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8寒水石

2.1.8.1释名习性

硫酸盐类矿物的天然晶体。现所用寒水石有两种,红石膏和方解石。红石膏为硫酸钙,方解石为碳酸钙。投入水中与水同色。夏月研磨,煮汤入瓶,倒悬井底即成冰凌,故名寒水石。

多生卤地,味辛咸,碎之如朴硝者。

2.1.8.2加工炮制

切制:捣碎。

煅制:用无烟武火加热,煅至红透,取出放凉,研碎或捣碎。

2.1.8.3性味归经

咸,大寒,归胃肾经。

2.1.8.4功效

1)清热降火:本品性大寒,质重沉降,可清热降火,治疗时行热病,胃热口渴等。

2)凉血散瘀;寒水石味辛行散,性寒凉血,能凉血止血,散瘀消肿,治疗齿衄丹毒等。

3)升清降浊;寒水石善清热利湿,升清降浊,治疗湿热性霍乱。

4)清热利湿;湿热交阻,三焦气化不利,水液内停而生水肿。寒水石有辛咸走散之性,能除热利窍消肿。

5)消肿敛疮。沸水、火焰烫伤肌肤,以寒水石烧研服之,为水火烫伤外用要药。

2.1.8.5鉴别应用

石膏与寒水石均能清阳明气分实热。以治人在气分而烦渴、壮热、脉洪大。常相须为用。

石膏另入肺经,治肺热喘急,解肌。合滑石甘寒生津,祛暑利湿。

寒水石辛咸行散,寒凉泻火,化内蕴之邪,除烦止渴。

2.1.8.6《本经》性味

味辛,寒。主身热,腹中积聚邪气,皮中如火烧。烦满,水饮之。久服不饥。为上品。

主身热:小热之气,凉以和之,大热之气,寒以取之。热淫于内,治以咸寒,故主身热邪气。皮中如火烧,烦满及时气热盛。

腹中积聚邪气:取其辛散咸软之功。

久服不饥:甘寒除阳明邪热,故能止渴不饥。

2.1.8.7性味分析

《本草纲目》凝水石,其气大寒,入肾走血,除热之功同于诸盐。

《本草经疏》:凝水石,《本经》味辛气寒,《别录》加甘,大寒无毒。

诸腹胀大,皆属于热者宜之。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土者忌之。

2.1.8.8各论

本草纲目:寒水石辛寒入肾走血,除热之功同于诸盐。唐宋诸方寒水石是石膏,近世寒水石则是长石、方解石。

本草经疏:凝水石,本经味辛气寒。经曰,小热之气,凉以和之,大热之气,寒以取之。又曰,热淫于内,治以咸寒。

本经逢源:寒水石治心肾积热上药,腹中积聚,咸能软坚也。身热皮中如火烧,咸能降火也。紫雪丹用以治有余之邪热。若无真者,戒盐、玄精皆可代用。取其咸寒降泄之意耳。若虚人热浮,切忌服之。莹白含之即化者真,否则是伪。

2.1.8.9配伍应用

1)配白芷:治胃中有火,或风热入于阳明,循经上攻引起的齿龈疼痛,面颊肿胀。白芷辛温气厚,解表祛风,消肿止痛。善引药入足阳明。寒水石咸寒降泄,善泄阳明实火。二药相配同入阳明。白芷虽辛温,但为寒水石寒凉所制,寒水石虽沉降,但得白芷之助则可清利头窍,为祛风清热,消肿止痛的药对。

2)配栀子:湿热邪气蕴结膀胱,气化失司,水道不利,则化为淋证。小便赤涩,灼热刺痛,舌苔黄腻,脉来濡数,栀子苦寒,清泄三焦火热,邪从小便而出,兼能凉血止血。寒水石咸寒,沉降泻火,攻散膀胱热结,通利小便,为利下窍要品。“辛咸走散,能除热利窍消肿。”二药合用,入下焦而泄膀胱火,专攻清热利尿,通淋止痛,淋之实证,投之立安。

3)配黄连:治疗阳明热盛发狂。黄连大苦大寒,泄心胃或,燥湿祛痰清心凝神。寒水石咸寒降泄,推荡积滞,清热泻火,善除阳明伏邪。二者相须为用,涤荡肠胃,降泄炽火,除痰开窍。治伤寒发狂,弃衣奔走,逾墙上屋。

