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色一道单色釉南京十竹斋2021秋季文
单色釉,亦称“一色釉”、“一道釉”,由于瓷釉内所含化学成分的不同,不同种类的单色釉瓷器烧成后会呈现出不同的单一色泽,或一种颜色窑变及渐变的瓷器种类。中国瓷器的釉彩始于单色釉。特别是到了清代,单色釉瓷器的烧制工艺更是达到了鼎盛时期,达到了“合于天造,厌于人意”的境界。 千树万树梨花开之白釉,春色满园关不住之青釉,摘尽枇杷一树金之黄釉,春来江水绿如蓝之绿釉,百般红紫斗芳菲之红釉,影落明湖青黛光之蓝釉,乌衣巷口夕阳斜之黑釉…… 这就是单色釉,其不浮、不嚣、不靡、不媚的特点,与彩釉瓷器相比,浑然天成、素雅淡净,大美至简。 清道光窑变釉贯耳瓶 H:30cm 瓶口与器足均呈长方形,长方扁体腹下外鼓。颈部两侧附长方形贯耳,腹部前后有凸起呈杏圆状。器通体施窑变釉,以藕合色、月白色交织变幻,色泽明丽,釉色丰富。底部刷淡酱色涂料,落“大清道光年制”刻款。 清乾隆祭红釉玉壶春瓶 H:30.3cm 此瓶立足、鼓腹、撇口、造型沉稳,整体红釉呈色稳定,口部白釉红釉相映成趣,色线分明,底部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识。实属乾隆官窑极品。 清宣统祭红釉莱芙瓶 H:22.5cm 莱芙瓶,其比例协调,厚薄适中,给人多一分则多,少一分则少的感觉。器物的线条即让人感觉柔顺之美,又给人阳刚的感觉,体现了无与伦比的艺术表现力。 祭红釉为明初创烧之高温釉,以明代永乐、宣德最著名,故也名“宣烧”,或“霁红”,取其雨过天晴之霞霁之色。由于烧制技术要求高,加之烧制材料告缺,宣德以后便日渐衰落,直至清康熙重新烧制成功,雍乾时又重达高峰,清代祭红官窑历来即为藏者所重。 清宣统霁蓝釉描金皮球花琮式瓶 H:30.2cm 圆口短颈方身,短颈,方肩直腹,瓶身四方,仿玉琮制式,通体施霁蓝釉,釉色明艳均匀,釉面润透。颈部、腹部遍饰描金皮球花,肩部饰缠枝莲托寿字纹,金彩艳丽,布局匀称,线条细腻流畅。底书「大清宣统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蓝如深海,釉面匀净,与金彩相映成趣,尽显祥瑞吉庆,透出皇家富贵之气。 明正德黄釉盘 D:15.3cm 明嘉靖黄釉大碗 D:34.5cm 纯粹的黄釉器见于成化时期,弘治朝继承并发扬光大,呈色稳定、釉面光亮,较之成化的淡黄釉显得深厚,较之后来正德黄釉浅淡适中,遂成一代名品,代表着历史上低温黄釉的最高水平。因采用浇釉方法施釉,色彩淡而娇艳,如鸡油一般,故弘治黄釉也被称为“浇黄”或“娇黄”。本品即为此类黄釉名器。 此碗造型、装饰皆与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相似,尺寸较之略大,烧制更为不易。侈口,深腹,圈足。内外满施黄釉,底施白釉,内以青花书“大明弘治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双线圈栏。釉色匀净淡雅,釉面光洁似一泓清水,赏心悦目,不负弘治黄釉之盛名。 清炉钧釉海棠香炉 款识:“内府珍藏”款。 L:11.5cm;H:8.8cm 此香炉呈海棠型,制器规范。整器施以炉钧釉,釉面莹润亮丽,色泽分布极好,如红葵星露凝结斑状,旧时又称为高梁红。足内釉底浅刻四字篆书“内府珍藏”款,清晰工整。 炉钧釉首创于清雍正年间,乾隆初期制品最精,年款清晰尤好,色泽红艳莹润,故称之高粱红或孔雀红斑传世尤珍甚少。以至乾隆后期而制,炉钧釉纹细色调青绿较为常见。而年款多半不楚。南京博物院和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皆有类似品可资比较。 