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白玫瑰上
服药期应了解下不能食何食物 http://www.bdfyy999.com/bdf/yufangbaojian/shiliaodaguan/59744.html红白玫瑰15世纪英格兰两大家族的王权争夺与都铎王朝的开启(英)埃德·韦斯特著引言严冬般的宿怨“我们严冬般的宿怨已在约克红日的照耀下化为融融夏景。”正如历史学家罗伯特?图姆斯(RobertTombs)所说,在电影时代到来之前,除了英格兰之外,很少有其他国家的历史能成为广为流传的戏剧,而这正是得益于威廉?莎士比亚创作的一系列作品。这八段历史以推翻理查二世(~年在位)为开端,至博斯沃思战役(theBattleofBosworth)中驼背的暴君理查三世(~年在位)死亡达到高潮,记录了年到年英格兰发生的王权之争。在历史上,理查二世常被看成一个精神错乱的偏执狂——后来证明人们的这种看法并不准确。之后他的堂弟兰开斯特公爵(DukeofLancaster)成功取代他登上了王位,成为亨利四世(~年在位)。而后,从年开始,在30年的时间里,又有超过3位国王死于非命,7位王子在战斗中丧生,超过5位王子被处决或谋杀;31名贵族或其继承人在战场倒下,另有20人被处死。最后,这场战争以亨利?都铎(HenryTudor)夺得王位、加冕成为亨利七世(~年在位)而告终。亨利?都铎是兰开斯特家族的远房亲戚,他宣称是兰开斯特王室的王位继承人,尽管他的话十分可疑,但他最终还是夺得了王位,因为他是唯一活着的继承人。在亨利?都铎的孙女伊丽莎白一世(~年在位)统治时期,莎士比亚完成了他的作品——“亨利四部曲”(Henriad),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宣传的需要。在吟游诗人口中,理查二世的倒台触发了这一连串的事件。卡莱尔主教(BishopofCarlisle)曾警告说,如果国王被推翻,将“生灵涂炭”。然而,15世纪50年代,英军在法国战败后,大量士兵回国,他们普遍对国家的不当统治感到愤怒,形成规模巨大的暴民,玫瑰战争(WaroftheRoses)随之拉开序幕。亨利六世(~年,~年在位)的精神疾病、懦弱的性格和财政上的无能,导致了这场战争。缺乏强有力的国王,权力便落在了国王亲近的贵族及军人手上,整个国家成了一个黑社会,普通人几乎得不到法律的保护。最富有的贵族指挥并带领着大军作战,他们挥舞着自己的大旗——莫蒂默的白狮子旗、沃里克伯爵的熊旗、白金汉公爵的白天鹅旗、约克的理查的猎鹰旗,或者国王的儿子爱德华辉煌的太阳旗。这些人每去一个地方喝酒,店主便在入口处摆放代表他们的标志。这也是英国啤酒屋和小酒馆以及今天许多酒吧的名字的由来。玫瑰战争这个名字营造了一种温情浪漫的氛围,让人觉得这场战争与那种手持利剑刺穿敌人眼睛的厮杀是不同的。第一代兰开斯特伯爵埃德蒙?克罗奇贝克(EdmundCrouchback)是爱德华一世(~年在位)的弟弟,他曾经是十字军中的一员,和许多人一样参加过“圣战”,并在战斗中以红玫瑰为纹章;后来,爱德华三世(~年在位)的儿子第一代约克公爵(DukeofYork)埃德蒙采用了白玫瑰作为纹章。由此,在接下来一个世纪发生的王权之争就被称为玫瑰战争,不过双方都没有在战斗中佩戴玫瑰纹章,当时也没有使用这一名称。到莎士比亚时期,这场战争被称为“敌对玫瑰之争”(QuarreloftheWaringRoses)或“两朵玫瑰间的战争”(theWarbetweentheTwoRoses),而“玫瑰战争”这一确切的名称是年历史小说家沃尔特?斯科特爵士(SirWalterScott)提出的。然而如果不考虑用词的准确性,这种用花来代表交战双方的想法可以追溯到15世纪,即便当时的用词和现在不一样。博斯沃思战役结束之后,亨利七世与约克的爱德华四世(~年,~年在位)的女儿伊丽莎白成婚,代表兰开斯特家族的红玫瑰与代表约克家族的白玫瑰结合形成了新的玫瑰纹章,也标志着战争的结束。至此,两个家族的男丁几乎都已殒命,无人再战了;年至年,26名贵族在战斗中丧生,13名贵族被处决,爱德华三世的男性后裔中有6人死于这场暴力冲突。据我们所知,在此期间,70名成年贵族中有50人参加了这场战争,“他们如果想要生存,就必须取得胜利”。当时的外交使节腓力?德?科米纳(PhilippedeCommynes)这样写道:“在英格兰有七八场令人印象深刻的战斗,60或80位王子和贵族血亲在暴力中死去。”仅在年至年间,就有12名贵族在战场上丧生,6名被斩首,死亡人数达到英格兰高级贵族的三分之一;三位萨默塞特公爵(dukesofSomerset)在短时间内惨死,珀西家族(Percy)四代继承人卷入这场战争,而且在短短四年时间里,珀西家族四人丧生;年至年,考特尼家族(Courtenay)有四名直系成员死亡。据统计,在这场持续了30年的战争中,真正的交火时间只有十二三周,但这足以让许多贵族家庭覆灭。这场战争见证了骑士阶层的彻底没落。一部关于战争的旧法律规定,骑士可以随心所欲地杀死普通士兵,但应该饶恕那些有着贵族身份的囚犯。但到14世纪,这个规则被打破了。玫瑰战争时期,一些人如爱德华四世命令他们的军队“饶恕普通士兵,杀死贵族”,这是完全不符合传统规则的。战后,作为新一轮的报复,很多贵族和骑士被处决,而普通士兵则不被列为报复目标。14世纪的佛兰德(Flanders)编年史家弗罗萨尔特(Froissart)这样描写英格兰人:“他们从战斗和屠杀中获得乐趣。”对于贵族来说,这或许是真的,但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他们没有被卷入这场家族恩怨之中,生活几乎与平常无异。这场战争不涉及任何意识形态或宗教因素,平民从未成为袭击的目标,事实上,大多数人的生活还是相当平静的。军队统帅不允许士兵践踏村庄,因为村庄里没有他们想要的东西,私人住宅也一如既往地保持着原貌。一般来说,直接征税在战争期间会飙升,但在此次战争中不增反降。事实上,与黑手党行为相比,这场战争更像是足球流氓的行径——完全你情我愿,一群热衷暴力的人相互厮杀且乐在其中。这场冲突时常令人费解,首要的原因是,几乎每个涉及的人都叫亨利、理查或爱德华,这使得它像肥皂剧一样糟糕。其次,参与战斗的大部分人员都是以他们的头衔来称呼的,比如约克公爵或沃里克伯爵,有些人在战争期间换了头衔,这就使事情变得更加混乱。有时战斗发生在一个城镇附近,而参与这场战斗的某个人恰好以这个城镇的名字命名[例如,约克在约克城附近与索尔兹伯里(Salisbury)和拉特兰(Rutland)一起被杀,而他的儿子当时就在索尔兹伯里镇]。沃里克伯爵的真实姓名是理查?内维尔(RichardNeville),他的父亲索尔兹伯里伯爵也叫这个名字,在约克城同约克公爵一道被杀。在这场战争中出现了三位沃里克伯爵,但他们的性格完全不同,还有几个萨默塞特公爵也参与了这场战争。此外,更令人困惑的是,由于一些家族人员伤亡惨重,一名贵族死后,他的儿子或兄弟(通常和他具有相同的头衔)又在几年后战死,这时读者就会疑惑:“他在上一页不是已经死了吗?”第三,爱德华三世的五个儿子经过联姻,繁衍出的后代之间爆发了战争,因而所有涉及的人至少有两重亲缘关系,这让家谱变得非常混乱。