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33高良姜
温胃散寒,消食止痛。用于脘腹冷痛,胃寒呕吐,嗳气吞酸。 腌制咸菜里头的智慧之光 高良姜是岭南的道地药材,岭南各山野里头到处都有,当地人们最喜欢用它来腌制咸菜。 今年竹篱茅舍里头也腌制了几坛咸菜,爷爷就跟指月去山里挖高良姜,这姜科之物比起生姜来要更大块更高,所以叫高良姜。 小指月一尝,味道非常好,马上能醒人脾胃。 老爷爷说,正因为它辛热的劲,所以能够温中散寒,止寒性疼痛。有个小方子叫二姜丸,就是用两种姜,即高良姜跟炮姜打粉制成丸药,对于那些胃部寒冷胀痛的患者来说,可以说是最简验便廉的小方。住在农村里的人们,随手都可以采挖得到,而且不花钱就能治好自己的老寒胃。 爷爷说,指月啊,我们要学葛洪,他作《肘后方》就是用一个小本子记载,最常用的简验便廉小方子。肘后者,轻取易得也。在农村随手可得,人们一有病痛,都知道用这些有效的药草来去治理,而这些有效的药草又随处可得,价格不高,那中医就更能普及开来。 小指月点点头,他知道爷爷是叫他平时要注意记录这些小单方验方,一方面是方子简洁有效,另一方面治疗的病是老百姓最常见的,比如风湿腰腿痛用杜仲,又比如老寒胃用二姜丸。 爷爷连这书名都起好了,就叫《集腋成裘本》。 小指月说,爷爷,什么叫集腋成裘啊? 老爷爷说,即使是微末到像动物腋下毛那么少,你收集多了,也可以做成最温暖的大衣,学如积薪,重在一个积累,累积久了,滴水虽微,可盈大器,累积久了,验方虽小,单方虽少,但却可以集合成一本最有用的民间常用药物手册。 小指月明白了,原来爷爷不仅是要用药去治人,更要用书籍去治人,如果人们都懂得用这些知识来自救,那么这个世界上就可以少很多医生,少很多疾病,多很多健康,多很多快乐。 爷爷说,指月啊,你知道为什么腌制咸菜,一定要放点高良姜吗? 小指月说,咸菜性凉,过食容易胃脘泛清水得胃寒,放点姜进去,就可以中和其寒性,使身体没那么容易胃寒,同时也有助于脾胃运化水谷,更能吸收营养。 老爷爷点点头说,这是一方面,确实高良姜能温胃养脾,祛除冷物所伤,在腌制咸菜时放进去,可以缓解咸菜咸寒之性,使咸菜味美可口,吃后又不容易伤人。 小指月说,爷爷说还有点儿原因,那是什么呢? 爷爷笑笑说,这腌制品,你别小看也容易坏,也容易腐败生虫,这高良姜还可以防止咸菜被虫蠹腐败。 小指月说,那高良姜岂不成为天然防腐剂? 老爷爷点点头说,中医的防腐不是把虫灭杀掉,而是让虫没法生出来,这一坛咸菜里头就充满高良姜辛辣的味道,虫见了也都四散逃窜,这叫敬而远之。 小指月说,我明白了爷爷,高良姜不是在治病菌,而是在治环境。无湿不生虫,特别是在阴湿之处,更容易生虫了,你一旦把阴湿之处变为辛辣阳热,那虫儿自然敬而远之。 看来这腌咸菜里头放高良姜,真是一举而多得,既有咸菜咸寒容易下饭,又有高良姜温中散寒,可以防止咸菜腐败,也能够减轻咸菜咸寒伤胃,还可以温中散寒,开胃纳食。 老爷爷说,这一个咸菜配合点高良姜腌制,就是一个民间版的半夏泻心汤,寒温并用,调和升降,助胃下食,助脾运化。 小指月说,原来这里头还有寒温并用的思想在里面,爷爷不说我还想不到。 老爷爷说,百姓日用而不知,如果你善于从日用生活,民俗习惯里头,发掘一些智慧之光,那么你也有可能像张仲景医圣那样设计出最为科学合理的半夏泻心汤来。 消炎止痛片治不了的胃痛 有个妇人,她跟老公吵了架,心中觉得有团火在烧,然后便从冰箱里拿出一瓶冻得最冷的冰水猛灌下去。 当时觉得舒服些,把火气往下压,谁知到了晚上,胃脘部就剧痛,胃不和者卧不安,这样整晚辗转反侧,难以入睡,一直胃痛了好几天,饭都吃不下。 医院做个检查,发现是慢性浅表性胃炎,医生就先给他消炎药。 人家吃消炎药很快能够控制胃炎,谁知她一吃胃痛得更厉害,甚至要呕出来。 实在不行,医生又给她止痛药,这止痛片吃下去还是胃痛,止不住啊,医生就很奇怪,哪有消炎药消不了的胃炎,哪有止痛片止不了的胃痛。可现实摆在眼前,这妇人也就治好另请高明。 既然西药片吃下去不行,那不妨找找中医瞧瞧。 老爷爷看了后说,你这左关脉郁数,右关脉弦紧,舌尖红,苔白腻,既有气郁化热也有寒湿阻滞,你这病可能是吃了压气饭,或者生气后又受寒了。 这妇人说,什么叫压气饭啊? 老爷爷说,就是你正在气头上,却又暴饮暴食。 这妇人点点头。 小指月很惊奇地问,爷爷,你怎么知道她是生完气后又暴饮暴食呢? 老爷爷说,你摸摸她的脉象,双手对比对比,信息都写在双关脉上。 小指月仔细再号号两边关脉,随后微微一笑说,我明白了爷爷,左边关部脉象为肝,主情志,左关郁必是情志不遂,右偏数,乃是气郁化火,性格焦急。 右关是脾胃主饮食,右关弦紧,脾胃有气滞冷积,所以要么是吃了生冷瓜果,堵在里面,要么是喝了冰冻啤酒,使中焦经脉收引不通则痛。 这妇人点点头说,小大夫说得没错,我的病大概就是这么得的,可为什么吃了消炎止痛的药,为何没有治好我的胃炎胃痛呢? 老爷爷说,消炎药一般对于湿热炎火的胃痛效果不错,可对于受寒伤冷引起的胃中冷痛,经脉收引,效果就不好,甚至还会加重。止痛片对于某些局部疼痛有效,可如果是肝郁气滞,气机瘀塞不通则痛,你不把气滞理顺,这疼痛就没法根除,所以很多人服止痛片,当时管住了,随后痛得更厉害,这是因为气机始终没有被真正理顺过。 这妇人说那么该怎么理顺我气机,治好我受寒的胃冷痛呢? 老爷爷笑笑说,你自己都已经找出原因了,接下来就很好进行。首先病从怒上得的,还得从怒上消,痛从寒饮里头生出来的,还得从寒饮里头去防。 所以你只要戒嗔怒,慎饮食,接下来就好调治。 这妇人点点头。 老爷爷说,左关脉气郁化热,需要用一味能解郁下气的药。 小指月说,气病之总司首香附。 老爷爷说,可以,香附乃快气药,下气最速,可以治疗气郁气逆,但它偏重于理情志之郁结,所以还要找一味药温散右关脉弦紧受寒而痛之象。 小指月说,那就用高良姜,《本草正义》讲高良姜大辛大温,这种辛热纯阳之品,专门主治中焦伤寒伤冷之症,所以凡胃冷气逆,心口寒痛,皆以高良姜为要药。 老爷爷点点头说,没错,高良姜能除一切沉寒痼冷,如果是脾胃伤寒,或生冷饮食导致胃痛,用高良姜最好。 小指月说,那它们之间的剂量该如何定夺? 老爷爷说,像这种情志病加饮食病的,你要视其情志饮食哪方面偏重便在哪方面药物加强,如果暴饮暴食,寒饮伤胃厉害疼痛的,重用高良姜,如果急性子,容易怒气怒火,引起胃胀痛的,就重用香附,如果既寒又怒,两方面兼而有之的,两方面就等量而用。可以把这两味药制成丸药专门治疗吃了压气饭导致的胃中冷痛愤怒。 小指月发现原来这两味药就是古籍《良方集腋》里头的良附丸。 这妇人吃了几次药后,心胃痛就彻底消失了。 老爷爷说,不是说消炎药止痛药就一定能够消炎止痛,如果碰到这种寒饮气滞的,你不温化其寒气,疏散其郁滞,这小小的胃病也反复难愈。 精彩文章回顾 胆胃上逆易上火就用后爱消消火 要保持花容月貌,必用参巧巧面膜! 每日学一方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麻黄)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桂枝)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3(紫苏)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4-生姜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5-香薷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6-荆芥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7-防风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8-羌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9-白芷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0-细辛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藁本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苍耳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3-辛夷花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4-葱白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5-鹅不食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6-胡荽(芫荽/香菜)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7-薄荷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8-牛蒡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9-蝉蜕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0-桑叶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菊花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2-蔓荆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3-柴胡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4-升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