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相关症状 http://www.bdfyy999.com/bdf/zhuanjiadayi/changjianwenda/103399.html

“CV可持续纺织创意设计大赛”由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主办,再生纤维素纤维行业绿色发展联盟(简称“CV联盟”)、北京服装学院承办。此次大赛共收到来自海内外企业、工作室、艺术设计院校师生、设计师和设计爱好者等选送的多件作品,经过专家评审,54件参赛作品脱颖而出,进入网络评比环节。此次展示的是24项装置类,为你最喜欢的创意作品投票点赞吧!

作品展示01《甜系马卡龙》

以现代简约风的马卡龙色系居住空间为设计根源,选取的空间内的主要色系粉色蓝色灰色等为创作元素,并以空间内家具的材质作为物料板的主要创作材质,如棉、麻、毛绒制品和丝织品等。整体产品加入毛绒制品和蕾丝作为点缀,打造出一个与居住空间相同的,具有少女气息,清新雅致的设计感。该物料板的设计理念为在有限的板面空间上,融合整个居住空间的主要色系与材质,精确体现了空间的整体风格,简约、现代、甜美,在功能性方面是为了让消费者对空间有一个更实际的视觉效果,并对选用的材质进行一个实体展示,从而达到一目了然的效果。

02《眼中印第安》

理念:此作品是具有印第安特色的手工拼布作品。印第安风格的图案,手工制作显得十分精细,其图案别具匠心,不仅色彩搭配奇特,图案也表现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印第安饰品彷如有一种独有的魔力,它能体现印第安的文化,自由、不羁、随意。作者所理解的生活是应该如此的。凡佩带者基本都能成为众人焦点,这造就了个人的品味和风格,起独树一格的作用。

作者带着对这种文化的兴趣与好奇,设计了这款图案。作品是以猫头鹰为形象,在印第安文化中,他们多把猫头鹰的形象作为图腾,具有他们原始的特征;作品的头冠、两翼、头部、双脚、衣服和底部的彩色由拼布组成,帽子的形象采用当地最具特色的羽冠,用来装饰作品。作者选用颜色饱和度高的布料,作为作品的主要颜色,呈现多彩、活跃、跳跃和热情的感觉。这款作品用于装饰,无太多其他用途。布料大多为二次利用的布料,达到环保、废物再利用的效果。

03《霾》

近年来各种新颖的楼房建了起来,许多废弃物也被淘汰,垃圾、危楼没有好的处理。工业在不断发展进步的同时,大量的有害气体排到空气中,人们的生活质量在变好,但我们生活的城市也在变得糟糕了,能见度变低,大自然的美好离我们越来越远了。该作品以雾霾、废弃的楼房为背景来表现城市环境问题日渐严重。以金鱼、花朵这些鲜活的动植物,装着氧气的玻璃球,蓝天白云和温暖的阳光来表现纯净的环境越来越稀少,我们应该珍惜。暗沉与光明的鲜明对比,一同存在,相互影响,是城市的阴霾笼罩着我们,还是大自然的光明照亮我们?

功能性:此设计为70cm×70cm的圆形挂饰设计,适合成列于公共场所供公众欣赏。

色彩效果:色彩表现较为丰富,明暗结合,主色调为灰褐色。

应用材料与技术创新:材料主要为一些收集的碎布、缝纫线材和棉布等,对资源的再利用不浪费,变废为宝,利用不同碎布的材料和肌理表现出破碎的楼房,手缝和机缝表现多种层次和效果,最后加以刺绣和毛毡的表现形式,使画面不沉闷。04《海岸》

设计理念:此软装物料搭配设计作品主要设计思想——生活漂泊,寻找归家的海岸。作品用日式海浪元素和中式龙和游鱼等图案元素结合,大理石板表达海岸,游鱼寻找海岸。树枝和树叶表达自然的四季更替,陶瓷杯垫和折扇表达慢节奏的生活情调。越来越多的人在快节奏的工作生活压力中失去自我,丢失了热情。不同的元素表达不同的生活味道,在生活中寻找方向,寻找情调。作品以黑白灰为主色调,棕色、金色为协调色彩,大理石和棉麻材料的质感搭配,整幅作品烘托出一个充满温度和归属感的情感氛围。

