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怎么样 https://m-mip.39.net/nk/mipso_5112756.html

中药敷脐治百病

1.寒咳散

处方:白芥子5g,半夏3g,麻黄5g,肉桂5g,细辛3g,丁香0.5g。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将脐部用75%酒精消毒后,取药物纳置脐内,用胶布密盖固定,每日换药1次,直至病愈。

功能:疏散风寒,化痰止咳。

主治:风寒咳嗽。

2.热咳散

处方:鱼腥草15g,青黛10g,蛤壳10g,葱白3根,冰片0.3g。

用法:将前三味药研碎为末,取葱白、冰片与药末共捣烂如糊,用法同上。

功能:疏散风热,清热止咳。

主治:风热及火热咳嗽。

3.久咳膏

处方:罂粟壳30g,五味子30g,

用法:蜂蜜适量。将前二味药研极细末,入瓶密贮备用。用时以蜜调膏。用法同上。

功能敛肺止咳。

主治久咳。

4.麝香暖脐膏

处方:当归、白芷、乌药、小茴香、大茴香、香附各4g,木香2g,乳香、没药、丁香、肉桂、沉香各1g,麝香o.15g。

用法:用时将药膏烘热,敷于神阙穴,每日2次,痛止即停用。

功能:温中散寒,行气止痛。

主治:寒性、虚寒性、气滞胃痛。

5.伤湿膏

处方:伤湿膏1贴,于乘车(船)前贴脐部。

功能:理气和胃止呕。

主治:乘车(船)运动昕致的呕吐。

6.吴丁散

处方:吴茱萸、干姜、丁香各50g,小茸香75g,肉桂、生硫磺各30g,山栀子20g,胡椒5g,荜茇25g。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密贮备用。用时取药末25g,加入等量面粉调成糊膏状,敷脐,上盖敷料,胶布固定。或上用热水袋热敷,每次敷贴3~6小时,每日1~2次。

功能:温中散寒。

主治:胃中寒冷,呃逆沉缓有力。

7.脐压散

处方:胆汁制吴茱萸g,龙胆草醇提取物6g,硫磺50g,醋制白矾g,朱砂50g,环戊甲噻嗪g。

用法:将上药混合研末,每次用药粉mg左右,倒入肚脐窝内,药粉上覆盖棉球,外用胶布固定,每周更换1次,1个月为1疗程。

功能:疏肝解郁降逆。

主治:高血压病I~Ⅱ期。

8.降压散

处方:吴茱萸、川芎、白芷各30g。

用法:将上药研细末,过筛,取药末15g,以脱脂棉薄裹如小球状,填入脐孔内,用手向下压紧,外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10天为1疗程。

