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最好皮肤科医院 https://m-mip.39.net/woman/mipso_4658077.html

熟悉唐朝历史的可能都对“脏唐”这两个字有所理解,主要指的是唐朝其中几位皇帝的风流韵事,这里大概不用我多讲,看过相关的影视剧你肯定也知道。先撇开伦理道理,盛唐时期文化空前繁荣,也许时代原因,人们在对待男女关系方面均较开放,没有“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所以盛唐大众思想堪比西方文艺复兴那段时期。

不过皇帝毕竟是“天子”,他如果爱上不该爱的人且想要据为己有,碍于世俗伦理,必须找到一个可以堵住悠悠众口的办法。佛教道教在唐朝空前绝后,寺院建筑工程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因此,谋臣们就给他提了个建议:可以将打算娶的女性先放入寺院和道观,不管她之前的社会身份是什么,只要进了寺院和道观,再出来后就是全新的一个“人”,过去她的经历和名分全都没有,最著名的当属武则天。武则天本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被高宗李治看中。太宗死后,高宗肯定不能光明正大把父亲的妃子据为己有,所以就让武则天出家成了尼姑。如此,高宗就是爱上了一个尼姑而不是属于父亲的宫女。

唐朝皇帝为了统治,大力兴建佛寺,和尚道士不必劳动就有吃有穿,生活比当时普通百姓还要惬意,结果造成很多人争着出家,无论男女。一旦进入佛门、空门,女性就算是“入道”了,可以轻松摆脱礼教束缚和阶级地位,因为唐朝规定僧道不在四民之列。

韩愈极其厌恶和反对当权者利用和尚、道士宣扬福祉报应赎罪思想来诱骗、愚弄百姓,所以写了一首名叫《华山女》的诗来暗讽这种社会局面,因此诗较长,这里仅选取重点诗句分层解析。

华山女道士非常美颜,惹得无人去信佛

此诗更侧重于叙事,这里省略了前几句,大意是:街市东头到西头都是讲佛经的僧人,又撞钟又吹螺使得整个寺院都热闹非凡,完全不像清净修行的地方。和尚每天都在宣扬自己的那套理论,达到欺骗百姓的目的。这里已经可以看出韩愈对待佛教这一“外来物”的态度,觉得他们来大肆宣传无非是诱骗、愚弄老百姓。但是呢?老百姓都蒙在鼓里,看不清楚现实,像浮萍一样挤满寺院。这可能就是我们说的“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吧!毕竟,佛教于我们而言是外来物,不似道教是“本地产”。道教一看被佛教抢了风头,也开始大肆宣讲结果门可罗雀。

这时候华山来了个女道士,决心要教训教训那群和尚,使老百姓回心转意皈依道教,所以她“洗妆拭面著冠帔,白咽红颊长眉青。遂来升座演真诀,观门不许人开扃(jiōng)“,意思是她梳妆打扮一番传上道袍,雪白的脖颈,红润的脸颊,青黛色的长美,美艳极了。她来到道观讲座,不开门反倒大门紧闭,不让人侧目。如此一来就激起大众的好奇心和偷窥欲。可能一个少年爬墙偷看他发现一个”美道姑“就一传十十传百地全街市的人都知道了,纷纷来看这奇事。这可好了,骑马的、乘车的(骅骝指代骏马)全来到道观,人山人海以至于来得晚的没有地方可站。这里,虽然诗人没有明白告知华山女到底从何而来,是何人,也没有对她的行为进行褒贬,纯粹记事,但其实已经说明该女道士心机城府很深,她如果想要一心布道还会化妆打扮?还需要整日关门来引起众人的好奇心?所以,私认为这女道士自身也是有问题的,并不是为了布道而布道。

名声大噪,成功获得皇帝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daia.com/qdpz/11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