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如何用药 http://m.39.net/pf/a_6820983.html

中国画传统颜料的材质分为矿物质颜料和植物质颜料,石青、石绿、赭石等都属于矿物质颜料,也称为石色,颜色厚重艳丽,由文蛤的壳制成的蛤粉也是在矿物质颜料的范畴里的。下图中的仕女服饰就大量使用了石青与蛤粉。

捣练图(局部)北宋赵佶

植物质颜料是由植物中提取的,称为水色,如藤黄、胭脂、花青等。植物质颜料相较于矿物质颜料来说,质地细腻滋润,透明度较高,多次叠加依旧清透,因此除了正常绘画使用之外,也常用于衬底和烘染。

消夏图元刘贯道

花青是中国画颜色当中最重要的颜色之一,是用一种叫做蓼蓝的植物所制成的。大家对于蓼蓝也许比较陌生,但是说靛蓝与蓝染,想必就很熟悉了。靛蓝是由蓼蓝经过发酵所制成的染料,是制作蓝染的基本材料,我国靛蓝染色,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是世界上发明蓝染最早的国家,而花青的使用,相传也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蓼蓝

和蓼蓝一样可以用来染青色的植物还有菘蓝、马蓝、木蓝、草大青等。这些可染色的草本植物同样也是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的中药材,其中菘蓝就是中药中名为“板蓝根”植物。

菘蓝

马蓝

蓼蓝

从植物到可以染色的靛蓝,需要经过复杂的工序,称为“建缸”。“建缸”顾名思义就是制造一个具有活性的染缸,蓼蓝叶经过水浸、暴晒、腐烂、发酵等一系列的过程,还要结合不同的建缸方法加入石灰、草木灰、酒等不同的材料,制出可以将布料氧化染色的靛蓝染液。

提取制作花青颜料的原料与制造印染染液的方法大致相同。制作花青膏的方法有很多,使用的原料基本上是靛蓝和青黛两种,靛蓝是叶子沤出来的泥状物,青黛也叫靛花,是染缸中漂浮的蓝色泡沫,靛花以深蓝色泛红头的为上品。

清沈宗骞《芥舟学画编》卷四:“花青即靛青,盖取其浮于面上之彩谓之花。”《本草纲目》中有记载:“淀,石殿也,其滓澄殿石下也,亦作流,俗作靛。南人掘地作坑,以蓝浸水一宿,如石灰搅至千下,澄去水,则青墨色,亦可干收,用染青碧,其搅起浮末,掠出阴干,谓之靛花。”

染液在未氧化时呈现黄绿色,布料的染色需要染液经过充分氧化后得到深蓝色的色泽,而靛花则是染液经过搅拌起泡后,让泡沫中的靛蓝素接触到空气中的氧后由绿转蓝,染色师傅将由靛花的颜色判断染液是否达到染色的要求,将靛花集中起来晾干,就是制作绘画颜料花青的材料。

将靛花搜集起来之后,还要加胶研擂,泡水去黄后烘干或晒干。费汉源《山水画式》中记载了相对比较简单的制花青法:“擂花青法,先将靛花筛过,取去石灰及草。待静,入胶水少许,用朽木槌擂细。如擂不转,再入胶水少许再擂。如此数遍,看无渣滓,再倾清水,不可多,又不宜少,再擂。候水澄清,去水,以花倾入净器内晒干。如无日色,将微火烘干听用。”

迮朗在《绘事琐言》中记录了一种用手指研磨的方法,过程繁复讲究,据说“较胜于乳钵百倍也”,这里就不再赘述。

还有一种制作花青的方法,是直接用蓼蓝叶发酵而不使用石灰,相较于石灰沤出来的靛蓝更加干净,方法是铺一层蓼蓝叶或其他可做蓝染的叶子在木板上,在叶子上面均匀喷洒水分,再铺一层蓼蓝叶,再喷洒水,如此数次,最后用麻布袋子盖好,让蓼蓝叶在一个温暖的温度下自行发酵,发酵之后取下麻袋等其干燥,然后搅动均匀,再喷水后套上麻袋发酵,如此数次,直到其不再发酵为止就制成了蓝靛。之后将蓝靛放在乳钵中擂研,后加入胶水放置澄清,澄清之后将上面浮出的撇出来,撇出来的就是上好的花青。

另外要提到的是,在过去记录中说的“擂”并不是我们现在以为的用力的捶打,而是用研杵在研钵里抵住颜料,施加静力并且小幅度旋拧研杵,类似于“捻”;“研”则是用研杵抵住颜料在乳钵的内壁上划圈。

———————————————————————————————

古人制作花青颜料的方法虽不尽相同,但基本上都追求质地细腻颜色鲜亮;亲自经历了从蓼蓝叶的发酵到一遍遍研磨澄清与去黄的过程,最终得到自己所得心应手的颜料,使用起来的感受必定与如今市面销售的千篇一律的颜料会有所不同,市面上所销售的花青膏大多颜色发灰,显色暗淡,在作画的方面多少会有些局限性,如果对颜色的要求比较高,不妨试试前人制花青的方法。如果对提取蓝靛的工艺不了解的话,可以直接购买用来染色的蓝靛泥,也有配置好的一定比例的材料来建缸,所以获得制花青的蓝靛和靛花不难得到,当然也可以从蓼蓝叶的发酵着手,这将对蓝素的生成有更直观的了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daia.com/qdry/6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