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白癜风医院 https://4001582233.114.qq.com/ndetail_4487.html

编辑:河南医院(新乡医学院第五临床学院)新生儿科崔法新(粪土侯)

新乡市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

新生儿咨询、急救--15670

新生儿科门诊、儿童发育行为门诊:--

编者的

声明:本平台的知识仅供学习,不作为治病的依据,不承担法律责任。

编者写或者转载这些文章的初衷是为了给家长们一个育儿的正确方向,恳切希望家长们多读、常读,慢慢的熟悉、掌握育儿知识,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不犯方向性错误,而能够自由发挥,顺势而为,给孩子、给自己更大的自由度。+

◎妈妈学习娃健康

三天更新一次

一、小儿发热:筛选出3味药的小方

外感发热是儿科常见的病证。现就筛选出解肌清热、醒脾和胃的处方,用来治疗此证。

方由葛根、茵陈、藿香3药等量组成(没有恶心、呕吐,也可不用藿香)。

葛根解肌退热;茵陈善于清利湿热;藿香醒脾和胃,辟秽化浊。

三药性味皆轻清,微温微寒,有寒温相济之效,无辛燥苦寒之偏,用于小儿感冒,时令病初起,食积发热。

二、小青龙汤治疗小儿发热

处方:生麻黄1g,桂枝1g,细辛1g,干姜1g,生白芍1g,五味子1g,姜半夏3g,炙甘草1g。2剂水煎热服,每日1剂,2~3次分服。

方解

按:《伤寒论》第40条说:“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明言小青龙汤可以治疗发热。而临床上,小青龙汤治咳喘人多熟知,小青龙汤治发热人多易忽视。且多数医者被“外寒内饮”框定,于是觉得临床中小青龙汤证并不多见,致使千古名方常遭冷落。

小儿为纯阳之体人多熟知,而小儿为稚阳之质人多忽视。寒凉杂进(包括中、西药物及民间习用之梨水等),阳气极易受损,常使邪伏,极不易解。舍温通甚至温补,别无他法

人多知小青龙汤方外解表寒,内化水饮,而不知其功在温通。

三、小方治疗新生儿黄疸2则

1.胎黄一证,为新生儿常见,有生理、病理之分,婴儿初生,脏腑柔弱,如草之芽,如蚕之苗。正虚邪实,取法必须平稳,轻以去实,缓缓图之,祛邪而不伤正,方为稳妥。同时还应考虑小儿服药困难,选药当以味淡性平之品,易于服食,才能坚持治疗,达到缓图之目的。结合小儿特点,选用茵陈、郁金、鸡内金三味为主。

茵陈为疏肝利胆治黄之要药,近代研究认为它有扩张胆管、排出胆汁之作用;郁金善能行气解郁,活血化瘀,为血中气药,有增进胆汁分泌、收缩胆囊之功;鸡内金善化瘀积而不伤正。张锡纯认为鸡内金“为消化瘀积之要药”,“不但能消脾胃之积,无论脏腑何处有积,鸡内金皆能消之”。配伍白术、薏苡仁、山药健脾化湿;陈皮理气和胃;泽泻利湿而不伤阴,全方共奏益脾助运、消积化瘀、利胆退黄之效。如兼见呕吐者,加藿香、佩兰、姜半夏和中降逆;肢冷舌淡者,加干姜振奋中阳。2.新生儿胎黄灵

新生儿黄疸,古代医家称为“胎黄”、“胎疸”。

方剂组成:茵陈15g、羚羊角1g(先煎)、淡竹叶5g,水煎服。频频给患儿喂饮。

方中茵陈清利湿热,为退黄要药。羚羊角清肝热,解胎毒。淡竹叶清湿热,利小便,使湿热之邪从小便排出。

三药合用,具有清热利湿、凉血除黄之功。

湿重于热者,加猪苓、白术;热毒炽盛者,加生地黄、板蓝根;神昏惊厥者,加服安宫牛黄丸;便秘者,加生大黄;属阴黄者,去羚羊角,加干姜、太子参;气血虚弱者,加黄芪、当归。

四、小儿夜啼的外治处方

多见于3个月内的幼小婴儿。突出表现为白天如常,入夜则啼哭不安,或每夜定时啼哭,甚则通宵达旦,故民间俗呼之为“夜啼郎”。

婴幼儿夜啼,临床表现有轻重不同,婴儿时期没有语言表达能力,哭就是表达要求和病苦的方式,虽多属生理性的,但切不可置若罔闻。必须严密观察,找出根源,妥为调理,必要时可施以药物调治。

脾脏虚寒

啼哭时哭声低弱,睡喜倦曲,腹喜摩按,四肢欠温,吮乳无力,大便溏薄,小便清长,面色青白,唇舌淡红,舌苔薄白,指纹多淡红。治宜温脾散寒,常用方为乌药散(乌药、良姜、白芍、香附)。