4)配石膏滑石甘草:化气利湿,清热祛暑。若夏令暑热所伤,水湿内停,则见发热头痛、烦渴引饮,小便不利,霍乱吐下。石膏大寒质重,直清肺胃之热,滑石汉能清火,滑能利窍。外开肌表,内达州都。甘草生用,清热和中,和滑石甘寒生津,祛暑利湿;寒水石辛咸行散,寒凉泻火,化内蕴之邪,除烦止渴。四者配合,治五脏六腑积热,天行时疫热而烦满消渴

2.1.8.10禁忌

-。

2.1.9鸭跖(zhi)草

2.1.9.1释名习性

一年生草本鸭跖草的全草。鸭,鸣生呷呷,故名鸭。本品花似形,两叶如翅,叶形如鸭掌,故名鸭跖草。又名鸡舌草。

干燥全草,多褶皱半透薄膜状,质脆易碎,叶淡或淡暗紫色,味微甘。

2.1.9.2加工炮制

6、7月采收,晒干,洗净,备用。

切制:去除杂质,洗净,晒干,切段。

2.1.9.3性味归经

甘苦寒,归肺胃膀胱经。

2.1.9.4功效

1)清热解毒:痄腮、丹毒、疔疮、咽喉肿痛、瘴疟。

2)清热利湿:黄疸、热痢、白带。

3)利尿消肿:水肿、淋证。

4)凉血止血:衄血、吐血、尿血、血崩。

2.1.9.5鉴别应用

鸭跖草与金银花均为清热解毒要药。

鸭跖草:兼入血分,凉血止血,治吐衄、尿血、崩漏;

金银花:专入气分,清热解毒,又可发汗解表。

前者偏于走里,后者偏于走外。

2.1.9.6各论

本草拾遗:苦寒无毒,主寒热瘴疟,痰饮,疗肿,小儿丹毒,身面气肿,热痢,痈疽。

日华子本草:鸭跖草和赤小豆煮,下水气湿痹,利小便,消喉痹。去热毒,消痈疽。

四川中药志:能清热利尿、润肺、治跌打损伤,筋骨疼痛,小便淋漓作痛。

2.1.9.7配伍应用

1)配牛蒡子:牛蒡子辛苦寒,入肺胃经,有疏散风热、清热解毒、燥湿除痰、利咽消肿之功。鸭跖草味甘性寒,有清热解毒,利湿消肿之功。二药相配,清热解毒之力倍增。又能除痰消肿。痒腮用此药对,疗效最佳。

2)配天葵子:天葵子甘苦,性寒,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去腐生肌之功。鸭跖草味甘性寒,有凉血除痰,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功。二药功用增强清热解毒之效。

3)配马勃:马勃味辛性平,入肺经。具有清肺利咽止血之功,功效专一,疗效较佳。鸭跖草与马勃功用,清热解毒,利咽消肿之功增强。一切咽喉肿痛,用之功效显著。

4)配茵陈:清利脾胃湿热。为疗黄疸专药。黄疸湿气盛则为晦黄,热气盛则为橘黄。湿热皆以中土湿毒为本。与鸭跖草相配,清热利湿之力大增,又能泻火通便,解退黄毒,湿热黄疸用之最宜。

5)配芍药:芍药苦酸性寒,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酸善敛,有清热滋阴养肝止痛之功。鸭跖草与芍药配伍既能清热解毒,泻火燥湿,又能养血滋阴,收敛止泻。由善湿热菌痢。

6)配车前子:车前子甘寒滑利,性善降泄,既能利水道消水肿,又能别清浊导湿热。鸭跖草味甘寒,有清热利湿,通便消肿之功,二药同用有协同作用,有较好的利水通淋,利尿消肿之功。还能清热凉血,用治水湿内停之小便不利,白带过多,水肿淋病。

7)配青黛:青黛味苦性寒,入肝肺二经,最能泄肝经郁火,又能消膈上痰热。鸭跖草味甘而寒,有凉血止血,清热泻火之功。二药相伍,清热泻火之力增强。可清肝火、宁肺络。用于肝火上攻,肝火犯肺导致的衄血、咯血。

8)配大蓟:大蓟味甘苦而凉,入心肝二经,有凉血止血,活血散瘀之功。鸭跖草味甘而寒,有凉血止血,利尿消肿之功,二药合用,既能凉血止血,又能破血散瘀,清热解毒。治疗一切血热妄行导致的崩漏,衄血,尿血等症。

2.1.9.8禁忌

脾胃虚弱者,用量宜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daia.com/qdzz/7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