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美酒在我国古代就已经开始出现并大受欢迎。历朝历代的很多帝王将相、文人墨客也喜欢美味优雅的葡萄酒。

一、曹丕与葡萄酒

魏文帝曹丕喜欢喝酒,尤其喜欢喝葡萄酒。他不仅自己喜欢葡萄酒,还把自己对葡萄和葡萄酒的喜爱和见解,写进诏书,告之于群臣。魏文帝在《诏群医》中写道:“三世长者知被服,五世长者知饮食。此言被服饮食,非长者不别也。中国珍果甚多,且复为说蒲萄。当其朱夏涉秋,尚有余暑,醉酒宿醒,掩露而食。甘而不酸而不脆,冷而不寒,味长汁多,除烦解渴。又酿以为酒,甘于鞠蘖,善醉而易醒。道之固已流涎咽唾,况亲食之邪。他方之果,宁有匹之者”。

二、陆机与葡萄酒

陆机在《饮酒乐》中写道:“蒲萄四时劳醇,琉璃千钟旧宾。夜饮舞迟销烛,朝醒弦促催人。春风秋月桓好,欢醉日月言新。”《饮酒乐》中的“蒲萄”是指葡萄酒,诗中描绘的是当时上流社会奢侈的生活,一年四季喝着葡萄美酒。

三、庚信与葡萄酒

庚信在他的七言诗《燕歌行》中则写道:“蒲桃一杯千日醉,无事九转学神仙。定取金丹作几服,能令华表得千年。”作者在诗中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不如去饮一杯葡萄酒换来千日醉,或者为了长生去学炼丹的神仙。若能取得金丹作几次服食,定能象千年矗立的华表永享天年。诗中将饮用葡萄酒与服用长生不老的金丹相提并论,可见当时己认识到葡萄酒是一种健康饮料。

四、唐太宗与葡萄酒

隋文帝重新统一后,经过短暂的过渡,即是唐朝的“贞观之治”及一百多年的盛唐时期。这期间,由于疆土扩大、国力强盛、文化繁荣,喝酒已不再是王公贵族、文人名士的特权,老百姓也普遍饮酒。盛唐时期,社会风气开放,不仅男人喝酒,女人也普遍饮酒。女人丰满是当时公认的美,女人醉酒更是一种美。唐明皇李隆基特别欣赏杨玉环醉韵残妆之美,常常戏称贵纪醉态为“岂妃子醉,是海棠睡未足耳。”据《太平御览》记载:“(唐)高祖(李渊)赐群医食于御前,果有蒲萄。侍中陈叔达执而不食,高祖问其故。对曰,医母患口干,求之不能得。高祖曰,卿有母可遗乎。遂流涕呜咽,久之乃止,固赐物百段。”由此可见,在唐初高祖时期,经过战乱、葡萄种植与酿酒基本已萎缩,连朝中大医的母亲病了想吃葡萄而不可得,只有在皇帝宴请大臣的国宴上方有鲜葡萄。这时葡萄与葡萄酒的价格恐怕不低于汉末的身价。唐太宗李世民不仅十分钟爱葡萄酒,还喜欢自己动手酿制葡萄酒。

五、李白与葡萄酒

“酒仙”李白有“斗酒诗百篇”的名声,十分钟爱葡萄酒。他所作的《宫中行乐词八首》有这样的注:“奉诏作。(唐)明皇坐沉香亭,意有所感,欲得(李)白为乐章。召人,而(李)白已醉。左右以水面,稍解。援笔成文,宛丽精切。”《宫中行乐词八首》之三:“卢橘为秦树,蒲萄出汉宫。烟花宜落日,丝管醉春风。笛奏龙吟水,萧鸣风下空。君王多乐事,还与万方同。”李白在酒醉时奉诏作诗,还忘不了心爱的葡萄,那么,他在寻欢作乐时,更少不了葡萄酒。他在《对酒》中写道:“蒲萄酒,金叵罗,吴姬十五细马驮。青黛画眉红锦靴,道字不正娇唱歌。玳瑁筵中怀里醉,芙蓉帐底奈君何。”