外治法可选:

(1)热熨法:干姜、小茴香各等分,研粗末,放锅内炒热,用纱布包裹,乘热从胃脘熨至小腹,冷则易之。注意温度,防止烫伤。可多次反复使用。

(2)贴脐法:丁香、肉桂、吴茱萸各等分,共研细末。每晚临睡前取少许,用温水调成糊状,涂满脐眼,以胶布覆盖,每晚换药1次,连用3~5天。

心经积热

啼哭之声响亮,见灯火加剧,面赤唇红,烦躁不安,身腹俱暖,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尖红苔黄,指纹较红紫。治宜清心导赤,方选导赤散(生地、木通、竹叶、甘草梢、灯芯草)加减,水煎内服。也可用青黛研成细末,睡前以灯芯草10g煎水,进服青黛粉0.6g。

外治法可选:

(1)敷涌泉法:吴茱萸、栀子各5g,共研细末,鸡蛋1个,取其蛋清,将药末调制成2个药饼,于晚间睡前敷双足涌泉穴,以布带包扎或用胶布固定,次晨除去。如未效,可继续使用。

(2)保留灌肠法:取刘寄取20g,地龙3g,甘草3g,灯芯草2g,用清水ml浓煎成30~40ml。每晚睡前2小时,用50ml注射器及12号导管将药液缓慢注入肛内,然后徐徐拨出导管,令婴儿继续俯卧10~15分钟,再用软纸在肛门处轻轻按3~5分钟,以利于药物保留。一般灌3~4次可愈。心热、脾寒两型夜啼患儿均可使用此法。

暴受惊恐

夜间突发啼哭,似见异物状,哭声不已,精神不安,睡中时作惊惕,面色青灰,脉来急数。治宜镇惊安神,可选朱砂安神丸或琥珀抱龙丸内服。亦可用蝉衣焙干、研末,每晚用温开水或钩藤10g煎汤,送服蝉衣粉1.0g。

外治法如:

(1)穴敷法:朱砂20g,炒酸枣仁10g,分别研细末,和匀,以30%二甲基亚矾适量调成软膏。每晚取如黄豆大一团,置于胶布中心,贴于患儿膻中穴及双侧涌泉穴,每晚换药1次。膏内朱砂、酸枣仁均有镇心安神作用,原系用于成人心悸失眠,移用于治疗小儿夜啼亦获效。

(2)朱砂、铅粉各等分,共研细末,每次取6g,用蛋清调为稀糊状,外敷双足心涌泉穴,每晚1次,连续2~3天。可镇静安神。

还有一些外治验方,用于小儿夜啼也较为适宜:

(1)五倍子30g,研极细末。每晚取适量药末,用小儿自己的唾液调成糊状,再涂在患儿脐孔中,外以胶布贴紧,翌晨去掉。

(2)吴茱萸10g,研极细末,每晚睡前用蛋清调成2个小饼,敷于两足心,外用布带束之,晨起除去。或取吴茱萸适量,研为细末,米醋调成糊状,放在伤湿止痛膏中心、外贴双足心涌泉穴及肚脐,每晚1次,连续2~3天。可引热下行,适用于脾胃虚寒及脏热心烦所致的夜啼。

(3)飞朱砂3g,大白芨1块。先将白芨切干,次将朱砂放粗瓷碗底上,滴清水数滴,以白芨平面将来砂磨成糊状备用。每晚睡前用新羊毫笔蘸朱砂糊涂于患儿鸠尾穴(俗称心窝处)及两手心和两足心。

(4)生枣仁10g,捣碎,置伤湿止痛膏中心,外敷于双足心涌泉穴,每晚1次,连续2~3天。可养心安神,适用于心肝血虚所致的夜啼。

温馨提示

家庭中要注意夜啼儿的预防和护理。尽量保持居室安静,调节室温,避免受凉;乳母注意保养,饮食少吃辛辣厚味及不易消化之食物;脾寒夜啼者要保暖,心热夜啼者勿过暖,惊恐夜啼者要安静。

1月25号--1月29号崔法新及同事们门诊具体排班表

1月25日(星期一):崔法新全天(15670)上午9:00-11:50,下午坐诊14:30---17:30,门诊大楼三楼诊室

1月26日(星期二):马俊枝()全天,上午9:00-11:50,下午坐诊14:30---17:30,门诊大楼三楼诊室

1月27日(星期三):马俊枝()上午9:00-12:00,下午崔法新(15670)14:30---17:30坐诊

1月28日(星期四):全天停诊

1月29日(星期五):马俊枝()全天,上午9:00-11:50,下午坐诊14:30---17:30,门诊大楼三楼诊室

新生儿科儿童发育行为门诊具体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daia.com/qdzz/6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