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方第一章外感发热咽喉炎扁
第一节感冒、发热 第一方 生姜、葱白、核桃仁、细茶、黑豆各等份。 煎汤,熏头面,得汗即解。 感冒。 《理瀹骈文》。 第二方 生姜60g,豆豉30g,食盐30g,葱白适量。 上药共捣为糊,贴脐,用消毒纱布覆盖,并用热水袋熨其上,1日2次。头痛甚者,加用葱汁涂双侧太阳穴。 流行性感冒。 《针灸医学验集》 第三方 葱头7个,生姜1片,淡豆豉7粒。 上药共捣烂,蒸热如膏糊,摊在厚纸上,待微热贴上患儿囟门上,贴药后有发汗反应。 流行性感冒。【4] 第四方 忝菜l把(此菜可作蔬菜食)。 煎水服。挤渣捣碎敷太阳穴。 福建省《中医药特效验方汇编》。 流行性感冒。 第五方 食用芥面,不拘量。 开水冲调,摊丁布上,贴喉部、胸上部、背部,用棉花盖覆,20min后取去,以棉花一层,盖住皮肤,再用热毛巾拧干盖在棉花上。 小儿感冒轻症1次,重症2次。[4] 第六方 绿豆90—g,鸡蛋1枚。 绿豆研粉炒热和蛋清做饼敷胸部,三、四岁患儿敷30min取下,不满l岁15min取下。 稽留热。[4] 第七方 萝卜1个,生姜1块,葱l握。 同捣烂,炒热后用酒调匀,青皮包裹,微熨痛处,冷则再换。熨小儿前胸后背可治流感咳嗽、气喘胸闷。 伤风感冒。[4] 第八方 白芥子9g,鸡蛋2枚。 将白芥子研细末,调鸡蛋清,敷脚心。 退热。 第九方 吴萸、明矾各9g。 共研细末,以鸡蛋清调匀,敷两手心、足心。 小儿感冒。[4】 第十方 柑子叶、生姜、四季葱。 共捣烂,用香油炒热,搽太用穴。 小儿感冒。 富钟县《中医验方汇锦》。[4] 第十一方 生明矾30g。 研细末,用米醋调糊,贴足心。 又方:明矾g,烧酒浸,加面粉做饼,教足心。 治小儿感冒。 又方:治风痰壅塞。 第十二方 天南星30g,葱汁适量。 天南星研细末,每次1.5g葱汁调涂前额上。 小儿感冒。 第十三方 栀于3个,桃仁7个。 上药研末,炒麦面,水调包手心。 小儿感冒。 第十四方 黄连3g。 研细末,放于ml开水浸泡10—12小时,过滤去渣。每日早、中、晚三次用此液滴鼻,连续5至7天。 预防感冒。[4] 第十五方 菊花、荆芥、冰片各lOg。 菊花、荆芥研细末,冰片溶化成水,三药和匀,调成清状,搽鼻孔。 感冒和预防感冒。【4] 第十六方 朱砂、雄黄、天麻、苍术、细辛、广木香各4,5g,白芷、贯仲各15g,防风、鹅不食草、独活、牙皂、丁香各9go 共研细末,流感及麻疹发现地区,以此粉调甘油,生油搽鼻孔,可每周搽1次。 预防流感、麻疹。[4] 第十七方 白矾30g,面粉、醋适各适量。 矾研细末加面粉、醋词成糊,敷两脚心(涌泉穴),并时常滴醋让药膏保持湿润。 感冒、发热。 有报道,上法治疗IOO余例普通感冒,一般敷药6个小时后降温,12—36小时体温恢复正常。 第十八方 鲜地龙数条,白糖适量。 将地龙洗净,放入碗内,撒A白糖,地龙溶解再加面粉适量,共调捣成膏,纱布包裹,敷头顶百会穴和肚脐。干后取下加水调稀再敷。 降温退热。 一般几小时后降温,1~2日内体温降至正常o(5] 第十九方 生姜适量。 生姜切片,煎水洗脚。 【主治J感冒,风寒表症。 疗效显著。[51 第二十方 银翘解毒片(中成药)6片,冰片少许。 共研细末,开水调糊状,纱布包裹,敷肚脐,外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 感冒风寒表症。(5] 第二十一方 葱白头、生姜各15~30g,食盐3~6g.白酒1盅。 上药共捣如糊,入酒调匀,用纱布包裹,涂擦前胸、后背、手心、脚心、肘窝、胭窝。擦完一遍后,嘱患者安卧。 感冒、风寒表证。 临床报道:部分病例30min汗出,热退,自觉症状减轻,并次日可完全消失。治疗例,均在l~2日内见效。