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见: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就是个笑话

01,英诺森三世的野心

法兰西国王腓力二世在位时间很长,前后四十多年。

其人少年老成、心机深沉,与国内国外形形色色的对手斗智斗勇,终于使法兰西王权由弱转强,王室领地扩大了三倍,逐渐完成了从领主纷立到中央集权的关键性的转变。

因此史上称腓力二世为卡佩王朝的优秀君主,他也确实不愧法兰西“奥古斯都”之名号,人们非常支持他。

出生于罗马贵族世家的赛尼·洛泰尔,在巴黎大学攻读神学研究生,非常用功。

就学期间,赛尼·洛泰尔还选修了“教会法”专业,毕业后凭着他的叔叔——教皇克莱门特三世的关系,成为教廷高级工作人员。

公元年,时年三十七岁的塞尼当选为教皇,成为罗马宗教的最高领袖,被称为英诺森三世。

英诺森三世口才好,宗教知识和教会法知识渊博,性格又“刚健、敏锐和明智”,权术也玩得好,影响很大。

英诺森三世称自己位于神之下,人之上,是介于神和人之间的存在,扮演着神人之间沟通的角色。

他重复强调前教皇格列高利七世的日月论:“教皇是太阳,世俗国王是月亮。”

英诺森三世利用一切机会,大肆贩卖其前辈的理论:国王如不能诚心侍奉基督的代理人,就不能正确地治理他的国家。祭司拥有精神上的权利,国王拥有肉体上的权利,由于精神统治着肉体,教皇自然高于国王。

这些言论是向世俗王权开战的檄文,野心昭然。

02,唤醒基督子民复仇

英诺森三世言出身随,行动也是雷厉风行的,很快就开始筹划、组织第四次十字军远征。

他给耶路撒冷大教长发信说,新的十字军就要去直接帮助他啦。

耶路撒冷大教长反应冷淡,回函说,在目前的形势下,十字军并不是必须的。耶路撒冷能够和穆斯林和睦相处,萨拉森人承诺,不久他们会愉快地撤出圣地的。

英诺森三世认为耶路撒冷大教长不对,耶路撒冷处于“陷落”状态,他有责任也有能力去拯救耶路撒冷。

在法兰西,在德意志,在意大利,英诺森三世让他的教长们竭力鼓噪新的十字军东征,号召所有的基督徒,为了“解救圣城”,远征耶路撒冷。

英诺森三世表示,他自己愿意拿出财产和收入的十分之一,以拯救东方的“基督教兄弟”。

他命令,各国修道院、教会和神职人员,都要献出财产和收入的四十分之一,支援东征,“否则将会受到教皇法庭的严厉审判”。

英诺森还居高临下地“通谕”拜占庭皇帝阿历克修斯三世,把君士坦丁堡教会归入罗马教廷,并要求拜占庭为未来的十字军提供足够的军需保障。

他在“通谕”中暗示,倘若阿里克萨修斯三世拒绝这些要求,他可能命令十字军对拜占庭采取行动。

但是,英诺森三世的“圣战”筹划,在西欧受到了冷落。

参加过第三次东征的法兰西国王腓力二世,这时兴趣索然。德意志内战正酣,无力涉外。英格兰新败于法兰西,打不起精神。

英诺森三世制作了一封公开信,无休无止地对法兰西人进行鼓动。

耶路撒冷的土地,无辜被入侵,信仰基督的人民,被可怕地屠杀。那曾经是神站立过的地方,被恶魔可耻地据为己有。

罗马教会在经历了这一场灾难后,非常的惊恐与悲伤。它不停地在痛哭,它的喉咙因此变得嘶哑,而且因为不断的哭泣,它的眼睛都快失明了。

罗马教会在哭泣,渴望唤醒基督子民出来为它所受到的伤害复仇。

虔诚的信徒们,听一听一个侮辱基督教的穆斯林的疯狂话语吧:你们的上帝在哪里?谁能将你们从我们的手中救出去?

