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zyyq/160213/4770000.html

70年对于国家来说,是坚韧又勤劳的民族崛起,是从风雨飘摇走向繁荣富强的绝处逢生。

而70年对于永康这个小县城来说,则是一次彻底的改头换面,岁月对于发展期的城市格外优待,在历经风霜雨雪外留下的依旧是蓬勃的生命力。

70年前,屋舍低矮,城区狭小,附近是大片大片的溪滩,人们的生活大多还延续着几千年来农耕时代的原始状态。

70年后,园在城中建,城在园中现,从高空俯瞰,这个现代化的城市被簇拥在绿意之中,那不是莽撞的肆意生长,而是人的审美与自然的一种碰撞。

这70年里,公园从无到有,这是城市发展对人们的馈赠,直接改变了休闲娱乐的方式;从有到多,大大小小遍地开花,服务范围与日俱增,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从多到优,打破固有格局,承载了越来越丰富的功能,让城市公园化、景观化,灿若繁星的环境之“美”绘就了一幅幸福生活的新画卷。

龙川公园

20世纪80年代:萌芽

“公园”横空出世点缀娱乐匮乏生活

历史上,永康并无“公园”,公园作为城市公共设施供公众游览始建于改革开放时期。直至上世纪80年代,公园才开始萌芽,进入人们的视线。

“上世纪80年代初,我们采纳了职工的合理建议——厂区门口建公园,于是就有了后来的四方公园。”现已退休的原浙江四方集团公司工会副主席张鸣钢介绍,为了给职工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特意邀请专业的园林设计师造景,修整原生湖,打造成连环湖,搭配了桥和凉亭,连绿化的树也是精心植入。

“那时,全市开发的公园非常稀少,像我们公司这样为职工‘提供福利’而建的可以说是首创,当时保守估计也能为周边六七千名职工及家属提供服务。”张鸣钢说,和许多现代公园相比,四方公园显得比较“袖珍”,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在许多老职工以及下一代的记忆里依然独一无二,在娱乐匮乏的年代,一个公园能承担大部分的消遣功能。张鸣钢回忆,那时候的四方公园深受周边居民的喜爱,一到节假日,住在周边的职工都会拖家带口、呼朋告友一起散步、游玩。

“小学时候没什么娱乐,带同学一起去公园,一起遛狗、追追跑跑、捡树叶做张贴画的作业,甚至只是看看蚂蚁,都觉得特别有意思。”26岁的倪女士虽然已经搬离多年,但对这个公园的记忆依旧色彩鲜明。

坐落在永康江畔、解放桥南端被称为“广场公园”的解放广场,也是一个颇有资历的存在,彼时广场路的夜市更是让这里成为一个繁荣地带。

解放广场面积.43平方米,建设初期,融石亭花架、香樟冬青、水杉龙柏、紫藤丁香和鲜花绿草、花坛曲径于一体,成为闹市中一方清净的小天地,为市民带来一脉恬静和温馨。后来,解放广场陆续增添了健身器材,吸引市民留驻。“在以前,有这样一个小公园可以走走,也不错了。不过现在感觉广场公园虽有小景致,辅以健身功能,但还是面积有限、功能有限,导致市民来来往往待不久。”市民陈女士一语道出了大多数市民的心声,随着社会的发展,娱乐活动日益丰富,广场公园的“公园”功能显得日益弱化。

昔日:河岸简陋,需要修整

如今:水清岸美,城市风景带生机盎然

20世纪90年代:爆发

公园繁荣发展潜移默化改变休闲方式

上世纪90年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城市建设的步伐加快,公园的规划和建设、管理有了快速发展。到21世纪初,我市开始迎来公园建设大时代,陆续建成多个大型公园。

城市公园是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城市生态系统、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美化城市、调节城市小环境、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维系城市生态平衡和防灾减灾等多种生态效应,也是满足城市居民休闲、娱乐以及举办文娱活动等需求的重要存在。

年,作为我市首个城市公园的龙川公园建成,其南临南溪,西靠许码头,北接迎春路,东接望春路,总面积达平方米,是一个集游憩、文化娱乐、科教体育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园。

在永康人的记忆里,龙川公园似乎更贴近游乐园的形象,有海盗船、淘气堡、碰碰车等游乐设施,深受小朋友的喜爱,还有商店、茶室、溜冰场、游泳池等,在十几年前,那是许多“大朋友”聚会娱乐的流行场所。

年12月1日起,龙川公园作为城市公园实行免费开放,园内四季花红柳绿,人工湖碧波荡漾,石林假山叠彩峰岭,是附近市民晨练休闲、黄昏散步的首选,每逢节假日更是人流如潮。