一般涂擦1次,症状较重者用2次。 第二十二方 鹅不食草适量C鲜、于品均可)。 搓揉吸人鼻中,嗅其气,每日3次。 感冒风寒表证。 第二十三方 大黄6g,芒硝3go 上药共研细末,用井底泥适量,入药末调匀,加少量水做成年饼状,贴敷太阳穴。 小儿高热。 《理瀹骈文》。[5] 第二十四方 大黄、山栀、僵蚕各4份,牛膝2份,细辛1份。 上药共研细末,每次5~8g,醋调糊状,敷贴双脚涌泉穴,包扎固定4~6小时取下,不效可连用。 上感、腹泻、扁桃体炎、口疮、支气管炎等所致高热。 陕两中医,,9(11): 第二十五方 青蒿50g,石膏50g,燕子泥50g,滑石30g,茶叶20g,冰片20go 【制备用l上药共研细末,每取适量加甘油和蛋清,调糊状,外敷神阙穴,上盖纱布。注意敷药湿度,干则润水,以免药干影响疗效。冬季天冷加用鲜葱捣泥调敷;夏季炎热加用鲜丝瓜藤捣泥调敷。 高热。 湖南中医杂志,.56):13。 第二十六方 石膏loog,青蒿loOg,蒲公英30g.黄芩20g。 共研细末,每用50g凉开水或蜂蜜拌成糊状,涂纱布贴背肺俞穴,日1~2次。连用3天a 外感发热。 [功效】疗效甚佳。 新疆中医药。 第二十七方 白芥子、干蟾、细辛、延胡索、姜汁。 前四味研细末,姜汁调成饼,大小约3cm×3cm,分别贴天突、膻中、大杼、两侧肺俞穴。每次1小时,较大儿2小时,隔日1次。3次为1个疗程。痰多者加敷两足涌泉穴,肾虚加贴肾俞穴。 小儿反复发作感冒和咳嗽。 止咳化痰,宣肺利气。甚验。 秦萍。外治法治疗小儿疾病的体会。浙扛中医学学报[J]..28(4): 第二节咽喉炎、扁桃体炎、白喉 第一方 大蒜(紫皮者佳)适量。 将大蒜捣烂如糊状,敷于合谷穴l~3小时,以局部皮肤发痒,发赤或起泡为度。 {主治】急性扁桃体炎。 f出处】《中医灸法集粹》o[2] 第二方 土牛膝根(喉痹草)loog,人乳半杯。 上药同捣取汁,滴鼻。蛾在左侧滴左鼻,蛾在右侧滴右鼻,药汁至喉即吐痰,痰尽则愈。 喉风,急、慢性扁桃体炎。 《龙氏喉科》。 第三方 姜黄1片,红枣2枚(去核),巴豆3粒。 上药共捣如泥,搅拌调和,作2丸,用绢布包扎。1丸握手心,l丸塞鼻,男左女右,嘱盖被卧。 汗出即愈。 《串雅外编》.[2] 第四方 硼砂15g,冰片3g,牛黄1.5go 上药共研细末,用淡盐水漱口后,以药末吹患处,日吹5次。 咽喉糜烂加珍珠粉0.3g,肿痛加丁香0.3g。 急、慢性扁桃体炎,咽炎。 《中医验方汇选》。 第五方 黄蜂窝1只。 将黄蜂窝炙碳存性,剥去外皮,单取蜂子,未生翼者炒,研细末,用时加冰片0.3g,研极细混匀,吹喉。轻症者吹1次即可愈,重者3次愈。 急、慢性扁桃体炎。 《龙氏喉科》。[2】 第六方 I处方】朱砂3g,雄黄6g,金果揽30g,人指甲6g,黄连3g,冰片15g,西瓜霜9g,硼砂3g.熊胆3g,玄明粉15g。 上药共研极细散剂,每次0.3g,吹患处。 l主治】乳蛾肿痛,咽喉红肿,饮食难下。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2】 第七方 白矾9g,巴豆3枚。 将巴豆去壳,分作六瓣,将矾于铫内熬化为水,冒巴豆内候干,去巴豆,取白矾研极细末,每用少许吹喉。 急、慢性扁桃体炎。 立愈。 《卫生易简方》。 第八方 蝎尾l小节。 将蝎尾置于2cm橡皮膏上.贴于下颌角下方。正对肿大的扁桃体外面皮肤上。若两侧肿大,则两侧同用,一般12小时收效,若无明显缓解,可继续用12小时。 急性扁桃体炎。 中级医刊,.(6): 第九方 吴茱萸、黄连各适量。 上二药共研细末,用醋调糊膏状,午睡前敷两脚涌泉穴,油纸覆盖,胶布固定,次晨去之。每日1次,3次为1疗程。 急性扁桃体炎。 《中医灸法集粹》。[2] 第十方 月石15g,牙硝45g,白僵蚕3g,冰片1匙,雄黄6g 上药共研细末,每用1.5g,以竹管吹人喉中。 