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旅行,就是一段特殊经历,让我们跳出习以为常,调适心情,增添新角度来认识自己、投入生活。每段旅程告一段落,都让人忍不住细细回味一番。

年8月13日—20日,在艺星美校的组织下,我随从毕老师一行,跟团参加了台湾环岛游。决定加入是未曾深虑的一时兴起,却因此收获了一段充实难忘的时光。虽然时间短促,接触范围和个人视角有限,还是想分享此行的一些见闻感受,也是不枉这番跋山涉水的“折腾”。终于见到你,这片熟悉又陌生的土地。我们一行十八人的队伍,加上我算六个家庭,导游先生一个山东全陪一个台湾地陪。台湾的李导年龄稍过半百,大高个在人群中容易找见,言谈风趣,阅历多又显出几分精明的样子。在艺星同行的大小十人小团队里,我有时跟着毕老师孙老师,或者跟阿锦黏在一起,还有子琪一家,真的受了大家很多照顾,再次感谢。从小出去写生和参加活动遇到过很多环境,所以可能我的接受度比较广,但还是觉得这次各方面都比较令人满意。或许不少人喜欢说走就走的旅行,不做预设,直接体会。如此一来,得意之处满满惊喜,也少希望落空的遗憾。此次出发之前,为了保持新鲜感,没敢做太多功课,但对于基本的食住行程和风物人情,必然是有预想也有期待的。然后在实际进行时,免不了有意无意地与脑海中晃过的猜想和印象反复比较,生成评价。期望未落空已是一种赞誉,行程平稳顺畅,小惊喜不断,不足之处也都可理解,对我来说是一次舒适和享受的旅行。正入万山圈子里真心没想到宝岛有这么多山。作为一个平原区长大,在济南上学都觉得处处是坡的人,对台湾最初的印象是触目即山。这一周环游不管走到哪儿,视线里总会有起伏连绵。一路的大巴行进中,常常目不转睛地望着窗外,城市的依托和背景是山,江河冲开的缺口是山,视野无边的海的另一面是山的阻隔,流畅的线条分割出了很多层次丰富的画面。当然除了部分峡谷陡崖,多数见到的是缓丘。远见时总是氤氲着雾气,团块状和流烟一般的云就层层叠叠地缠绕包裹在山间,令人产生高耸入云的错觉。走进山中,清凉湿润的空气以及折磨晕车患者的盘山路跟北方并没有什么不同。但不同于北方不少山上岩石裸露、草木稀疏的场景,这里处处绿意满满,几乎不放过每一寸土地,连枯木都遍布青苔。阿里山上根根挺拔分明的红桧,底部分枝少,心无旁骛地径直冲向天空。两三千年的神木,高度和气势都十分惊人,作为渺小的个体仰望起来甚至有几分虚幻感,变换着镜头的角度,无论怎样都记录不出气场的凌人。即使是风雨中倒下的枯木,也是经年不朽,倔强地生出二代三代木,扎根于祖先的遗骨,偏要在这冷湿的气候里生存下去。

其实从到台湾的第一天起,就一直暗暗在心里嘲笑自己不切实际的想法——好想带着植物图册逛宝岛——因为见到每一种植物都觉新奇,相看两不认识。虽然李导一开始就告诉我们,不要拿他当点读机,到哪都指着一棵树一株草地问,但看他经常会在一些地方主动给我们讲植物,我也忍不住试探着问这问那的。略略谈过叶尖细细的菩提树、肉瘤臃肿的重阳木以及片片种植的槟榔等,多数与民俗文化相关;又仔细地给讲了爱玉是如何成熟后做成食品的,台南海边爱种的木麻黄和大叶榄仁,还有那形状奇特身世又充满神秘色彩的棋盘脚等等。就算在路上树上突然掉下一个果子,也想拿着找本地人问清楚,虽然人家看着我们闪亮的眼神,习惯性地张口第一句话就是“这个不能吃”,但依然觉得莫名地高兴不已。

