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该怎么治 https://m.39.net/disease/a_6088716.html
<

原创缪迅上海老底子

行走东方盐湖城

缪迅

“几时抛俗事,来共白云闲。”深秋时节的一个下午,我们游览了有着“第一福地,第八洞天”美誉的茅山后,驱车来到茅山脚下一座颇有魏晋古风的江南神奇山镇——东方盐湖城。

盐湖的由来有两个版本:其一是史前的时候,常州的溧阳、金坛一带,曾是海陆交界处,这里的先民在与大自然的博弈中,最早掌握了海水制盐的方法,才得以生存下来;第二个版本是茅山的丘陵地貌中含有丰富的井盐资源,地下的盐矿达数百亿吨。通过井盐的开挖,两汉时期,形成了一批最早的制盐手工业者。因茅山的山间还有一湖泊,所以也被外人称之为“盐湖”,这大概是盐湖城得名的由来。走进盐湖城景区大门,三位仙风道骨的长髯老人巨型塑像便耸立在面前,有些人会误以为这是道教的“三清”,其实他们是茅山的守护神“三茅兄弟”。相传西汉时期,陕西咸阳的茅氏三兄弟来茅山采药炼丹,济世救民,因此被称为茅山道教之祖茅山师。驻足远眺,位于入口处旁木雕楼上飘扬的“道天下”仿佛在频频招手,欢迎五湖四海的游人;几处仿古店铺,展示和售卖着当地土特产和一些纪念物。远处的茅山主峰,青黛缥缈,似一幅山水画,尽收眼帘;近观眼前,千姿百态、大小不一的嶙峋山石或立于道路两旁,或网状般地铺在地上,铺展在你眼前,给人以独特、新奇和亲切之感。再往园里走去,只见依山借石而建的三座石头雕像安于磐石之上,他们是弘扬道教文化的“三茅真人”——抱仆真人葛洪,丹元真人陆修静,华阳真人陶弘景。他们三位或著书立说,或悬壶济世,或宣扬天人合一。驻足片刻,仰望真人,仰望蓝天,仰望白云,心里顿生“真人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醒目地嵌在巨大的山石中“道天下”这三个大字,红红火火的,直刺心灵。石是山的体魄。真人之魂、道教思想、道家文化,却千年留存、千古流芳。跟着人流随意走着,不知不觉中,已进入“艮石阵”。拾级而上,是嶙峋山石中开掘出的石阵迷宫;两旁石壁上刻着手印,据说是道教手法。人们在一个接一个的“道教手决”指引下,顺着石级而向上向前。路边的排水沟里“清泉石上流”,流水潺潺,静静地、与世无争地顺势而下,路旁的花草叫不上名,散发着淡淡的花香,在这晚秋时令彰显着勃勃生机。一路走,一路的好风景,一路的新奇物。感觉有点累了,真想找一小歇处,路边的青石板凳立马跃入眼前。在盐湖城,只要你想坐,不用几步路,善解人意的、古色古香的木椅木凳,或者是清纯的石板凳,就会出现在你眼前。坐在山中小歇,喝上几口茶水,悠悠然,看身边山间的花草,怡然自乐,看路边排水沟的潺潺流水,看散落在不同角落的道家名言,悠然地看树上的了鸟巢,看蓝天,看白云,仿古人来一句:“白云观上观白云,盐湖城里看盐湖”。来到“震雷场”,最吸人眼球的是伫立于湖畔的两个碉楼及其中的大鼓,望着巨鼓,隐隐中仿佛有阵阵鼓声响起,让人激动还是胆颤,不得而知。碉楼和大鼓是滨湖而建,盐湖城标志性的景点之一,拍照的人很多,大概都想着留下一个“到此一游”的印记。震雷场旁边的千米道风街是集商业服务、民俗路秀、互动体验、餐饮住宿等功能于一体的景区配套街区,吃、住、游、娱、购皆能满足。道风街建筑布局结合小镇“四象”“八卦”和“七星”的风水格局,依山临水,在风格定位上采用了江南地区难以寻觅的魏晋南北朝风格,打造出“西安在秦徐州汉,魏晋南北朝金坛”的新境界。茅山上有观,名为“白云观”;盐湖城有湖,名为“白云湖”。南朝梁时的山中宰相陶弘景诗曰:“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这一天湖的上空白云朵朵,不仅可以“自怡悦”,更能让众人一起共赏之。清新的山风,拂面嫩嫩的,似婴儿的手,润润的。秋风宜人,湖水泛起层层涟漪。沐浴微微山风,累了,就停下脚步,临水的木凳木桌,承载你的疲惫。看着仿古质朴的建筑群落,我的心仿佛从当下穿越到魏晋的飞檐翘角。做一个游子吧,流浪在东方盐湖城。信步走入土墙、茅草屋造就的“坤地谷”,似乎闻到了淡淡的稻草味,久违的泥土色的墙,久违的茅屋,让我心里顿时有了几分亲切,仿佛回到了记忆依稀的童年,一种返璞归真的亲切、亲近、自然悠然而生。“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萧”。在鲜花簇拥、环绕的“巽风湾”,我们一行人享受着温煦的山风,累了就坐在用竹杆建成的半月型长廊小憩,看周围的竹林,默背着王维的诗句,享受着一种悠然,品味着一种逍遥。看到竹林,自然而然地吟起“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材老更刚”,王安石借物抒怀,人应该像翠竹一样,生来有节,老来刚毅,一身正气。吟着古诗句,任山风微微吹拂,让身心,回归自然,看花,看草,看树,看风景,不亦乐乎。已近傍晚时分,尽管脚步没有遍及东方盐湖城的每个角落,规定的出园时间已到。按照游玩的路标来到出口处,发现不觉又来到了“艮石阵”这个石阵迷宫,再次与以山石书写出的“人”字相遇。看来,东方盐湖城的一切景点都是秉承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吧。匆匆结束了这次东方盐湖城之游。归途中,忽然想起,心灵之学的儒家、道家和佛家都主张“内求”。儒家求的是“敬”做“圣人”,入世治世;一个人的青少年时期当以儒治世、积极入世,有一番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作为则更佳;道家求的则是“静”做“真人”,自然和谐;人到中年甚或老年,或许还是以道治身、休养生息为主吧;佛家呢,是求“净”做“佛”,主张出世超世的。渐渐淡出江湖的老年人,不妨以佛治心,做个“佛系”老人,对过往路上走过你身边的很多人、所经历过的很多事,不必再频频回首地纠结不已,心平气和、微微一笑可也。这样一想,这一次东方盐湖城之游还真是物超所值,不仅饱览了山湖景色,对晚年的养身之道也颇有点收获或领悟。看来,知名度还不怎么样的东方盐湖城,倒是蛮适合已经走过人生大半路程、对余生格外珍惜的我辈多来几次的。

鸣谢:缪迅先生赐稿分享!

缪迅先生热文

⑵⑶⑷⑸⑹⑺⑻⑼⑽⑾⑿⒀⒁⒂⒃⒄⒅⒆⒇(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童年迷路记

(34)(35)(36)(37)文化广场,有一座救火英雄纪念雕塑

(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国庆:我和韩兄的南镇扬之旅

(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上海老底子

每天为侬送上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上海老底子事

忆上海老底子人

诉上海老底子情

以史明志,以启未来

原标题:《行走东方盐湖城(作者:?缪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daia.com/qdtx/12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