喉痹、缠喉风。 立愈。 《家用良方》。[2] 第十一方 冰片0.3g,生石膏0.9g,青黛0.6g,明矾0-6g.僵蚕1.5g,硼砂0-9go 上药共研细末,吹之。 喉风舌大。 《家用良方》。【2] 第十二方 枯矾、炒僵蚕、月石、皂角(炙油尽)各等份。 共研细末,每用少许,吹喉。 急喉风。 痰出即愈。 《家用良方》。[2】 第十三方 蛇床子。 将蛇床子烧烟于瓶中,口含瓶嘴,吸烟吞之口 喉痹肿痛不可下药。 《家用良方》。【2] 第十四方 巴豆1粒(去壳),斑蝥1只(去足翅)。 捣研如泥,和饭为丸,贴颈部,固定。觉痒去之,起泡用消毒针挑破去黄水,白膜即可逐渐消退。 第十五方 杨梅树皮。 杨梅树皮去其最外层,取第二层皮煎汤口舍口 喉白喉,咽白喉。 倾刻白喉假膜即破脱o[4] 第十六方 生石膏、硼砂各3g,甘草1-5g,冰片0-6go 共研细末,吹患处。 白喉。【4] 第十七方 板栗剌(煅碳)3g,青黛6g,百草霜3g(为烧柴草铁锅的锅底灰),冰片0.6g。 研细末,吹人喉中。 白喉。 第十八方 朱砂、硼砂、元明粉各15g,冰片3g, 又方:去朱砂,加薄荷。 共研细末,吹患处。 白喉。【4] 第十九方 西瓜霜12g,朱砂、明雄各18g,人中白(煅)3g。 共研细末,以研至无声为度,亦可加冰片0.45g研匀,每次少许吹入喉中,隔1小时吹1次。 白喉。 吹后有痰涎流出,白膜即可渐退。【4] 第二十方 青果碳90g.凤凰衣50g(煅存性),硼砂30g,冰片9g。 又方:青果碳6g,黄桃3g,凤凰衣l-5g共研细末,少许吹喉,1日3次。 共研细末,少许吹人喉中。 白喉。 第二十一方 人中白9g(煅).冰片0.3g。 叉方:加青黛、硼砂、百草霜。 又方:人中白15g(般)、贝母6g、青黛15g,共研末,吹喉用。 白喉。 第二十二方 蚕蛾纸(烧灰),冰片。 同研细末,吹喉。 咽白喉。[4] 又方:用未出蛾的蚕茧烧灰,冰片少许,共研细末,吹喉。 第二十三方 壁钱(花蜘蛛)3~5只(焙存性),冰片0.0.6g。 共研末,吹人喉中。 咽白喉o(4] 第二十四方 苋菜根(野苋菜亦可用)。 火煅研末吹喉中,或略加冰片更好。 咽白喉,喉白喉。 又方:野苋菜根醋煮,口吸煮液蒸气,常可逐渐使假膜脱落。[4] 第二十五方 独蒜l枚。 捣烂敷寸口经渠穴(寸口动脉陷中)。用贝壳盖上缚住,起泡常规处理即可。亦有加胡葱同用者。 咽白喉,喉白喉。[4] 第二十六方 硼砂、雄黄、朱砂各15g,冰片lg,元明粉3g.青黛 上药共研细末,每次取少许喷涂患部,每日2次。 风热型急、慢性扁桃体炎,咽炎。 治疗2天后,效果显著。 第二十七方 锡类散(成药、散剂)。 每取少许,吹敷咽喉处,每日3次。 风热型急、慢性咽炎,扁桃腺炎。【5] 第二十八方 鲜灵仙叶适量。 捣烂绞汁,消毒药棉捻成4~Scm的长条,一端浸药棉,塞人鼻孔上段(左痛塞左,右痛塞右)o约4—6min即打喷嚏、流泪。约30min左右症状显著减轻,取出药条。若未愈,隔4~6小时再上法塞鼻,直至病愈。 风热证咽喉炎,扁桃体炎。亦可治热毒炽盛证、阴虚火旺证、咽喉炎、扁桃腺炎。 据报道,上法治疗咽喉炎60例,疗效显著;鱼骨鲠喉11例,全部痊愈;对急性会厌炎、扁桃体炎均有效。【5] 第二十九方 西瓜霜(成药、散制)。 每取少许,喷敷咽喉患处,每日3次。 风热型急、慢性咽炎,扁桃体炎。青黛散(成药、散剂)o 每取少许喷敷咽喉患处每日3次。 风热型急、慢性咽炎+扁桃体炎。[5】 第三十一方 双料喉风散(成药、散剂)。 每取少许喷敷患处,1日数次。 风热型急、慢性咽炎,扁桃体炎。[5j 第三十二方 紫金锭(成药,锭剂,亦有散剂)30g,三七粉15go 取紫金锭,分三次加醋适量,待药靛溶解,加三七粉调匀为膏,敷于颈前喉结上方凹陷处,外盖纱布井固定。需注意用醋润敷料使药保持湿润状态,隔日换药1次。 