另外一个让我想抱着百科全书小册子游览的地方就是台北故宫。十分后悔去之前没来得及把下载好的台北故宫纪录片看完。即使做好思想准备,早知道里面的展藏品是如何丰富精美,也着实惊叹了一番。全部行程中只有这一个点是没有一张哪怕是门口的照片留下来,除了管理严格展厅内不允许拍照,主要是因为两个小时太短太短,光用眼睛都看不够。导游蜻蜓点水介绍了一些热门展品,自由活动一开始我就脱离人群,争分夺秒地行动起来,处处都无法细细品味,哪怕快速浏览也好。敬天格物的玉器(包括导游引导的青铜器,“华丽”程度简直可怕),数量不多的书画(突然发觉了宋朝的字的好处),来不及看的贵州民族服饰,安详的佛像菩萨像,色泽或质朴或温润或绚丽的瓷器……赵孟頫郑燮王羲之文征明等等这些常在书本上见到的鼎鼎大名,以及毛公鼎白瓷婴儿枕等“传说”中的器物,真迹就这样摆在眼前,我的意识却一时难以完全接受,更多的是时空的恍惚感。匆忙中曾短暂地捕捉到一个美妙的场景。画展部分的灯光略暗,一位肤白金发的姑娘在一幅巨大的山水面前默默伫立,昏黄的灯光也角度很妙地静静投散在她身上。凝滞般的画面,让人无法评议她这样认真是懂或不懂,因着其朝圣般的神色目光。说不定,她也正陷入那种恍惚里呢。走走停停,越逛越让我想起分别不久又不知何时再见的你们,想着你们在这里该多好,想让你们讲解各朝的铜镜(刚好有铜镜展),翻译盘鼎中的铭文,想听你们看到这些,会怎样说天地古今。胸中郁郁着莫名的复杂情绪,也是应此时此地之景。这些珍宝,这种集中的冲击,值得我们停下脚步反观一下自己,值得心绪为之辗转无法释怀。正入万山圈子里,总有惊喜,总有感怀。

润物细无声在归途中交谈时,同行的人都对台湾的很多细节念念不忘,来之前多有耳闻,虽算不上百闻不如一见,但不少地方实地接触了,才发现比我想象的更甚。冒昧感叹一下宝岛人民对于某些事物的态度吧,他们喜欢做得细致,甚至有些方面追求极致。身为一个粗犷的北方(女)汉子,经常觉得有些东西真是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第一天参观台北的时候,李导曾调侃当时是执意建世界第一高楼,施工中发现顶端设计不合适,就是“削尖了脑袋”也要达到预定高度。后来发现在不少方面,都有这份笃定的“偏执”。

自然生态方面,开发与保护相得益彰。日月潭虽然不大,但青绿水色十分动人。听到讲解是为了净化和利用水能发电,不断地与溪流水库的水循环,甚至每天都要完成一次。所以能够保证潭水少污泥水藻,水质才常年清冽。乘船游览时,也会在固定范围内折回,尽可能保护相关区域内的经济作物的生长环境不被破坏。保护区内污染较重的工业企业几乎全部迁出,剩下的基本也是在治污方面投入巨大,排放符合要求的。几乎所有的风景区和公共区域都严格禁止吸烟,到处都设有专门的吸烟区,每到一个地方导游都反复强调。另外,林中的草木山石、海边的珊瑚贝壳,属于珠宝玉石类,一律不能破坏不允许带走,机场安检被逮到还会罚款。