出于上述原因,如果不是要区分两兄弟,我一般会用一个人最出名的头衔来称呼他。这一切都始于年两个堂兄弟(爱德华三世的孙辈)之间的一场争执,他们的名字是理查和亨利。第1章 亨利四世理查二世故事始于爱德华三世,他大概是英格兰历史上最伟大的骑士。年,他带领英格兰展开了一场仿佛无休无止的对法战争,并因此名声大噪,这场战争后来被称为百年战争(theHundredYears’War),尽管它持续了不止一百年。几个世纪前,爱德华的祖先亨利二世(~年在位)通过继承和联姻,统治了一个庞大而又分散的地区,包括英格兰,法国的诺曼底(Normandy)、安茹(Anjou)、阿基坦(Aquitaine)等地区,后来这些地区被统称为安茹帝国。不幸的是,到年,他那不成器且整日酗酒的懦夫儿子——因颁布《大宪章》(MagnaCarta)而“名垂”英格兰史的约翰王(即约翰一世,~年在位),几乎失去了他在欧洲大陆的所有领地,只剩下阿基坦南部的加斯科涅(Gascony)。然而,法国人连这点土地也不放过。年,当法国国王腓力六世(~年在位)入侵加斯科涅时,爱德华却无法对他发动战争,因为爱德华作为阿基坦公爵,臣属于法国君主,向君主宣战可能会被教皇逐出教会。因此,爱德华转而通过他的母亲伊莎贝拉[Isabella,法兰西前任君主腓力四世(~年在位)的女儿]主张法国王位的继承权。按照今天的继承法,爱德华名正言顺,但在当时,继承权并不那么简单,法国人认为不能从母系血统中选择王位继承人。在这场战争中,英格兰在克雷西战役(BattleofCrecy,年)和普瓦捷会战(BattleofPoitiers,年)中取得了重大胜利,这两场胜仗分别由爱德华国王和其长子——黑太子爱德华(theBlackPrince)所领导。虽然法兰西的领土面积要比英格兰大得多,在许多方面也更先进,但英格兰人有长弓,这是一种起源于威尔士的新式武器,它的速度极快,力量极大,每分钟可以射出12支箭。在普瓦捷会战之前,中世纪的秩序建立在骑士制度的基础上,这就使贵族的权力得到了保护,因为成为一名骑士花费高昂;然而只要不怕脊椎受伤并且坚持练习多年(英格兰国王强制民众练习射箭),任何人都可以学习射箭。30年来,法兰西被掠夺成性的英军蹂躏得满目疮痍,但对英格兰人来说,爱德华三世似乎是英格兰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国王。尽管他在战争中付出了巨大代价,损失了许多士兵并花费了大量金钱,但还是得到了上议院和下议院的无条件支持。他有五个儿子和三个女儿幸存下来,大多都与60个英格兰贵族阶层家族中的继承人结了婚,爱德华三世似乎为一个伟大的王朝奠定了基础。然而,年的和平条约瓦解了,身处绝境的英格兰军队发动了一次又一次毫无意义的突袭,战争拖延,黑太子病倒了,爱德华三世也持续中风发作。年,在他的长子去世一年后,口齿不清、头脑混乱的爱德华三世也死去了。对法国来说,这一百年可谓跌宕起伏。当时一场瘟疫横扫欧洲,这是一种令人不寒而栗的疾病,患病者在痛苦中挣扎数日便会死去,欧洲大陆损失了三分之一到一半的人口;而在其爆发之前的年,大饥荒(theGreatFamine)已经夺去了十分之一的人口。黑太子爱德华的继任者——他的儿子理查二世有一些“奇闻轶事”被今天的人们津津乐道。他出生在波尔多(Bordeaux),当天碰巧有三位国王到来,分别是卡斯提尔(Castile)国王、葡萄牙国王和纳瓦拉(Navarre)国王,这件事似乎给了他一些灵感。他令别人为自己作了一幅画,画中他站在施洗者约翰和忏悔者圣爱德华(St.EdwardtheConfessor,~年在位)旁边,并声称自己找到了圣母玛利亚赠给坎特伯雷大主教圣托马斯?贝克特(St.EdwardtheConfessor,就是那位被亨利二世的手下敲碎了脑袋的大主教)的一小瓶圣油。理查赞成与法国和好,因为战争耗资巨大——为了这些钱他不得不求助议会,从而削弱了他的权力。他对来自意大利的一个新观点深信不疑,即君权神授,因为这意味着君主不仅是最强大的军事统帅,并且是由“上帝”所选择的。但他的反对者对此说法并不那么热衷,尤其不理会理查成为“上帝之选”的观点。理查坚持不再沿用“陛下”这个传统的称呼,而要冠以更高贵的头衔,比如“最强大的国王”,朝臣们被禁止与他进行眼神接触,和他一起时更是噤若寒蝉。他的封臣中最有权势的是爱德华三世的次子冈特的约翰(JohnofGaunt),但在理查的叔叔约翰前往西班牙并试图成为那里的国王后,理查和他的反对者之间出现了明显的分歧,而反对者们大都由理查最小的叔叔伍德斯托克的托马斯(ThomasofWoodstock)领导——托马斯和其他四位有权势的贵族曾向国王上诉,因而被称为上诉诸侯(LordsAppellant)。年,理查的亲信——牛津伯爵(EarlofOxford)罗伯特?德?维尔(RobertdeVere)在一场战役中被这五位上诉诸侯打败,事态发展到了紧要关头。第二年,“无情议会”(MercilessParliament)报复性地处死或流放了国王的一些追随者和朋友。此时的理查刚刚进入弱冠之年,这些事件给他造成了创伤,后来更是精神错乱。但随后的几年相对和平,编年史家托马斯?沃尔辛厄姆(ThomasWalsingham)在年写道:“王国似乎即将迎来一个非常稳定的时期,部分得益于王室联姻和由此积累的财富,还得益于与法国的长期休战,以及当时贵族人数众多,其人数之多和地位之高超过任何其他国家。”然而这其中的一些判断却让后来的政治家们汗颜。那一年,理查的三个主要敌人,即伍德斯托克的托马斯、沃里克伯爵和阿伦德尔伯爵(EarlofArundel)被他召去赴宴,只有沃里克伯爵接受了邀请,但立即被捕了。年,理查已经成年,并完全控制了局势,他宣称自己已经把所有的仇恨都抛诸脑后,事实上,他等了整整九年才开始复仇。他的叔叔托马斯被勒死,阿伦德尔伯爵被斩首。据乌斯克的亚当(AdamofUsk)所说,沃里克伯爵求饶苟且之后,“整日痛苦哀号,一副叛徒嘴脸”,并且被放逐到条件十分恶劣的马恩岛(IsleofMan),在那里饱受总督威廉?勒?斯克罗普(WilliamleScrope)的虐待。然而理查在流放他的堂弟德比的亨利[HenryofDerby,即后来的亨利四世,莎士比亚称他博林布鲁克(Bolingbroke)]时犯了一个错误。德比的亨利和莫布雷伯爵(EarlofMowbray)是态度较为温和的上诉诸侯,因此逃脱了惩罚;不过,莫布雷伯爵作为阿伦德尔伯爵的女婿,明确警告过亨利,称“国王很快就会杀了他们”。亨利把这件事告诉了自己的父亲冈特的约翰,然后他父亲又告诉了理查。两个人互相指责对方说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理查命令他们决斗。但在最后一刻,理查取消了这个计划,决定把莫布雷伯爵流放十年,把德比的亨利流放五年。他答应他的堂弟亨利,在他的父亲冈特的约翰死后就让他回来。两人本都为这场决斗做了充分的准备,为了打败对手,亨利准备了在米兰制造的特殊盔甲。理查是这样想的,鉴于人们认为在战斗中获胜是“上帝”的恩赐,谁能击败对方,谁就是在说实话——那么如果莫布雷伯爵赢了的话,就意味着理查在密谋对付他们;反之,如果德比的亨利赢了,他的叛国罪就不成立,而且他会比以前更有威望。