看,我们现在正在侵犯你们的圣地。看,我们已经将手伸到了那些你们深深迷信的地方。

我们已经砸碎了高卢人的长矛,第二次制止了神圣罗马帝国人,驯服了骄傲的西班牙人。

即使你唤醒所有支持你的力量来反抗我们,你也会因为害怕而一无所成。

现在,你们的上帝在哪里?谁能将你们从我们的手中救出去?

03,马丁·福尔克的呼吁

恰好,公元年底,法兰西一个特殊的世俗事件,给十字军提供了更好的征兵机会。

这个特殊的世俗事件,是法兰西东北香槟地区的埃克里城堡举行骑士比武大会。

有个叫马丁·福尔克的人毛遂自荐,要求充当圣战的宣教士,教皇英诺森三世极为欣赏,希望他到埃克里城堡担当宣教任务。

马丁·福尔克来到骑士比武大会上布道,他的方法,是利用人们对于基督的虔诚。

他在布道之前声明,他所说的话并不是他本人编纂的,而是耶稣通过他的口所传达的。因此,他的布道就具有了神圣的权威以及上帝的精神。

他演讲的核心是“基督被驱逐出了他的圣地,现在他在那座城市之外流亡”。“那块土地现在已经完全被野蛮人及异教徒所占领,那里的教堂被摧毁了”。

这样的演说很容易激起听众的愤怒。

接着,马丁·福尔克向大家呼吁:“所以,就是现在,真正的战士们,快去帮助耶稣吧!”

马丁的呼吁激起了人们的热情,香槟公国的蒂奥博特伯爵以及他的表兄、布鲁瓦的路易斯伯爵,都戴上了十字架,宣誓要为上帝服务。

蒂奥博特是个二十二岁的青年,父亲参加过第二次十字军东征,哥哥顶着“耶路撒冷王”的称号在东方的巴勒斯坦。

蒂奥博特和路易斯这么高等级的贵族加入远征,他们的行为撩开了第四次十字军征兵的序幕,让教会和教皇非常高兴。

随后,其他一些大王侯、第二级的亲王,如佛兰德斯的鲍德温、香槟的杰弗里、亚眠的彼得、孟福尔的西门等人也纷纷应和,加入十字军,跟随着他们的是数量庞大的骑士和武装士兵。

在法兰西东北部参军风潮的引领下,对十字军的热情也在北欧蔓延了。

越来越多的人报名参加远征。公元年初,佛兰德鲍德温公爵和他的妻子玛丽在布鲁日戴上了十字架。

两千二百人的骑士队伍组建起来了。

04,请求海上强国帮助

作为十字军领袖的三个伯爵,蒂奥博特、路易和鲍德温,在法兰西中部的苏瓦松召开会议,讨论两个问题:什么时候出发?目的地是哪里?

然而,会议最终以闲聊告终,没有实际成果。

两个月后,他们在苏瓦松以西的贡比涅再次开会。之所以要换地点,是因为贡比涅收藏着一块基督的裹尸布,他们希望在圣物面前大家能够严肃地讨论。

结果,这次不闲聊了,变成了骂战。

僵持不下。最终,他们决定由六个男爵作为六个军事代表,组成委员会,全权指挥整个军事行动。

这六个代表是,维拉杜安的杰弗里、布尔阿沙尔的米隆、贝蒂讷的卡农、弗瑞兹的让、戈东维莱的戈德尔,还有个骑士阿拉德·马夸罗。

其中,杰弗里权利最大,他是来自香槟的男爵,曾在香槟公爵蒂奥博特的宫廷担任军务大臣,最有影响力,他有个村庄级别的领地——维拉杜安。

六人委员会经过磋商,得出如下结论:东征的目的地,自然是耶路撒冷。

由于现在欧洲人与东罗马人并不是很友好,小亚细亚又有突厥人肆虐,而圣地耶路撒冷已经由埃及苏丹管辖,埃及是穆斯林的重要兵源地,据说埃及正闹饥荒,所以应该进攻埃及。只要攻下埃及则圣地耶路撒冷唾手可得。

