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人类和葡萄的起源中心之一,因此,葡萄酒应是“古而有之”了,据考证我国在汉代(公元前年)以前就开始种植葡萄并有葡萄酒的生产了,略算一下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国葡萄酒的起源也很早。

中国早期关于葡萄属植物的文字记载葡萄,我国古代曾叫“蒲陶”、“蒲萄”、“蒲桃”,“葡桃”等,葡萄酒则相应地叫做“蒲陶酒”等。此外,在古汉语中,“葡萄”也可以指“葡萄酒”。

关于葡萄两个字的来历,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葡萄,《汉书》作蒲桃,可造酒,人酺饮之,则醄然而醉,故有是名”。“酺”是聚饮的意思,“醄”是大醉的样子。按李时珍的说法,葡萄之所以称为葡萄,是因为这种水果酿成的酒能使人饮后醄然而醉,故借“酺”与“醄”两字,叫做葡萄。

我国是葡萄属植物的起源中心之一。原产于我国的葡萄属植物约有30多种(包括变种)。例如分布在我国东北、北部及中部的山葡萄,产于中部和南部的葛藟,产于中部至西南部的刺葡萄,分布广泛的蘡薁等等,都是野葡萄。

我国最早有关葡萄的文字记载见于《诗经》:

《诗·周南·蓼木》:“南有蓼木,葛藟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

《诗·王风·葛藟》:“绵绵葛藟,在河之浒。终远兄弟,谓他人父。谓他人父,亦莫我顾。”

《诗·豳风·七月》:“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从以上三首诗,可以了解到在《诗经》所反映的殷商时代(公元前17世纪初-约公元前11世纪),人们就已经知道采集并食用各种野葡萄了。

《周礼·地官司徒》记载:“场人,掌国之场圃,而树之果蓏、珍异之物,以时敛而藏之。”郑玄注:“果,枣李之属。蓏,瓜瓠之属。珍异,蒲桃、批把之属。”

这句话译成今文就是:“场人,掌管国家的场圃,种植瓜果、葡萄、批把等物,按时摘取存放。”郑玄注:“枣子李子为果子。西葫芦为瓜果。葡萄、枇杷为珍品。”

在约年前的周朝,我国已有了家葡萄和葡萄园,人们已知道怎样贮藏葡萄。在当时,葡萄是皇室果园的珍异果品。

我国葡萄酒业的开始

汉武帝时期

我国的欧亚种葡萄(即在全世界广为种植的葡萄种)是在汉武帝建元年间,历史上著名的大探险家张骞出使西域时(公元前-前l19年)从大宛带来的。大宛,古西域国名,在今中亚的塔什干地区,盛产葡萄、苜蓿,以汗血马著名。

《史记·大宛列传》:西汉建元三年(公元前年)张春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看到“宛左右以蒲陶为酒,富人藏酒万余石,久者数十岁不败”。随后,“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陶,肥浇地……”可知西汉中期,中原地区的农民已得知葡萄可以酿酒,并将欧亚种葡萄引进中原了。他们在引进葡萄的同时,还招来了酿酒艺人,自西汉始,中国有了西方制法的葡萄酒人。

据《太平御览》,汉武帝时期,“离宫别观傍尽种蒲萄”,可见汉武帝对此事的重视,并且葡萄的种植和葡萄酒的酿造都达到了一定的规模。

我国的栽培葡萄从西域引入后,先至新疆,经甘肃河西走廊至陕西西安,其后传至华北、东北及其它地区。到了东汉末年,由于战乱和国力衰微,葡萄种植业和葡萄酒业也极度困难,葡萄酒异常珍贵,只是葡萄酒只限于在贵族中饮用,平民百姓是绝无口福的。

东汉末年,由于战乱和国力衰微导致葡萄种植业和葡萄酒业极度困难,葡萄酒异常珍贵,身价一度居高。在《三国志·魏志·明帝纪》中,裴松子注引汉赵岐《三辅决录》:“(孟)佗又以蒲桃酒一斛遗让,即拜凉州刺史。”孟佗是三国时期新城太守孟达的父亲,张让是汉灵帝时权重一时、善刮民财的大宦官。孟佗仕途不通,就倾其家财结交张让的家奴和身边的人,并直接送给张让一斛葡萄酒,以酒贿官,得凉州刺史之职。