5-葛根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6-淡豆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7-浮萍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8-木贼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石膏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2-寒水石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知母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芦根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5-天花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6-竹叶/淡竹叶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7-鸭跖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8-栀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9-夏枯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0-决明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谷精草、密蒙花、青葙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2-黄芩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黄连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黄柏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5-龙胆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6-秦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7-苦参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8-白鲜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9-苦豆子、三棵针、马尾连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20-金银花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2-连翘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22-穿心莲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23-大青叶、板蓝根、青黛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24-贯众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25-蒲公英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26-紫花地丁、野菊花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27-重楼(蚤休,七叶一枝花)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28-拳参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29-漏芦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0-土茯苓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鱼腥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2-金荞麦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3-红藤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4-败酱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5-射干、山豆根、马勃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6-青果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7-木蝴蝶(玉蝴蝶)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8-白头翁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9-马齿苋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0-鸦胆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地锦草、委陵菜、翻白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2-半边莲、白花蛇舌草、山慈菇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3-熊胆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4-千里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5-白蔹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6-四季青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7-绿豆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8-生地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9-玄参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50-丹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5-赤芍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52-紫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53-水牛角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54-青蒿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55-白薇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56-地骨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57-银柴胡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58-胡黄连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大黄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2-芒硝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3-番泻叶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4-芦荟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5-火麻仁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6-郁李仁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7-松子仁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8-甘遂、大戟、芫花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9-商陆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0-牵牛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巴豆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