年,位于城东北郊丽州北路与城北路交叉口东北角的香樟公园建成,与市妇幼保健院毗邻,弥补了北部公园的空白。公园因市树香樟得名,占地面积13.7万平方米。香樟公园利用其原有山体、水体及自然地貌修建改造而成,为我市规模最大的以赏玩、休憩为特色的城市休闲公园。

在另一边,风格迥异的紫微园又以“传承文化”为题,成为市民心中的一道“白月光”。

绚丽夜景

紫微园原名百可园,苏式建筑风格,布局精巧幽深,回廊环绕,原是明嘉靖年间重臣王崇的私家花园。后于年斥资重修,占地1.74万平方米,分两期建设。园内有“百可苑”“紫微堂”等20多座建筑,还原旧时美景,深受文人喜爱,成为各类花石展览、游园活动、民间灯会的首选举办地。在今年的中秋节,水上舞台上还有汉服爱好者集聚举办的传统拜月活动,让人身临其境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而城西的雕塑公园,建成于年1月,拥有《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主题浮雕及数十组形状各异的花坛。

随着时间推移,以金胜山公园为典型代表的森林公园也打着“健康”“养生”的旗帜,强势进入人们的视野。

森林公园是以大面积人工林或天然林为主体而建设的公园。山林茂密且紧挨城区的金胜山公园就是不可多得的天然森林氧吧、城市“绿肺”。2.8万平方米的东入园口、4.7公里的游步道、平方米的山顶健身场地、盏路灯、金豚阁、休闲长廊等景观工程,这个原本仅有一片单调树林的小土包,以生态优先、因地制宜和整体协调为原则,在利用现状山水环抱的自然地理条件的基础上,形成了“文化与自然、互生互融”的风景风貌,养眼的风景和清新的空气吸引越来越多想要“养生”的市民踏访、赏玩。

近年,像江南街道园周村以郊区基本农田、生态片林、水系湿地、自然村落、历史风貌等现有生态人文资源为基础建设的郊野公园,和酥溪生态湿地公园之类以湿地良好生态环境和多样化湿地景观资源为基础,可供人们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的湿地公园也不断涌现。

公园的数量不断增多的同时,分类更加细化,定位更加精准,又融入健康、环保、养生等理念,公园不仅改变了人们日常休闲习惯,也为人们带来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除了大型公园,近年来,我市还通过规划建绿、见缝插绿、拆房建绿,新建了凤凰公园、白垤里公园、思源公园等20多处小游园,新增绿地10多万平方米,建成丽州广场、三江广场等一批休闲绿色广场,体育健身设施齐全,让绿色贴近市民,让市民享用绿色,实现了出行米步入绿色空间的目标。截至目前,我市建成区绿地率已达38.05%,绿化覆盖率达到42.50%,城市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81.01%,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2.53平方米,绿意触手可及。

昔日:娱乐处稀少,溪滩也是“好地方”

如今:景观化成为趋势,企业也在园中现

现在:融合·

以园为引构建一个生态多元发展格局

每到傍晚,永康江畔的绿道就会显得格外热闹,有人背着吉他弹唱着流行歌曲,有人跟着音乐起舞,甚至有人做起露天直播,脚下踏着滑板的少年少女在宽敞的道上呼啸而过,饭后锻炼的人或快步走着,或小跑,散步的人则悠然自得地漫步在绿色长廊之中,感受绿植和水的拥抱。沿江一路走,一路热闹,一路都是享受生活的人们,不同的群体各得其乐,却在同一处地方形成奇妙的融合。

近年来,我市结合历史人文、五金特色,对桥景、岸景和江景进行全方位改造,在紫微桥至溪心桥南北两侧、丽州桥至高镇桥南北侧和高镇桥喷泉、西津古桥、永康江两岸、华溪两岸和桥体等地进行景观装饰亮化建设。白天赏景,晚上赏灯,细枝末节处,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悄然提升。

夜晚灯光亮起,可以看到一条曲折蜿蜒的木质水上栈道沿水而建,柔和的灯光依附其上,点缀成了一条熠熠生辉的游龙。据介绍,三江六岸景观提升改造一期工程项目总长约3.5公里,总用地面积约21万平方米。这里通过多级滨水空间打造,弱化生硬的驳岸,还原南溪江生态自然景观;这里融入地方文化元素,体现地方特色的名人民俗文化,赋予还江于民的理念;这里贯通全线亲水慢行道,增加实际使用功能,疏通全线密植林带,使景观通透、流畅;这里全线植物在大片保留的基础上,突出季节变化,形成春芳、夏翠、秋浓、冬香的植物造景特色……