汉朝的一斛为十斗,一斗为十升,一升约合现在的毫升,故一斛葡萄酒就是现在的20升。也就是说,孟佗拿26瓶葡萄酒换得凉州刺史之职!可见当时葡萄酒身价之高。

南北朝时期,也常有文人名士歌咏葡萄酒的诗作。如庾信在他的七言诗中则写道:“蒲桃一杯千日醉,无事九转学神仙。定取金丹作几服,能令华表得千年。”——《燕歌行》

作为帝王的魏文帝不仅喜爱葡萄酒,还把自己对葡萄酒的喜爱和见解写进了诏书中,其中写道:“中国珍果甚多,且复为说蒲萄。当其朱夏涉秋,尚有余暑,醉酒宿醒,掩露而食。”——《诏群医》

“短日千帆急,湖河簸浪高。绿烟飞蛱蝶,金斗泛葡萄。”——《赴淮舟行杂诗之六·相忘》

“深秋葡萄熟,酿酒极佳,饶有风味。其酿法纳果于翁,覆盖数日,待果烂发后,取以烧酒,一切无需面蘖。”——《西域闻见录》

“芙蓉春帐,葡萄新酿,一声金缕樽前唱。锦生香,翠成行,醒来犹问春无恙,花边醉来能几场。妆,黄四娘。狂,白侍郎。”——《山坡羊·春日》

值得注意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在种植欧亚葡萄品种的同时,也开始种植我国原产的葡萄,这可从当时的诗文中反映出来。“种葛南山下,葛藟自成阴。”——《种葛篇》

《五绝·小满》(宋)欧阳修

夜莺啼绿柳,皓月醒长空。

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初夏》(宋)朱淑真

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

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诗·豳风·七月》

宋朝我国葡萄酒行业发展的低潮期,由于太原等葡萄产区的沦陷,使得葡萄酒在当时显得异常稀缺及名贵。经过战乱,真正的葡萄酒酿酒法在中土基本已失传。中土自酿的葡萄酒,大体上都是按《北山酒经》上的葡萄与米混合后加曲的‘蒲萄酒法’酿制的,且味道也不好。“吾安邑多蒲桃,而人不知有酿酒法。”——《蒲桃酒赋》

“如倾潋潋蒲萄酒,似拥重重貂鼠裘。”——《夜寒与客烧干柴取暖戏作》

灿烂的葡萄酒文化

唐朝

唐朝是我国葡萄酒酿造史很辉煌的一段时期,葡萄酒的酿造已从宫廷走向民间,葡萄酒在内地开始有了较大的影响。

唐初期,战乱使得葡萄种植与酿酒工艺基本萎缩,连鲜葡萄都只有在皇帝宴请大臣的国宴上才有。记载有“(唐)高祖(李渊)赐群医食于御前,果有蒲萄”——《太平御览》

到了盛唐时期,社会稳定,人民富庶。在国力强盛、不设酒禁的情况下,葡萄酒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由于帝王和大臣们喜好葡萄酒,使得民间酿造和饮用葡萄酒变得十分普遍。这些在当时的诗歌中都有反映。“空见蒲萄入汉家”——《古从军行》

据《太平御览》记载,贞观13年(即公元年),唐军在李靖的率领下攻破高昌国(今新疆吐鲁番),唐太宗从高昌国获得马乳葡萄种和葡萄酿酒法后,不仅在皇宫御苑里大种葡萄,还亲自参与葡萄酒的酿制。酿成的葡萄酒不仅色泽很好,味道也很好,并兼有清酒与红酒的风味。由于帝王和大臣们都喜好葡萄酒,民间酿造和饮用葡萄酒也十分普遍,这些在当时的诗歌中都能够反映出来。