人文方面,也十分重视保护。景点的陈列品、雕塑人像就算是用来合影的,也有专人看着不准碰。台北故宫不光全面禁止拍照,还不允许大声说话,团队进入参观必须每人戴一副耳机,调好频道后导游用嘴边的话筒小声地讲。乱扔垃圾的罚款金额高,虽然到处都很难找到垃圾桶,但就算是乡下的街道也难见到随手乱丢的垃圾。亲眼看到,一位大陆游客在水果摊买水果,把包裹的塑料网掉在地上,果摊老板非常严肃地要求必须马上捡起来。其实这些严格的要求和规定,对我们这些大陆同胞来说偶尔有些拘束和不习惯,甚至觉得大题小做,但这正是居民整体素质较高的体现,是在有限的空间里小心翼翼地对待环境、使资源得以存续,正是我们在发展中应该反思和学习的地方。再说几点与在其他地方旅游感受不同之处。虽然不能说所有的服务都尽善尽美,但服务业的发展水平都体现在种种细节里。比如就算是购物推销,即使你表示不买,多数导购人员也不会突然变脸,而是继续微笑着聊聊天,热情地介绍和询问。再比如每到一个地方,无论是需要就餐住宿换交通工具,都是导游和目的地事先约好时间,除了个别景区耗点时间排队进入(如的电梯),基本所有的行程都很流畅。还有大家一直称赞不已的,绝大多数洗手间(当地叫化妆室)都准备有卫生纸,有的还会为了方便取用在开头折一个三角,配备比较齐全的地方还见到了可以消毒和带音乐的坐便器,十分贴心。如此种种,因而游客来到这里,能够感觉到自己的各种感受是一直被体谅和顾及的,润物细无声,细节最能动人。有山有水藏金银,老山保良木,深海粹珊瑚。此心安处去台湾之前的那段时间,刚刚经历了毕业季的忙碌,又有新挑战的不安,一直处于一种比较浮躁的状态。闷热天气里在家总觉懒散无力,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随着年龄增长正在渐渐失掉充足的体力和精力。但是在台湾的这几天,一直留心自己的身体和精神状态,对于自己仍然能够兴致高昂、再怎么奔波折腾也不疲惫而感到十分欣慰。一路驱车就算是晕车也并不无聊,各样的景观,变幻的天色,从到达这里的第一天开始,就莫名感到这是一个可以让人内心平静安宁的地方。这里的人们在用心经营生活。台北,搭乘的电梯只用37秒就能到达89层的观光平台,电梯顶端装有变换的灯饰,吸引游客不自觉地仰头观望,张口赞叹,有效缓解急速上升中的不适,还未反应过来就到了。24小时便利店的覆盖程度相当惊人,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每晚自由活动都会仔仔细细逛一下便利店,看看物价,抱几个酸奶啊布丁啊回去。在水果摊买水果,都会在称量好以后迅速给处理成可以吃的样子,比如芒果切花,菠萝去皮切片,释迦给塞上小勺子。每个有关食物的购物点也准备好可以品尝的产品,吃的有水果糕点,喝的有灵芝水乌龙茶,好奇心旺盛的往往尝一尝看一看就饱了。

当然也有一些我不太习惯和理解的地方。比如绝大多数的景点的建设都是单行线,原路去原路回,导游倒是方便安排,去时讲解,回来大家自由拍照,在一个路口等着,就不会走散。可能跟游览范围比较小、时间又有限有关,但还是比较喜欢来去风光不同的游览路线。还有一个有趣的地方,宝岛多山,然而最大的平原主要用来种植作物,大片大片人迹稀少。反而是很多城市建在山区,或者层层叠叠嵌在半山腰上,道路的曲折程度和司机师傅的车技也是惊人。旅途中既然精力和好奇心都旺盛,作为一个每到一个地方就热爱集齐景点的人,收集癖也发作了。拍了太多太多的蓝白色。从桃园机场一出来就被天空的颜色感动了,然后就执着地跟拍了它整整八天。一片有趣的天空可以定定地看好久。数着团状片状烟雾状、厚重地悬停着和轻薄地随风流动的云近近远远共有多少,中间竖起远山、点缀高楼、缠绕上高低错落的公路,层次十分丰富。

另一方面,既然是环岛游,所到之处哪哪都是海。北——东海。从北端的野柳地质公园开始看海。基隆岛安定地浮在颜色相近的水天之间。风与海水造就了独特的侵蚀地貌,在这里的时候并没有对着图册挨个找景点,甚至女王头都没有靠近去看,只因为那天天气太好,远处的群山也染成青黛,海水在阳光中色泽透亮,于是就忙于在每一个能看到海的角度驻足,被一层又一层相似而不相融的蓝色深深吸引。

西——台湾海峡。从台北、桃园一路南下。连续几天的行程偏于内陆,在台北和台中受到毕老师朋友的照顾,也得到与本地人交流的机会,十分感谢。接着继续向内深入,游览了鼎鼎大名的阿里山、日月潭,跟想象中的样子不太一样,但依然让人欢喜。一直南下,到高雄才又见到海。这里是台湾海峡的南口了。虽然也是较为繁华的城市,但整个感觉跟台北啊台中啊有明显的不同。街道房屋的布局似乎更宽阔一些,船舶桥梁一出现,海的自然属性弱化,融入了承载和容纳的使命里。天气阴雨绵绵,港口城市连着周边的海水,也着了几分钢铁般干净利落的冷艳。