年,莫布雷伯爵在流放中死去,亨利的父亲也于同一年去世。威廉?莎士比亚在其作品中描述到,冈特的约翰在弥留之际,向他的侄子做了一次感人的爱国演讲,他在演讲中提到:这一个君王们的御座,这一个统于一尊的岛屿,这一片庄严的大地,这一个战神的别邸;这一个新的伊甸——地上的天堂,这一个造化女神为了防御毒害和战祸的侵入而她自己造下的堡垒;这一个英雄豪杰的诞生之地;这一个小小的世界,这一个镶嵌在银色的海水之中的宝石。上面这段话是英语中最经典的段落之一,然而在同时代的托马斯?加斯科因(ThomasGascoigne)笔下,叔父和侄子的相见就没有那么浪漫了。他写到,冈特的约翰“死于身体的溃烂,因为他是一个极度的淫乱者,经常与各种女人混在一起”。冈特的约翰好色如命,加斯科因作为一名神学家,大概对此颇有微词。冈特的约翰去世后,国王违背自己的承诺,没收了亨利的土地。年,理查正在爱尔兰解决众多贵族间的争端时,亨利抵达约克郡。亨利声称他回来只是为了夺回他的私人领地,但他突然觉得自己将国王取而代之也未尝不可;不久,所有人都弃理查而去,连他的狗也不例外——当理查会见亨利时,他的狗舔了亨利的脸。国王理查试图组建一支忠于自己的军队,但只召集到人。新国王建立的非正式法庭将理查废黜,并列举了理查的39项罪名,其中包括“做伪证、剥夺臣民财产、奴役人民、缺乏理智和统治无能”。他被关了起来,他的最后几个追随者试图解救他,但失败了,他很可能死于谋杀。虽然理查没有孩子(他的妻子只有10岁),但根据公认的继承法,德比的亨利并不是王位的第二顺位继承人,因为爱德华三世的次子莱昂内尔(Lionel)唯一的女儿菲利帕(Philippa)有后代在世。她嫁给了一个势力强大的威尔士边境家族——莫蒂默家族,而这个家族的男人总是在打斗中不幸被杀,四代人都英年早逝,最近一次是罗杰?莫蒂默(RogerMortimer,菲利帕的儿子)于年在爱尔兰被刺死,当时罗杰的继承人埃德蒙?莫蒂默(EdmundMortimer,菲利帕的孙子)只有8岁。理查的倒台不仅成为莎士比亚系列悲剧的开端,还很快演变成了一场宣传战的主题,被吟游诗人传诵。亨利成为国王后,给所有的大修道院和一些主要教堂写信,“指示主教或神父们提供所有涉及国家与统治的编年史,即从征服者威廉(WilliamtheConqueror,~年在位)时代到今天的英格兰王国的所有历史,以供检查”。他显然销毁了许多记录,比如记录着伦敦城编年史的那两页半被人用刀切了下来,彻底从那个时期佚失了。因此,历史可能把亨利描述得太仁慈了。亨利不像他那略显古怪、面色苍白的堂哥,他是一位英雄人物,热爱传统的王室活动,比如骑士比武和远征,还曾与天主教军事组织条顿骑士团一起在欧洲东北部与异教徒作战。可是,亨利一当上国王,就变成了一个悲惨的人物,疾病缠身又厄运连连,就像被诅咒了一样。他开始想,上天注定是要惩罚他的,因为就在他要加冕的时候,人们发现他的头发上爬满了虱子,那枚特别的授勋戒指从他的手指上滑落下来,掉进了一道缝里,再也没能找到。第二年,瘟疫卷土重来,这是年以来首次爆发。被废黜的国王有一群支持者——这些反抗者外套上的白鹿标志十分醒目,他们不断发起反抗,亨利国王不胜其扰。在企图暗杀亨利和他的儿子失败后,三个反叛的领主被处以私刑,共有26人被处死;年9月,谋反者还秘密把一种叫作三角钉的中世纪武器放在亨利的床上,上面带有三根有毒的钉子。威尔士起义亨利的敌人们四处传播谣言,说老国王还活着,唆使人们谋反。苏格兰国王给了一个叫“穆米特”(Mummet)的人一笔资金,让他自称理查,但显然他名不副实。年,人们在伊斯莱的赫布里底群岛(HebrideanIsleofIslay)上发现了“理查”的踪迹,一位声称在爱尔兰见过理查的当地妇女认出了他。总之,这些都是捕风捉影。后来人们发现,穆米特来自剑桥郡(Cambridgeshire),他的真实名字为托马斯?沃德(ThomasWarde),不过是个四处游荡的江湖骗子,这类骗子在中世纪的历史中时有出现。郁郁寡欢的苏格兰国王罗伯特三世(RobertⅢ,~年在位)称自己是“最不幸的国王和王国里最悲惨的人”。他有充分的理由反对亨利,因为亨利几乎一上台就向苏格兰宣战,理由是苏格兰不承认亨利王位的合法性。沃尔特?鲍尔(WalterBower)在他的《苏格兰编年史》(Scotichronicon)中写到,当时的苏格兰一片混乱,简直就是个“贼窝”;罗伯特的兄弟阿尔巴尼公爵(DukeofAlbany)夺取了政权,而他的另一个兄弟亚历山大则恼羞成怒,烧毁了埃尔金大教堂(ElginCathedral),成为广为人知的巴登诺克之狼(WolfofBadenoch)。后来英格兰人入侵,亨利成为最后一个入侵苏格兰的英格兰国王。亨利在苏格兰虽然一无所获,但他却听到了一个消息——威尔士发生了起义。年,一位名叫欧文?格林道尔(OwainGlyndwr)的贵族宣布自己为威尔士亲王。莎士比亚把格林道尔描绘成一个生活在充满魔法和精灵的世界里的野人——这是当时人们对威尔士人的看法。但在现实生活中,他是英格兰人和威尔士人的后裔,来自边境,是真正的欧洲贵族,也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外交家。他会说法语、拉丁语和英语,曾在阿伦德尔伯爵的赞助下在伦敦律师学院(TheInnsofCourt)学习法律,还曾为理查二世在苏格兰征战效力。但他也是波伊斯王国的王位继承人,他的父亲格鲁菲德?费昌二世(GruffyddFychanⅡ)是当时的波伊斯亲王,保持着王国的传统——在宫中豢养歌者与乐师,相信古代威尔士人所说的撒克逊人会被逐出英格兰的预言(一千年来,威尔士人每次起义时都坚信,他们终将打败英格兰人,尽管现实总是事与愿违)。格林道尔善于雄辩,也很有个人魅力,他不仅赢得了法国人和主要教会力量的支持,还有几位英格兰贵族也很赞赏他的事业心。格林道尔在年击败了一支英格兰军队,英军却将失败归咎于“方济会修道士的巫术”,称这些修道士“借了恶魔的力量”。年,格林道尔再次在波伊斯的布莱恩格拉斯城(BrynGlas)战胜了英格兰人,俘虏了爱德华三世的曾外孙——边境地区的主要领主之一埃德蒙?莫蒂默。由于莫蒂默自己的威尔士军队叛变投降,莫蒂默作为英格兰战俘被带到了威尔士。尽管莫蒂默是国王的堂外甥,亨利还是拒绝支付赎金,并且娶了这位威尔士领袖的女儿,成了威尔士家族的一员。与此同时亨利的吝啬使他疏远了莫蒂默的姻亲——珀西家族——碰巧是北方最有权势的家族。公元年,珀西家族和征服者威廉一起来到英格兰。作为诺森伯兰伯爵(EarlofNorthumberland),他们控制了英格兰与苏格兰的边境。年,当德比的亨利来到这里时,珀西家族便支持他,虽然得到了回报,但他们还是觉得自己吃了亏。国王任命诺森伯兰伯爵亨利?珀西(HenryPercy)为英格兰治安官和马恩岛领主,而伯爵的长子亨利成为北威尔士的最高司法官,负责该地区英格兰法律的推行。与此同时,诺森伯兰伯爵的兄弟伍斯特伯爵(EarlofWorcester)托马斯?珀西(ThomasPercy),被任命为王室管家。尽管如此,他们还是感到不满。伯爵的儿子——苏格兰人眼中的哈利?霍茨伯(HarryHotspur),因其在战场上风驰电掣而得名——是一个特别好斗的人,九岁时就第一次参加了战斗,而当时的人们并没有觉得特别奇怪。