功能:降血压。

主治:原发性高血压。

9.芫花散

处方:芫花g醋浸1天,明雄12g,胆南星20g,白胡椒10g,

用法:上药共为细末,取适量纳入脐中,使与脐平,覆盖后胶布固定。

功能:清热化痰开窍。

主治:癫痫。 

10.大蒜糊

处方:独头蒜1个,栀子3枚,食盐少许。

用法:将上药共捣烂,摊于纸或纱布上,敷贴脐上,每日或隔日1换。

功能:清热化湿。

主治:湿热蕴积所致的癃闭。

11.缩泉膏

处方:丁香、肉桂各等份。

用法:焙干上药,共研细末,过筛,黄酒或水调成膏,纱布包裹敷神阙穴,外用胶布固定。若寒甚,丁香、肉桂比例改为1:3。每日1次,5日为1疗程。

功能:理气散寒。

主治:寒湿阻滞之尿频。

12.加味四物散

处方:当归、白芍、川芎、生地、麦冬、知母、黄柏、黄连、栀子、炮姜、山茱萸、煅牡蛎各等份。

用法:上药分别烘干,共研细末,过筛,装瓶贮备。用时取药粉适量,开水调成膏,纱布包裹,敷神阙穴,外用胶布固定,每日1次,一般5~10次可见效。

功能:滋阴清热。

主治:阴虚火旺型遗精。

13.川楝子散

处方:川楝子20g,黄连、知母、栀子、青皮、白芷各10g,丁香6g,

用法:上药研成细末,井水调和成糊状,取适量填入脐中,盖.以纱布,胶布固定。每日1次。

功能:清热泻火,踊利气机。

主治:各型阳强。

14.乳没调经散

处方:乳香、没药、白芍、牛膝、丹参、山楂、广木香、红花各15g,冰片1g。

用法:除冰片外,余药烘干,研为细末,过筛,再将冰片调入重研一遍,装瓶备用。临床用药末20g,以生姜汁或黄酒适量,调为稠膏,敷神阙穴及子宫穴,上置塑料薄膜,纱布覆盖,胶布固定,2日换药1次,连用至月经干净,3月1疗程。

功能:理气活血。

主治:气滞血瘀型月经不调。

15.蜣螂通经散

处方:蜣螂1只(焙干),威灵仙10g(烤干)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填神阙穴,膏药贴盖,约1小时后去药,每日1~2次,连用至愈。

功能:活血通经。

主治:血瘀实证闭经。

16.山楂定痛散

处方:山楂、乳香、没药、葛根、穿山甲、川厚朴各g,白芍g,甘草、桂枝各30g,细辛挥发油、鸡血藤挥发油、冰片各适量。

用法:先将山楂、葛根、白芍、甘草水煎2次,煎液浓缩成稠糊状,混入溶于适量的95%乙醇的乳香、没药液,烘干后与穿山甲、川厚朴、桂枝共研细末,再加入适量的细辛挥发油、鸡血藤挥发油、冰片,充分混合,过目筛,贮藏备用。患者经前3~5天用温水洗擦脐部,取上药15g,气滞血瘀者用食醋调糊,寒湿凝滞者用姜汁或酒调糊。敷于脐中,外用胶布固定。待经痛止或经期第三天去药。

功能:行气活血,通经散寒。

主治:各种痛经。

17.芡实散

处方:芡实、桑螵蛸各30g,白芷20g。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醋调后敷神阙穴,每日换药1次,1周即可痊愈。

功能:健脾清热利湿止带。

主治:各型带下症。

18.丁香生姜糊

处方:丁香15g,半夏20g,生姜30g。

用法:先将丁香、半夏为细末,以生姜煎浓汁,调为糊状,取适量涂敷脐部,外盖纱布,并用胶布固定。

功能:和胃止呕。

主治:各型妊娠呕吐。

19.肥儿膏(《中医外治法类编》)

处方:茯苓、白术、黄花、炙甘草、制厚朴、槟榔、山楂、麦芽、神曲、陈皮、益智仁、木香、砂仁、山药、莪术、使君子、川楝肉、胡黄连、芜荑各15g。

用法:上药浸麻油内,1天后,用文火熬煎至药枯,去渣,加朱砂3g,黄丹收膏,取药膏贴肚脐上。

功能:健脾消积。

主治:小儿疳积。

20.栀子葱白膏(《穴敷疗法聚方镜》)

处方:栀子、芒硝各9g,杏仁6g,葱白7节(1寸1节)。

用法:将前三味研末,用葱白捣烂如泥状,再搅白面陈醋调和成膏,贴脐部,7天后揭去。

功能:清热消积。

主治:小儿疳积。

21.艾叶糊(《中草药外治疗法》)

处方:艾叶、酒、胡椒末各适量。

用法:将艾叶捣烂,加酒、胡椒调成糊状,敷于脐部。

功能:温中散寒消积。

主治:小儿疳积属虚寒者。

22.加味焦三仙糊(中医杂志;(2):31)

处方:炒神曲、炒麦芽、焦山楂个各10g,炒莱菔子6g,炒鸡内金5g。

加减:兼有乳食停滞者,加陈皮6g,酒大黄5g。

脾湿困中者,加白扁豆lOg,苡仁10g。

先天不足者,加人参3克(或党参6g),干姜.5g,炙甘草6g。

脾胃虚弱者,加党参10g,山药10g,白术6g。

恶心呕吐者,加半夏、藿香、枳壳各6g。

大便稀溏者,加苍术10g,诃子6g。

用法:将上述药物共研细末,加淀粉1~3克,用开水调成糊状。晚上睡前敷于患儿脐上,外用绷带固定,次晨取下。每日1次,5次为1疗程。如不愈,间隔l周,再进行第二疗程。

