郏县广阔天地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人民资讯
白癜风诊疗规范 http://www.a5city.com/ □薛迎辉肖应辉王自行 小满时节,郏县城乡处处绿意盎然,生机勃勃。近年来,郏县通过加快产业发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吸引人才回归和促进乡风文明等举措,推动了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新画卷在郏县这片广阔天地徐徐展开。 红牛产业 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对于郏县来说,红牛产业就是他们的最大底气。 郏县红牛因主产地在郏县、毛色红润而得名,不仅是全国八大良种黄牛之一,被农业农村部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更是全国唯一一个以县命名的地方优良品种。年12月,在全国首届“中国牛·优质牛肉品鉴大会”上,郏县红牛雪花牛肉荣获“高品质牛肉生产推介品种”和全国最高奖“综合评价优胜奖”。正是抓住了郏县红牛这一品牌优势,该县打造了郏县红牛特色产业,为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着力点。 5月23日,走进平顶山肉牛产业化集群龙头企业平顶山瑞宝红牛肉业有限公司,一条完整的红年产业链条呈现在眼前——集繁育、育肥、屠宰、销售、品牌培育于一体。“目前公司有种牛头、牛犊头、育肥牛头,总共存栏头。此外,还和多户红牛养殖户签订养殖协议。”瑞宝红牛肉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书歧说,“公司生产的‘雪花牛肉’,卖到京沪广等大城市的高档酒店,最贵的每斤价格超过千元。” 产业强则县域强。郏县成功申报创建省级“郏县红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郏县红牛产业被列入国家级“豫西南肉牛产业集群”项目。截至目前,该县财政累计投入资金超过2亿元,撬动社会投资5亿多元,建成郏县红牛规模养殖场95个、养殖专业户户,存栏量恢复到6万多头,年产值达20亿元。 产业兴则村民富。农民增收路子越来越宽,日子越过越红火。安良镇峰刘村养殖大户李自垒从育肥为主到自繁自育,达到50多头红牛的养殖规模,经过几年发展壮大,资产突破百万元。同样在安良镇,段沟村曾经的贫困户张伟斌年靠贷款买了7头育肥红牛,年年底卖了2头,净赚近万元。像张伟斌一样,红牛养殖让越来越多的贫困户摘掉了贫困帽,奔上了致富小康路。 其实,红牛产业只是郏县产业发展带动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在乡村振兴中,该县把发展壮大产业成为强县富民的根本抓手,围绕打造中原重要的绿色食品产销基地,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产业向规模化、绿色化、标准化、品牌化迈进—— 大力推进“一乡一业、多村一品”,鼓励发展优质特色果蔬、食用菌等设施农业和特色农业。年通过“三品一标”认证有机农产品1个、绿色食品农产品达14个、地理标志农产品达3个,完成1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获批创建国家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40万亩; 锋瑞果木种植专业合作社创建河南省“三品一标”绿色食品示范基地,郏县红牛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广阔天地乡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授予“中国铸铁锅之都”; 全县打造烟叶种植、红牛养殖、蔬菜种植等7个“一乡一业”专业乡镇,打造花生加工、香菇种植等“多村一品”专业村个。全县培育农业产业发展省级龙头企业4家,市级龙头企业34家,总数达到38家。 放眼今日郏县,随着特色产业的日益兴旺,乡村振兴的底气也更足了。 环境整治 扮靓美丽宜居乡村颜值 玉兰花、桃花、樱花、油菜花、梨花、垂丝海棠……在郏县姚庄回族乡村道和生态廊道两旁,次第开放的鲜花,让人仿佛置身花海。而一旁的农家院别致恬静、干净整洁,与远山青黛相映生辉,在留住乡愁记忆的同时,一幅幅美丽乡村的田园风光更是陶醉了游人,致富了村民。 而这都归功于当地推动的乡村振兴人居环境大整治。年,郏县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帷幕。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统筹推进城镇和村庄规划编制;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持续开展清路、清河、清田“三清”行动;加快推进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村庄亮化绿化美化等,整体提升村容村貌。 