清康熙白釉暗刻缠枝莲纹盘 D:46.8cm 本品口微撇,浅弧腹,下承双圈足,胎质洁白细腻,胎体紧实,内外均施白釉,釉质光亮润泽,釉层肥厚,器身装饰暗刻花纹,内外壁及内底刻划缠枝莲纹,线条纤巧流畅,构图饱满,画面呈现一幅枝繁叶茂的景象,配以温润如玉的釉色,更显得器物雅致秀丽,恬静淡雅。外底心双圈内青花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整体器型端庄典雅,釉质温润醇厚,釉色洁白莹润,搭配当时流行的缠枝莲纹样,可谓融会贯通之作,器身刻划纹饰工艺熟练精致,线条舒展流畅,纹饰饱满丰富,整器洁净素雅,恬淡可人,凸显出康熙时期绝妙的审美水平。据《钦定满洲祭神祭天典礼》记载,与本品纹饰完全相同的青花大盘、碗、花觚等器物为当时亭式殿内(如北京故宫尚锡神亭)的祭神祭天用器。据此推断,本品很可能也具祭祀之用,联系釉色判断,其或为月坛祭祀典礼时所用。相对于同样纹饰的青花大盘,白釉作品极为少见,颇值珍视。 清乾隆仿汝釉花口洗 H:8cm;D:25.3cm 拍品应为乾隆三年至四年唐英督造御窑厂时奉谕旨烧造的一批文房器皿之一,清宫档案命名为“汝釉葵瓣洗”,形制俊雅秀美,烧造品质上乘,仿古意味浓郁,为宫廷文房陈设佳器。洗呈八瓣葵花式造型,浅腹,下承三足,一如六朝青瓷砚的足式。通体施仿汝青釉,匀净静穆,温润古雅。雍干之交,御窑厂所出之颜色釉,斑斓多彩,摹古与创新并存,成就显赫,肇启清代御瓷艺术之巅峰,令后世不可企及。本品造型隽秀,处处闪现出线条的变化之韵律美。通体施仿汝釉,古雅厚润,足端露胎处刷铁酱汁,形成铁足之效果。“官”“汝”高贵纯净的釉色为宋代宫廷所重,胤禛父子二人对宋器钟情至深,故雍正后期至乾隆早期御窑厂所出文房器皿均以宋器为范,化裁而成,其气韵古雅隽秀,无不闪现出浓厚的文人意蕴。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清雍正天蓝釉三足洗,南京博物院藏有清乾隆仿汝釉葵花式洗,皆为同类器,可为参考。 清乾隆粉青釉刻缠枝牡丹纹大碗 D:26.6cm 此碗侈口微外撇,弧腹,圈足。内外均施粉青釉,釉质晶莹,圈足内外壁均施釉,中央书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胎体轻盈坚致,器形秀巧独特,外壁装饰连枝牡丹花,为浅浮雕技法精制而成。其花饰疏朗有致,布局之妙,独见匠心。剔刻精湛细致,极富立体感,所施粉青一色,温润厚腴,秀美天成,淡淡的嫩翠色,予人无限娇美之感。口沿内部饰回形纹一周,积釉处釉色清澈莹亮,极类宋代影青瓷之特征。 清嘉庆豆青釉月牙盖罐 H:21.8cm;D:16.4cm 此罐口微敛,短颈丰肩,圆腹下敛,腹部刻饰月牙形耳,整器施豆青釉,釉质凝厚莹润,罐底内以青花书“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此罐配圆形盖,象征“日”,上腹部两侧的堆塑耳则象征“月”,故而此类罐也叫“日月盖罐”、“月盖罐”、“月牙耳罐”。从康熙至道光年间,官窑均烧造此类盖罐,有大小各种规格,应为清宫中所用茶叶罐。陶瓷史专著《饮流斋说瓷》记载,“有一种圆罐高可及尺,肩之左右各有凸雕半圈形,名曰日月罐,康熙积红者颇为足珍,若东青暗花者底辄有朝代款也。”冬青釉为清代官窑常见的三种青釉之一,另有略深的豆青釉色和略浅的粉青釉。此罐为豆青釉月牙罐,或可归为《饮流斋说瓷》中提到的第二种。两岸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上海文物商店及玫茵堂皆有同类品种收藏,可供比较。 清乾隆仿官釉贯耳瓶 H:32.5cm 此器形直颈贯耳瓶略有变化,瓶口自颈部微向外撇,使端庄稳重的器形平添几许秀美与柔丽。