功能:健脾和胃,消食化滞。

主治:各种因素导致的小儿厌食。

23.槟榔散(河南中医;(3):22)

处方:槟榔2份,良姜1份。

用法:将上药共研细末,装瓶备用。取适量药末填充脐中,以纱布(盖住肚脐为度)覆盖,用胶布固定。

功能:温中行气导滞。

主治:中焦虚寒食滞胃肠之厌食症。

24.硫磺大葱糊(《中医外治法集要》

处方:硫磺30g,大葱g。

用法:将硫磺研末,再和大葱共捣如泥,烘热,装纱布袋,敷脐,外用纱布包裹,或用胶布固定。每晚1次,连敷7~10天。

功能:温肾散寒。

主治:小儿肾气不足,下元虚冷之遗尿。

25.速得效小膏药(安徽中医学院学报;8(4):31)

处方:肉桂、白头翁、马齿苋、小茴香各等份。

用法:上药烘干,研末,麻油炼丹后参入药粉收膏,每张膏药重3g,用时将膏药用文火烘化后,贴敷于神厥穴处。3日内效果不明显者可更换1次

功能:温中理气止泻。

主治:小儿各型腹泻。

26.朱砂五倍子饼(山东中医杂志;(5):46)

处方:朱砂0.5g,五倍子1.5g。

用法:将药物共研细末,再与适量茶叶拌匀,加水捏成饼状敷于脐内,每天更换1次。

功能:清热镇惊安神。

主治:小儿心经积热之夜啼、自汗、盗汗。

27牛蒡子散(《穴敷疗法聚方镜》)

处方:牛蒡子,

用法:将牛蒡子研成粉,取适量放膏中,贴脐。

功能;清热安神。

主治:小儿夜啼。

28便秘一号

处方:甘遂粉、芒硝等量

用法:将等量甘遂粉,芒硝拌均,用新斯的明调成糊状,填满跻部,然后用敷料覆盖,胶布固定,每3-4天换一次。

主治:便秘。

29.热秘一号

处方:皮硝9克,皂角末1.5克

用法:皮硝9克,加水溶解,与皂角末1.5克调和,敷跻,每日换药一次。

主治:热性便秘。

30寒秘一号

处方:附子15克丁香9克制川乌6克白芷6克胡椒3克大蒜10克

用法:共捣如泥,敷跻部8小时。每日一次。

主治:寒秘

31.虚秘汤

处方:葱头(连须)3个生姜10克食盐3克淡豆鼓12粒。

用法:上药共捣如泥成饼,烘热敷跻,变冷再烘,每次5-10分钟,2-3次。

主治:虚秘。

32.实秘汤

处方:葱头16克生姜6克萝卜12克食盐20克

用法:将药物炒热,外敷贴跻中。

主治:实秘。

33.冷秘方

处方:附子15克苦丁香15克炙川乌9克白芷9克皂角9克胡椒3克麝香1克大枣3枚

用法:药粉3克与适量大蒜共捣为膏敷跻。

主治;冷秘。

34淤血便秘方

处方:皂刺0克

用法:研碎蒸热布包,热敷跻部,待冷更换,连续7次。

主治:淤血便秘

35.肚脐敷药治疗鼻炎方,

处方:党参10g,白术7g,干姜5g,炙甘草3g,扑尔敏2粒。

用法:粉碎成细粉,填神阙穴

主治:鼻炎

36.治小腿肿方:

处方:细辛粉末9-15g,

用法:和水或蜂蜜调匀成糊剂,贴于脐部,至少3d,伤湿止痛膏固封,当天消肿。

37.前列腺炎丁桂散:

处方:丁香0.3克。肉桂1克

用法:研粉(1:3)加食醋拌用手捏成团,贴敷在肚脐上,固定.冷天7-8小时,热天3-4小时(每天一次,一般贴一周)

主治;前列腺炎

38:前列肥大方:

处方:白胡椒15克,细辛15克,

用法:研末,取药3克,放脐窝中,外以麝香壮骨膏固封。3天换药1次,10次为一疗程,后停2天继续下疗程,

主治:前列腺肥大,小便淋漓,难解而无湿热者有较好的疗效。

39.治疗肝硬化腹水方:

处方:用麝香温脐散(麝香0.6克,阿魏、硼砂各6克,白酒毫升,猪膀胱1具)外敷脐部,

方法:是将上药共研细为末,与白酒同放进猪膀胱内,用细线扎紧外敷脐部,固定3天即可见效。共治疗肝硬化腹水15例,其中14例显效,1例无效。

40.鼻炎敷药方

处方:党参10g,白术7g,干姜5g,炙甘草3g,扑尔敏2粒。

用法:粉碎成细粉,填神阙穴。

41:胃疼方:

处方:香附5克,吴茱萸5克,金耳环5克,没有可用(细辛6克),带须根大葱,

用法:碎粉用黄酒调匀,温热后贴于肚脐,用胶布固定,贴3-4小时,每日2次。

42.胃下垂方:

处方:吴茱萸4克,黑附子4克,升麻4克,生姜。

用法:碎粉用黄酒调匀,温热后贴于肚脐,用胶布固定,贴2-3小时,每日2次,早晚。

43.肿瘤方(肺癌)

处方:白芥子5克,胆南星5克,僵虫5克,杏仁5克。

用法:碎粉用黄酒调匀,(用棉球吸饱药。温热后贴于肚脐,用胶布固定贴3-4小时,每日2次,

44.小孩尿床方:

处方:硫磺4克,益智仁4克,带须根大葱,

用法:碎粉用黄酒调匀,温热后贴于肚脐,用胶布固定,贴2-3小时,每日2次。

45治疗胃溃疡方:

处方:海螵硝4克,一点血4克,水田七4克。带须根大葱,

用法:碎粉用黄酒调匀,温热后贴于肚脐,用胶布固定,贴3-4小时,每日2次。

46.治阳痿方:

处方:吴茱萸30克,细辛10克,

用法:共为细末.用上药适量,加温水调成糊状,每晚睡前敷于脐部,用胶布同定,晨起取下。治疗期间忌房事。 

47.尿毒症方:

处方:新鲜牛胆汁与荞麦面和匀,敷在肚脐神阙穴上,3次而愈。

48.遗尿病:

处方:白术、白芍、白矾、硫磺、甘草各等份,

用法:上药共研面葱汁调糊,敷于脐上3-5日再换一次。

49.糖尿病方:

处方:1只牛苦胆汁将荞面10克调糊状(放冰箱储放)

用法:贴在肚脐上,用胶布固定好,每日换1次,约30天

50.阳痿方

处方:吴茱萸、白胡椒各等份,共研细末,装瓶备用。

用法:使用时每次取药末适量,用唾液少许调成糊状,外敷肚脐,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10日为1个疗程,连续3~5个疗程。

51.早泄方

处方.露蜂房、杭白芷各10克。

用法:将二药共研成细末,再用米醋适量调成稀糊状,填于肚脐处,外用伤湿止痛膏固定。隔日换药1次,连用3~5次。

52.早泄二方

处方:吴茱萸、五倍子各等份。

用法:将二药共研细末,装瓶备用。使用时每次取药末适量,用米醋少许调成稀糊状,外敷于肚脐,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1周为1个疗程,连用1~2个疗程。

53.遗精方

处方:五倍子10克,白芷5克,

用法:共研细末,用米醋适量调成稀糊状,外敷肚脐,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1换,连续7~10次。

54.不射精症方

处方:冰片1克,王不留行子7粒,

用法:共研细末,填于肚脐处,外用麝香止痛膏固定。3日更换1次,连续7~10次。

55.阳强方

处方:黄连、知母、栀子、青皮、白芷各10克,川楝子20克,丁香6克,

用法:共研细末,装瓶备用。使用时每次取药粉适量,以水调成糊状,填入脐中,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敷7~10天。