截至目前,该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任务全面完成,建设县级乡村振兴精品示范带2条,建成乡级乡村振兴循环圈11条。特别是在推进“厕所革命”上,取得可喜的成绩:累计建设村级公厕座,其中水冲式座。户厕改造整村推进38个村,整村推进已完成85%。全县累计建设户用卫生厕所10万余户,完成了市定3.61万户的户厕改造任务,普及率90%。 在垃圾处理和水系环境改善方面,城乡配备保洁人员,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存放、村收集、乡镇及时转运、县集中无害化处理,为村民营造了一个干净的生活环境,农村垃圾得到彻底整治,被列为省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县。自筹资金7万元,历时4个月完成了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一期工程,县城南部实现一泓清水润乡村的美景,县水利局荣获全国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工作先进集体,也是全省唯一获奖的县级单位。 新改建县乡道路11条30公里,“四好农村路”建设提档升级,城乡群众绿色出行,创建成为省级绿色交通示范县。持续开展矿山生态恢复与治理,年春季国土绿化,新增造林5.12万亩,占省市目标任务的%。一组组数据,一抹抹亮色,是该县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绿满郏县、绿秀郏县、绿美郏县、绿富郏县,绿色已成为郏县的最亮丽底色。 随着乡村面貌和生态环境的明显改善,全县个行政村,累计创建示范村个。姚庄回族乡被评为全省首批美丽小镇,广阔天地乡入选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乡镇。 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不仅让乡村更加宜居,也吸引了更多外地游客。3月28日,随团旅游的郑州市民李瑞华夫妇,在游览过姚庄回族乡和堂街镇临沣寨后,对郏县农村环境不吝溢美之词:“田园风光旖旎迷人,传统村落古色古香,环境卫生干净整洁,诗和远方就在身边的乡村。” 引凤还巢 聚才育才助力乡村振兴 人居环境改善了,也有了特色产业,乡村振兴要持续发展,还要有坚强的“领头雁”。 “领头雁”从哪找?返乡大学生、回乡创业人士等,通过“乡土人才”回归,郏县不仅充实了基层党组织,更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大量人才。 “乡村振兴,建设好家乡,咱回来就想真贡献一份力量。”31岁的王孝甫就是这样一个回乡创业人士,今年1月,村级“两委”换届选举中,成功当选为村委会副主任。 王孝甫是薛店镇狮子口村人,年大学毕业后应聘到北京一家农业科技公司上班。打拼几年后,他回村创办喜诺食品公司,生产加工鸡蛋卷、饼干、奶油糕点等休闲食品,供应郑州、洛阳等商场超市。 近年来,郏县充分发挥本土人才乡土情深、文化相通等优势,大力引才、育才、用才,一大批“乡土人才”纷纷扎根基层、投身一线,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在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的全县村“两委”换届选举中,该县共选配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人进入“两委”,40余名优秀创业人士返乡任职,基层党组织的创新力和战斗力显著增强。 “乡村人才”的回归,也带动了当地产业发展和农民致富增收。在广阔天地乡返乡人才王国红的带领下,毗邻北汝河的桃园铺村成了名副其实的“桃花源”。王国红曾在深圳务工多年,返乡后成立了郏县桃园果树种植专业合作社,仅用3年多时间,合作社规模达多亩,种植有梨树、石榴树、杏树、李子、葡萄、桃树等。每年5月至10月,各色水果次第上市,来采摘的游客更是络绎不绝,多户群众通过在合作社入股分红和打工挣钱脱贫致富。 引得来更要留得住。“引凤还巢”中,郏县不断在用地、资金、审批、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召唤更多的“乡土人才”回归故里,年累计引导近万名“乡土人才”返乡发展,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增收;同时还利用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daia.com/qdpz/11559.html
- 上一篇文章: 越老越狂这首古诗是李白最狂的古诗,显现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