘸凉水研浓,毛笔涂患处。

(5)土豆泥、绿豆面或金黄散、青黛、醋调敷腮部。也可用葱白15厘米,白矾10克,白糖10克,合捣敷腮部,每日2或3次。

(6)银朱6克,蜈蚣2条,黄柏、黄连、栀子各3克,共研面,鸡蛋调敷。

(7)蛇蜕1条,炒鸡蛋2个,1次服,每日2次。

(8)仙人掌不拘量,捣如泥,贴患处。

(9)地龙2条,加白糖浸泡3小时后,外涂。

(10)龙骨、雄黄各等份,研细面,鸡蛋清调敷。

(11)头发、花椒各15克,食醋克。先把醋微火煎热,放入头发及花椒,煎至变为红棕色发黏,取汁用,随用随配。将药液涂于患处,一日数次。

(12)老丝瓜1个,切碎,入沙锅内炒至微黄,研为细末,日服3次,每次9克,用黄酒或开水送服,连服3日。

2.慢性腮腺炎

(1)蒲公英30克,捣碎,用鸡蛋清调涂患处,干后取下再换。加醋亦可。或鲜蒲公英60克,白矾10克,冰片0.6克,蛋清适量。将蒲公英洗净加白矾、冰片捣烂,用蛋清调为糊状,外敷患处。或蒲公英克,水煎,分2次服。

(2)鲜柏叶30克,鸡蛋清1个,共捣如泥,敷于患处。

(3)指甲花(又名凤仙花)、蒲公英各等份,焙干,共研细面,香油调和,外涂患处。

(4)猪胆汁适量,晒或烘成膏状,摊在厚布或厚纸上,敷贴患处,以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可连敷23日。

(5)五倍子3克,炒糊,白粉面1克,炒黄,共为末,陈醋调匀,搽敷腮上,如干再上醋。

(6)马铃薯1个,以醋磨汁,擦患处。每日35次,可减轻肿痛,促进恢复。

3.腮腺炎初起

(1)仙人掌50克,白矾10克,共同捣烂后,外敷患处,每日2次,连用3日。

(2)黄豆泡好后捣烂,外敷患处。

(3)生土豆、蒲公英各克,捣烂后敷患处。

4.腮腺炎

(1)芥菜适量,捣烂敷患处。

(2)生大黄60克,明矾30克,共捣烂,醋调外用。

(3)马勃30克,玉米须、天冬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4)蜂蜜、肥皂泥各60克,外敷患处。

(5)醋、铁锈、合敷患处。

(6)食醋、墨汁各等分,混匀,每日46次,涂患处。

(7)纱布1块,饱浸食醋,贴敷患处,每日数次。

(8)鸡蛋清,用墨锭研末,涂肿起处,每日涂3次。

(9)鸡蛋清,调青黛9克,用黄酒冲服。

(10)生石膏粉60克,取上药适量,用蛋清调敷肿处。

(11)窄叶大戟(猫眼草)9克,蒲公英15克,鲜大葱根9克,上药同捣烂,敷患处。

(12)食醋、鲜蛋清各等分,混匀,每日数次,涂患处。

姚大鹏,一九六零年生,号诗坛一怪,中国中医研究院进修班结业,四川大学成人教肓药学专业毕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气功师进修班结业,现中医药研究员,高级中医师,高级中药师,高级心理咨询师,高级针灸师,中诗论坛新诗研究版编辑,中国流派网诗歌论坛原创版编辑,世界生态诗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daia.com/qdpz/8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