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的最好医院 http://m.39.net/pf/bdfyy/bjzkbdfyy/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温庭筠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译文:画屏上重叠的小山风景,闪露出时明时暗的晨光;仿佛雪地上飘过一缕青云,乌黑的鬓发掠过她的脸庞。懒懒地无心去描弯弯的眉,迟了好久才起身梳理晨妆。照插花时前镜对着后镜,镜里镜外都是花的倩影。身穿崭新的绫罗短衣,贴绣的鹧鸪似欲飞动;那金线绣成的鹧鸪成双,又撩起她相思的柔情。诗词描绘的是写一位女子早上起床梳洗打扮的过程,语言优美婉转,让我们能够穿越时空,不禁感叹古代美女的精致细腻。爱美之心,古今皆同。今天,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古代女子的化妆步骤是怎样的,用的又是哪些化妆产品?

第一步:敷铅粉

古代美女化妆的第一个步骤是敷铅粉,作用与现在打粉底类似,都是为了凸显自己肤白貌美,毕竟“一白遮百丑”。古代女子敷面,最早用的是米粒研磨出来的米粉。米粉之后,人们又发明了铅粉,《神农百草经》就提到女性用铅丹和粉锡化妆。铅是炼丹的附属品,经醋化的白铅变得像米粉一样细腻,“洗净铅华”中的铅华其实就是铅粉。但是长时间使用会让皮肤发青,甚至是导致金属中毒。

第二步:抹胭脂

胭脂,又名焉支,是外来语。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将胭脂带回中原,女子敷粉后用以之饰面。古代没有现在这么多的化工原料和技术,主要会选择一些常见颜色的花作为原料,红黄蓝颜色为主,常用的几种花是红蓝花、石榴花、玫瑰花这几种。花本身自带香味,配上油脂、动物骨骼等来适应不同的需要。有便携式纸片状的“金花胭脂”,即将胭脂加工成小而薄的花片;还有以丝绵蘸红蓝花汁而成的“棉胭脂”,类似现在的腮红液,工艺已非常现代,而且很天然哦!

第三步:画黛眉

古代女子最早用石黛画眉,后来慢慢用青黛、铜黛、螺子黛来画眉。铜黛是一种含铜较高的矿石,螺子黛则是将石灰、苏方木用蓝草染色所制,成品呈青绿色。在古代我们常见的一些眉型有这几种:鸳鸯眉、小山眉、五眉、三峰眉、垂珠眉、月眉、分梢眉、涵烟眉、拂烟眉、倒晕眉。光是眉毛就有这么多画法,可见古人爱美之心的浓厚。

第四步:点额黄

点额黄又称贴花钿,古时候做花钿的材料十分丰富,有用金箔剪裁成的,还有用纸、鱼鳞、茶油花饼做成的,最有意思的是,甚至蜻蜓翅膀也能用来做花钿!花钿的形状除梅花状外,还有各式小鸟、小鱼、小鸭等,十分美妙新颖。“对镜贴花黄”中贴的叫作“花黄”,其实也可以理解为花钿的前身。在南北朝时期,佛教在中国进入空前繁盛,女子们从涂金佛像身上得到灵感,模仿将额头涂成金色,有的涂满整个额头,有的则只涂半个额头,渐渐地成为妆容必不可少的一步。

第五步:画面靥

面靥妆始于宫廷,起初并不是为了装饰,而是一种特殊的标记。靥指酒窝,面靥是在女子的面颊两旁,用丹青、朱红等颜料点缀出各种形状。除了红色圆点,有的面靥形如钱币,称为钱点;有的状如杏桃,称为“杏靥”;还有各种花卉的形状,称为“花靥”。到了晚唐五代时更加盛行,有爱美女子将剪成花鸟虫鱼的面靥贴得满脸都是。

第六步:描斜红

面部常有月牙形妆容,色泽浓艳,造型古怪,有的还被故意描绘成残破妆。斜红始于南北朝,是在眼角两旁各画一条红色的月牙形,涂抹的深浅、粗细各有不同,在唐代的宫廷中颇受女性欢迎。从唐代墓葬出土的女俑可见,面部常有月牙形妆容,色泽浓艳,造型古怪,有的还被故意描绘成残破妆,远远看去,宛如白净的脸上平添两道伤疤。

第七步:点口脂

古代称口红为口脂、唇脂。制作过程非常简单又油腻,在动物脂肪中加入香料和红蓝花染色的脂,再适当加入朱砂、蜜蜡、香油就制成了口红。唐朝人以蜂蜡代替前人的动物脂膏,又掺以朱砂、紫草,终于调试出红色、粉红、红褐色等不同色号的口脂。唐朝的眉形丰富多彩,唇妆种类也异常繁多,仅晚唐30多年时间里,唇式就出现了17种之多,圆形、心形、鞍形,其中最风靡的要数樱桃形和花朵形。“诗词里的科学”8月份最后一轮月赛已经开始!快来参与我们的活动吧,丰厚的奖品和证书等着你!

“诗词里的科学”小程序

往期推荐

“诗词里的科学”网络挑战赛,丹阳少年别落下

“镇青春?少年行”镇台学子夏令营主题活动在我市举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daia.com/qdzz/5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