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诗歌诗意水口美丽怀溪
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 http://www.bdfyy999.com/index.html 美丽怀溪.诗意水口文学作品选 (作者:张君潘孝平黄朝江 林立远余燕双陈允东陈士彬 徐程程清溪瘦竹张奕 杨继斌郭小祥任泽健) 仰看穹岭白云飞 潘孝平 亿万年前的燕山运动,缔造了绵亘的山脉。平阳县西部的莽莽大山,巍然峙立,诸峰相携,宛如片片扁舟,时而桅帆高耸,时而隐波云海。在鸿蒙初辟的自然状态中,蒹葭苍苍,溪流淙淙,朝晖夕阴之间,豺狼虎豹主宰着这一方莽然之墟。 这一片清寂的原野是被一棒又一棒威震千山的铜锣声给划破的。这是年前的事儿了。公元年,吴越王钱俶为报僧恩还佛愿,同时,也为了与阔别十年的同窗好友愿齐表达暮云春树之念,驾临平阳县雁荡山朝圣礼佛。钱王千里南巡,骑兵卫队扈从,华盖遮云,卤薄仪仗绵延数里。他们一行沿着潺湲的怀溪一路浩浩荡荡,逶迤西进穹岭。于是,在这人迹罕至的大山深处,穹岭迎来了一场空前的盛典。钱俶和愿齐面对四围青山,契阔谈宴,言笑晏晏。吴越王资助愿齐于穹岭珠峰下兴建普照院,作观音菩萨道场。于是,那清越的鼓磬梵音便在茫茫山际中萦绕,那饱满的佛家灵气和帝王之气便在绵绵穹岭上流淌。宋开宝年间(-),为避虎害,普照院迁建莒溪,依旧制立丈许高铁塔和数尺高沉香塔。 吴越王的雁荡山之行,不仅使穹岭成为一座藏史纳典的名山,谁料到,还添加了悲壮性的一笔。时为两浙军务总制的徐孝三,随行护驾,因劳累过度,病薨于穹岭之下曹门,其子徐龙甫于后周显德六年()自闽省赤岸迁居于此守孝,开荒辟地,繁衍生息。吴越王对徐孝三忠于王室、其子行节孝之道称颂有加,特于穹岭下敕建“徐氏家隍”。宋嘉定年间(-),徐孝三之后裔徐荣祖将普照院遗址修复古构,改名惠云院,题匾“晚翠斋”,作乡民肄业修德之所。后平邑名流、刑部尚书周坦状元为之撰《雁山普照院改惠云院碑记》,并作《游普照院》一诗:“惟闻三岛人间绝,谁识施岩万状奇。吴氏有铭留铁塔,钱王遗德照珉碑。人烟断处逢仙迹,草木深时听鸟悲。记取画工描一幅,出山长若在山时。” 南宋嘉熙三年()许,祝穆编纂的地理类书籍《方舆胜览》,已有穹岭之名。其因山高岭峻,直干苍穹,故名穹岭。穹岭上有一古道,又长又陡,它的始建年代无从考证,也许始建于五代,也许与愿齐有关,也许因为普照道场。徐家人肇基伊始,耕读传家,面山而居穹岭之麓的曹门、水口村落,蕃衍成族。寒来暑往中,徐氏祖先望着头上天外天,慨叹长岭迢迢,为缩短路程,清乾隆六年(),乡贤徐盛杰(-)决意出资新建穹岭山道。他率族亲顺山势而上,开山为梯,遇水架桥,任凭那扁担把脊背压弯,任凭那脚板把木屐磨穿,戮力再造了一条用天然块石铺砌的山道。徐家人在岭脚溪涧上攒砌了一座拱形硐桥,在半岭处建造面阔三间的路亭,藉山梯步云之意,名之“梯云亭”,以供路人避雨歇脚,同时,为了行人遮阴纳凉,有意在山道沿途栽种枫树。历经几多的鸿飞霜降,一条全程12里许,东南连着水口村,西北接着瑞安岭边村(今属文成)的通天山道,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宛如一条巨龙静卧在苍山流岚之间。