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一抹青黛苗族染布工匠的返璞归真之旅纽
寒山的双手摄影|张磊 寒山在晾布摄影|雷刚 我曾经看到过一张照片,是一个双手是蓝色的男人。那双手的主人是一个叫寒山的染布工匠,苗族人。寒山让我去四川西部、青藏高原边缘的一座古庙里找他。“简单来说,染布对我们意味着生命。”他在那座寺庙的院子里说。当时,我们正对着一轮圆月品茶。我请他解释一下这句话。 他说起自己在贵州山区苗寨里长大的经历和苗族人的染布传统。尽管中国西南地区的其他少数民族也会使用天然染料,但苗族人的染料因为能染出色泽明亮的蓝色而赫赫有名。这种颜色源自寒山所说的“蓝草”,即青黛。 18岁时,寒山去四川成都继续学业。和中国很多年轻人一样,去到大城市的寒山希望能有更好的未来。但一年后,他对中国的进城梦大失所望。 有一天,他决定徒步离开成都。这一走就是15年,行程超过公里。在这些年里,中国近4.45亿人从农村搬往城市。人均年收入从不到美元,增加到近美元。对大部分人来说,生活迅速向好的方向发展。 但对寒山来说不是。他仍活在中国的过去。在寒山看来,中国为现代化付出了代价:社会失去了与自然的联系。“我们发展得这么快,都忘了自己是从哪里来的了,”他说。“物质主义是导致人们远离自然的根源之一。” 对于中国的物质社会,他的解决办法是回到成都郊区的明月村。在这里,他过着简单的生活。或许有些讽刺的是,他要把自己染的布卖给那些被他认为太过物质的人,并以此为生。 对苗族人来说,天然染料可能象征着生命,是他们与自然界之间的纽带。但现在,这些染料真的成了寒山赖以生存的依靠,是他的生计。即便是愿意徒步几千公里的人,也无法完全避开物质主义的影响。 (原文于年5月9日刊于美国《纽约时报》网站。) 作者:乔纳·凯塞尔 译者:陈亦亭 编辑:DieelGuik 三苗网(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daia.com/qdtx/8481.html
- 上一篇文章: 青黛middot资讯按时下斑,不
- 下一篇文章: 每日一药青黛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