李白,又称“诗仙”、“酒仙”,素有“斗酒诗百篇”的美誉,他十分钟爱葡萄酒,甚至在酒醉奉诏作诗时,也不忘心爱的葡萄酒。

李白在《对酒》中写道:

“蒲萄酒,金叵罗,吴姬十五细马驮。

青黛画眉红锦靴,道字不正娇唱歌。

玳瑁筵中怀里醉,芙蓉帐底奈君何。”

实际上,李白不仅喜欢葡萄酒,更加迷恋葡萄酒,恨不得人生百年,天天都沉醉在葡萄酒中。

他在著名的葡萄酒醉歌《襄阳歌》中写道:

“……,鸬鹚杓,鹦鹉杯,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

遥看汉江鸭头绿,恰以蒲萄初酦醅。

此江若变作春酒,垒曲便筑糟丘台。……”

诗中李白幻想着将一江汉水都化为葡萄美酒,每天都喝它三百杯,一连喝上一百年,也确实要喝掉一江的葡萄酒。另外,从诗中也可以看出,当时葡萄酒的酿造已经相当普遍了。

他在《对酒》中写道:

蒲萄酒,金叵罗,吴姬十五细马驮。

青黛画眉红锦靴,道字不正娇唱歌。

玳瑁筵中怀里醉,芙蓉账底奈君何。

记载了葡萄酒可以像金叵罗一样,作为少女出嫁时的陪嫁物,可见葡萄酒在当时已经普及到了民间。

诗人李颀在《古从军行》中写道: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廓,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这首诗描写了边塞军旅生活和从军征戎者的复杂感情,反映了君主与百姓、军事扩张与经济贸易、文化交流与人民牺牲之间尖锐而错综复杂的矛盾。全诗风格苍劲悲壮,诗的结尾借用汉武帝引进葡萄的典故,揭示战争的后果,虽不加评判,却爱憎分明。

  自称“五斗先生”的王绩不仅喜欢喝酒,还精于品酒,写过《酒经》、《酒谱》。他在《题酒家五首》(一作《题酒店壁》)中写道:

“竹叶连糟翠,蒲萄带曲红。相逢不令尽,别后为谁空。”

这是一首十分得体的劝酒诗。朋友聚宴,杯中的美酒是竹叶青和葡萄酒。王绩劝酒道:今天朋友相聚,要喝尽樽中美酒,一醉方休!

曾经官至吏部侍朗、京兆尹的大诗人、大学者韩愈,在《蒲萄》诗中写出了他种植葡萄的细心:

“新茎未遍半犹枯,高架支离倒复扶。

若欲满盘堆马乳,莫辞添竹引龙须。”

  此外,白居易也有很多与葡萄酒有关的诗句。

《和梦游春诗一百韵》中有“带襭紫蒲萄,袴花红石竹”;

《房家夜宴喜雪戏赠主人》中有“酒钩送盏推莲子,烛泪黏盘垒蒲萄”;

《寄献北郡留守裴令公》中有“羌管吹杨柳,燕姬酌蒲萄”。

  刘禹锡也在《蒲桃歌》中写道:

“野田生葡萄,缠绕一枝高。

移来碧墀下,张王日日高。

分岐浩繁缛,修蔓蟠诘曲。

扬翘向庭柯,意思如有属。

为之立长檠,布濩当轩绿。

米液溉其根,理疏看渗漉。

繁葩组绶结,悬实珠玑蹙。

马乳带轻霜,龙鳞曜初旭。

有客汾阴至,临堂瞪双目。

自言我晋人,种此如种玉。

酿之成美酒,令人饮不足。

为君持一斗,往取凉州牧。”