年9月,道格拉斯伯爵(EarlofDouglas)阿奇博尔德(Archibald)率领一支苏格兰军队越过边境,在霍米登山(HomildonHill)被珀西家族击败。国王下令把全部俘虏送到伦敦,等苏格兰人前来赎人——道格拉斯伯爵也在其中。打了胜仗的珀西家族认为受到了侮辱,再加上国王拒绝赎回被扣押在威尔士的珀西家族姻亲莫蒂默,事态就变得更加严峻。霍茨伯同意加入威尔士军队并向南进军,他们计划在什鲁斯伯里(Shrewsbury)抓获国王的继承人亨利王子,然后与格林道尔汇合,继而把莫蒂默13岁的侄子埃德蒙?莫蒂默(叔侄同名让人感到无比困惑)扶上王位。[这位小莫蒂默是马奇伯爵(EarlofMarch),曾是理查二世的继承人。]更令人困惑的是,道格拉斯伯爵在最初制造了那么多麻烦之后,现在也加入了珀西家族。国王立刻调整战略,率领1.4万人到达边境城镇什鲁斯伯里。他知道自己会成为攻击目标,所以派两个人穿上皇家外衣来假扮自己,不出所料,这两个不幸的人都在随后的战斗中丧生。道格拉斯伯爵也许会惊呼:“我难道亲手杀死了两个亨利国王吗?”据说那位16岁的威尔士亲王被箭射中脸部,但死里逃生。霍茨伯就没那么幸运了,当他被一个不知名的弓箭手射中后,国王大喊“亨利?珀西死了”,反叛者们便四散溃逃了。战斗结束后,托马斯?珀西被俘,落得被吊死和分尸的下场,而霍茨伯的尸身被挖出来,在什鲁斯伯里的刑台上示众,之后还被送往北方“展示”。那一天有人丧生,这段故事与莎士比亚历史剧中大部分情节一样,被人们永世传诵。不过事实上亨利王子并没有杀死霍茨伯,而且这两个人的年龄也不像历史剧里说的那么大——剧中说珀西已经39岁了。虽然哈利?霍茨伯被击败,但他的威名远不止在剧场舞台上。珀西家族在伦敦北部拥有大片土地,所以年,一群文法学校的男孩想要为他们的新足球俱乐部取名字时,便借用了当地一家酒吧的名字,将其命名为霍茨伯(热刺)足球俱乐部。这家俱乐部两年后成为托特纳姆热刺足球俱乐部(TottenhamHotspur),如今是英国体育界最出名的俱乐部之一。为了报复,亨利国王入侵威尔士,并通过了议会法案,禁止威尔士人担任高级职位,还没收了他们的土地;年,威尔士亲王亨利颁布的一项城市法令规定,在边境城镇切斯特(Chester)和赫里福德(Hereford),天黑后用弓箭杀死威尔士人是合法的。这项法律实际上从未被废除,但想要成为刺客的人应该注意到,另一项与之相悖的法律——谋杀法——也同样适用。约克郡也通过了一项针对苏格兰人的类似法案,但该法案规定,在礼拜天射杀苏格兰人是违法的。年春天爆发了试图推翻亨利的起义,这已经是亨利夺取王位以来的第六次谋反了。这次起义由牛津伯爵夫人(CountessofOxford)领导,她是理查二世以前的亲信罗伯特?德?维尔的母亲。不知为何她坚信理查还活着,尽管有种种证据表明理查已经死了。她还写信给法国的奥尔良公爵(DukeofOrléans),要求他去北安普敦(Northampton)与格林道尔会面,后来这事就不了了之了。四年后,又发生了另一场规模更大的起义,在诺福克(Norfolk)贵族巴道夫勋爵(LordBardolf)的协助下,诺森伯兰伯爵打着理查二世的旗号在北方集结了一支军队。叛军很快被击败,诺森伯兰伯爵被杀,巴道夫伤重而死,他的头被插在了伦敦桥的一支长矛上。年,格林道尔战败,第二年,由于法兰西王朝爆发内战,亨利国王终于摆脱了法国的侵扰。尽管注定要失败,格林道尔仍然保持了一个传奇的人物形象。年,像所有伟大叛乱者那样,他神秘失踪,这让人联想到亚瑟王之死,并确保了威尔士最后一位“威尔士人亲王”浪漫的传说继续流传下去。威尔士编年史中记载:“很多人说他死了;预言家坚称他没有死。”但预言家很可能搞错了。上天的诅咒除了这些各种各样的战争之外,国王还与议会,特别是议会的律师发生了争执——他个子矮小,怒气冲冲,似乎下一秒就会勃然大怒。国王非常憎恨律师,年10月在考文垂(Coventry)举行的议会被称为“无学问的议会”或“笨蛋议会”,因为国王规定法律专家都不能入选下议院,理由是他们很“麻烦”。当时,律师人数大幅增加,这是更大范围内经济繁荣发展的结果,伦敦城由此成为欧洲重要的金融中心,拥有越来越多富有的商业精英。亨利四世是第一位不但邀请贵族和主教,还邀请商人在枢密院任职的国王,理查德?惠廷顿爵士就是其中之一。惠廷顿曾三次担任伦敦市长,并建造了第一个大型公共厕所(男女共用,没有隐私)。他还发起了一场反对掺水啤酒的运动,因此在英格兰深得人心。而且,他还可能称得上是英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人物之一,原因很简单:他在17世纪早期就成了一部戏剧的主角,后来又成了一部流行童话剧的明星。英国以外的读者可能不知道,“童话剧”(panto)是一种奇怪的英国习俗,每年12月,一些小众名人会在舞台上扮演滑稽角色,逗观众笑,并谈论当前的流行文化。童话剧主要是给孩子们看的,但也包含了许多怪异的、不合时宜的性幽默,供被迫陪孩子的父母们观看。在一部围绕着他的名字“迪克”而展开的童话剧中,惠廷顿被刻画成一个穷人,他本打算离开伦敦,但当他听到圣玛利亚教堂的钟声,又决意留下来。事实上,真正的迪克?惠廷顿并不是穷人,而是一位出身优越的羊毛布料出口商,也是一位王室衣料供应商。一年内,他卖给王室的衣料就价值数千英镑(相当于今天的多万英镑),而且还当上了国王的债主,发了大财。但有一次他丢失了作为抵押品的王室珠宝,不得不放弃相应的巨额借款。亨利四世深受金钱的困扰,以致他热衷于古老的炼金术——将贱金属变成黄金之术——将其作为偿还国家债务的一种方式;当然,这种办法并没有奏效。乌斯克的亚当在年写道:“兰开斯特公爵在夺取王位时,肯定没有料到自己的余生将承担如此重的经济负担。”谁会想到当英格兰国王是一项如此困难的工作呢?他似乎也遭到了诅咒。年5月,约克大主教斯克罗普(Scrope)召集了名士兵,到城里抗议赋税和神职人员的待遇问题,以支持他的堂兄诺森伯兰伯爵——这进一步表明了国王亨利招致的不满。斯克罗普让人把写有不满言辞的纸张钉在约克郡每座教堂的门上,上面谴责亨利是“篡位者、废物和食言者”,但进展并不顺利。威斯特摩兰伯爵(EarlofWestmorland)拉尔夫?内维尔(RalphNeville)是珀西家族的对头,国王命令他拦截叛军;他说服斯克罗普及其盟友解散他们的军队,并表示他们的不满将得到解决,然后就趁机逮捕了他们。亨利到达约克后立即判处他们死刑,大主教不得不倒骑着骡子走上行刑之路。不久,在斯克罗普被处死的地方以及他的墓前据传都有奇迹出现。还有人说,有五块耕地在他被处决的那天还是荒芜,现在却成了丰产的良田。就在斯克罗普被处决的当晚,亨利在里彭(Ripon)附近突然发病,饱受“可怕的折磨”;他尖叫着说叛徒正在朝他身上扔火,他的手上和脸上长满了红色的大脓包。亨利得的可能是麻风病,是在去朝圣时染上的,还有的说是得了坏疽。虽然历史上有各种说法,但我们永远无法知晓真相如何。到年5月,亨利病得很重,他命令成立一个由17人组成的常设机构来帮助他治理国家。乌斯克的亚当把他的病情描述为“皮肉腐烂、眼睛干涸、肉脏穿孔”,长了“瘤子、疹子,皮肤在化脓”。