功能性:用于室内空间软装搭配的材料展示,还可用于空间内装饰。

色彩搭配:黑色+银白+麻灰+棕色+金色。

材料选用:纯棉,棉麻,亚麻,大理石,陶瓷(其他配饰)。05《七层褶》

《七层褶》这一作品的灵感来自于纸板被拆开时的那种斑驳和凹凸不平的质感给人带来的视觉体验,于是作者选用牛仔面料,并以绗缝的工艺在面料上加以改造,加以折叠缝合。体现出纸板被撕裂的质感。为了增加作品的层次感,将牛仔面料裁成一段一段的并抽出纬线加以改造,最后缝合在作品上。通过面料改造来重现另一种事物的形态,给人一种不同的感官体验。通过面料的拆分重组,缝合。形成富有构成层次的画面,以优雅的蓝色牛仔面料,使画面以蓝色的主基调进行表达。以一种材料表达另一种材料的质感。这种观感上的新鲜感和感受不失为一种创新和乐趣。

06《峦》

灵感来源于李白诗句:“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障凌苍苍”以文字描绘出一派湖光山影相映,峻崖峰峦重叠的景色。这一系列纤维作品也是以山峦为主题,采用多种纤维材料,主要从色彩与质感方面来表现“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回崖沓障凌苍苍”三幅关于山峦的场景,以寄怀我们对于瑰丽山川的崇敬,对绿色生态环境的向往与赞美。

07《丛生》

理念及创意:作品《丛生》在大体框架为牛仔布料的结构下,将主题定为向上生长的“一片丛林”之所以会选择这个意境是因为面向的对象是无数在生活中努力生活的基层们,他们是这个城市最为拼命存活的一群人,也是最强大的一群人,他们虽生活艰苦但他们永远有面对生活的勇气。这就像向上生长的“丛林”一般。人所处的城市其实就是一个巨大的丛林,我们不断的向上爬....意为在当下生活中,每个人都应该为了自己盛开,不论是丑小鸭还是白天鹅,不论是阴郁的黑色还是纯净的白色,人们内心其实永远暗藏着茂密的生机让他们可以面对明天。

功能性:装饰艺术,室内软装挂饰,纤维艺术设计装置品。

色彩效果:黑色丛林,黑色的花朵和植物也不少,但黑色并不代表败坏,黑色的植物一样会茂密生长,哪怕看上去一片阴郁死寂。

应用材料:将牛仔布料改造为肌理,抽出杂边,紧密相靠,向上生长之意。

技术创新:利用面料肌理改造完成。08《沧海遗珠》

作品采用雪纺面料改造而成的立体装置,用红色纱线由中间向四周、又密到疏的规律缝制。其功能性可作为装饰画、装置艺术,以红色为主形成鲜明的视觉效果。该装置宛如细胞生长又如人的眼球。万物生长发育规律就像这个装置一样,大小不一形态不同各自分布,但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想法个性。

09《秘境东方》

作品灵感来源于非遗之中的传统拼贴艺术—百家衣、百家被,将非遗传统拼布艺术与祖国的风景进行融合,表现出祖国的大好河山的风光旖旎;在工艺上,运用绗缝工艺,制造起伏不平的感觉,表现出不一样的质感;运用当代抽象风景画为艺术表现形式,凝聚东方审美,展现东方之韵。

10《停格》

静卧在片片的枝桠间,映衬着斑驳的树枝。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难以慢下来去发现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礼物,放慢生活,放慢脚步,停格在最美的那一刻。

