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一说到到煲中药,很多人就觉得“无从下手”。中药疗效与煎煮方式息息相关,“这个药怎么煮?”、“那个药要加多少水?”,为大家解答常见的中药煎煮问题和困惑,非常实用,建议朋友们收藏了,以备不时之需!

煎药工具有讲究切忌使用金属器皿

煎药器皿最好选用受热均匀、保温性能好、化学性质稳定的陶器(瓦罐、砂锅)、耐高温玻璃器皿或化学性质相对稳定的不锈钢器皿,忌用铁、铝、铜等金属器皿。因为药物中所含的鞣制、苷类物质可与铁及铜发生反应,生成鞣制盐类,使得药物的疗效降低、汤剂颜色变黑或变绿,甚至改变药性,服用后不但不能起到治疗效果,甚至可能加重病情。

中药无需清洗以免有效药物流失

目前使用的中药是中药饮片,通常都是去除杂质后经加工、炮制、干燥后制成,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如果觉得药材里面有些泥沙,可以用水迅速冲洗一下,切忌浸洗,因为水洗可使中药中的水溶性有效成分流失而降低药效,如青黛粉、葶苈子等粉末状或细小颗粒状药材,水洗可能使这些药物流失;部分药材在制作过程中加入蜜、酒、胆汁等辅料,这些辅料易溶于水,若用水冲洗,则导致部分辅料丢失,如炙甘草、胆南星、酒制大黄等。

中药煎煮前可浸泡但需把控时间

煎煮前用水浸泡一段时间,既有利于有效成分的充分溶出,又可缩短煎煮时间,避免因煎煮时间过长,导致部分有效成分的耗损、破坏过多。

一般药物可用冷水浸泡30分钟,并适当搅拌;以果实、种子为主的药可浸泡1小时;夏天气温高,浸泡时间可相应缩短,以免腐败变质。

煎煮中药加水量需视具体情况而定

中药的加水量受饮片的质地、剂量、搅拌次数、火候、煎药时间等影响。一般第一煎加水量高出药面2~3cm,第二煎加水量与药面齐平即可。小儿内服的汤剂可适当减少用水量。其他情况应根据药物性质及方剂类型灵活应用,如质轻的药材加水量宜多,质重的饮片加水量宜少;煎煮时间长的矿物药、滋补类药物加水量宜多,煎煮时间短的解表剂加水量宜少。

不同药物煎煮时间各不相同

一般药物,先用武火煎煮,煮沸5分钟后改用文火煎煮20~30分钟,滤出药液后药渣加开水煮第二煎,二煎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煎15~20分钟即可。质地较轻或含芳香性成分较多,如解表药、清热药、芳香化湿药、行气药等药物,煎煮时间应适当缩短,头煎煮沸后再煎10~15分钟,二煎煮沸后5~10分钟即可。

补虚药、矿物药及根茎类等质地厚重坚实、不易挥发的药,则应延长煎煮时间。头煎煮沸后,再煎40~50分钟;二煎则再煎30~40分钟即可。注意:煎煮时间从药液煮沸后开始计算。

处方里另包的中药如何煎煮?

同一处方中,部分药物因其性质、性能及临床用途不同,所需的煎煮时间不同,处方中会写脚注标明以便配方时另包及煎煮时参考,主要有以下几种:

中药翻煎后需将药液合并均匀

通常每剂中药一般煎煮2次,质地厚重药和滋补药剂可煎3次,中药煎煮完毕后应立即滤出,将药液合并均匀再分次服用。

煎糊后不宜再加水煮服

对于煎干尚未煎糊的药物,重新加水适量,稍煮片刻,仍可服用。但中药汤剂煎糊后,一般不能再加水煮服。药物的炮制品与生品的性味功能不同,临床应用也不同,有时需用生品,有时需用炒制品,有时需用炒炭品。如果将药煎糊,就等于把药物都进行了炒制或炒炭,从而减低或改变了药物的性能,不但不能得到应有的疗效,反而会损害人体。如荆芥是解表药,煎糊以后变成了荆芥炭,失去了解表作用,反而产生了止血效能。故凡煎糊的药液,一般宜立即倒掉,洗净药锅,重新换新药加水煎煮。

●为什么会发生静脉曲张?可以预防吗?

●如何判断血管瘤是否在增长?如果正确应对?

●99公益日,医院举办现场募捐活动,让爱“益”路前行!

●医院关于疫情期间患者就医须知公告

▍部分素材来源于:广东卫生在线、广医二院,转发是为了更好的传播,如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文章内容不能代替任何个人的医学诊断和治疗,如有需要请咨询专业医生。

记得点“在看”分享扩散让更多人看见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daia.com/qdry/5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