借鉴前几次东征的经验教训,陆路远征,既充满艰辛又危险重重,要攻打埃及,最好依靠水路前往。

以北部法兰西人为主力的十字军并不擅于航海,也没有船员,而且缺乏船只,所以有必要到意大利的沿海城市威尼斯、热那亚或者比萨寻求帮助。

威尼斯、热那亚和比萨,代表着西欧发展最快的海上商业力量。他们的商船航行广阔,甚至与穆斯林世界的北非通商。

第三次东征时,腓力二世的军队曾由热那亚运送,所以法兰西不能再一次依靠热那亚了。

整个地中海,威尼斯是最强大的水上势力,争取威尼斯的支持,租用他们的船只,便能更快地到达东方目的地。

决议了就行动,六个代表立即前往威尼斯,请求这个海上强国的帮助。

威尼斯位于意大利东北部,在亚德里亚海北端的小岛及环礁湖的泥沼上,易守难攻,航海业和渔业非常发达。

威尼斯是个拥有主权的国家,与东方的拜占庭帝国相互利用,有时候关系密切,有时候勾心斗角。

六个十字军代表前往威尼斯,途中耽搁了一些时间,半年后才到了。

05,合作价码高得惊人

杰弗里他们六个十字军代表到了威尼斯,请求与威尼斯公爵恩里克·丹多罗会面,但丹多罗表示要花四天时间准备。

据说丹多罗年届八旬且双目失明,双耳失聪,但他的智慧足够。

法兰西人在宾馆等待了四天之后,把提议递交给丹多罗。

丹多罗说,他还要再花一个星期与议会商讨。

丹多罗知道,对于威尼斯来说,运送十字军去往耶路撒冷是一个空前的承诺,需要的船只数量可能会用光威尼斯的舰队,甚至还需要新造船只才能满足。

使整个城市的人力都为了这一项计划而奉献,并且还要暂停与外界的所有商业活动,这是个可怕的冒险。

尽管威尼斯一直想在东地中海获得长久的利益,但是如果这项合作失败,那么,威尼斯就面临着被摧毁的命运,丹多罗自己也要为这场灾难背负上巨大的责任。

丹多罗提出了运输人和马的大概价位,以及预算的可能数目,并说,只要我们的联盟存在,无论是赢得了什么,都将平分。

丹多罗说:“看你们是否能接受我们的条件。”

经过合议,十字军代表原则上同意了。

一个星期后,恩里克·丹多罗把威尼斯的民众召集到圣马可广场,把杰弗里以及十字军介绍给威尼斯人,并且慷慨地形容法兰西十字军的强不可摧,赞美夺回圣地的美德。

威尼斯人热烈响应,支持此次十字军东征。

丹多罗公布了威尼斯与法兰西十字军的合作方案。

威尼斯提供运输船,运载四千五百名骑士和他们的马、九千名侍从以及两万名步兵,以及九个月的军粮,外加五十条作战用的军舰。

所有船只和给养,保证次年六月准备妥当,随时将十字军运往上帝和基督教事业要求他们前往的地方。

杰弗里讲话说,他已经获得了教皇的支持和批准,尽管实际上教皇跟威尼斯关系不大好,对于十字军仰赖威尼斯舰队这件事比较不爽。

作为合作和立誓,他象征性地向威尼斯商人们借了两千银币送给丹多罗作为六个十字军代表支持的军费。

但是,丹多罗在最后宣布的威尼斯“实际合作价码”却高得惊人,每匹马四马克,每个人两马克,总计八万九千五百马克,以及圣战夺来的一半土地。

时间紧迫,十字军不可能再更换合作方,去租借热那亚或比萨的船只。杰弗里等六个军代表硬着头皮答应了威尼斯的价码。

丹多罗在总结演说中,再度强调威尼斯舰队将在东征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号召民众建造船只、参与战役。