他变得面目全非,痛苦地喊着自己正被大火炙烤;他的皮肤肿胀,在法国有许多谣言说他的手指和脚趾都烂掉了,而苏格兰人则谣传他的身体已经萎缩成孩子般大小。年,也就是斯克罗普被杀后的第三年,国王中风了,从此他言语困难;国王下令,传播关于他糟糕状态的谣言就是犯罪。大多数人认为这不是由于他的脑子出了问题,而是“上帝”对其谋杀理查的惩罚,就连亨利本人也是这么认为的。许多人还相信他的第二任妻子纳瓦拉的琼(JoanofNavarre)懂得巫术。这位国王病痛缠身,乌斯克的亚当称,他饱受“皮肉溃烂、眼睛干涸和内脏穿孔”之苦。有时他说不出话来,有时他以为自己死了,已经在地狱里了。亨利因为杀了自己的堂兄而心神不宁,他说过一句名言:“为王者不安宁”(Uneasyliestheheadthatwearsacrown,好吧,是莎士比亚替他说的)。有一次,大家都以为亨利已经死了,当他突然醒来时,发现自己的儿子小亨利已经戴上了他的王冠,这一定让他心存慰藉。他问他的儿子:“如果不是我,你有什么权利得到这顶王冠呢?”有人预言亨利会死在圣地,所以他认为只要不去那儿,他就会安全。年,亨利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瞻仰圣爱德华的祠墓时,突发癫痫,被送到了修道院院长的房间,在那里他恢复了知觉,并被告知他在一个名为耶路撒冷的房间里面。他回答:“现在我知道我将死在这个房间里。”他确实死在了那儿。国王因为杀了自己的堂兄而终日不安,他的遗言是:“只有上帝知道我为什么戴这顶王冠。”第2章 亨利五世“最伟大的国王”亨利四世留下了四个儿子,长子即亨利五世(~年在位)。亨利五世是一个神情严肃但内心狂热的信徒,远没有莎士比亚描写的那么有趣。20世纪的学者K.B.麦克法兰(K.B.McFarlane)形容亨利是“英格兰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统治者”。尽管亨利在位时间不长,大部分时间都在英格兰以外的地方度过,但他作为英国最伟大的英雄之一被载入史册,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莎士比亚的历史剧。事实上,莎士比亚的描写没有一点与现实中这个面孔严肃的宗教狂热者相符合。亨利五世曾在一场疯狂的、毫无正义可言的侵略战争中杀害了成千上万的无辜民众。他唯一有记录的笑话是:“没有炮火的战争就像没有芥末的香肠。”据说这句话反映了这个几乎从不微笑的人的幽默感。作为蒙茅斯的亨利(HenryofMonmouth),年,亨利王子和他的父亲就法国战争的问题发生了争执,这位易激动的年轻王子对这场战争十分热衷。他带着全副武装的随从出现在王庭之上,谴责“某些不法之徒成了纠纷的代理人、煽动者和策划者,他们埋下愤怒的种子并故意挑起战争”,这些人“像蛇一样狡猾,试图谋权篡位……这说明有人正在策划一场反对我们父亲的令人憎恶的暴力罪行,他们如嗜血的魔鬼一般,极度渴望得到英格兰的王位”。国王和王子最终和解了,但两人从未和睦相处过;实际上,他父亲在外出征期间,年幼的亨利在爱尔兰和理查二世一起生活,他尊敬理查;他成为国王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下令重新安葬理查二世。亨利五世是在战争中长大的,他十几岁的时候在威尔士当过指挥官。在什鲁斯伯里那场使他伤痕累累的战争中,他被一支弩箭射中眼睛下方,差一点就损伤到脑部和脊柱。当时用特殊的钳子伸进伤口才把箭取出,伤口花了三个星期才愈合。而且,那个年代还未发明出麻醉剂,这个过程肯定是非常令人痛苦的。亨利是一个非常严肃的人,他喜欢听宗教音乐,对神学和教会事务也很感兴趣。他没有情妇,这对当时的国王来说是不寻常的;事实上,从年登基直到八年后结婚,在此期间他没有和任何女人发生两性关系。即使以当时的标准来看,他也是个虔诚的教徒。年,在他父亲的带领下,他镇压了罗拉德派(Lollards),并将那些信徒判处死刑。罗拉德派遵循牛津大学一个名叫约翰?威克里夫(JohnWycliffe)的牧师的教义。这些最初的新教徒曾经从贵族领袖,尤其是从亨利的祖父冈特的约翰那里,得到同情和庇护——冈特的约翰之所以这样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赞同他们的想法,即允许像他这样的贵族占有教会土地。罗拉德派令人扫兴的一面是,他们反对朝圣,认为那是“贪婪而聒噪地崇拜文物和图像”,但当威克里夫开始激烈地批评教会教义时,他就像一块烫手的石头一样被他的贵族同情者们抛下了。亨利五世不会容忍这种离经叛道的事。他掌权后,便将他的老朋友约翰?奥尔德堡爵士(SirJohnOldcastle)以传播罗拉德派教义的罪名判处死刑。约翰?奥尔德堡虽然死于非命,却成了莎士比亚笔下怯懦的福斯塔夫的原型,从而获得了“永生”。有一次,亨利亲自把一个信仰罗拉德派的铁匠放进桶里用火烧,当这个可怜人开始尖叫时,亨利把他拉了出来,并提出如果他放弃他的信仰,就给他一笔养老金,但这个铁匠严词拒绝,最终被活活烧死了。亨利还指控他的继母琼是个女巫,并以此为借口剥夺了她的土地。他属于那个时代。年,康斯坦茨宗教会议(theCatholicChurch’sCouncilofConstance)通过火刑和审判的方式加强了对异教徒的迫害,而“猎巫”也变得流行起来,特别是在年《女巫之锤》(MalleusMaleficarum)出版之后。该书建议对施行巫术者判处死刑,这种病态的疯狂行动在16世纪至17世纪初达到了顶峰。教会也经历了一段混乱不堪的时期。14世纪70年代,迫于暴徒的压力,罗马的主教们选择了一位几乎没有任何经验的牧师担任教皇,结果导致了教会的分裂。在阿维尼翁(Avignon),教皇的竞争对手在很多方面都更糟。这场争端尚未得到解决——事实上,在那个时期曾经有过三位教皇:年,“对立教皇”——一位不被教会承认的教皇——若望二十三世(JohnXXIII),因被指控犯有一些罪而被罢免,但历史学家埃德蒙?吉本(EdmundGibbon)说,还有一些指控并没有公布出来。若望最终被关进了监狱,不过神通广大的美第奇家族(Medicifamily)后来买通了狱卒,他还是被释放了。虽然亨利是一个冷漠无情的人,但他却拥有那个时代所需要的强大的领导才能。一次,他正要吃饭时,两个北方的地主来到他面前,让他帮助解决两人之间由来已久的纠纷,结果亨利说,他们必须在他吃完牡蛎之前结束争论并找到解决办法,否则他们都将被绞死。两人不得不从命,急忙协商。亨利五世在位两年后,重新开启了与法国的战争;百年战争的后半部分和前半部分一样充满了暴力、残忍和罪恶。相比爱德华三世,亨利对他的部下更加严厉,这可能因为他是一个狂热信徒,而爱德华只是一个喜欢打仗的上层流氓。因此,士兵不能强暴妇女,也不能从牧师或教会那里抢东西;年,有一个士兵因为偷了盛圣餐的容器而立即被国王处以绞刑。起航前,这位虔诚的统治者分别在泰晤士河旁的希恩(Sheen)和西昂(Syon)修建了两座修道院,还为理查二世举行了国葬。普通英格兰士兵的语言并不那么虔诚,在此期间,法国人称呼英格兰人为“该死的家伙”,因为他们总是咒骂个不停。这场战争有一个积极的作用:亨利的父亲是自年以来第一个将英语作为母语的国王,亨利五世是第一个将英语用于政务的国王,他写了很多信,描述了欧洲大陆战争的进展,一些专家认为这些信件有助于标准英语的确立。