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历

马小丽,副主任医师,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师从当代中医温病名家宋乃光教授;现工作于首都医科医院,曾跟随"京城四大名医"孔伯华三子孔嗣伯教授,中医眼病名家祁宝玉学习,发表专业论文三十余篇,主持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名老中医孔嗣伯内科药证研究"等课题,为北京市中医药人才,央广保健站名医坐堂嘉宾,北京卫视名医堂专家,意大利百泰可(BIOTEC)中国美容抗衰管理中心特聘专家,曾获得北京奥运"微笑服务大使",医院先进工作者,首都医科大学优秀教师等荣誉。

学术任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属中国中医药报通讯员,中国中医美容协会理事,北京医师学会中西医结合专科分会理事,中医体质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青年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医适宜技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

前言

现代中医养生美容学简介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中医美容逐渐发展完善独立,成长为中医学一个新兴的分支学科,在吸取了现代医学和美学的研究成果后,成为独具特色的现代中医养生美容学,这一古老又新兴的医学学科已经成为当代美容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揭开她神秘的面纱吧。

讲课内容

请打开上面音频收听

理一理我们的根

中医美容历史渊源(二)

大家好,非常高兴又开始和大家一起学习现代中医养生美容的内容,那么我们用两节课的时间来学习中医美容历史,有些朋友已经迫不及待的给我留言,希望我尽快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中医美容的技法方药,尤其是我以前讲过一部分的宫廷中医美容秘方,我想我很能理解大家的心情。

但是,我想说的是,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的是中医现代养生美容,它是一门复兴的学科,是一直游离在传统中医临床医学边缘的学科,在古代,它流行于小范围的王宫贵妇商贾巨户之家,与中医其他学科相比,似乎不是那么济世救民的大学问,也没有那么著作丰富和医家辈出,所以带有一定的神秘感。但是他的精华,还是被优秀的中医医生保留下来了,并且很多医生还身体力行,

作为医生我们都有体会,其实是一个有一定风险的职业,这个风险是指我们需要长时间近距离密切接触病人,在古代传染病隔离措施不完善的情况下,很多医生能够全身而退,健康长寿,并且颐养天年,是离不开自我的健康调养和养生防护的。

我们今天所做的工作就是把这些记载在中医巨著边角的,散落在中医临床各科的的中医养生驻颜有价值的经验收集下来传承下去,首先就是要理一理我们的根,我们要了解我们是怎样从茹毛饮血寿命短暂的原始人,逐渐学会讲文明、重礼仪,同时修身养性,延年益寿,并形成我们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这些都要回顾历史。

美容是一个以经济文化为基础的活动,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济文化盛衰转折多次反复,也影响到中医美容的伏伏沉沉,也影响到我们中华民族审美的变迁。

那么上次讲课,我们讲到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美容的起源,孔夫子说,见人不可以不饰,不饰无貌,无貌不敬,不敬则无礼,无礼则不立。往下发展到了汉代,张骞、班超出使西域,丝绸之路的开通,开启了国际交流,外来的美容药物、食物补充进了中医美容的药库,象是琥珀,麝香,龙眼肉,胡桃肉这些药,现在中医大夫仍然在使用。

海外的化妆品也运入中国,如波斯运来的骡子黛,是很高端大气的眉笔,眉型也很丰富,如卓文君的远山眉,魏武帝宫人的连心眉,青黛眉。

汉代人开始普遍使用脂粉,甚至连贵族男性如曹植都敷粉,民间出现了售卖脂粉的货郎,也就是出现了现在所说的售卖时尚化妆品的商人。那么少数民族的女性也一样如此,匈奴有歌云: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据说焉支山下有红蓝花,榨汁之后,可以做女性化妆的胭脂,因其产于焉支山,故名胭脂。

歌谣是形容匈奴在和汉军的交战中,丧失领地,使得他们的妻女没有做胭脂的原料了。

学中医的都知道这一时期出现了中医学的巨著《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据考证,成书不晚于西汉时期,是汉以前医学成就的结晶,它不仅奠定了中医临床医学理论基础,也奠定了中医美容学的理论基础,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一一展开。

此外,秦汉时期,我国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问世,它是汉以前本草知识的总结,它记载的三百六十五种药物中有一百余种都有记载“悦泽”“美色”“轻身”“头不白”的美容药物。包括上中下三品都有,而且还专门讨论了美容药物记,载了美容食物还提到了面脂。其中白芷、玉竹都是后世常用的美容药物。

西汉末至东汉年间的《黄帝明堂经》是对汉以前针灸腧穴文献的全面总结,是我国第一部腧穴专著,为后世针灸手法按摩拨筋美容奠定了理论基础。

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不用说了,仲景为百世立法,《伤寒论》为万世立方,其中记载了中医对黎黑斑的治疗,因机证治基本与现代中医对黄褐斑以及咖啡斑等类色素沉着疾病的治疗思路非常接近。

三国时期的名医华佗,创立了中国最早的导引体操五禽戏,《后汉书》记载华佗晓养性之术,年岁百岁而犹有壮容,时人以为仙,弟子吴普继承了他的养生之术,年九十余岁耳目聪明,齿牙完坚,吃食如少壮。

三国之后的两晋南北朝,社会动荡不安,思想却高度自由,美学得到很大发展。东晋葛洪就是屠呦呦女士深受启发的《肘后备急方》的作者,不仅在他的著作中记载了青蒿,还记载了中国文献中最早的美容专篇。

那么葛洪是在讲到中医养生和中医美容都绕不开的人物,他博学多才也很有生活情趣,思想上他儒道合一,讲究修身养性,保朴合一,又强调要入世,要休德要积善要求勤,同时精研美学,他强调行气、饮食起居,房中术和服食丹药可以实现他所追求的逍遥长生。

那么大家知道在两晋时期呢,知识文人由于政治斗争的残酷,都将抱负情怀寄情于山水,崇尚虚无谈玄,回归田园,以诗书酒画琴瑟为伴,追求精神自由

葛洪就是其中一位很有思想的人物,他在美学上有独特的思考,比如他强调美是相对的。因为远近的亲疏,个人的好恶,社会习俗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审美结论,他强调可以修饰和人为加工达到美,但是,又不能去追求毫无内涵的外在形式,他还认为对美的鉴赏能力至关重要,审美能力的水平决定是否得到正确的审美结论,这些观点现在看来还很有价值。

之所以说他是美的积极的实践者,因为他还制作了很多美容的方药,研制了中药的面膜、膏剂、酒剂等外用美容剂型,同时他主张通过内修和外养两方面来延年益寿,有人称他为中国古代美容面膜第一发明人。

其后南北朝时期陶弘景写的《养性延命录》,是现存最早的气功养生学专著,记载了很多以去病延年养生美容为主的动功与静功,现在很多中医养生导引吐纳的方法都来源于此书。

这一讲我们就先到此为止,谢谢大家的聆听,我们下回再聚!未完待续

上期链接

主讲:马小丽副主任医师

讲员:马小丽副主任医师。纽约中医论坛

鸣谢

纽约中医论坛感谢为群友分享知识的主讲人马小丽医生,感谢论坛的轮值同工,因为你们的无私奉献,使今天的讲座圆满完成。感恩!

讲课录音









































北京中科医院坑
黑龙江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daia.com/qdry/2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