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染之乡郁郁蓝草贵州蓝染考察笔记
北京白癜风医院怎么走 http://m.39.net/pf/a_4525458.html 蜡染之乡郁郁蓝草 --贵州蓝染考察笔记 “终朝采蓝,不盈一襜”,这句诗词的释义有多种版本,其中一种解读为:采摘了整整一上午的蓝草,做出来的染料还不够染一件短衣,抒情诗句的背后道出了蓝靛染料的得来不易。北魏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种蓝》专门记述了从蓝草中制取蓝淀(靛)的方法:“刈蓝倒竖于坑中,下水,以木石镇压令没。热时一宿,冷时再宿,漉去荄,内汁于瓮中,率十石瓮,著石灰一斗五升,急手摔之,一食顷止。澄清泻去水,别作小坑,贮蓝淀著坑中。候如强粥,还出瓮中,蓝淀成矣。” 时间:年11月上旬 地点:贵州省黔西南贞丰县小屯乡高寨村 位置:北纬25°31’49”,东经°34’24”,海拔米 这里是历史悠久的蓝靛村,大多数村民家建有直径接近5米的靛池。居民以汉族为主,种植玉米,薏仁米和马蓝。贞丰出产的蓝靛远近闻名,绝大部分供应周边的布依族和苗族。村民邱德刚家种植了将近3亩马蓝,今年雨水好,蓝草长势喜人,叶片油绿肥厚,顶着淡紫色的花朵,植株普遍超过90厘米,最高的达到一米二。与之对比的是今年5月6日他的哥哥邱华荣正在地里劳动,当时的马蓝一小丛一小丛的,还只有十多厘米高。 贵州靛农每年从农历二月蓝草发芽就开始忙碌,7、8月间采摘成熟的叶片进行第一轮制靛,吴慎因的《染经》中记载此时制出的蓝靛名曰“摘叶”。等到立秋是最终收获,这次将蓝草齐着地表的高度割断,主干修剪收集用于扦插,余下的枝叶全部可以制靛,此时制出的蓝靛名曰“大靛”。这一轮收割制靛的过程持续较长,但必须抢在冬月也就是农历11月之前全部完成,此时的高寨村一片忙碌。 和中国大多数乡村一样,年轻人普遍外出打工,留在村里的劳动力以中年以上的妇女和老人为主。每浸泡一池蓝靛需要投入上千斤的蓝草,而且田地往往远离靛池,山路又崎岖难行,收获蓝草的季节里村民们自然而然地互相支援,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收获别人的帮助。马匹驮上沉重的蓝草艰难爬坡,主人不用力拉扯缰绳并大声吆喝就会停下来喘息。掉落的叶片也会被收集起来,勤劳的人们对蓝草格外珍惜。 从田里到家的路程要走上十多分钟,收割加上来回运送的时间花了将近4个小时。刚刚运回家的蓝草紧接着需要修剪,收获的日子里靛农们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这项工作是用镰刀去掉旁出的枝叶和嫰稍,取20多厘米长的老茎,上面保留3-4个芽结,根部一端的断口砍成斜面。修剪好的靛杆捆扎整齐,不仅留作自家的继续种植之用,还有人专程上门购买。 邱家的水泥靛池由于排水的需要建在高台之上,直径厘米,平均深度90厘米。靛池投入-斤蓝草枝叶,注水之后的浸泡深度将近70厘米。11月初当地白天的最高气温还能达到20度左右,蓝草枝叶经过3天的浸泡已经变软发黑,拨开可见水色呈现浓郁的灰绿色,此时便可捞叶打靛了。一大早浓雾未散,老邱的哥哥和另外3名村民如约前来帮忙,将漂浮的叶子捞起堆在池边的小圈里,沥出的液体流回池中一点也不浪费。 表面漂浮的叶子捞去之后,接下来清除池底的沉淀物。首先堵住存放废叶小圈的回流孔,沉降到池底的多是枝条,这一部分沥出的液体废弃不要。几名村民用长度超过两米五的打杆搅动池水旋转,巧妙地利用漩涡将沉积物集中在池底中心,等待池水停转后捞取。下一次他们换一个方向搅拌,然后再捞,这样的过程持续了一个小时,直至再也捞不出任何残渣为止。