风热型急、慢性咽炎,扁桃体炎。 用上法治疗慢性咽炎7例,用药2~6次后,痊愈5例,显效2例。【5] 第三十三方 冰硼散(成药、散剂)。 每取少许,吹敷咽喉患处,每日3次。 风热型急、慢性咽炎,扁桃体炎。[5】 第三十四方 珠黄散(成药,散剂)。 每取少许,吹敷咽喉患处,每日3次。内服,每次0.6g,每日2次。 风热型急、慢性咽炎,扁桃体炎。[5] 第三十五方 (处方】牛黄解毒片(成药,片剂)。 每取4片,研细末,白酒诃糊状敷于喉结一侧,外贴大小适当的关节止痛膏。 咽喉炎,扁桃体肿大。 第三十六方 云南白药(成药、散剂)。 每次少许,吹于咽喉肿痛和糜烂部位,每日3次。 咽喉炎,咽喉肿痛。 据报道,一般敷贴2~3天可愈。[5] 第三十七方 硼砂15g,明雄黄3g,赤白脂6g,(夏季9g),朱砂3g,儿茶1.5g,血竭1.5g,冰片0.4g.薄荷霜O.lg。 先将上方6味研细末,再人冰片、薄荷霜,共研细末,每日取少许吹患姓3~4次。 咽喉炎,扁桃腺炎。 据报道,上方治疗咽喉炎、扁桃体炎、齿龈红肿等例,2~6天愈例,好转64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95-89%。 辽宁中医杂志..L2,载徐佩云经验。 第三十八方 牛黄1.6g,麝香1,3g,冰片3g,儿茶3g.硼砂3g,青黛3g。 上药共研细末,取粉少许吹人喉中,每日2~3次。 慢性溃疡性咽喉炎。 据报道上方治溃疡性咽喉炎5例,痊愈4例,缓解1例。 河北中医,.2,载郭秀云经验。 第三十九方 消炎止痛膏l张。 止痛膏紧贴廉泉穴(喉结上方,甲状软骨,卜切迹与舌骨体下缘之间的凹陷处),24小时换贴1次,可连贴3次。不愈间隔3天再用。 用于长期而持续的咽喉干涩疼痛、异物堵塞感或咽喉充血,或声音嘶哑的证候。 治疗多例,疗效满意。 四川中医,.3。[31 第四十方 珍珠、麝香、蟾蜍、僵蚕各等份。 研细末混匀后,装瓶密封备用,轻型者,将粉末置于分币大小的医用胶布中心,贴于下额角处.5天取下,可见少量淡黄色分泌物即可。每次用药不超过o,5g。重型者,先用三棱针浅刺扁桃体红肿处,使其出紫血,将喉症散均匀吹于患处,再按上法贴药。 【主治l急、慢性扁桃体炎。 经治例,全部有效。远期治愈率93%,贴药1次,用药5天而愈。 《新中医》,.9, 第三节流行性脑膜炎 第一方 紫金锭(中成药)。 用水或醋磨汁涂鼻。 预防脑膜炎。[4] 第二方 樟脑霜,葱白汁。 搅和匀.1日3孜涂鼻孔。 预防脑膜炎。 浙江《诸暨中医秘方验方集》。 第三方 石膏30-90g,鸡蛋或鸭蛋l枚。 石膏研细末,鸡或鸭蛋清调敷患者头部。 流脑高热头痛。[4) 又方:生石膏60g.生葛根蔸90g,各捣研,混台,水调匀敷患者额上、两太阳穴,止头痛。 第四方 水蛭30~60g。 磨粉末,水调敷后发际处至第二颈椎上。 流行性脑膜炎。[4] 第五方 吴萸9-15g,烧酒少量。 吴萸研末,酒调敷病人手、足心。包扎固定约1~2小时取下。 流行性脑膜炎o[4] 按:佩带香囊、药袋和敷贴药膏预防时疫、瘴气,自古以来就是行之有效的方法D如果把中药佩带预防时疫的确切效果通过实验认定下来,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肯定下来,再通过改善佩带技术的方法推广开来,这无疑是对发扬光大中医药学有着深远意义的一项实际行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daia.com/qdls/6092.html
- 上一篇文章: 祖传偏方中医外科秘方验方
- 下一篇文章: 强技能,育新人,担大任班主任成都研学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