吃亏也罢,挨宰也罢,认为自己把事情办妥的杰弗里,春风得意地回法兰西香槟去了。

但很快,他就听到了一个令人悲哀的消息,年轻的香槟伯爵蒂奥博特不久前意外去世了。

虽然蒂奥博特不是十字军真正意义上的首领,但他在十字军心中比法兰西的任何一个男爵都更有威望。他的去世给十字军带来了一个难题,那就是谁来做新的领导人。

06,攻打基督城市萨拉

公元年的五月,英诺森三世在苏瓦松召集会议,推荐意大利人蒙特费拉侯爵博尼法斯担任十字军首领。

博尼法斯和他的家族,具有超高的威望。

博尼法斯本人具有丰富的军事经验,而且与东地中海十字军联系密切。

教皇英诺森三世将十字军大将军的权杖授予了博尼法斯。

翌年六月,博尼法斯率领十字军抵达威尼斯。威尼斯人已经完成了他们的战备任务,只要十字军付清运输费用,便可立即启程。

然而,到达威尼斯的十字军总人数只有一万一千人,而威尼斯坚持要按原计划的三万三千五百人计费。

这样,每个十字军将士就要支付原价三倍的费用。

威尼斯耗费了一年的人力物力,已经造成巨额财政亏空。丹多罗不通融。

他说:“领主们,因为给你们工作,我们都劳累得病倒了。我命令所有的臣民停止经商,为你们打造这支海军舰队。威尼斯在一年的时间里都没有赚到钱,得不到你们承诺的报酬,财政灾难就会出现。”

丹多罗说,我们希望,你们偿还欠我们的债务。否则你们将无法离开这里,没有人给你们提供任何食物。

没办法,十字军只好筹款。首领们甚至拿出了自己的金银器皿,可是最后仍然短缺三万四千马克银币。

不愿远征夭折,想要继续走下去的话,十字军就需要找到一个解除债务的方法。

丹多罗提出了一个建议:攻打萨拉。

萨拉是个大港口,位于达尔马提亚地区,今克罗地亚境内。萨拉曾为威尼斯所征服,后来萨拉投靠匈牙利国王,成为匈牙利重要的出海口,财富与势力迅速增强。

威尼斯与萨拉一直在进行激烈的海上竞争。萨拉控制的达尔马提亚海岸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是造船材料的重要供应地,威尼斯垂涎已久。