清乾隆五十五年(),平阳诗人张元启自山门畴溪抵穹岭,在岭下拜谒孝三徐公祠后,仰望云天,不禁感叹“穹岭何崔巍,高与天咫尺”。公元年,著名诗僧、灵隐寺方丈木鱼云游到穹岭,诗兴勃发,口占一绝:“仰看穹岭白云飞,闻有天鸡头上啼。层峦叠嶂高千丈,攀藤匍匐步天梯。” 两百多年以来,穹岭古道成为北港地区通往瑞安的交通要道,同时也是我县西北边地山区商贸的丝绸之路。今天,随着传统物流快速向现代物流的转型,穹岭古道已日渐式微,成为了历史遗存。但是,它的人文之光不会被葳蕤的杂草所淹没。盘桓在这一条悠长的山道上,穹岭,有我看得懂的落寞,听得懂的年华故事,读得懂的对于历史的敬畏。那一道道或深或浅的马蹄印,昭示着曾经的百年繁华;那斑驳的石阶上,有着多少挑柴人、掮杉客木杖点石时镌刻的烙印;那破败的梯云亭,见证着多少过往的粮农和商人,在山间行道迟迟,载渴载饥;那硐桥侧畔黑魆魆的石碑,尽管野性,却饱含着人文的温度;那68年前在穹岭头打响的激越的枪声,为这真山真水平添了一抹血染的风采,镶嵌在峥嵘岁月的画卷里;那在萧瑟的秋风中怒放的红枫,绽放着徐氏先人的热情,还有绵延了年的普世情怀。 喧嚣时代要学会安静地休闲,譬如读一读秋天的风雅,譬如探寻林泉背后的故事,譬如走一走穹岭古道。为了触摸那一个穿越千年的地理名词,为了拜谒那一位英雄般倒下的孝三徐公,为了那一份淡淡的乡愁,我行走在穹岭古道上。在一个山风潇潇的清秋,在袅袅炊烟的意境里,我担一肩林影,听溪涧清音,一如品读一阕清丽典雅的唐诗宋词,一如品读马致远那一支经典的小令,一如品读一篇恬美飘逸的散文。我一路拾起散落在古道上的人文元素,从愿齐的足迹,到徐氏先人的汗水,到一枚飘落的枫叶……我用心酝酿这一曲古道之歌。我且行且思,仿佛游弋在童话世界里,眼前的红枫与身后的晚霞,与我同醉。当岭下的手机不断催归时,我回望穹岭,再度融入了尘世喧嚣。今夜,当月满西楼,我会在梦里仰望穹岭,把窖藏在我心底的那一曲山歌唱满寂寂秋夜…… 水口:一个梦中来过的地方 黄朝江 你是否想过有这样一个地方,接近你想象中的模样。水口,是一本关于水的千年诗集。翻开来,心就活泛泛起来,甚至冒出一句闽南方言“水口的水真水啊。”诸如浪漫、丰韵、温柔、包容、润泽……所有形容水的词,所有关于水的记忆的在这一刻都会鲜活起来。水口,让你似曾相识,宛如曾经于梦中来过一般。 临水居,依水而生,因水结缘。一个尽情享受亲水生活的地方,一个无欲无求、安放心灵的岛屿。时光可以这样漫过去:或在游步道、悬空栈道漫步,或对着碧玉水潭发呆,或欣赏水下餐厅上面飞流而下的水帘或在古朴优雅的水景房中喝茶看书。 蓝天为屏,青山为障。临水居一到夜晚,周围的一切显得更加静谧,好像进入一个纯粹的梦境。平日里的那些车辆声、电器运转声、机器轰鸣声、破嗓子嗨歌、街道小喇叭叫卖点等混杂的形成的“嗡嗡”城市主声调,那些刺眼照明的、花里胡哨装饰的、眩目反光的城市光线,一下子全消失了。耳根清静了,心也空灵了。夜的底色、夜的元素纯粹得让人感动——星幕下的远山隐匿了轮廓,山风徐徐吹来香甜的味道,潺潺溪流送来流淌的伴眠曲,似乎夹着虫鸣蛙声,又似乎把一切都过滤了。 