现在的三江六岸,串联沿线现有绿地,有机整合成配套齐全的丰富景观,已经从单纯的“河岸”转变为带状的休闲滨水公园,让公园的服务范围大大提升。值得一提的是,三江六岸还融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通过水体净化、河道整治、生态修复以及绿道、景观提升等途径,全面打造海绵示范公园。

“我在江边散步已有十来年,江边变化是真的大,从普通石板路,到后来修了广场、长廊,近几年的大修之后,景观多了,晚上还有美丽的灯光,一到晚上,出来散步的人也越来越多了。”家住南苑路的程先生说,三江六岸大修的时候他与家人还抱怨刚修了没几年怎么又要修,但是看到成果,他不由得感叹:“看着城市精致的美景,心里不由得升起一阵自豪感,散步的时候更享受了。”

公园的形式从围栏封闭式向开放共享式转变,破格局发展不止体现在形状的“破”,绿道和慢行系统也成为了一个隐形的“小花园”。

为提高城市的品位和档次,我市融入“景观、生态、人文、畅通”的理念,建设融合慢行系统、生态绿核、道路交通等功能完善的绿道综合工程,连线成面打造公园式城市,其中,五金大道入城口就是一个典型代表。

入城口的形象是外来者对于一座城市的第一印象,也是归乡者对家乡发展变化最直观的感受。驶出收费站进入五金大道,满目葱茏,一脉青黛,一条融合了慢行系统、生态绿核、道路交通等功能的绿道不断伸展,余株乔木外加40多万平方米灌木、植被构建的森林氧吧,让慢行其间的人们倍感惬意……作为城市门面,五金大道直观地向世人展示了优雅城市的魅力以及永康城乡面貌和生态建设成果,担负起了迎宾大道的作用,相继被评为浙江省十大最美入城大道、浙江最美绿道(城镇型绿道)称号。

市建设局党委委员朱新介绍,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欧洲的绿道,于年在我市开始大规模兴建,规划了“六轴三环”9条主线和12条支线,市域绿道总长度.92公里。截至去年年底,我市已建成绿道总长达公里,完成南溪生态廊道示范段建设,李溪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被评为河道生态建设最佳示范工程,3个省级湿地公园规划通过了省级专家评审,数量位居金华市首位。

通过建设绿道网,骑行系统也在不断完善中。在年,永康城区主干道慢行交通系统建设工作就被永康市政府列为十大民生实事之一。整个慢行系统建设范围为永康中心城区,东至西塔路、南至南三环、西至花园大道、东至国道,辐射面积约公顷,建设总长度约为公里。

“建设‘两美’永康,创造美好生活的画卷已初步绘制,下一步我们还会泼墨挥毫,致力在‘景观提升+文化挖掘’上多作文章,努力把永康建设成为物质生活丰裕、人民精神愉悦、社会平安和谐、生态环境舒适的美丽家园。”市建设局局长程可可说。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现在,不仅仅是城市公共地带,集体和私人的“小公园”也十分耀眼。

永康市工业发达,企业众多,近年来,许多企业也在“环境美”上下功夫,用绿色拥抱“工业灰”,给员工更舒适的就业环境。

在高圳路上一栋不起眼的大楼楼顶,主人王银双自己动手将60平方米的空地打造成小花园,种植鲜花、绿植、多肉等30余种植物,一派生机盎然。现在,自己“造景”的人可不少,“公园”显然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

以水为脉,打造了三江六岸这条休闲娱乐城市风景线;以光为饰,以美景唤醒夜晚的活力;以绿为题,绿道与慢行系统的建设铺就了一条城市低碳发展之路……近年来,以园为引,我市正在逐渐形成城市公园(游园)、湿地公园、森林公园、郊野公园,绿色生态廊道建设“连线”,森林村庄、园林式单位(小区)等绿色创建活动点缀的全覆盖城市公园化格局,同时把加快城市园林绿化和生态环境建设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将其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争创国家园林城市。

近日,坐落江南溪心区块计划投资8.7亿元的南溪湾生态湿地景观公园正在紧张的建设施工中。南溪湾生态湿地景观公园包括岩生植物园、药用植物园、水生植物园、休闲活动区等,位于四环线以南,金胜路以东地块,项目总用地面积约万平方米,其中包括绿化及山林74万平方米、水体20万平方米。公园建成后,可供市民游憩、野趣度假、体育健身,同时又可承接部分城市职能。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灯光点“靓”夜生活,永康城市颜值不断提升,公园气质也逐渐浓郁,出门即是绿,眼见都是景,“公园”以更广阔的形式生长在城市的各个角落,融入寻常百姓的生活,在这座日益成型的美丽宜居公园城市上,绿色的生活方式正在酝酿,幸福未来的新画卷徐徐展开。

照片来源:胡华超王岳阳林群心马晓东徐恭强申时曦

编辑应桃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daia.com/qdxw/11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