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捐助 https://m.39.net/pf/a_6122185.html

本文由作者泪流沾皓腕独家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眉对人体的妍媸显得十分重要,女子尤其是这样。《诗经·卫风》:“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白白的牙齿,弯又细的眉毛,那么一看一笑,就把人的魂魄都勾走了。因此,古人干脆用“蛾眉”来代表美人。天生有好眉的女子,固然不少,但为了美观,大都需要加工。眉的画法到底有多少种?我没做过研究。记得《后汉书·冀传》里说:“妻孙寿做愁眉,啼妆。”千万不要以为这是一副哭相。据《俗通》解释:“愁眉者,美而曲折之眉也。”

蛾眉

看来这是一种高难度的画法。李商隐的《无题》诗云:“寿阳公主嫁时妆,八字宫眉捧额黄。”汉武宫人喜画八字眉,眉心眉梁间涂抹黄粉,和后来点在眉心的胭脂差不多。画眉用的黛,是一种青黑色的颜料。李白的《对酒》云:“葡萄酒,金叵罗,吴姬十五细马驮。青黛画眉红锦靴,道字不正娇唱歌。”这种青黛,恐怕比不上今日的高级化妆品,调弄得不好,或手头重了些,就跟老鸦撒翅一样,变成两片黑乎乎的东西,多俊的脸蛋也得减色。李商隐善窥女子心态。他在《无题》中写道:“长眉画了绣帘开,碧玉行收白玉台。”没有把眉画好,外面着了火也不能匆匆迈出闺门。“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基本功从小就得抓紧训练。

李商隐

古人用的是铜镜,对于自己的影子往往是看得不大真切的希腊人不就把镜子作为模糊的象征吗?那又细又长的眉毛,自己看不清,画起来就很不顺手。有时令旁人也为之焦急。汉朝的京兆尹张敞,见妻子描得不好,便抢过笔来替她画。不知哪位在窗户根窥见了,便向上汇报。皇上问张敞:“听说你给妻子画眉,有这回事不?”张敞答道:“闺房之事,有甚于画眉者。”虽妙语解颐,但差点惹出麻烦,可见不能轻易代劳。

铜镜

审美的心态,有些是古今相同的。君不见,今天的演员,在出场之前,总要对自己的眉毛细描细画,精心修饰,“不把双眉斗画长”的恐怕很少。经过一番描画,在五彩灯光的辉映中,确实生色不少,与不画,画好画丑,效果大不一样,人世间有许多生缠死恋、千载含恨的事,常常发生在眉来眼去、眉目传情、眉飞色舞之中。画眉不全是闺房绣阁中的事,有时七尺昂藏的壮汉也免不了。在这里我想起一个老掉牙的故事。诗人朱庆馀在考试之前,想听听张籍对他作品的意见,便作了一首《闺意献张水部》的诗:“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舅姑”即公婆,比喻主考,“夫婿”比张籍。借新婚的生活来表达自己的衷曲。构思新巧,而不俗,颇可供人玩味。

闺房绣阁

张籍也作了一首《酬朱庆馀》的诗:“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他以美女的艳饰,动人的歌声,来赞誉朱庆馀的作品,大概朱庆馀的“眉”,画得符合“舅姑”的心意吧,后来他果然高中了。如果把“眉”比之为作品,那是画给人看的,是好是丑,自己有时不易看清。因此不妨像朱庆馀那样,去征求意见,不仅要问一个张籍,最好多问几个“张籍”。这对于把眉画好,是很有好处的。起码比画好之后,把自己锁在深闺里,对影自怜好得多。

《酬朱庆馀》

当然也不能心头无主,别人说什么你就画什么,那样就会画成个四不像,画成个丑八怪。一旦你认准那样好看,你就大胆地画下去,画出自己的个性和格局来。评论别人的眉画得如何,也要出于公心,消除嫉妒、怪癖、保守的心理障碍。是好说好,是丑说丑,是浓说浓,是淡说淡。要符合实情,不能因为与己见不合,有半点不足,或与汉唐画法有违,便大肆诋毁,全盘否定,那只能使天下美人,对镜垂泪,不敢出门。也不要因为妇人夜来有托,或属圈内相知,就厚脸阿谀。明明是把眉毛画成两把黑刷的丑妇,却硬吹捧成绝代佳人,使丑妇在脂粉队中,有恃无恐,横冲直撞。

美人

要树立良好的鉴赏风气。女子脸皮薄,自尊心重,要讲求批评方法,不能因为自己是鉴赏名家,就可以摆出狂态,信口指摘。女子本身,也不要因描眉,而一听别人说不足,就眉打死结,把脸拉长。有根有据地指出画眉之不足,乃是出于真诚之爱护“移时施朱铅,狼藉画眉阔。”杜甫非常疼爱自己的小女,但见她花了许多时光,胡乱画出来的眉并不雅,于是便吟出这两句诗来。这种直言不讳的父女亲情,才真教人感动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daia.com/qdxw/12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