全诗写出了他从种植葡萄到收获葡萄的整个过程,包括修剪、搭葡萄架、施肥、灌溉等栽培管理,并且获得葡萄大丰收。

在唐代的葡萄酒诗篇中,最著名的莫过于王翰的《凉州词》了。诗中写道: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边塞荒凉艰苦的环境,紧张动荡的军旅生活,使得将士们很难得到欢聚的酒宴。这是一次难得的聚宴,酒——是葡萄美酒,杯——则是夜光杯。鲜艳如血的葡萄酒,注满于白玉夜光杯中,色泽艳丽,形象华贵。如此美酒,如此盛宴,将士们莫不兴致高扬,准备痛饮一番。正值大家“欲饮”未得之际,马上琵琶奏乐,催人出征。这酒还喝不喝呢?这时,座中有人高喊,男儿从军,以身许国,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有酒且当开怀痛饮!醉就醉吧,就是醉卧沙场也没有什么丢脸的,自古以来有几人能从浴血奋战的疆场上生还呢!于是,出征将士豪兴逸发,举杯痛饮,明知前途险厄,却仍然无所畏惧,勇往直前,表现出高昂的爱国热情。

  在众多的盛唐边塞诗中,这首《凉州词》最能表达出当时那种涵盖一切、睥睨一切的气势,以及充满着必胜信念的盛唐精神气度。明朝王世贞称此诗为“无瑕之璧”,与王昌龄的《出塞》同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此诗也作为千古绝唱,载入中国乃至世界葡萄酒文化的史册。

盛唐时期掀起的葡萄酒热风潮,使得“葡萄酒”成为了当时诗歌的艺术特色之一,如王绩的劝酒诗“竹叶连糟翠,蒲萄带曲红。相逢不令尽,别后为谁空。”——《题酒店壁》

葡萄酒文化的鼎盛时期

元朝

元朝立国虽然只有90余年,却是我国古代社会葡萄酒业和葡萄酒文化的鼎盛时期。据记载“祭宗庙时,所用的牲齐庶品中,酒采用潼乳、葡萄酒,已国礼割奠,皆列室用之。”——《元史·卷七十四》元朝统治者对葡萄酒非常喜爱,规定祭祀太庙必须用葡萄酒,并且还在山西太原、江苏南京开辟葡萄园,公元年(至元28年)元世祖更是在宫中建造葡萄酒室。

元朝的《农桑辑要》中,有指导地方官员和百姓发展葡萄生产的记载,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栽培水平,并且当时已经有大量的葡萄酒产品在市场上销售。

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元朝政府供职17年,他所编著的《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载:“在山西太原府,那里有许多葡萄园,酿造很多的葡萄酒,贩运到各地去销售。”

所以,山西那里早就流传一首这样的诗:

“自言我晋人,种此如种玉,酿之成美酒,令人饮不足。”由此可知,当地的百姓早已把种植葡萄、酿造葡萄酒,看成是一件很自豪的事情。

元代关于葡萄和葡萄酒的内容,在元散曲中也多有反应。

“团圈笑令心尽喜,食品愈稀奇。

新摘的葡萄紫,旋剥的鸡头美,珍珠般嫩实。

欢坐间夜凉人静已,笑声接青霄内。”——《集贤宾北·七夕》

在元朝众多的葡萄画中,最有名的则数有“温葡萄”俗称的温日观了“以头濡墨写葡萄,叶叶支支自零乱”。——《重题温日观葡萄》

元代葡萄酒文化逐渐融入文化艺术各个领域。除了大量写葡萄酒的诗句外,在绘画、词曲中都有表现。祖上为西域人的丁鹤年有“西域葡萄事已非,故人挥洒出天机”。——《题画葡萄》

由于元朝时期葡萄种植业和葡萄酒酿造业的大发展,饮用葡萄酒不再是王公贵族的专利,平民百姓也饮用葡萄酒。这从山中隐士以及女诗人的葡萄与葡萄酒诗中可以读到。“我瓮酒初熟,葡萄涨玻璃”——《招畅纯甫饮》

元朝时的葡萄栽培与葡萄酒酿造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不仅是葡萄种植面积大、地域广,连酿酒数量都是历代前所未有的。“蒲萄:蔓延,性缘不能自举,作架以承之。”——《农桑辑要》