穹岭古道,山与水的灵性结合。行绕在山脉里,穿行于古道,一路流水潺潺,林木参天鸟语花香,空谷传音,有一种难言的古朴与陆离,沧桑与沉浑的感觉油然而生。初夏的古道,满眼是芊绵不绝的绿,点缀着红、黄、紫、白。绿是灌木古树与野草,还有一株罕见的苦钉树给予你意外的惊喜;红的是星星点点、俗名“土地公公”的覆盆子,随手可摘可食,酸酸甜甜;黄灿灿的是菊科蒲儿根;紫的是有点像指甲花的凤仙花;白的是学名中国绣球的野花和灌木小蜡;更多的是许多不知名的花草散落在路旁。我们还路过一处清幽的竹林。立夏已过的时节,林中还冒着几棵竹笋,一些包着未脱落竹箨的绿竹,看起来冲动又害羞。这敢情是谷中气温偏低的缘故吧。 鸟鸣,总在头顶,却找不到鸟影。谁借我一双慧眼啊,看一看云游的木鱼法师诗中提及的“天鸡”的神采,她嘹亮的啼鸣,总是在溪谷间时隐时现。旁边的溪谷,怪石堆积,盘石嶙峋。想起临水居的茶案上,就摆放着一方长着青苔的溪石,很是悦目润心。然而,回转时,我们竟忘了下到溪里,也挑选一块带回家。 古道,始建于明朝末年,不知承载了多少代先人的荣光与梦想?它一步步通往云雾深入,通向文成山区,也通往了多少代山民的心灵与梦想?有多少牧童、樵夫、挑夫,文人墨客,以及像木鱼法师那样的世外高人走过?那翻山越岭的“唉乃”挑担声已飘向了遥远的天际。那一块块石阶,历经千年鞋履的打磨,光滑处却依然照出先人们穿梭而过的身影。 水口,顾名思义之下,是不是要追循一条溪流的源头?盈盈一水,澄澈清莹,明快而舒展地婉转在云雾山峦之间,柔软了奇形怪状的山石,柔软了古道遗韵,柔软了徐氏家隍、古屋、硐桥,柔软了吴越王钱镠的传说,也柔软了四面八方慕名而来的游人们的心。 每个人的心底都藏有一个梦想中的水乡。直到走进水口,方才恍然大悟,原来就在这里!临水而居,择水而憩,循水而游;想安便安,想走便走,走进一幅自然与人文交相辉映、隽永秀丽的山水画…… 游怀溪记 林立远 去年盛夏,暑气正浓。故友数人,约游怀溪。 怀溪一邑,地界吾县西北,比邻文泰两县,头枕南雁诸峰,怀有清流纵贯,汇入鳌水江涛,故有“怀溪”之名。 怀溪四围皆山,青峰列屏,危崖叠障。峰际烟波缭绕,山麓炊香袅袅。山绿水碧,秀丽无双,丹青妙手难造之境也。春绽百花,夏着浓荫,秋澄幽云,冬覆絮雪,四节交替,有序轮回。 骄阳西坠,散坐溪畔,握茗入怀。悠悠碧水从容流淌,闲韵脉脉;习习和风润水而至,凉意轻轻。流岚过处,竹滔摇曳,似娉婷歌女,闻风舞动,身姿曼妙;溪涧两旁,万物披翠,百草献绿,娇翠欲滴。石砌板桥,古朴端庄,凌波横卧,其势如虹。桥下深涧淙水,自古淌流到今;桥上苍穹蔚蓝,一贯明月清风。 友人借酒寻趣,高语谈笑。吾聆松风而独醉,望游云而幽思:一桥飞架,连接古今:彼岸,先民列祖,筚路蓝缕,刀耕火种,劳力劳心,刻劳碌身影于山野,创辉煌文明于当今;此端,脉承先贤,勤劳致富,番鸭特产,美名远播,居山村之一隅,享盛世之福音。 怀溪有天然泳池,其岸灯影绰绰,霓虹旖旎,星空浩淼,浮光跃金,夜岚拂面,虫唱润心。 入夜,携友人泛舟泳池,抱月揽风,心驰神怡。轻移舟棹,水声汩然,舟随波晃动,荡碎一池华光。池中流萤溢彩,两岸倒影陆离。友或倚舟屈指,细数苍穹星月,神闲气定;或悬纤足于舷外,捧沉月于水中,浪漫天真;吾掬长空在心,仰天凝望,遥想蟾宫折桂事,慨叹世间千般情。 