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汤剂的煎煮与服用方法
黑色素生成能力检测 http://www.bdfyy999.com/guanyuzhongke/yiyuanrongyu/year2017/102748.html 中药汤剂煎煮与服用方法 中医中药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在人们防病治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这过程中中医准确的辩证是关健,而中药汤剂质量直接关系到临床的治疗效果,因此正确使用中药汤剂煎煮方法和服用方法,从而最大限度发挥其治疗效果。在煎煮中药过程中应熟悉掌握煎具、用水、火候、煎法的要求和服用方法。请看视频宣教↓↓↓↓↓↓↓↓↓↓1煎煮前 当取到配好的中药首先核对药包上的姓名与处方的姓名是否一致(有必要时可以把小包装的中药逐一与处方上的药名对照),然后对处方上有特殊要求(如先煎、后下、溶化、焗服、冲服、包煎、另煎等)的中药取出放到一边备用。 2煎煮时 1、煎药器具 以瓦罐、砂锅为好,搪瓷、不锈钢亦可,但切忌用铜、铁、铝等制成的器具。药量大时,煎具的容量宜大些,以利于药物的翻动,并可避免外溢损耗药液。 2、煎药用水 用新鲜清洁的冷水,如自来水、蒸馏水等。经反复煮沸或放置于热水瓶中较久的水,也不能作为煎药用水。 3、中药煎煮之前一般不需要清洗 中草药大都是生药,在出售之前一般都进行了加工炮制,煎煮之前一般没有必要淘洗。如果的确觉得草药有些脏,可在浸泡前迅速用水漂洗一下,切勿浸泡冲洗,以防易溶于水的有效成分大量丢失,从而影响中药疗效。 4、煎药火候 有文火、武火之分。文火,是指温度上升及水液蒸发缓慢的火候;而武火,又称急火,是指温度上升及水液蒸发迅速的火候。一般在药物煮沸前用武火,煮沸后改为文火。但一些治疗外感疾病的中药也可煮沸后不改文火,继续武火煎煮5分钟左右即可。 5、煎药用水量 将药物放入砂锅内,第一煎煮加水量以将药物加压后超过药物表面3-5厘米,第二煎煮的加水量以超过药物表面3厘米为宜。解表药芳香易挥发及质地疏松的药物,可以只淹没药物为度;质地坚硬黏稠需久煎的药物,加水量可略多一些。 6、煎煮时间 药物煎煮之前先冷水浸泡30分钟左右。以种子、果实、根为主的药浸泡时间适当长些,夏天气温高,可以浸泡时间短些;反之冬天可以长些。解表药、清热药、芳香类药不宜久煎,煮沸后煎5~10分钟即可;滋补药物先用武火煮沸后,改为文火慢煎约40分钟至一个小时。煎煮过程要搅拌2-3次,使药料受热均匀。 7、煎煮次数 一般而言,一剂中药煎煮两次后所含有效成分已大为降低,故以煎煮两遍为佳,把两次药液合并后分两次服用,但对于药量较大的处方,在煎煮两次后可能存留的有效成分较多,可煎第三遍,改为一日3次服用。 8、煎药量 儿童服用一般煎至50-毫升(小半碗),成人服用一般煎至-毫升(一碗)。 9、特殊药物的煎煮法: (1)先煎药:目的是为了增加药物的溶解度,降低药物的毒性,充分发挥疗效。 ①矿石类:贝壳类、角甲类药物:如生石膏、代赭石、牡蛎、石决明、珍珠母、海蛤壳、龟板、鳖甲、穿山甲、龙骨、龙齿、鳖甲、水牛角等,可打碎先煎15-30分钟后加其它药同煎。 ②有毒的药物:如乌头类、附子、商陆等,要先煎1小时左右,先煎、久煎能达到减毒或去毒的目的。 (2)后下药:有效成分煎煮时容易挥散或破坏而不耐煎煮者宜后下,目的是为了减少挥发成分的损耗,有效成分免于分解破坏。 ①气味芳香,含挥发油多的药物,如薄荷、藿香、木香、豆蔻、砂仁、草豆蔻、檀香、降香、沉香、青蒿、细辛等等均应后下,一般在中药汤剂煎好前5~10分入药即可。 ②不宜久煎的药物,如钩藤、大黄、番泻叶等等应后下 (3)另炖或另煎:另炖药应切成薄片,放入有盖容器内加入冷水(药量10倍左右)炖2-3小时,如一些名贵中药人参、西洋参、虫草、鹿茸等,否则易造成浪费 (4)溶化药(烊化):胶质药物如鹿角胶、阿胶等,需要另放入容器内隔水炖化,再兑入其他药物同服;如芒硝、玄明粉等也要溶化冲入汤剂中应用。 (5)焗服药:用开水或煎好的药汁趁热浸泡(须加盖)10-15分钟,待降至适当温度时滤出药汁。 (6)冲服药:某些贵重的药物有效成分不在水中溶解的或加热后某些有效成分易分解的药物,如人参粉、牛黄粉、羚羊粉、三七粉、麝香粉、熊胆粉等,将药末调入已煎好的煎汁中搅拌后服用。 (7)包煎药:将某种药用纱布包起来,再和其他药一起煎。主要有四类药物,一是细小种子类药物,如车前子、葶苈子、青葙子等,二是有些药物如蒲黄、青黛、海金沙、灶心土等,煎时容易溢出或沉淀,需要包起来煎煮;三是有些有绒毛的药物,如旋覆花等,如不包煎,煎煮后不易滤除,服后会刺激咽喉,引起咳嗽、呕吐等副作用。 (8)生汁兑入如鲜生地汁、生藕节、梨汁、韭菜汁、姜汁、白茅根汁、竹沥等,不宜入煎可兑入煮好的汤剂中服用。 (9)一些种子类药物须打碎后再同煎煮,如酸枣仁、瓜蒌子、莱服子等让有效成分容易煎出。 10、绞渣取汁 药液滤出后,应将药渣放人双层纱布中包好,待稍凉后,加压绞取药渣所吸附的药液,最后把药渣扔掉。一些遇高热药效降低,损失或不宜久煎的药物,药渣中所含有效成分比例更高。如此,则能增加中药的溶出率,提高疗效。 3服用方法: 服用中药汤剂,一般一日一剂,分2次温服。病情急重的,可隔4小时左右服1次,昼夜不停,使药力持续。 对呕吐者宜小量频服。有的需要多服长期服,则可煎汤代茶,不拘时服。疟疾患者,则需在疾病发作前2小时服。 对于胃肠道疾病,宜饭前服药。因为饭前胃中空虚,药物能较快进入小肠以保持较高浓度,这样可使药物不为食物所阻而充分、及时发挥药效。滋补药亦宜饭前服,以利消化吸收。 对胃肠道有刺激的药物宜饭后服,饭后胃中存有较多食物,可减少药物的刺激。消食健胃药,宜食后及时服,以使药物与食物得以充分混合,最大地发挥药效。 对于缓下剂的中药,宜睡前服用。安神、镇静类中药,宜于睡前30分钟至1小时服用,才能及时发挥作用。 一般药物,无论饭前或饭后服用,服药与进食应间隔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物与食物的消化吸收与药效的发挥。 应用发汗药、泻下药时,药力较强,服药应适可即止,一般以得汗、得下为度,不必尽剂,以免发汗、泻下太过,损伤正气。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daia.com/qdpz/8572.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药执业药师鉴定之中药彩图和功效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