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医院昆明哪家好 http://pf.39.net/bdfyy/dbfzl/140223/4342721.html

中医的表浅

人类(或者应该说是生物)从诞生起便伴随着疾病,并在本能的驱使下寻求治疗方法,但人类对生命和疾病的认识受到历史条件限制。在文艺复兴时代之后产生的现代医学(中国人称为西医,因其来自西方;日本人称为兰医,因其由荷兰人带入)让人类对生命和疾病的认识遵从这样的模式(这也是现代人熟悉的模式):搞清病因,祛除病因;搞清病理生理过程,调节关键病理环节。比如,社区获得性肺炎,要查明究竟是那种病原体导致的感染,以及什么药物能够杀灭此种病原体,杀灭病原体就可以治疗肺炎。针对病原体的治疗是肺炎治疗的根基。病原体的感染会导致肺组织和全身的炎症反应,出现咳嗽、气喘、咯痰、发热,当症状明显(或严重)时可配合止咳、平喘、化痰、退热等治疗。当感染严重影响心肺功能,出现呼吸衰竭、心功能不全时,更需要配合相应的支持治疗。近年来,现代医学更加深入的研究了炎症的具体机制,出现了针对炎性细胞和炎性介质的治疗,现代医学的治疗就是这样基于对疾病的“深入”认识。

上图:现代医学看到的肺炎,肺部有细菌了

以肺炎为例再来看下中医。年显微镜的发明者安东尼·列文虎克(AntonyvanLeeuwenhoek)发现细菌,在此之前几万年中人类是不可能知道细菌的,但已常常罹患肺炎,也需要治疗。人类对肺炎的认识只能停留在浅表的层面:有什么不舒服,身体有什么异常,周围的环境有什么异常。也只能利用当时能利用的东西:吃点草木、按揉体表,看看能否缓解不适。几万年来不断的尝试,并试图建立症状体征与药物之间的关系,寻求规律,便形成了传统医学。机缘巧合之下,人们发现咳嗽黄痰时吃些鱼腥草常常有效,而大指甲外侧角点刺放血能否缓解发热咳嗽,于是就有了鱼腥草、少商放血能清肺化痰止咳的经验,虽然这些经验没有被归类于“肺炎”的条目之下。

上图:中医看到的肺炎,各种表现在外的症状体征

传统医学的“浅表”的特点就很鲜明了:中医对中草药使用以口服为主(虽然外治法亦应得到重视),是进入体内发挥作用的,但草药的使用依据和疗效观察指标均为患病个体表现在外的症状、体征,基于表浅的观察,推断内在的变化,中医叫以外揣内。针灸按摩等治疗措施直接作用于体表部位,然后去观察疗效,而没有现代医学那样打开人体手术的可能性。中医的表浅带来的一个效应就是民间自学中医的人很多,自学西医的很少,中医的门槛过低。

深度在哪里

让很多西医和科学工作者生气的是,这种“浅表”常常很有效。甚至很多学院派中医专家,引经据典、辨证论治看不好的病,不知名的郎中一味或简单几味药物组成的单方却有效,后者常常并无高深理论,行业内称这种现象为“单方一味,气死名医”。

有疗效自有其道理。疗效是现象,现象之下必有本质,本质就是作用机制,这才是中医的“深度”所在。阴阳五行、寒热虚实等中医理论,其实质是借助哲学符号去解释、甚至是配合疗效现象,讲的不是真正的道理。打个比方,复方黄黛片(组成为青黛、雄黄、太子参、丹参)用于初治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得到了国际认可,成为为数不多的写入恶性肿瘤临床指南的中药制剂。复方黄黛片因“砒霜治白血病”而声名大噪,其“以毒攻毒”的用药特点十分符合中医、甚至可说是符合大多数中国人的“口味”。这个药方是中医血液病专家黄世林参考中医理论和民间验方创制,具有清热解毒,益气生血的功效。但这并不能为中医理论正名,理由有二:一、按照中医理论拟定的同样具有清热解毒,益气生血功效,药物组成不同的其他白血病处方疗效欠佳,这说明复方黄黛片的作用机制单靠中医理论是讲不清楚的,方剂拟定的偶然性远多于理性推导;二、不同类型的急性白血病常常具有相似的临床表现,不靠现代医学检测,单从中医“望闻问切”几乎无法区分,换句话说,中医的“辨证论治”往往会将这些不同类型的白血病看成同一疾病,事实上,最初复方黄黛片也是被广泛用于各种类型的白血病,用了以后才发现只有是APL效果才好,APL的发病机制也不是中医理论讲得清的。下图说明APL的发病机制和复方黄黛片的作用机制,这才是深度,因为它抓住了本质。