南——巴士海峡。我们到达最南端的时候,阴天,大风,远处的乌云紧紧压着,在墨蓝的海面上留了一道白晃晃的天空。据说晴天里可以望见菲律宾群岛,此时有限的视野里海的边际也并不遥远。等到了垦丁,天差不多放晴了。象征性地踩了踩沙滩踏踏浪,就想听听海浪吹吹风,光脚感受一下沙子的柔软和海水的清凉。阳光还不太足,由远及近,海的颜色随深度减少一段段地变浅,近前的部分水质清澈,透着翠玉般薄薄的青色。

东——太平洋。由南向北开始行进的那个黄昏,一直沿着太平洋走,我正因一段始料未及的山路晕得睁不开眼,所以阿锦帮我拍下了天色刚暗时界限模糊的海和空。那天晚上住台东,泡了有生第一次的温泉。碳酸氢钠的弱碱水洗完滑溜溜,泡泡澡聊聊天陪小朋友耍耍,一觉醒来神清气爽。接下来的一天阳光无比灿烂,这才感受到了北回归线以南灼人的炙热。但是感觉这样响晴的天气,不知怎的十分适合太平洋。海天的交界线条十分精确,远处是颜色较深、自南向北的洋流黑潮,近陆地的海水透着浅淡的晶蓝。天空恰好没有喧宾夺主,淡的清亮透气,云也流走在较高的位置。于是整个视野中有着令人窒息高阔深远。这世界最大的大洋有着这样的气场,配得上这般深邃的景色。到了石梯坪的时候,带着敬畏之心收起了踏浪的兴致,只剩下尽力用耳朵听浪花扶岸,用眼睛将这蓝这高远印在脑海,还有细细咀嚼这个凝滞的时间点里无比激动又无比沉静的心情。那天晚上住在花莲,在阿锦父女的鼓励和带领下实现了第一次摸着黑游泳。跟着你们真的尝试了很多我犹豫不敢做的,也让这次旅行更加难忘。从花莲到苏澳幸福地搭乘了火车,一面是浓绿的缓丘,一面是大围度青蓝的太平洋,就痴痴地看了一路,不舍得眨眼。

其他的一些收集都靠偶遇了。这个季节宝岛四处有花,虽然几乎都叫不上名字,但再赶也总会迅速站定,认真地用照片记录下来,还羞涩地跟这些花儿合影,百玩不厌。还有一点超级吸引我的是几乎每个景点都有其特别设计的纪念章,离家之前准备了小本儿就是暗搓搓为了它们。虽然行程紧张,光顾着看景偶尔才想起去找,还是很满足地收集了不少。另外,在每个旅店早上等待出发时翻看大厅的杂志报纸,寻些感兴趣的信息;在台北附近的行程中随时捕捉各个角度的。还有作为一个吃货,最重要的是美食啊。老师朋友热情招待,介绍了七七八八的小吃,真正自己逛的时候,却对水果的兴趣更加浓厚。于是本着一样一个的原则,芒果、杨桃、芭乐、莲雾、百香果都尝了尝,还非常开心地吃了五六个正好当季的释迦果,正合我心地香甜。

八天的行程虽然紧凑,气氛却是轻松闲适的。熟悉的肤色文字,略微陌生的景观,本地人软暖的普通话和时不时入耳的日语韩语英语未知语言,跟着听着看着走着玩着,越来越感受到自己有太多的不知不觉和一知半解,要提升和学习的还有很多。但是察觉到了自己的进步空间,又让人莫名有了前行的动力。城市和地区的发展也是,宝岛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但我们也在迅速进步,各具优势,亦是家家有难念的经,需要更多各领域的沟通与交流。我的台湾之旅不虚此行,精神抖擞,回味无穷。还是想改用那句话——世界那么大,多去走走吧。

艺星教育优秀学生

——张梦瑶

现就读于山东大学研究生

艺星教育

关怀每一个人滋润每一颗心

==========







































北京中科白癜风爱心公益
北京中科白癫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daia.com/qdry/2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