事实上,亨利是一个排外主义者,他声称自己不懂法语,拒绝在议会中使用法语,尽管战争是为了争夺法国王位而进行的——因此他对法国王位的继承权只能通过展示他的法国血统来证明了。法国的内讧英格兰的面积只有法国的四分之一,当时的人口还不到法国的五分之一,但它之所以能够入侵这个庞大的邻国,是因为法国国内四分五裂,一盘散沙,而这种分裂主要是由查理六世(~年在位)的精神错乱造成的。查理国王在年登基时只有13岁,起初一切都很顺利,直到年8月的一天,他在出征的路上突然患上了精神病,在一小时内用长矛杀死了五个人,然后才被制服。那天天气很热,查理率领一支军队穿过法国西部勒芒(LeMans)附近的乡村。国王神经紧绷,他的一个朋友刚刚遭到暗杀,一个当地的疯子冲他大喊,说他的队伍里有人背叛他。紧接着一支长矛落下,发出“咣当”一声巨响,查理再也承受不住了,从那以后,他便常常精神病发作。自此,法国宫廷就开始被一种怪异放荡的氛围所笼罩,到处都是日益堕落和阴险的人物,其中包括查理的妻子巴伐利亚的伊萨博(IsabeauofBavaria),她迷恋情色,有好几个情人。那一时期可谓是血雨腥风。自年以来,法国经历了近40年的战争,“自由军团”四处横行,其中大部分是英格兰雇佣军,他们控制着法国大片地区,犯下很多恶行。除此之外,还有瘟疫和农村起义,即扎克雷起义(Jacquerie)——在那次起义中,法国农民以杀死贵族为乐(反之亦然)。查理精神错乱的时候,口吐白沫,但拒绝清洗(因此满身都是溃疡和自己的粪便,身上爬满了虫子)。他会在地板上吃东西,幻想自己是玻璃做的,一碰就会碎,尖叫着说感觉有上千根铁钉扎进他的肉里。在巴黎的王室住所圣波尔行宫(H?telSaint-Pol),查理国王的仆人们为了防止他在狂奔时跑出去,最终把宫殿的门都堵死了。人们认为他的病症是由湿性或忧郁性的体液引起的,这种体液被称为黑胆汁,是希腊医生认定的四种体液之一,这在当时的欧洲仍是医学共识。历史上对他的诊断难免草率,一些历史学家认为,查理患有精神分裂症,这种病是家族遗传的;查理的母亲让娜?德?波旁(JeannedeBourbon)也有过精神失常的历史,其他几位家庭成员也都高度神经质。在这种情况下宫廷分裂成两派,一方是国王的弟弟奥尔良公爵——路易?德?瓦卢瓦(LouisdeValois),另一方是勃艮第公爵(DukeofBurgundy),即国王的叔叔勇敢者腓力。他们各自的权力取决于当时国王的精神状态。当国王精神错乱时,国王的叔叔勃艮第统治着这个国家,他每年将多达六分之一的收入转入他所在地区(不仅包括以红酒闻名的法国东部地区,还包括他妻子的土地,即现在的比利时和荷兰南部)的国库。查理神志清醒的时候,他的弟弟奥尔良掌管一切事务,“他和他的叔叔腓力一样是个吸血鬼”。奥尔良娶了米兰公爵(DukeofMilan)吉安(Gian)的女儿,希望用法国的钱购买意大利最富有的一个城邦的公爵领地。他横征暴敛,比他的对手更不受欢迎,人们甚至怀疑他大行巫术。民众开始分成不同的派别,勃艮第派由腓力的儿子——无畏的约翰(JeantheFearless)领导,他“长得特别丑,鼻子特别长,下巴特别尖,嘴巴特别歪”,“他严厉、愤世嫉俗、狡诈、专横、阴郁、令人扫兴”。奥尔良派选择以一根木棒作为纹章,寓意路易将打败自己的对手,于是约翰领导的勃艮第派就用木工刨作为纹章,寓意可以把木棒劈成两半。双方势不两立。年11月20日,约翰和路易一起参加了圣餐礼。三天后,在约翰的指使下,路易拜访完王后在回程的路上遭到伏击,他的手被砍断,脑浆溅到了路上。无畏的约翰在他堂弟的葬礼上哭了起来,说“我从未见过比这更无耻的谋杀”,但就在两天之后,他担心事情败露,就承认“是我干的,魔鬼引诱了我”。他并不是什么光明磊落的罪犯,于是逃到佛兰德去了。因此,路易的长子查理一世(法国国王路易十二之父)和他的岳父阿马尼亚克伯爵(CountofArmagnac)伯纳德(Bernard)结成了联盟,这两个集团后来被称为勃艮第派和阿马尼亚克派。这一场斗争听起来很像法国的内战,双方的名字都是现在葡萄酒的品牌。蒙茅斯的亨利当时只是王子,但随着冲突的升级,他决定介入其中。年,他率领名英格兰士兵在圣克劳德(St.Cloud)帮助勃艮第派,并与阿马尼亚克派结盟的雇佣军作战,这些雇佣军极其残忍,被称为“剥皮者”(ecorcheurs)。不幸的是,这似乎让他尝到了甜头,所以在成为国王后,亨利五世与阿马尼亚克派签订了一项条约,条约规定,他拥有对普瓦图(Poitou)、昂古莱姆(Angouleme)和佩里戈尔(Perigord)地区的统治权——这些地区位于英格兰加斯科涅省的北部。然而,在年,亨利五世还坚持要拥有诺曼底、曼恩(Maine)、安茹、布列塔尼(Brittany)和都兰(Touraine)这几个地方——大约两个半世纪前,这些地方曾是亨利二世帝国的土地。不出所料,遭到拒绝后他随即发动了战争。查理六世曾让未来的亨利四世留在巴黎,这确实帮了大忙,但法国人很快就转而反对兰开斯特王朝,他们声称兰开斯特家族的统治是不合法的,并以高卢人特有的鄙视态度冷落兰开斯特的使节。据说在年3月,亨利五世主张法国王位后,法国国王送给他一些掌球做礼物,说他年纪尚小,可以“靠在软垫上打打小球,慢慢等着变成男子汉”。反对者们说,他不仅不是法兰西的合法国王,而且也不是英格兰的合法国王,这无疑挫伤了一个24岁男子的自尊心。英格兰人对战争的热情不高,在很大程度上这只是亨利一个人的讨伐战争。正如历史学家伊恩?莫蒂默(IanMortimer)所说:“他的大多数指挥官也都认为,他的判断即使没有明显的错误,也一定非常值得怀疑。尽管如此,他们还是跟随他行军打仗。他们这样做是因为他有卓越的领导才能、对‘上帝’的虔诚之心,而且亨利几乎没有给他们选择的余地。正如编年史家让?德?沃林(JeandeWaurin)所记录的,有一丝异议就会被他直接处死。”年11月,议会投票通过了一项新的税收法案,为亨利最热衷的战争筹集军费,但这还不够,因此亨利派一些官员掘地三尺去筹集款项。年,英格兰南部的每只鹅都必须提供六根羽毛用来制作箭羽。然而,年8月,战争还没有开始,在南安普敦(Southampton),以托马斯?格雷(ThomasGrey)和剑桥伯爵为首的反叛势力企图谋害国王,预谋让格雷第一任妻子的弟弟埃德蒙?莫蒂默坐上王位。托马斯?格雷是枢密院大臣,他的儿子与埃德蒙?莫蒂默的姐姐安妮的三岁女儿订了婚,而剑桥伯爵是国王的堂叔。然而,莫蒂默对此却担惊受怕,便将这件事告诉了亨利;于是剑桥伯爵、格雷和其他三人被斩首。莫蒂默这样做之前,国王刚刚罚了他一万马克——大约相当于今天的万美元——因为他在没有得到国王许可的情况下就娶了安妮为妻,这一切都是国王筹款计划的一部分,这样他就可以搜刮到尽可能多的钱了。剑桥伯爵的妻子安妮四年前去世,留下两个年幼的孩子,分别是如今六岁的伊莎贝尔(Isabel)和四岁的理查,现在他们都成了孤儿。约克的理查就像他死于战场的伯父诺里奇的爱德华那样,将成为未来内战的关键人物。阿金库尔战役年8月14日,亨利率领1.5万人的军队在诺曼底的哈弗勒镇(Harfleur)附近登陆,打算控制塞纳河。他在17日包围了城镇,但镇上给养很充足,更糟糕的是,河口的沼泽里到处都是携带热病的昆虫。