揽月阁与大雁塔,跨越千年时空的对话
图片来源:今日头条长安状元郎 揽月阁与大雁塔,跨越年时空的对话 近日,今日头条上网友“长安状元郎”发布的一张特别的照片在朋友圈引起广泛热议。这张照片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去观察和了解西安这座千年古都,作为唐文化轴线“大明宫-大雁塔-揽月阁-南五台”上两个重要节点,“此时”的揽月阁与“彼时”的大雁塔,在横跨一千四百年时空中的对话,讲述着城市的发展变迁。画面以雁塔南路为中线,以大雁塔为起点,近看大唐不夜城,斗拱飞檐,古朴典雅;向南远眺,两侧现代化高楼林立,揽月阁雄壮地矗立在少陵塬上;再向南望,巍峨秦岭连绵不断,隐轴南五台隐约可见,宛如水墨画布映衬着盛世长安。 西安最美丽之时,是大风雨晴之后,城南那一抹青黛色的秦岭。然而,多年前的西安,天气多雾霭沉沉,登临大雁塔遥望南山是一种奢望。而今,随着环境的日益改善,我们有幸一睹“大雁塔-揽月阁-南五台”这城南最美景观线,纵览历史与现代交相辉映、传统与时尚完美融合的国际化大西安。 图片来源:今日头条长安状元郎城市,是叠加的历史。只有站在城市轴线上,才能真切地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灵魂。一千四百年前的唐长安城存在着一条南北方向的文化轴线,现如今这条轴线更是大西安“隐形”的城市脉络,它起于华夏龙脉秦岭,对望盛唐之皇家象征,“大明宫-大雁塔-揽月阁-南五台”,纵贯南北,构成“宫塔阁台”的空间布局,这不仅是一条跨越历史、延续文脉的人文之轴,更是一条面向未来、科技创新引领的发展之轴,像时空隧道,沟通了历史与现实,穿越了古今。透过一千四百年历史的云烟,唐长安城的风范、气度都沉积了下来,变了的是时代,不变的是那繁华、包容、开放与自信,至今仍流淌在我们文化的基因里,于无形处发挥着它的影响,为这座古城迈向现代化不断添砖加瓦。 大西安唐文化主轴示意 城市向南,热闹非凡。大雁塔自大唐盛世的峥嵘岁月而来,曾忍受过荒草丛生的苍凉,也悦纳了今日人潮汹涌的繁盛,它像一位见证者,将西安城的岁月变迁尽收眼底。一座座宏伟的高楼,从昔日塔下一望无际的旷野中拔地而起;宽阔的广场覆盖了荒草,华丽的音乐喷泉起舞。千百年来,大雁塔目睹了西安的兴盛崛起,陪伴着这座城市一起,续写着蓬勃发展的荣光。 上世纪80年代的大雁塔 如今的大雁塔广场及城南发展情况雁塔向南,城市的活力愈加旺盛。少陵塬上,地势高亢,山水俱阳;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是唐长安城上风上水之地,是宜居宜业的人文和生态高地。揽月阁赫然屹立于少陵塬上,承接大明宫和大雁塔,延续着西安唐文化主轴,无论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飞天梦,还是西安城里所要焕发的朝气,这里都得以彰显。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唐文化轴今古一线,揽月阁位居其中,是古老文明与现代科技交汇的时空对话,是城市人文和自然山水融合的城市客厅,南可观秦岭风光,北可赏雁塔晨钟,城市繁华尽收眼底。揽月阁不仅是这条城市文化轴线的重要节点,更是一个新的起点,既是回望过去,更是展望未来。 少陵显贵,贵在地势、人文;少陵静美,美在山水、生态,名人名诗、名寺名居在这里汇聚,堪称盛唐“软实力”的土壤,《少陵塬文史宝典》均有所记载。诗仙李白登临塬上,感慨“秋水明落日,流光灭远山”;诗圣杜甫长居城南,“少陵野老”留下“杜曲桑麻”的佳话;城南韦杜,去天尺五,韦、杜两族世居于此,宰相出了二十多位;韩愈、牛僧孺、岑参、元载、韦应物等人亦在少陵樊川一带居住。人,因城而生;城,因人而盛。遥想唐时长安,此城之荣光,正因人杰为盛。 西安航天基地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少陵塬上,揽月阁下,一座大美航天产业新城已昂然崛起。西安航天基地以世界顶尖的硬科技——航天科技为依托,以建设世界一流航天新城为目标,以航天产业链等13条产业链为主攻方向,努力打造千亿级航空航天产业集群,北斗导航、探月工程、载人航天,均有航天基地的贡献;产业化城市化同步推进,聚力建设科创、产业、健康、教育、文旅、时尚、品质、畅行、水兴、绿满的“十个航天”,构筑起航天产业发展新版图,在探索星辰大海的路上扬帆远航。 美哉!高接天际可揽月,四望古城万里遥。 壮哉!览航天文化精髓,溯大唐历史文脉。 (除注明来源图片外,其他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及时联系)科为控股 担当责任创造价值回报社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daia.com/qdzz/10454.html
- 上一篇文章: 头排middot苏酒梦幻联动只此青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