有友见我默然,低语谓我曰:“君神貌游离,心若忧思,羡乾庭之旷朗,哀生命之无常乎?君有何求耶?” 我喟然叹曰:“人生若蜉蝣之于天地,存殁于俯仰呼吸之间。宇宙本有序,病老皆天然,万千物事,自古难全。惟顺应天理,任其自然,心养浩然正气,谦谦乎有君子之风,吾何慕之有?况吾与诸君泛舟于清波之上,交心于水月之间。聆清风,沐明月。上有尊堂可侍,时与友朋往来。一介逍遥客,万般自在人,此生足矣,夫复何求哉!” 众友闻言,颇有感触。游人渐散,遂弃舟临岸,欣然而归。 水口人的心声 徐程程 我想故乡之所以称之为故乡,一定有别样的感情倾注其间。而对故土的感情一定是从农村走出的人们更加深厚。 我是从水口走出的学生,这一点我从不避讳。祖母曾问过我,在外上学同学是否会因为我是从农村来的而轻视我。其实并没有,即使有,我也毫不避讳我是水口的孩子。 你眼里的水口是“浙江省美丽宜居示范村”,但我记忆里的它是承载我童年的故乡。你眼里的顺安桥是个怎么站着坐着怎么拍照都好看的地方,但我只记得儿时与祖母跨过这座桥沿着山路拾柴火。你喜欢水口那永远清澈的水,但你不知道几年前我还看着妇女蹲在溪边捣衣。 你看到的是水口的现在,我怀念的是回不去的记忆。那个充满各种家禽粪便味的老房子,那个要靠柴火煮饭的灶台,以及满地都是的黄泥。鸡鸣一定不是在早晨,有时候凌晨三四点,天还全黑的时候,它就迫不及待地叫了。也有一二懒惰者,日晒三竿才会扯着嗓子喊一声。水口的清晨一定不是靠鸡鸭唤醒,那就太荒唐了。当屋檐上的烟囱开始工作,整个村子才慢慢苏醒。你说的山珍海味,这里真的没有。早餐大多是一碗面条就对付掉,如果不急着下地干活,那也能喝上一碗粥。 在我的鼻子里,田间地头更多的是肥料的气味。我永远分不清那是番薯藤还是什么叶,不知道第二天什么农作物会冒出来,不知道它们又会成为餐桌上哪道美味。现在不一样了,当草饼和齐整的房屋取代了这一切,我不再对第二天充满好奇。我也喜欢生火,但经过我的鼓捣,火往往会灭掉。此时家家户户都习惯于用煤气,只有过年时炖煮大菜,例如番鸭猪蹄,彼时才会重现记忆里的场景。 我没有办法比较过去与现在的水口哪个更好。但我明白,回忆只是用来珍藏,看到日渐宽阔的路和愈发美丽的村庄,我更加期待它的未来。我想,这才是每个水口人的心声。 记夜宿水口村 张君 因为情怀溪山 渴望呼吸山野的清气 我也跟大家一起去采风 在水口过夜 新建的民宿叫溪山别院 每个房间都有诗有画 墨香扑面而来 我们以文化人自许 却一口一杯地灌茶 一如梁山人马 不是喝白茶 也不是喝黑茶 大家喝的是黄汤茶 黄公望故乡的茶 乾隆喝过的茶 这种进贡皇帝的茶 看去清清淡淡 喝来芬芬芳芳 有着人生滋味之回甘 打开窗,钱王池就在眼前 钱镠爱情故事响在耳畔 溪山的万绿丛中一点红 为何让人移植? 