上图:复方黄黛片各组分间协同治疗APL的机制,符合中医“君臣佐使”的理念

病、证各有深度

中医的治疗目的包含了病、证两个维度(此处暂不讨论症状和对症处理)。

病(Disease),就是疾病本质,比如前文讲到的脑血管意外、肺结核、肝硬化、食道癌,中医分别称为风、痨、臌、膈。但由于历史局限性,中医对病谈的少,且非常不准确,比如中风里面常混杂面神经炎,噎膈里常混杂食道神经官能症。中医还将头痛、呕吐、喘证等作为病名,这些其实都是症状,与疾病本质无任何联系。中医不重视疾病诊断,还表现在每当禽流感、猪流感等爆发的时候,就有中医献方。这些献方的中医师可以在流行病学专家搞清病原体(致病原因)之前,可以在无任何治疗此次流感患者的经验的前提下开出处方。上述现象的理由就在于中医学术更看重“证”,但如APL的例子,“病”的概念太重要了。

证(Symptompattern),是中医利用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从症状、体征等可得到的资料中总结出的对疾病的一种看法,可简单说成症状(Symptom)的总结。中国老百姓常说的“阳虚”“阴虚”“脾虚”“肾虚”“痰湿”“血瘀”就是“证”,日本老百姓常说的“小柴胡汤证”“葛根汤证”“肾气丸证”也是“证”。不同于病,证是对患者当下状态或体质的另一种描述,中医喜欢用自然哲学语言描述,汉方医喜欢用相应治疗方剂描述(即“方证”),看来证的名称与证的实质无关。我们国家较早开展了“肾”本质的研究,发现中医肾的概念与下丘脑-垂体-靶腺(肾上腺、甲状腺、性腺、胸腺)轴有关,与免疫系统有关。处于疾病状态的人体,体内处于复杂的病理状态,有与病因直接相关的,比如处于肺炎患者肺部的肺炎链球菌(我们姑且称为“驱动因素”),也必然有与病因存在一定距离的病理因素,比如肺炎患者肺部的炎症反应,肺部之外的全身状态(姑且称为“伴随因素”)。中医不区分“驱动因素”和“伴随因素”,而是将二者表现在外的症状体征“一网打尽”,综合考虑,就形成了“证”。

上图:中医肾的本质,与全身多脏器有关

过去几百年现代医学的突飞猛进,就在于处理感染性疾病为主的疾病,只要抓住驱动因素,哪怕忽视伴随因素,也有获得很好的效果。抗生素杀死细菌,手术切掉肿瘤,钙离子拮抗剂舒张血管平滑肌,很好地改善了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高血压患者的预后,“完胜”中医几千年的经验成果。但以恶性肿瘤为代表的许多疾病的治疗效果仍难以令人满意,同时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驱动因素和伴随因素之间存在恶性循环,比如说,单抓驱动因素可将问题解决6分,单抓伴随因素可将问题解决2分,但两个问题同时抓,常有良性互惠作用,可能就6+2=10分了。正是基于对病和证本质的深入研究,中医学和现代医学被放在同一个舞台上对比,我们发现了中医学对于现代医学有极大的补充作用。

理性看待中医理论价值

如前所述,中医理论是在解释医疗实践中产生的,是现象的解释工具,而非现象本质。因此,用中医理论去指导临床实践时,如果符合原本医疗实践与中医理论的匹配,则有较大有效把握,如过脱离原本医疗实践与中医理论的匹配,则有较大不确定性。这就像我们看到纣王、希特勒,或者是《权力的游戏》中小剥皮(拉姆斯·波顿)的最终下场,会说“恶有恶报”。但恶有恶报只是先前发生事件的解释,绝对无法从“恶有恶报”推导出下一个坏人也会有公正的结局,但比起一般人,坏人的确恶报的可能性更大。中医理论常常是从诸多临床实践中总结而来,用中医理论推导时常常符合临床实践。这其中还有一个因素需要考虑,就是古人可能会只记录总结出的理论,而将琐碎的临床实践丢失了,原因可能是客观条件不好,纸不够、笔不够、墨不够等等,只能少写点,也可能是古人坚信总结出的理论更重要(许多中医师今天仍是这样认为的),在这种情况下,看似“悬空”的推导,实则有实践基础。

《TheDepthofSuperficies表观的深度》讲什么

我们将请出两位大咖讲述《表观的深度》

上图:人物介绍,Superficies,昵称S,执业中医师

上图:人物介绍,Depth,昵称D,生命科学家

Superficies(简称S)将讲述中医(包括草药和针刺)的重要概念和临床经验,Depth(简称D)将讲述这些概念的本质,临床经验的循证医学证据,中医治疗的作用机制。

《表观的深度》将写成系列中医科普文章,边写边修改。欢迎在留言中表达您的支持与反对,困惑和建议,让更多的人以正确的立场认识我们热爱的中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daia.com/qdry/8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