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如何防治湿疹?

湿疹,又称湿疮,是一种以多形损害、渗出倾向、对称分布、剧烈瘙痒、易反复发作、慢性过程等为特征的皮肤科常见病。

湿疹的病因复杂,不容易确定,过敏体质、物理性损伤、化学物刺激及精神因素等均可能与本病有关。从西医学的发病机制看,主要是由复杂的内外激发因子引起的一种迟发型变态反应。中医学认为,湿疹或湿疮由先天禀赋不足、或饮食不慎、或起居环境差异、或情志不调、或外感六淫、或脏腑不调等内外因共同导致的结果。临床常见于外感风热、湿热浸淫、脾虚湿蕴、血虚风燥等。

湿疹的皮损常常呈对称性分布,以头面、四肢远端、阴囊、肛门等处多见,可泛发全身。根据病程和皮损特点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三期。

急性期:皮损呈多形性,如红斑、丘疹、水疱、糜烂、渗出、结痂皮、脱屑,常常数种形态并存。起病急,自觉灼热,剧烈瘙痒。可发展成亚急性或慢性湿疹,时轻时重,反复不愈。

亚急性期:一般在急性湿疹发病后,或未及时适当处理导致病程迁延所致。皮损渗出较少,以丘疹、丘疱、结痂、鳞屑为主。有轻度糜烂面,颜色暗红,亦可见轻度浸润,剧烈瘙痒。

慢性期:常因急性或亚急性湿疹反复发作不愈,转变为慢性湿疹。多局限于某一部位,境界清楚,有明显的肥厚浸润,表面粗糙;或呈苔藓样变,颜色暗红或褐色,常伴有丘疱疹、结痂皮,抓痕,倾向湿润变化。常反复发作,时轻时重,有阵发性瘙痒。

①抗组胺药药:具有抗过敏止痒作用,最常用。必要时两种配合或交替使用。因湿疹多在晚上剧烈瘙痒,所以建议最好晚餐后或者睡前服用。

②钙剂:具有消炎抗过敏作用,有利于止痒,用于急性或者亚急性湿疹发作期。

③镇静剂:具有镇静止痒作用,用于瘙痒剧烈、影响睡眠患者。

④糖皮质激素:具有明显的抗炎、抗过敏、止痒作用,但一般情况不宜使用,只用于皮损范围广泛,炎症严重的急性湿疹。待病情稳定后逐渐减药,不宜长时间使用。

除了内服西药外,适当根据皮损情况,选择外用软膏或者洗剂外涂患处。注意如果使用糖皮质激素类外用药使用切勿大面积涂抹,时间不宜过长。

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湿疹的方剂及单方验方颇多,并且临床上可结合针灸等技术治疗此病。

㈠风热蕴肤型:以红色丘疹为主,可见鳞屑、结痂、渗出不明显,发病迅速,泛发全身,剧烈瘙痒。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或弦数。治以疏风清热,凉血化湿。处方用消风散加减。荆芥、防风、苦参、蝉蜕、胡麻仁、牛蒡子、生地黄、牡丹皮、赤芍、丹参、甘草、蒺藜、地肤子、白鲜皮、栀子、黄芩等。

㈡湿热浸淫型:皮损面积较大,色红灼热,丘疹密集,渗出明显,瘙痒较重,发病急。伴有心烦、口渴、尿黄、大便干、舌红苔黄腻,脉滑或数。治以清热利湿,解毒止痒。处方用龙胆泻肝汤或萆薢渗湿汤加减。龙胆草、栀子、黄芩、萆薢、泽泻、车前子、通草、牡丹皮、薏苡仁、柴胡、生地黄、当归、甘草、苦参、白鲜皮、金银花等。

㈢脾虚湿蕴型:皮损以丘疹或丘疱疹为主,色暗淡或有鳞屑,少许渗出,瘙痒。伴纳呆、四肢乏力、腹胀便溏、小编清长或微黄、舌淡胖苔薄白活腻,脉濡或弦缓。治以健脾利湿热,除湿止痒。处方用除湿胃苓汤或参苓白术散加减。苍术、白术、厚朴、薏苡仁、陈皮、泽泻、茯苓、防风、白鲜皮、六一散、藿香、佩兰、黄芩等。、

㈣血虚风燥型:皮损干燥、粗糙、肥厚、苔藓样变,可见抓痕、脱屑、伴瘙痒,病程迁延日久。舌淡苔白,脉细。治以四物消风饮或当归饮子加减。生地黄、当归、赤芍、白芍、川芎、丹参、鸡血藤、蝉蜕、柴胡、防风、火麻仁、白鲜皮、地肤子、甘草等。

除了中医中药内服外,可适当采用中药外治法如急性湿疹用三黄洗剂、中药煎汤外洗;或散剂如青黛散、三妙散;糜烂者用黄柏、马齿苋、野菊花、枯矾等煎汤湿热,糜烂面用黄连油或紫草油外涂。亚急性期湿疹可用油剂外涂,如10%地黄榆氧化锌油;洗剂如三黄洗剂等。慢性湿疹用中药看软膏剂,如大风子油膏、青黛膏、普连膏、黑豆馏油软膏等。

中医针灸治疗湿疹

体针:以选曲池、合谷、血海、委中、膈腧为主穴

风热者加外关、风池、大椎;湿热者加阴陵泉、三阴交;血虚风燥者加足三里、三阴交;脾虚者加隐白、三阴交;肠胃积热者加内庭、天枢。

耳针:选神门、肾上腺、内分泌、肺、耳尖、耳背静脉。毫针中强度刺激。耳尖和耳背静脉点刺出血。或用王不留行籽或生物磁珠耳穴压豆,每次按压1-2分钟,每天按压3-5次。

拔罐:选取神阙穴拔火罐,留罐5分钟;或者隐白点刺,刺络拔罐放血。每日1次,3次为1疗程。

本病除了西医西药内服、中医中药及针刺治疗外,还要从饮食起居方面调护防治。

1、避免瘙抓、摩擦、强肥皂洗、热水烫、用药不当等;

2、避免饮用浓茶、咖啡、酒类、或食用辣椒、海鲜、牛奶、鸡蛋等易发生湿疹的食物;

3、湿疹是一种内外因因素共同作用的疾病,并不是不治之病。患者除了自己饮食起居调护外,还要必须在专业的医师指导下进行合理治疗和用药。

end

文/编辑:田先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daia.com/qdls/5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