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口疮中成药口服外用,有哪些
小儿口疮一种口腔疾病,以口腔黏膜局部(唇、舌、颊、上腭)反复出现单个或多个溃疡为主要特征,可伴发热、疼痛、流涎,甚至全身不适。 小儿口疮可辨证分为风热乘脾证、心火上炎证、脾胃积热证、虚火上浮证。常用的中药制剂如下。 口服类药物 1.蒲地蓝消炎口服液 成分:蒲公英、板蓝根、苦地丁、黄芩。 规格:每支10mL。 用法用量:口服。 <1岁:1/3支,3次/天。 1~3岁:1/2支,3次/天。 4~5岁:2/3支,3次/天。 >5岁:1支,3次/天。 适应证:用于风热乘脾证、心火上炎证及脾胃积热证。 2.小儿豉翘清热颗粒 成分:连翘、淡豆豉、薄荷、荆芥、栀子炒、大黄、青蒿、赤芍、槟榔、厚朴、黄芩、半夏、柴胡、甘草。 规格:每袋2g。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 6个月~1岁:1~2g,3次/天。 1~3岁:2~3g,3次/天。 3~6岁:3~4g,3次/天。 6~10岁:4~5g,3次/天。 >10岁:6g,3次/天。 适应证:用于风热乘脾证、心火上炎证及脾胃积热证。 3.双黄连口服液 成分:金银花、黄芩、连翘。 规格:每支10mL。 用法用量:口服。 <10岁:10mL,3次/天。 ≥10岁:20mL,3次/天。 适应证:用于风热乘脾证。 4.金莲清热泡腾片 成分:金莲花、大青叶、生石膏、知母、生地黄、玄参、苦杏仁炒。 规格:每片4g。 用法用量: 1~3岁:1片,3次/天。 >3岁:2片,3次/天。 溶于50mL热水中,口服。若体温>38.5℃时,4次/天。疗程3~7天。 适应证:用于风热乘脾证、心火上炎证及脾胃积热证。 5.黄栀花口服液 成分:黄芩、金银花、大黄、栀子。 规格:每支10mL。 用法用量:口服。 2~3岁:5mL,3次/天。 3~6岁:10mL,3次/天。 6~12岁:20mL,3次/天。 适应证:用于脾胃积热证。 6.知柏地黄丸 成分:熟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牡丹皮、泽泻、知母、黄柏。 规格:每30粒6g。 用法用量:口服。 3~6岁:1.5g,3次/天。 >6岁:3g,2次/天。 适应证:用于虚火上炎证。 7.六神丸 成分:麝香等6味。 规格:每粒重3.g。 用法用量:口服。 1岁:1粒,3次/天。 2岁:2粒,3次/天。 3岁:3~4粒,3次/天。 4~8岁:5~6粒,3次/天。 8~10岁:8~9粒,3次/天。 成人:10粒,3次/天。 适应证:用于风热乘脾证、心火上炎证及脾胃积热证。 外用类药物 1.青黛散 冰片、薄荷、儿茶、甘草、黄连、硼砂、青黛、人中白煅。 用法用量:涂敷患处,每次适量,2~3次/天。 适应证:用于风热乘脾证、脾胃积热证。 2.冰硼散 冰片、硼砂煅、朱砂、玄明粉。 用法用量:吹敷患处,每次少量,每日数次。 适应证:用于风热乘脾证、脾胃积热证、心火上炎证。 3.西瓜霜喷剂 西瓜霜、硼砂煅、黄柏、黄连、山豆根、射干、浙贝母、青黛、冰片、大黄、无患子果炭、黄芩、甘草、薄荷脑。 用法用量:喷(吹)敷患处,每次适量,每日数次。 适应证:用于风热乘脾证、脾胃积热证、心火上炎证。 4.开喉剑喷剂 八爪金龙、山豆根、蝉蜕、薄荷脑、食用菠萝香精、柠檬酸、苯甲酸钠、乙醇。 用法用量:喷患处,每次适量,每日数次。 适应证:用于风热乘脾证、脾胃积热证、心火上炎证。 5.双料喉风散 珍珠、人工牛黄、冰片、黄连、山豆根、青黛、人中白煅、寒水石、甘草。 用法用量:吹敷患处,每次少量,3次/天。 适应证:用于心火上炎证。 6.锡类散 象牙屑、青黛、壁钱炭、珍珠、人工牛黄、人指甲滑石粉制、冰片。 用法用量:吹撒患处,2~3次/天。 适应证:用于脾胃积热证、心火上炎证、虚火上浮证。 7.养阴生肌散 石膏、黄柏、白芷、甘草、雄黄、薄荷、蒲黄、青黛、冰片各等份。 用法用量:喷(吹)敷患处,每次适量,每日数次。 适应证:用于脾胃积热证、心火上炎证、虚火上浮证。 作者:高丽丽 编辑:寸心 原创授权服务请联系--或者 qq.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daia.com/qdxw/10274.html
- 上一篇文章: 口腔溃疡反复发作5年,用炙甘草汤治完不复
- 下一篇文章: 上店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