作品灵感来源于枝桠交错,透过树枝映衬用线迹来表达天空色彩的变幻。新型材料木皮和纺织品纤维创新应用使面料增添了无限的可能。根据纺织纤维和木皮的特性,将两者复合,原本单一的两种材料,通过复合使他们有新的生命力。木皮材料本身易断,可塑性极低,但是通过激光切割的镂空工艺以及与纺织纤维复合,改变了木皮的物理性质,使其增添了柔韧性。色彩的设计则是通过天空的颜色为灵感,提取了代表性的色彩,经过纺织纤维纱线的反复重叠,形成渐变的色彩效果。

该设计可应用于空间里的装饰性壁挂,也可与木框相结合,做成屏风使用,既满足了分割空间的作用,又增添了装饰性。11《重生》(装置)《重生》这一作品的灵感来源于细胞的增殖过程,细胞的增殖中总是伴随着细胞的衰老和死亡,同时还伴随着新细胞的产生,这是机体不断生长发育,赖以生存和延续种族的基础。此作品为一件艺术装置,作者运用了大量的可再生,可降解的纺织棉绳,通过打结,编织和钩针的手法进行不同造型,在用其穿插和包裹塑料水管,这是可再生可持续发展材料与不环保材料的一种对比,也表达了可再生可持续发展的材料通过社会的快速发展必定会替代那些不可再生不环保的材料。该作品色调为红色,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提示着社会的发展只有生态的,绿色,环保的和可持续的发展才能给我们最美好的未来。这些新型的材料将会使我们社会发展迎来重生。12《绿水青山》

创作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是支撑人类之基本福祉和财富创造的基础,同样拥有一个良好的环境,才能创造出更好的作品,同时倡导绿色发展理念,让垃圾变为“宝”,让不可能成为可能,所谓“留得青山在,才能有柴烧”。告别过去,创造未来。在新时代里,作为青少年,我们满腔热血,肩负理想,践行新使命。

创作内涵:先有绿水青山,自然就会有金山银山,让我们共同携手,一起创造美好未来,让“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好愿望,早日成为现实。

功能性:主要是以装饰性为主。

技术创新:整个作品是以绗缝艺术技法为主。创新不一定都是在机器使用的基础上创新,作者认为手工制也可以有创新。例如这个《绿水青山》的作品,材料上的采用了一些废弃的布料和一些用剩的布料,然后重新设计,赋予它另外一个生命,让它用另一种形式存在。手工艺更考验的是设计者的耐力与耐心。手工制作比较有灵动性、灵活性,更贴近生活,更贴近人性。13《源境》

作品《源境》中有一位船夫戴着一顶草帽,划着小舟畅游于山水之间,享受着大自然的美好风光,给人以闲适、宁静的视觉感受。体现了文明和谐,提倡绿色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用羊毛材料编织的纤维作品以它独有的毛绒的质感和触感,有着不同于现代人们使用的具有冷漠感的机械制品的亲和力。羊毛和混纺羊毛的纤维材料采用高比林平织的编织手法,将色线按不同明度和色相排列,几根不同的色线缠成一股进行编织,使作品具有微妙的色彩变化和细致表现力,画面的每一处都有色彩冷暖的结合,可远观也可细品。

此手工挂毯适用于具有生态风格特色的家居、环保主题酒店和绿色民宿的墙面,起到装饰和点缀的作用,还可以与人们的心灵来一场邂逅,感受自然的清新与纯净。14《曙光》

此作品名为《曙光》,是用混羊毛与纤维材料编制而成,采用高比林编织法。

作品主色调偏冷,黑暗中许多只鬼手在争夺中间唯一的光源,象征着曙光与希望。此设计映射着当下环保与垃圾问题的形式政策。其一,现在环保问题已经迫在眉睫,中间的光源像是太阳,太阳是地球的核心能源,而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地球上的可用资源已经逐渐变得稀有。其二,鬼手仿佛像是人类的欲望之手在争夺世界唯一的光,地球上的有限资源已经不容我们挥霍,借此号召人们停下不断索取的欲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daia.com/qdxw/102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