葡萄酒低速发展时期

明朝

明朝是酿酒业大发展的新时期,酒的品种、产量都大大超过前世。明朝虽也有过酒禁,但大致上是放任私酿私卖的,政府直接向酿酒户、酒铺征税。由于酿酒的普遍,不再设专门管酒务的机构,酒税并入商税。据《明史食货志》,酒就按“凡商税,三十而取一”的标准征收。这样,极大地促进了蒸馏酒和绍兴酒的发展。而相比之下,葡萄酒则失去了优惠政策的扶持,不再有往日的风光。

明朝人谢肇淛撰写的《五杂俎》对明代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有较多的论述证辩。书中记载:“北方有葡萄酒、梨酒、枣酒、马奶酒。南方有密酒、树汁酒、椰浆酒”。而明朝人顾起元所撰写的《客座赘语》中则对明代的数种名酒进行了品评:“计生平所尝,若大内之满殿香,大官之内法酒,京师之黄米酒,……绍兴之豆酒、苦蒿酒,高邮之五加皮酒,多色味冠绝者。”并说:“若山西之襄陵酒、河津酒,成都之郫筒酒,关中之蒲桃酒,中州之西瓜酒、柿酒、枣酒,博罗之桂酒,余皆未见。”《客座赘语》多载明故都南京故实,而于嘉靖、万历年间社会经济、民情风俗的变化尤为注意。顾起元所评价的数十种名酒都是经自己亲自尝过的,包括皇宫大内的酒都喝过了,可葡萄酒却没有尝过,可见当时葡萄酒并不怎么普及。

尽管在明朝葡萄酒不及白酒与绍兴酒流行,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毕竟已有相当的基础,在明期的一些文学作品,甚至民间文学中也都有反映。如冯梦龙收集整理的《童痴一弄挂枝儿情谈》:

“圆纠纠紫葡萄闸得恁俏,红晕晕香疤儿因甚烧。扑簌簌珠泪儿(不住在)腮边吊。(曾将香喷喷)青丝发,(剪来)系你(的)臂,(曾将娇滴滴)汗巾儿,(织来)束你(的)腰。(这)密匝匝(的)相思也,(亏你)淡淡的丢开了。”

“挂枝儿”是明代后期所流行的一种曲调,《童痴一弄?挂枝儿》是用“挂枝儿”由调演唱的小曲。这些小曲大部分歌咏男女情爱,也有一些是对社会现实的嘲讽,在明代后期非常流行。民间小曲都把紫葡萄编了进去可见葡萄在当时还是较易获得。

据《文明史第八卷》,农历八月中秋节时,明皇宫在进行赏月、拜月活动,聚吃月饼、瓜果时,就有专供帝后们享用的“大玛瑙葡萄”,而且明代宫中保存和储藏葡萄的方法也很独特:将这种玛瑙葡萄在磁缸内先着少许水,然后再将葡萄枝悬封之。这样,一直可保留到正月。

明朝李时珍所撰《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十六世纪以前中药学方面的光辉成就,内容极为丰富,对葡萄酒的酿制以及功效也作了研究和总结,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1)葡萄酒有三种不同的酿造工艺。种方法是不加酒曲的纯葡萄汁发酵。《本草纲目》认为:“酒有黍、秫、粳、糯、粟、曲、蜜、蒲萄等色,凡作酒醴须曲,而蒲萄、蜜等酒独不用曲。”“葡萄久贮,亦自成酒,芳甘酷烈,此真蒲萄酒也。”第二种方法,是要加酒曲的,“取汁同曲,如常酿糯米饭法。无汁,用葡萄干末亦可”。第三种方法是葡萄烧酒法:“取葡萄数十斤,同大曲酿酢,取入甑蒸之,以器承其滴露,红色可爱”。这是类似于今天称为“白兰地”的葡萄酒。

(2)葡萄酒的质量与葡萄品种有密切关系:“葡萄皮薄者味美,皮厚者味苦。”