除了疟疾,还有许多人因吃了水果或喝了变质的葡萄酒和苹果酒后食物中毒,患上痢疾而死。最终,在9月22日哈弗勒镇陷落之前,亨利已失去三分之一的士兵。然而,此次围攻却成了英国流行文化的一部分,在威廉?莎士比亚的笔下,国王激励他的部下“共赴战场”(oncemoreontothebreach),这是莎士比亚最著名的诗句之一。亨利想要向仍属英格兰管辖的加斯科涅进军,但他的部下极力反对,所以他决定采用英格兰传统的长途奔袭(chevauchée)战术,进军东北部的加来。长途奔袭原指一种乡村旅行,但后来却演变成一种疯狂的谋杀和盗窃狂欢,目的是迫使敌方的国王应战。这是爱德华三世最喜欢的方法,而法国人通常只是等到英格兰人缺军粮或者死于痢疾才开始进攻。这一次这个战术奏效了,法国军队在麦松瑟勒村(Maisoncelle)外碰上了英格兰军队,但后来不知什么原因,这场战斗却被称为阿金库尔战役(阿金库尔比麦松瑟勒村更远一些)。莎士比亚曾写到国王于战斗前夜在营地里走来走去,和普通士兵闲聊,“在夜里给他们一些鼓励”。实际上,亨利一点也不喜欢轻松的玩笑,并且禁止士兵们在战争前夜交谈,以防悲观厌战者谈论战场上的厮杀所带来的痛苦。除此之外,亨利在布兰吉村(Blangy)附近能够遮风挡雨之地休息,而他的部下则不得不冒雨在户外过夜,“那些走运的人也只是在树下或灌木丛下找到藏身之处”。事实上,亨利认为他会输掉阿金库尔之战,并试图达成一项协议,即以牺牲哈弗勒镇为代价获得加来的自由通行权,但遭到了法国的拒绝。英格兰士兵人数不足法国士兵人数的四分之一甚至五分之一,亨利一定感到相当绝望。年,在伍德斯托克的黑太子爱德华的领导下,英格兰军队在普瓦捷大获全胜。在普瓦捷战役中,英军在人数上处于劣势,但他们拥有极具杀伤力且训练有素的弓箭手,有着比法国骑兵更强的作战能力,因此赢得了这场战役。骑兵曾是中世纪社会的支柱,这意味着权力掌握在贵族手中,因为只有他们负担得起这种武装部队。骑士文化虽然提倡仁慈和战斗规则,但也鼓励人们在战斗中炫耀和赢得荣誉。骑士文化不适用于纪律严明的部队,阿金库尔战役再次证明了这一点。法国人并没有选择一个能充分发挥其数量优势的战场,而是被迫站成三排,几乎没有回旋的余地。没有人负责战术:贵族们都争先恐后地站在前面,而弓箭手们却被排在后面,毫无用武之地。他们的指挥官查理?达尔布雷特(Charlesd’Albret)在战斗前竟然拒绝了巴黎民兵提供的名弩兵,却使用了更重的金属铠甲,重甲使士兵更容易劳累,降低了作战机动性。法国骑兵向前冲锋时,就会被英军的箭射中,或被事先埋下的尖头木桩绊倒。一种理论认为,亨利这种布下锋利木桩的作战计划,是法国元帅布锡考特(Boucicaut)想出来的,法国人以前用这种方法对付土耳其人,约克公爵也读过这方面的书并且向亨利建议过。法军还被泥泞的战场所累,许多人实际上是在战斗中溺亡的;更多的人被压在人和盔甲下面动弹不得,窒息而死。另一些人被“剑、砍刀、木槌、斧头、鹰嘴锤和其他武器”杀死。英文版《英王亨利五世记事》(GestaHenrici)中记载:“一些人在战役一开始就战死在前线,但他们身后的大军毫无秩序地继续冲锋,以至于很多人被撞倒在尸体上,有些被层层压住,最终均死于非命。”战斗正酣,国王亨利也大呼痛快。阿朗松公爵(DukeofAlen?on)一度把亨利打翻在地,还砍下了王冠的一角;但是阿朗松公爵很快就被包围了,他举起手套以示投降,但“一名狂暴的英格兰骑士把他砍倒”,并且击穿了他的脑壳。另一个贵族——布拉班特公爵(DukeofBrabant)也被杀了,因为他没有披盔戴甲就仓促应战,所以英军以为他只是个传令官而一刀结果了他的性命。约克公爵是南安普敦谋反者的兄弟,他试图通过战死来挽回家族的名誉,但他死得并不是很英勇:约克公爵45岁,体形肥胖,跌倒后被倒在他身上的尸体压在下面,呼吸困难,心脏病发作而死。他在战斗中没有受伤,但即便如此,他的死意味着他兄弟的儿子理查能够继承他的爵位。这一时期的盔甲极重,人们在“铁茧”中作战时死于心力衰竭也并不罕见。(一个人一旦倒下便很难站起来,因此侍从们必须尽快把他们的主人从地上扶起来,否则他们就会丧失战斗力。)有一个流传甚广的传说:战前法国人说他们会砍掉每一个英格兰弓箭手的食指和中指,这样世界上最强大的弓箭手就不会再来骚扰他们了;所以每当胜利来临的时候,英格兰人就会向法国人伸出两根手指,这就是这种粗鲁的V形手势在英国大受欢迎的原因。只可惜,就像大多数脍炙人口的故事一样,这不是真的,或者至少没有证据证明它是真的,而英国街头顽童所钟爱的V形手势,可能是在很久以后才出现的。与此同时,英格兰人犯下了许多在法国人看来不可饶恕的罪行。战斗仍在激烈进行时,当地的领主伊萨姆巴特?达辛库尔(Ysambartd’Azincourt)带着大约名当地人来攻击装满战利品的英军行李车。亨利担心他会受到攻击,如此一来他们的1名法国俘虏可能会反抗,于是亨利命令他的部下杀死那些俘虏。贵族们拒绝这样做——不管是出于贪婪(他们的俘虏很值钱)还是同情。于是亨利找了个最低等级的人去执行这项屠杀任务,并下令处死任何拒绝执行命令的人。在整个战斗中,英军损失不超过人,据估计只有人,其中只有约10名贵族;相比之下,数百名法国贵族被杀,~00名普通法国士兵、宪兵骑士(gentd’armes,如今法语中表示警察的gendarme一词的来源,今天的法国警察仍有几分军队做派和严肃作风)或武装人员被杀。战斗结束后,亨利懒得埋葬战死士兵的尸体,他只是下令将尸体扔进谷仓并烧掉。士兵们到达加来后,被迫在城外露营,没有食物和住所;许多人不得不用战俘来交换粮食。三年后,有些人仍然没有得到报酬。战争罪后来,亨利在法国又劫掠了七年之久。年11月,卡昂(Caen)沦陷时,亨利处死了名成年男子和男孩。一位道明会修士质问他怎么能做这样的事,他的回答听起来十分疯狂:“我是上帝之鞭,专门来惩罚那些犯了罪孽的子民。”亨利在鲁昂、卡昂、蓬图瓦兹(Pontoise)、默伦(Melun)、鲁杰蒙(Rougemont)和莫城(Meaux)等地犯下了许多罪行,在今天被称为战争罪;即使按照当时的标准,他也被认为违反了战争的基本规则。年9月4日,卡昂城沦陷后发生了骇人听闻的大屠杀,英王“看到一个婴儿在吮吸死去母亲的乳房时”,才下令结束屠杀。这个场景即使是对于铁石心肠的亨利来说也太过悲惨了。奇怪的是,这些暴行都没有出现在莎士比亚的历史剧中。年6月,亨利攻下了塞纳河旁的卢维埃城(Louviers),当卢维埃城投降时,他绞死了八名向他的帐篷开火的枪手。亨利五世占领卡昂,是因为卡昂的居民拒绝摧毁由征服者威廉建在城墙外的两座古老的修道院;因此,英军把它们夺了过来,并用作炮台。大多数欧洲大陆城市都有防御围攻的城墙,被称为“堡垒”(bulwarks,或boulevards——这个词最初指炮兵堡垒,后来才被“漂亮的林荫大道”这个意思所取代)。这就是为什么即使是在非常古老的欧洲大陆城市,其老城周围通常也会有规模宏大的堡垒,而古老的英格兰城市布局则有些杂乱无章,因为有大海保护它们免受外来军队的侵袭,它们不需要堡垒。~年,英军来到了塞纳河下游的鲁昂,英王故意饿死了那里的所有居民。这座城市有2.2万人守卫,但这次围攻却表现出了英王令人发指的残忍。当亨利在城墙前绞死俘虏时,诺曼弓箭部队首领阿兰?