打开窗,午夜的水口真美 花无言,鸟无语,月朦胧 村长讲村史、讲理想、讲发展 我们谈初衷、谈奋斗、谈人生真谛 午夜过后,溪声大作 我们才和村长停止了对话 难忘今夜溪声如唱 难忘今夜溪声如酒…… 初夏夜在水口村 任泽健 怀溪边漫步 碧绿、亮白的水 全被哗哗的声音掩盖 风,在穿越穹岭古道时 被无数的绿纠缠 软软的,似有还无 山村真静啊 十五前一天 明月羞怯停在上空 离我们很近,又很远 不可言说 碇步桥,水流间 似灯盏摇晃 木廊,光与暗奇妙呈现 空寂无人 唯一的阅读者 翻看“水口记忆”,才知她是一本厚重的书 月朗风轻 正好慢慢消解 (年5月15日) 在水口等你 余燕双 1 椭圆形的水口像一只鸟巢 更像一个人的心脏 2 天黑下来,鸟声沉寂 我要你像一条衔着星光的鱼 沿水路进来,这里已经贮满了月色和水草 3 今夜就在别院民宿门口等你 依水而居,修竹茂盛 三条小溪从窗外同时垂下来像一把三弦琴 该拧紧就把它拧紧吧 该放松就让它放松下来 只需你拨动一下,就有可能成为绝响 4 如果可以就把底下这张椅子焐热 让它开出金色的石榴花 如果可以卸下薄雾 弹一曲凤求凰就更好了,月色撩人,心跳快一下慢一下 5 太阳快要爬上东山了 如果可以就像一块化石沉入我体内 在你的世界里 ——写给水口 陈允东 鸟是天空、山川和土地的使者 叫醒清晨,叫醒每一片叶子 叫醒每一块坚硬的石头 山如青黛,水如碧玉 一阵轻烟升起,弥漫,是春天的裙摆 是水口温柔的手 那些光明的石墙 那些埋伏在时间深处的老屋 引诱一位疲惫的过客 走进一条古道,它叫穹岭 通过此岭,可过苍穹,好大的气派 但长安桥也许还是寂寞的 枫林也许还是寂寞的 要不然,哪来的力量,染红整个秋天 水口啊,请把我当成亲人吧 在你的世界里 所有纷纷扰扰都能化作风淡云轻 水口啊,请把我认作旧友吧 在你的世界里 所有的聚散离合都是鲜艳的伤口 穹岭脚,梦里家乡 清溪瘦竹 每一个远走他乡的孩子 身后都有一个美丽温暖的故乡 孩子渐渐长大 故乡渐渐变了模样 只有在梦里 你还是那个挂着鼻涕 光着脚丫在溪里摸鱼的孩子 家乡还是那个安静的小村庄 你的梦还完好地 安在穹岭脚的枫杨下 红枫古道 清溪瘦竹 一条瘦的石径扶摇斜上 枫林渐红,落叶簇拥着取暖 一面静默沉思过往 一面细细分辨慕名而来的脚步 那些脚步总是轻轻的 生怕打扰了红叶的梦 红叶飘落时也是轻轻的 生怕惊扰了游客的梦 只有涧中流水 不管不顾载着一枚枚骚动的红叶 喧闹着南下 岭脚与茶堂 清溪瘦竹 岭脚与茶堂,是参和商 安家在穹岭的两端 从不知对方的模样 直到一个姑娘从茶堂——穹岭的顶端 下到岭脚 山下的人才知道,山上的姑娘健壮 直到一个挑夫从岭脚——穹岭的入口 上到茶堂 山上的人才知道,山下的人有力量 穹岭上邂逅寒暄 你和我说着一样的方言腔 岭脚和茶堂,原来不是参和商 是血脉相连的家和乡 一个溪头一个云端 却共有一样的花草树木庄稼 一样的清流丛林和山岚 一样的以天为盖以地为毯 承担无数的人间风霜 我有一所房子 清溪瘦竹 我有一所房子 背靠青山,自带一个庭院 还有露天阳台 读书、乘凉、品赏月光 我有一所房子 面朝溪流,隔着一条栅栏 还有参天古木 耕种、闲聊、点数星光 我有一所房子 在原野之上,合着一家温暖 还有善良的邻人 养花、晒晴、守护阳光 我有一所房子 远离尘嚣,覆盖片片青瓦 远方来的客人 请坐、请喝茶、请记得穹岭有人家 月光下的水声 陈士彬 也许是昨天梦的兑换。 也许是水声的呼喊。 令一个陌生人刚好踏在平阳的香格里拉———水口村,就左顾右盼了。问到李白的水从天际流,想到五代吴越王在这片大地上写“徐氏家隍”的荣耀,先民们的刀耕火种、烟火纷飞的画面,丰满了穹岭那边隐约而来的水声。 