(3)认识到葡萄酒的产地属性,即由于葡萄酒产地不同,质量也有区别。“(葡萄)酒有数等,出哈喇火者烈,西番者次之,平阳、太原者又次之”。

(4)葡萄酒经冷冻处理,可提高质量。“八风谷冻成之酒,终年不坏”。久藏的葡萄酒,“中有一块,虽极寒,其余皆冰,独此不冰,乃酒之精液也”。这已类似于现代葡萄酒酿造工艺中以冷冻酒液来增加酒的稳定性的方法。

(5)对葡萄酒的保健与医疗作用的认识。《本草纲目》认为,酿制的葡萄酒,能“暖腰肾,驻颜色,耐寒”。而葡萄烧酒则可“调气益中,耐饥强志,破癖”。李时珍提出的这些见解,已被现代医学的理论和实践所证实。

葡萄酒文化的转折期

清朝

清朝最伟大的康熙皇帝也是一位热衷于饮用葡萄酒的皇帝。康熙在一次疟疾之后,养成了每天喝一杯葡萄酒的习惯,一直到其去世。他把“上品葡萄酒”比作“人乳”,认为常常饮用是很有好处的。“葡萄种类不一,自康熙时哈密等地咸录版章,因悉得其种,植渚苑御。葡萄酒为葡萄汁所制,外国输入甚多,有数种。不去皮者色赤,为赤葡萄酒,能除肠中障害。”——《清稗类钞》

清朝后期,由于海禁的开放,葡萄酒的品种明显增多。除国产葡萄酒外,还有多种进口酒。由于西部的稳定,葡萄种植的品种增加。

到清末民初,由于国力衰败,战火不断,人民连最基本的温饱都得不到满足,我国的葡萄酒发展进入了转折点,葡萄酒文化和葡萄酒业也颓废败落。我国的葡萄酒生产虽有悠久的历史,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也曾有过辉煌的鼎盛时期,但由于朝代更迭,战乱不断,最终并没有像法国、意大利、西班牙那样连续地发展与壮大。可惜.......

古人是怎么给酒做推广的呢?除了我们熟悉的传统广告外,现在还出现了很多新型广告,这些广告运用了声、光、电,往往给人以震撼的效果。面对这些光怪陆离的广告,我们不仅发问,古人又是怎么做广告的?

其实,古人做广告也是很有一手的,大家一定记得《水浒传》武松打虎的故事:“三碗不过岗。”这招旗在古代又叫酒幌子,是酒家专门用来宣传的户外广告。

酒旗,又叫“酒帘”、“望子”。如《清明上河图》名画中的诸多酒店便在酒旗上标有“新酒”、“小酒”等字样,旗布为白或青色。但酒旗用料不限于青、白两色。如唐韦应物《酒肆行》,描写了京师长安酒肆及豪华大酒楼拔地而起,彩色酒旗在春风中招展的繁华景象。

酒旗是最古老的广告形式之一,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酒旗一般是把写有“酒”等字样的布缀于长长竿头,高悬店外以招徕路人。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也有一面“孙羊正店”的酒招。

酒旗上题字,字数可多可少,没有定数,从单字“酒”到一行诗文皆可。《水浒传》里武松打虎前所进店家的招旗写着“三碗不过冈”;而孟州蒋门神“河阳风月”的招旗可谓是家喻户晓,那两把销金旗上的“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即使与现代广告语相比,也毫不逊色。

对于酒店和客栈而言,留块壁给客人题诗,算是星级服务了。客人的诗题得好,慕名来观赏的人就多,客店的生意自然就会更好,而且诗人无形成了客店的形象代言人,对于客店来说简直是一本万利。

大诗人白居易也不能免俗,他就曾写过《重过寿泉,忆与杨九别时,因题店壁》,酒兴一发,就要在壁上留点墨迹。

酒广告,酒旗,与酒一样,都是为天、地、人所共容共爱的。诗文因酒旗而鲜明活泼,酒旗因诗文而流芳古今。

他们的确从一个侧面形象而生动地反映了历史悠久的华夏民族文化啊。古人的广告是不是高明了许多?

不管明天如何,来,先点“在看”再干了这杯!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daia.com/qdry/8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