布兰查德(AlainBlanchard)则把英格兰人绞死在城墙上,脖子上挂着死去的狗的尸体;鲁昂教区长在城墙内宣布开除亨利的教籍。到了10月,诺曼底首府的居民开始吃马肉。大约有1.2万名老人和正在哺乳期的母亲——没有劳动力的人——被赶了出来,他们以为英军会允许他们越过防线,但使他们万分惊恐的是,亨利拒绝让他们通过,他们最后死在了壕沟里。连英军都为他们感到难过。年1月19日,鲁昂投降。亨利在圣马克卢教堂(thechurchofSaint-Maclou)参加完感恩弥撒后,走进教堂,亲吻了由牧师们拿着的42个十字架。那个曾经开除亨利教籍的教区长被囚禁五年;布兰查德立即被绞死。幸存者们“看起来就像葬礼上的雕像,尽管食品车已经到达,但饥饿导致的死亡仍持续了好几天”。这座城市被洗劫一空,至少有0人被杀。亨利在其法国西北部的暴行中,连续围攻了阿尔让唐(Argentan)、法莱斯(Falaise)和瑟堡(Cherbourg)。在对蒙特罗(Montereau)的围攻中,他再次在小镇前绞死了俘虏。在默伦,指挥官阿尔诺?德?巴巴桑(ArnauddeBarbazan)因骑士精神而免于一死:他们在城墙下的攻城地道里交手,因此成了“战友”。他被关进笼子,但亨利却把20名苏格兰囚犯绞死了。亨利受到哪怕是最轻微的侮辱也会勃然大怒;国王逮捕了法国元帅让?德?维利尔斯(JeandeVilliers),就因为他在回答问题时直视了国王的脸,而他还是亨利的盟友。亨利的另一面是他极具个人魅力。年5月,一个名叫圣文森特?费雷尔(St.VincentFerrer)的牧师来到卡昂,说亨利是“上帝的灾难”。但在一次与亨利的私人会面后,他说,他现在认为亨利的观点“饱含正义和真理,毫无疑问,在这些战争中上帝也将帮助他”。国王究竟对这个人说了什么则永远是个谜。英军的入侵令人恐惧,但法国宫廷却没有能力采取行动,因为宫廷内部派系斗争不断,情况持续恶化。两位王太子——法国王位的继承人——先后死亡:年12月,18岁的路易因患痢疾去世,年4月他的弟弟让也去世了,当时也只有18岁,不是死于脓肿就是死于中毒(在法国宫廷里被毒死很常见)。因此,现在法国王室只剩下一个儿子,即查理,“一个不幸的年仅14岁的孩子”,他的生母曾经宣称他是私生子。年轻的查理虽然还算正常,但高度神经质,他甚至担心进屋时房子会倒塌砸死他——在拉罗谢尔(LaRochelle)的确发生了这样的恐怖事件(在那个时代,极端恐怖的事情频繁发生,人就很容易变得神经质)。都有些精神异常的父子俩最终反目,这使亨利处于更有利的地位。法国朝廷的堕落骇人听闻。教会曾搜查一位名叫吉尔斯?德?雷(GillesdeRais)的朝臣的城堡,在那儿发现了五十多具儿童的遗骸。雷应该算是一个连环杀手——虽然当时连环杀手这个概念还未出现——他谋杀了多达人;此外他还把自己的巨额财富花在城堡里的业余舞台表演上。吉尔斯?德?雷于年被处决,时年35岁,但年在巴黎首次出版的法国民间故事《蓝胡子》(Bluebeard)使他遗臭千年。到年夏,法国民众对英格兰的蹂躏已经深感恐惧,统治集团却因内讧而乱作一团,两个派系的争斗毫无停息的迹象。9月10日,勃艮第派和阿尔马尼亚克派在距巴黎城35英里的蒙特罗桥(Montereau)举行了一次和谈,但进展并不顺利。双方嗓门渐高,谩骂不断,之后,王太子的追随者攻击了无畏的约翰,“约翰当时跪在新任王太子的面前表示敬意”,他们竟然“当场要了他的命”。他的头颅最终被第戎(Dijon)的僧侣们作为文物保存下来。诗人乔治?沙斯特兰(GeorgesChastellain)曾参与了两大派别之间的谈判,他的这句话概括了当时的情绪:“我悲痛万分,被黑暗所吞噬。”后来据说英格兰人是由于勃艮第公爵被杀而趁机进入法国的,因为法国的两个派别再也不可能讲和了。约翰的继任者——好人腓力公爵(DukePhilippetheGood)正式与亨利结盟,并愿意奉上王位。年5月21日,在特鲁瓦(Troyes),英王和查理六世的女儿瓦卢瓦的凯瑟琳(CatherineofValois)缔结了婚约。查理六世的妻子伊萨博王后站在腓力一边——尽管腓力的父亲是被她儿子的士兵所杀。但伊萨博王后否认了对她儿子的指控,而查理国王现在疯得连站在面前的英王亨利都不认得了。后来,英王带着他的新婚妻子去度蜜月——同时围攻桑思城(Sens)。凯瑟琳一定被亨利迷住了。亨利国王骑马进入巴黎,圣诞节期间他在卢浮宫度过了12天。当时这座城市处于极度饥饿的状态,房屋被推倒用作柴火,狼群游过塞纳河啃食街头的尸体。那个月,凯瑟琳的弟弟查理被正式剥夺继承权。2月1日,凯瑟琳启航前往英格兰准备参加自己的加冕礼。三个星期后,她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加冕,出席的大多数是王室贵族,其中包括苏格兰国王詹姆斯——14年前他被英格兰绑架,仍未获得自由。兰开斯特家族获得了胜利,但物极必反。亨利很快就疏远了许多勃艮第派成员,其中包括法国元帅——曾因直视亨利而受到责罚,他对自己遭受的责罚颇有微词。随后,在年4月,亨利的弟弟克拉伦斯公爵(DukeofClarence)托马斯也稀里糊涂送了性命。在准备进攻附近的一支阿马尼亚克派的军队时,他的部下告诉他等弓箭手来再发动进攻,但他嘲笑道:“如果你害怕,就回家去照看教堂墓地吧。”他只带着1个士兵就出发了。敌人的人数是他们的两倍,而且他们还身处沼泽地,他一看到敌人,就下令向山上冲锋。克拉伦斯的冠冕让他很容易被敌人认出来,从而被杀。凯瑟琳很快就怀孕了,在她儿子出生之前,一个预言家告知亨利五世(很合时宜地),“温莎的亨利将长期统治并最终失去一切”,亨利于是提醒他的妻子不要在温莎城堡生孩子。但当他在法国作战时,妻子忽视了他的忠告,在12月她生了一个儿子,即之后的亨利六世。第二年5月,亨利五世进军到莫城,在路上,他砍下了一个名叫奥雷斯(Orace)的号兵的脑袋,原因是这个号兵竟敢嘲笑他。然而,在小镇附近,亨利感染了痢疾,于8月去世。一个月后,同样的结局降临到法国国王身上。据说亨利五世在死前,出钱为自己的灵魂举行了两万场弥撒,但最后有目击者说,他似乎在和“魔鬼”对话,显然人们确信“上帝”并不满意他这一生的作为。从许多方面来说,查理的死对他自己而言是一种解脱,而亨利五世的死无疑是其他许多人的解脱。当然,在这样的职业生涯中,因病而亡是一个不错的结局,毕竟他已经让很多人心烦了,而且他之所以无可争议地受到人们欢迎,仅仅是因为他一直向逆境挑战并大获全胜,但这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后来,战争逐渐平息,预言家的话也最终应验。第3章 英法共主危机四起亨利五世的死从一开始就给他的联合王国带来了危机,尤其对当时才9个月大的英法共主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如果说今天无孔不入的公众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daia.com/qdzz/9285.html
- 上一篇文章: 美国的兵都是废货认真你就输了
- 下一篇文章: ldquo皇二代rdquo们是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