通体满施仿官釉,釉质凝厚肥腴,色泽清丽,开片舒朗有致,别有韵味。 清光绪粉青釉贯耳瓶 H:29.8cm 瓶口倭角近似海棠形,直颈两侧饰双贯耳,长方扁腹至下外鼓,腹部扁圆,两面饰凸起的杏形开光,长方形圈足。贯耳瓶流行于宋代,其器形仿汉代投壶式样,哥窑、官窑、龙泉窑等多有烧制。清代亦有仿制,乾隆时对原有的贯耳瓶在器形及装饰上进行改造,称为四方杏元双管瓶,其造型深受乾隆皇帝喜爱。光绪朝时,四方杏元双管瓶较常见的釉色有窑变釉、仿哥釉、仿官釉、厂官釉、霁蓝釉、粉青釉等。 清光绪茶叶末釉荸荠瓶 H:33cm 荸荠瓶直口,长颈,圆肩,扁圆腹,圈足,足根圆滑,通体施鳝鱼黄色釉,釉面润泽显桔皮纹。底部刻“大清光绪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鳝鱼黄也为茶叶末的一种,茶叶末的制品是明、清时代为景德镇官窑所生产,此制品釉色偏黄,俗称“鳝鱼黄”。全器内外满饰鳝鱼黄釉,鳝鱼黄釉在《清档》中称为厂官釉,雍正时由督陶官唐英所创烧,此后便成为我国传统的结晶釉品种之一,其釉面呈失透状,釉色黄绿掺杂,颇似鳝鱼之色,因而俗称为“鳝鱼黄”此器物釉面晶莹润泽,造型秀美端庄,为清光绪时期官窑之精品。 清康熙宝石蓝釉碗 H:22cm 《陶成纪事碑》中称其为“仿宣窑霁青”。蓝釉始于元代,为明清官窑的重要品种。从其用途看,一方面,它与黄釉、红釉、白釉一起,为四郊各陵的祭祀用器专用釉色,如《大清会典》记载“圜丘、祈谷、常雩用青,方泽用黄,日坛用赤,月坛用白,社稷、先农用黄”,可见蓝釉专用于祭天;另一方面,蓝釉器又是赏赐、陈列及文房中必不可少的品种。如《清档》记载:“(雍正四年九月初二日)奉旨:照此款碹做木样,交给年希尧烧造霁青、霁红花瓶”、“(雍正十年二月二十二日)内大臣海望奉上谕:可将霁红、霁青、黄色、白色高足靶碗每样烧造些……以备用赏蒙古王用”。可见蓝釉器在清代宫廷用途之广泛。 此碗造型规整,碗敞口弧壁,外壁通体施蓝釉,釉色深沉纯净,釉面光润肥厚,色调浓淡均匀,呈色较稳定。质感凝厚,犹如蓝色宝石,赏心悦目,古朴大方。底以青花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字体俊秀。整体造型简洁端庄,胎体薄厚均匀,底足修饰浑圆规整,体现出康熙朝高超的制器水准。 清雍正仿官釉石榴尊 H:8cm 石榴寓意多子多孙,于明代已是相当盛行之纹饰,而将其用作为瓷器造型,则是雍正一朝的创新之举。石榴尊器形可见许多不同釉色之作例。参考一件仿汝釉石榴尊,藏于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载于《故宫清瓷图录》,卷1,东京,年,图版。 清乾隆苹果绿釉暗刻莲瓣纹碗 D:11.3cm 苹果绿釉又称浇绿釉,创烧于明初永宣时期,嘉靖一朝十分流行,在清初之际景德镇窑厂已掌握十分成熟的配方和烧造技术,釉色可达翠色怡人之境,烧成时釉中的铜大部分被氧化而形成深浅不一的绿色,一般在浅绿色底上杂有深绿色斑点,少数地方微泛红色,酷似新鲜苹果。在康熙二十年,此种釉瓷正式成为官窑烧造的品类之一。而传世品与馆藏品种,此类苹果绿釉器物并不多见,发色品相完美得更属难得。 此对碗敞口,深腹,圈足。器形端正,胎骨轻盈,内外壁满施秋葵绿釉,釉层均匀雅致,色泽娇艳。外壁暗刻莲瓣荷花纹饰,刻工娴熟流畅。碗底心施白釉,落“大乾隆绪年制”青花六字篆书款。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daia.com/qdls/11474.html
- 上一篇文章: 绿色的空间设计,就是这么撩家装网装修设
- 下一篇文章: 全国不多,福建唯一就在莆田这个乡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