丹多罗说,如果十字军能帮助他攻打萨拉并收复萨拉的话,债务可以延期清偿,也可以在攻占萨拉之后获得那里的财富。

这时候是九月份,去往埃及已经有些晚了,大量十字军部队转移去萨拉,客观上也能够减轻一直集结在威尼斯的军需难题。

但是,严重的问题在于,萨拉是一个基督城市,并且处于佩戴着十字架的匈牙利国王的管辖之下。

攻打信奉基督教的城邦萨拉,违反十字军的初衷,在十字军内部引起剧烈纷争,有些坚决反对的人就此离开了十字军。

丹多罗的建议是死局中惟一的一着棋,十字军将领决定接受这一条件,遣使者向教皇英诺森三世汇报。

十字军调转方向,进攻到萨拉城下时,接到教皇英诺森三世“禁止攻打萨拉”的命令。教皇并以开除他们的教籍相威胁。

但博尼法斯仍然要求十字军强行攻打萨拉,因为拒绝丹多罗的要求,十字军将陷入瓦解的风险。

萨拉的守城者将巨型十字架悬挂在城墙上,试图唤醒十字军的良心,但事实证明是无用的。

十字军部署了强大的攻城武器,企图打开萨拉的城墙和塔楼。

两个月后,萨拉城陷落。

跟中世纪大多数围攻战一样,进入城中的胜利者抢掠战利品。十字军许诺饶恕城里人的性命,但是,没有能使城市躲过洗劫。

教皇英诺森三世对十字军的行径虽然愤怒,却也无可奈何。

07,拜占庭前皇子求救

仅在破城三天之后,一场激烈的争论在威尼斯和法兰西十字军之间爆发了。

争论的要点是,十字军仍然拖欠威尼斯数额巨大的渡海费。

一般来说,攻陷城市正是获得金钱的好机会。但事实上,萨拉作为一个基督城市,确实对十字军造成了抢劫的障碍,最后的情形是,他们仍然没有能力支付巨额欠款。

起初,威尼斯和十字军只是一些争吵,随后就演变成了武装冲突,并且蔓延整个城市。

十字军将士对现状非常不满,又有超过两千名士兵离开。

最令十字军首领担忧的,不是威尼斯的债务,而是教皇英诺森三世的态度。

十字军派遣使者去往教廷,向教皇解释,希望教皇收回将他们开除教籍的法令。

使者在公元年的早春返回,带来了英诺森三世的书信。

教皇表示,他愿意赦免十字军的罪责,但十字军必须恢复被他们破坏的萨拉城,并且,十字军首领必须牢记他们因为攻打基督国家而应该受到的惩戒。

教皇的愤怒略有消除,十字军的正义性可以暂且不论,十字军下一步的攻击目标,按计划是埃及,但威尼斯的债务问题还在困扰他们。

这时候,一个人的出现给了他们一线生机,这个人就是来自拜占庭的前皇子小阿历克修斯——阿历克修斯·安吉列。

小阿历克修斯的父亲伊萨克二世是推翻了暴君安德洛尼卡一世即位的,但数年前他的弟弟阿历克修斯三世发动叛乱夺走了皇位。

阿历克修斯三世成了拜占庭皇帝,还不放过幽禁中的伊萨克二世,把伊萨克二世的眼睛都弄瞎了。

皇子小阿历克修斯逃了出来,到处寻求支持。

小阿历克修斯前往德意志游说后,在德意志士瓦本公爵的使节陪同下,来到十字军营帐,许以优越条件,要求十字军前去推翻阿历克修斯三世,助其父子复位。

08,小阿历克修斯的条件

小阿历克修斯曾经去往罗马寻求教廷的帮助,但是,教皇英诺森三世不打算推翻阿历克修斯三世。

很明显,小阿历克修斯没有停止行动,周游西欧后,仍然在不懈地寻求帮助。

现在,他来到十字军驻地,向正在彷徨无措的十字军提出了诱人的建议。

这位前阿历克修斯王子说:“你们出于正义,为上帝征战,为那些被邪恶者剥夺财产的人恢复他的正当利益是你们的职责。”

小阿历克修斯许诺,若帮助他得到他应得的王位,他将令拜占庭的正教臣服于罗马教皇。另外,他知道十字军已经花光了所有的积蓄,现在一无所有,他愿意赠送二十万马克的银币,并提供一万名士兵跟随十字军前往埃及,还有,他以后将派五百名骑士参与耶路撒冷的戍守。

协议书上签着士瓦本国王、王后以及小阿历克修斯的名字。

小阿历克修斯的助手说道:“领主们,大人们,我们受国王的委托而来,授予了达成协议的全权,这样的条约,只有世界上最愚蠢的人才不会接受吧。”

确实,小阿历克修斯提供的,全是十字军亟需的东西。

银币可以解决威尼斯的债务,一万名士兵将会弥补在威尼斯的兵员损失,五百名骑士可以加强圣地的戍卫力量,使基督教在东地中海地区安然存在。

而作为交换,十字军要恢复小阿历克修斯的皇权,就得转移阵地,说不定,还得攻打基督城市君士坦丁堡。

第四次十字军远征,已经改变过一次方向,攻打萨拉,难道又要再次将刀剑对准与他们怀有同样信仰的人而不是异教徒?

兹事体大,不可仓促决定,有必要召集贵族与神职人员来讨论一下。

不用说,分歧和争吵相当厉害。

最后,代表底层士兵的意见占了上风。因为底层士兵不优先考虑政治方向,他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daia.com/qdls/9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