水到了一个的民宿地,均匀分布“临水居”的屋顶,直泻下来,水声啸啸。惊醒了青黛似墨的七八十坡度的山体上面的月亮,伸懒腰打哈欠似的把柔软的光,缠绵一番,掩映溪岸的红灯笼的迷蒙。我是山外的游人。我只能在这片水声里揣摩山村的情绪。我只能在隔着玻璃看水帘。那种苍茫,在思想的叹息里弥漫,那种与众不同的水声,在我们的血液里滚动。一个人被水包围在中央底下,水装满了泥沙和思想,在酝酿。月亮挂在水上面被风吹着线条,直的弯的,断断续续。水,满世界都是水在飞!飞到狗吠牛哞鸡啼鸟鸣,宛如天籁般的穿透水声中,挤压出雨滴打湿了草木庄稼。 这个夜晚,枕着溪边,扰乱了我的听觉,梦到了“谷中暗水响泷泷,岭上疏星明煜煜”之下,我徜徉在似水声似雨声之中的考量,惊醒的瞬间拉开窗帘,看见外面地下不灭的月光。(.05.11) 清晨,水口村还没完全醒来 任泽健 水边,一个妇女仔细地洗衣 抬头之际,一只鸟飞过 群山,全部静默 深浮于浓绿的海底 栏杆上红灯笼,露水打湿的 红缨子,微微摆动 池塘里,绿萍密密排列 微小,翠绿 像不谙世事的孩子 总有一张无辜的脸 也像竹丛 了无牵挂 红鱼翻滚,才打破平静 清晨五时,水口村还没完全醒来 出村的男子悄悄地离开 开始他新一天的生活 我希望怀溪的水流再慢一点 山那边的歌声,可以更加悠扬 我希望临水居的日照再晚一点到达 沉睡的人,还可以做个湿淋淋的好梦 年5月16日 水口印象 张奕 朗朗石板桥 青苔遍布生 哗啦啦的流水 似在咏叹 河对岸的三角梅 与水口有一场约会 以她血一般的艳 美化了岁月 暮归的老牛 唤来绿油油的秧苗 山山涧水流缓缓 安祥如镜 新的来 旧的依旧在 但回不了当初 只有现在的流水 水囗记忆 杨继斌 今晚,满载着 花蜜染透的神秘渴望 那流淌的溪水 是夜色抺不掉的一匹绸缎 牧童欢快的竹笛声 如夜莺歌唱 从暮色的石缝里流出 润过浅浅的溪涧 流动在这乡村的田野 还有两旁葱茏的树林 水口,不只是记忆 古老的传说顾然流芳百世 家族的遗训 早已沉淀成一本厚重的史书 今夜和我们足迹伴随 是水口青春轻盈的脚步 踏着旋转的音符 在家乡的土地上 写一首流芳的诗 画一幅永恒的山水 谱一曲生动的恋歌 水囗,不只是记忆 穹岭下,读一叶红枫郭小祥 揣一枚初心,遁入古道穹岭守候一片红叶脱离母体, 悄然滑落地光阴聆听它静静染红大地的声音 悠远,深邃,历经无数次风雨摸不到尽头,望不见远路一叶又一叶,萧萧瑟瑟陪着寂寥又孤独的古道 枫叶何曾不明枝头的绮丽亦懂得枝桠的温软缠绵却情愿放下一秋的奢华披上红色的嫁妆,毅然而去 决然追寻梦想的殿堂冰冷似雪亦或是温暖如阳皆是命运的追逐若尘轻,如血浓不弃,青春的色彩 尘归尘,土归土人人都是一片叶,每一叶都有自己的世界即便枯萎,终也亲吻这片黑土 释然轮回里多少次相遇的纠结与秋的诉语中,叶的传递里绿了又黄,黄了又绿 摄影:倪宝道林炮程本祥 更多美文,请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daia.com/qdls/10395.html
- 上一篇文章: 迎八方来宾品莞邑文化马可波罗文化陶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