56.、缩阳症方

处方:白胡椒49粒,连须葱头49个,百草霜1撮。

用法:将胡椒、连须葱头先捣成糊状,加入百草霜再捣匀,分成两份摊在两块2×3平方厘米的布上。1块贴在肚脐上,1块贴在龟头上,用线捆住,少顷即愈。

57.慢性前列腺炎方

处方:麝香1克,香附9克,乌药、元胡、小茴香各6克,

用法:共研细末,装瓶备用。使用时取药末适量,用清水调匀外敷于肚脐处,纱布覆盖,胶布固定。隔日1次,4次为1疗程,连用3个疗程。

58.、前列腺肥大方

处方:.芒硝、明矾各等份,

用法:共研细末,拌匀。将墨水瓶盖的盖顶去掉,仅留外圈,放在肚脐正中,将二药填满瓶盖圈,再用冷水滴入药中,以药物湿润、水不外流为度,上用胶布固定,使其溶化完为止。每日1次,连用5~7次。

主治:适用于前列腺肥大所致的尿潴留。

59.腹泻:

(1)风寒型:苍术、藁本各研末,以2:1配合食醋调和敷脐。

(2)伤食型:炒白术、炒鸡内金粉适量,用食醋调和,填脐。

(3)脾虚型:肉桂、白术等量,研粉,食醋调敷脐中。或用白胡椒、吴茱萸各6克,大蒜少许,用米饭捣饼贴脐。

(4)呕吐:炒吴茱萸30克,葱、姜各少许捣敷脐中。

60.尿闭:

处方:葱、姜、蒜共捣敷脐中。或葱、车前子捣敷脐中。或用海金砂6克捣敷,捣烂敷脐。

61.水肿膨胀:

处方:甘遂末敷脐。

62.便血吐衄:

处方:大黄末,食醋调敷脐中。或用大蓟、小蓟、茅根、大蒜捣敷脐中。

63遗精:

处方:五倍子、牡蛎,盐水调敷脐中。

64.遗尿:

处方:甘草50克,白芍20克,白术20克,水煎浓缩,加白矾粉10克,硫黄粉50克,烘干研细,每次0.2克,用大蒜盐水调糊敷脐,2~5天换药一次。用药后,可使夜尿次数减少,继续用药逐渐而愈。也可用生姜30克捣泥,炮附子6克,补骨脂12克,共研细末合为膏状,填入脐中,胶布固定,5天换药1次,适用于下焦虚寒遗尿。

65.腹胀:

处方:厚朴、枳壳等量研末,每次用0.3克敷脐(食醋调敷)。

66.失眠:

处方:珍珠层粉、丹参粉、硫磺等量混合,每次用0.3克(水调湿)敷脐,五天换药一次。

67.痛经:

处方:当归、乳香、没药、肉桂、细辛、吴茱萸各50克,樟脑3克,研末。先将当归、肉桂、细辛、吴萸共水煎两次,两次煎液浓缩成稠状,混入溶于适量95%乙醇的乳香没药药液,烘干后研细末加樟脑备用。经前三天取药粉3克,用黄酒数满拌成浆糊状,敷脐中,胶布固定,药干则换,经行三天后取下。每月一次连续使用。

68早泄方

处方:露蜂房、白芷各10克,

用法:共研细末,醋调成稀糊状,临睡前敷肚脐(神阙穴)上,外用纱布覆盖,用胶布固定,每天或隔天敷药1次,连续3~5次,一般用药5~7天可愈。本方具有补肾固精、收敛止泄之效。《临床上可配制辛香液(丁香10克、细辛6克、乙醇毫升,浸泡3天)用棉签蘸侵出液在性交前1小时涂于龟头及冠状沟部,以降低末梢神经感性,提高性交时的射精阈值,从而起到延缓射精的作用》

主治:早泄

69.咳嗽方

处方:麻黄10克,杏仁9克,生石膏15克,甘草6克。

主治:咳嗽气粗,咽痛,咯痰不爽,痰黏稠或黄,舌苔薄黄,脉浮滑。

用法:将上药共研成细末,每次取药末3克,温水调黏糊敷脐部,外用纱布、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daia.com/qdzz/5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