2-千金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3-独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4-威灵仙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5-乌头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6-蕲蛇、乌梢蛇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7-木瓜、蚕沙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8-伸筋草、寻骨风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9-松节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20-海风藤、青风藤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2-丁公藤、昆明山海棠、雪上一枝蒿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22-路路通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23-秦艽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24-防己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25-桑枝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26-豨莶草、臭梧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27-海桐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28-络石藤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29-雷公藤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30-老鹳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3-穿山龙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32-丝瓜络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33-五加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34-桑寄生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35-狗脊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36-千年健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37-雪莲花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38-鹿衔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39-石楠叶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40-藿香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4-佩兰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42-苍术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43-厚朴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44-砂仁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45-白豆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46-草豆蔻、草果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茯苓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2-薏苡仁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3-猪苓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4-泽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5-冬瓜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6-玉米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7-葫芦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8-香加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9-枳椇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0-泽漆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蝼蛄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2-荠菜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3-车前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4-滑石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5-木通、通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6-瞿麦、萹蓄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7-地肤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8-海金沙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9-石韦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20-冬葵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2-灯心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22-萆薢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23-茵陈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24-金钱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25-虎杖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26-地耳草、垂盆草、鸡骨草、珍珠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27-附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28-干姜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29-肉桂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30-吴茱萸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3-小茴香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32-丁香 中医人的故事:传给后代什么才最有意义-精神感化世人,德行泽被后世(精彩) 丘处机祖师的修道故事 赵绍琴讲故事:那一年,我独排众议,毅然用白虎汤! 吴鞠通的故事 针灸治愈毒瘾的传奇故事 千古真人张三丰修炼故事 百岁道长张至顺的故事与修行之道 我的大学中医故事:人体使用手册-《黄帝内经》 有多少人误解了牛郎织女的故事?看完恍然大悟! 猫捉老鼠的故事,原来蕴藏了祛湿、健脾的大智慧! 十一条鱼的故事-颠覆你的健康认知[漫画] 5个治疗癌症的小故事(神奇不可思议) 故事篇专讲案例给大家听(汉唐中医倪海厦撰写)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weiziz.com/qdls/4500.html
- 上一篇文章: 青黛私服铜陵竟然隐藏一家这样的服装工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