老邱自己趁这段时间将80斤生石灰溶解备用。 当开始往靛池中注入石灰水的时候,大家合力搅拌,使之混合均匀,待石灰槽放空,打靛的环节正式开始。五名村民均匀地散开,用打杆从不同角度用力地向中央推动池水,动作节奏整齐,富于韵律。池水被一下拨开涌向池边,一下又向中央汇集,往复运动,在池心激起半米多高的浪花,水声激越,水面生出厚厚的泡沫。老邱在打靛间歇的片刻舀起池水观察,甚至品尝,又加入少许石灰水继续打。浓绿的池水在激荡中逐渐转蓝,颜色越来越深厚,半个多小时后打靛结束,靛池中的液体已经变成蓝黑色,水面继续涌动了1刻钟才彻底平静下来。 实际上这里的多数村民已经不再沿用这种人工打靛的方式,而用机械代替,能够见证如此壮美的劳动场面实属幸事。 打好的靛液经过五个多小时的沉淀,老邱打开了靛池的出水口,排出上层澄清的液体。靛池的建造高低错落,为排水排靛设计了科学的通道,此时低处小靛池的入口是关闭的,排出的清液直接流走。靛池内的液面缓缓下降,越来越接近沉积在池底的靛泥层。 老邱一直留意着排水的状况,随时舀起一瓢仔细观察,65分钟后表层的清液基本排空,老邱堵住向外界排放的出口,同时打开二级靛池的入口,此后大靛池流出的液体全部进入小靛池存储。随后大靛池比排水孔低20多公分的出靛孔也打开了,深蓝浓稠的靛液汩汩流出。老邱在小靛池内铺垫了竹筛和刺衫的叶子,再一次过滤残渣。 靛池的底面是倾斜的,两侧有20公分的落差,靛液自动缓缓集中到出靛孔的附近。老邱用事先收集的清液刷洗靛池,将池底的靛泥赶向出靛孔,半个小时后靛液全部流空,靛池底部没有留下一点残枝败叶,已经做好准备迎接下一池碧绿的蓝叶。 靛泥积存在小靛池内继续沉淀,遇到降雨需要苫盖。等到赶场的日子,老邱会将表面澄清的液体再次排出,池底沉积的便是成色上好的蓝靛泥。一池蓝叶可以制成约三百斤靛泥,而最优质的蓝靛可以卖到8块钱一斤,这是当地村民主要的经济收入。 由于周边的布依族、苗族依然保持着对蓝靛的需求,而越来越多的人家不再自己种蓝打靛,最近几年高寨村的马蓝种植呈上升趋势。村里的马蓝收割和制靛进行得如火如荼,时值立冬和小雪之间,正是马蓝冬栽的时节,靛杆被及时载进田里。马蓝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期的第二年产靛最好最多,第三年转入衰退,收获之后便挖掉重栽,马蓝的根部即为中药南板蓝根。 居住在贵州南部的苗族、布依族、侗族和瑶族虽然在平时已大多选择汉族便装,但仍然有一部分老人恪守着民族装束,而且每逢节日庆典,无论老幼都要身着民族服装。除了传统蜡染,这里的纯色衣料也以深浅不同的蓝色为主。虽然不可避免地化学染料已经以其方便快捷、价格低廉的优势部分取代了传统的蓝靛染料,但千百年来根深蒂固的习惯在这里仍然顽强地延续着。走在贵州的村村寨寨,常常看到墙角半盖的染缸,或者门口晾晒着刚染的新布。他们之中既有人到市场上购买蓝靛,回到自家酿缸染色,也有的就在房前屋后种植小片的蓝草,完全能够自给自足。 当人们重拾对自然环保生活方式的尊重,蓝靛染色回到大家的视野,实实在在的需求是蓝草种植和古法制靛持续存在的基础,而那些只染给自己和亲人使用的蓝靛染缸是抵御化学染料的最后壁垒。马蓝的根、茎、叶皆可入药,蓝靛泥是天然无公害的植物染料,打靛产生的泡沫---靛花,可制成国画颜料花青和中药青黛。 如果您对蓝靛染料、南板蓝根或者青黛有需求,请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daia.com/qdry/6184.html
- 上一篇文章: 第七节肝系复合证
- 下一篇文章: 看清一个男人的最好方式谈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