六、刘禹锡与葡萄酒

刘禹锡喜欢喝酒,又曾任屯田员外郎,他对葡萄和葡萄酒的认识就比同时期的其他官员和诗人们来得深刻。刘禹锡除了品尝朋友送来的葡萄外,还自己种葡萄,并用所种的葡萄自己动手酿制葡萄酒。他在《葡萄歌》(一作《蒲桃歌》)中写道:“野田生葡萄,缠绕一枝高。移来碧墀下,张王日日高。分岐浩繁缛,修蔓蟠诘曲。扬翘向庭柯,意思如有属。米液涵其根,理疏看渗德。繁范组缓结,悬实珠矾舀。马乳带青霜,龙鳞曙初旭。有客汾阴至,临堂瞪双目。自言我晋人,种此如种玉。酿之成美酒,令人饮不足。为君持一斗,往取凉州牧。”刘禹锡在这首诗中写了他从种植葡萄到收获葡萄的全过程,包括了修剪、搭葡萄架、施肥、灌溉等栽培管理,并且获得萄萄丰收。刘禹锡作为高官,能准确地掌握葡萄栽培技术,可见盛唐时期葡萄种植业的发达。此外,这首诗还告诉我们,刘禹锡种下这棵葡萄,是要拿收获的葡萄酿葡萄酒的。他不仅能自己动手酿酒,还对自酿的葡萄酒极自信,告诉朋友:我酿的葡萄酒质量极好。可见,自唐初李世民自己动手酿制萄萄酒起,到了盛唐时期,民间酿制葡萄酒已相当普遍。

七、王翰与葡萄酒

唐朝的葡萄酒诗,最著名的莫过于王翰的《凉州词》了:“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边塞荒凉艰苦的环境,紧张动荡的军旅生活,使得将士们很难得到欢聚的酒宴。这是一次难得的聚宴。酒,是葡萄美酒;杯,则是“夜光杯”。据《十洲记》:“周穆王时西胡献夜光常满杯,杯是白玉之精,光明夜照”,鲜艳如血的葡萄酒,满注于白玉夜光杯中,色泽艳丽,形象华贵。如此美酒,如此盛宴,将士们莫不兴致高扬,准备痛饮一番。正在大家“欲饮”未得之际,马上琵琶奏乐,催人出征。此时此地,琵琶作声,不为助兴,而为催行,谁能不感心头沉重?这酒还喝不喝呢?这时,座中有人高喊:男儿从军,以身许国,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有酒且当开怀痛饮!于是,出征将士豪兴逸发,举杯痛饮。明知前途险厄,却仍然无所畏惧,勇往直前,表现出高昂的爱国热情。在众多的盛唐边塞诗中,这首《凉州词》最能表达当时那种涵盖一切、睥睨一切的气势,以及充满着必胜信念的盛唐精神气度。

八、陆游与葡萄酒

到了南宋,小朝庭偏安一隅。当时的临安虽然繁华,但葡萄酒却因为太原等葡萄产区已经沦陷,显得稀缺且名贵,这可从陆游的诗词中反映出来。陆游的《夜寒与客挠干柴取暖戏作》云:“稿竹干薪隔岁求,正虞雪夜客相投。如倾潋潋蒲萄酒,似拥重重貂鼠裘。一睡策勋殊可喜,千金论价恐难酬。他时铁马榆关外,忆此犹当笑不休。”诗中把喝葡萄酒与穿貂鼠裘相提并论,可见当时葡萄酒的名贵。

九、元好问与葡萄酒

元好问在《蒲桃酒赋》的序中讲述了以下的故事:邓州的刘光甫曾告诉我,他家乡山西安邑多葡萄,但大家都不知道酿葡萄酒的方法。后来,他与一位叫许仲样的朋友一起,摘葡萄果与米一起炊,然后酿酒。酒虽然酿成了,但古人讲的葡萄酒‘甘而不饴、冷而不寒”的风味却没有。贞佑中(约年),邻里一户人家躲避强盗后从山里回家,发现竹器上放的葡萄浆果都已干了,盛葡萄的竹器正好放在一只腹大口小的陶罐上,葡萄汁恰好都流进陶罐里。闻闻还有酒香扑鼻而来,拿来饮用,竟然是美酒。原来是葡萄自己发酵成酒。多少年来的秘密,今日得以揭开。刘光甫还对我说,文人都喜欢写点东西,你现在知道了这件事,不知有何感想?我说,世上已好久没有真正的葡萄酒了,我也只是听从西域回来的人说:“大石人把葡萄榨成汁,然后封而埋之,不久就酿成萄萄酒,而且这酒存放愈久则愈好,有些人家藏有上千斛的葡萄酒。”看来这正好与你刚才讲的情况相吻合。看来事情不论大小,其隐藏着的规律,迟早是要显露出来,这是必然的。葡萄酒的酿酒法,失传数百年后又重新得到,并与几万里之外的事情相互印证,这真是值得作赋纪念,故作《蒲萄酒赋》。

备注:以本文内容和图片综合自网络,重在交流分享,非商用,若有侵权请留言联系小编删除。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daia.com/qdxw/11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