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治白癜风的专家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4283860.html

病症详解见上集。

目录

上集

一、妊娠及产后阴痒

二、老妇阴痒

三、血虚不能养肝

四、阴冷痒

五、阴痒有汗

六、滴虫性阴道炎

七、产门内生虫

下集

八、湿热阴痒内服药方

九、湿热阴痒外用药方

十、通用方

十一、其他症状用方

八、湿热阴痒内服药方

1.加味逍遥散

来源:《医略六书》卷二十六。

主治:阴痒,脉弦虚数。

组成:柴胡六钱(盐水炒),白芍二两(炒),白术一两半(制),当归三两,茯苓一两,炙草四钱,山栀二两(炒),丹皮一两半,蛤壳三两(生研)。

用法:上为散。白雷丸三钱,煎汤调下三钱。

方论:

蛤壳生研,利少阴之湿热;

柴胡盐制,解肝胆之虚阳;

当归养血荣经;白芍敛阴和血;

白术培土制湿;

茯苓渗湿和脾;

丹皮凉血以清相火;

山栀降热以清湿火;

炙甘草以缓中和胃也。

白雷丸汤调下,取其清热杀虫,使热化虫消则湿亦得泄而津血四布,肝脾无不皆受其荫,岂有湿热下注以成阴痒之疴哉!

2.龙胆泻肝汤

来源:《医方集解》引《太平惠民和济局方》。

别名:泻肝汤(《类证治裁》卷四)。

功用:《方剂学》: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

主治:

1.《医方集解》引《太平惠民和济局方》:肝胆经实火、湿热,胁痛耳聋,胆溢口苦,筋痿阴汗,阴肿阴痛,白浊溲血。

2.《疡科心得集》:鱼口下疳,囊痈。

3.《中风斠诠》:阴湿热痒,疮疡溲血,脉弦劲者。

组成:龙胆草(酒炒),黄芩(炒),栀子(酒炒),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酒洗),生地黄(酒炒),柴胡,甘草(生用)。

3.龙胆泻肝汤

来源:《兰室秘藏》卷下。

别名:七味龙胆泻肝汤(《景岳全书》卷五十七)、清震汤(《普济方》卷三○一)、龙胆汤(《幼幼集成》卷四)。

主治:阴部时复热痒及臊臭。

组成:柴胡梢,泽泻各一钱,车前子,木通各五分,生地黄,当归梢,草龙胆各三分。

用法:上锉,如麻豆大,都作一服。用水三盏,煎至一盏,去滓,空心稍热服,便以美膳压之。

方论:

此药柴胡入肝为引;

用泽泻、车前子、木通淡渗之味利小便,亦除臊气,是病在下者,引而竭之;

生地黄、草龙胆之苦寒泻酒湿热,更兼车前子之类以撤肝中邪气;

肝主血,用当归以滋肝中血不足也。

4.龙胆泻肝汤

来源:《东医宝鉴》卷四引《医学人门》。

主治:肝脏湿热,男子阴挺肿胀,妇人阴挺疮疡,或阴茎湿痒,出脓水,此因酒得之。

组成:龙胆草,柴胡,泽泻各一钱,木通,车前子,赤茯苓,生地黄,当归,酒拌山栀仁,黄芩,甘草各五分。

用法:上锉,作一帖。水煎,空心服。

5.加味二妙散

来源:《中医妇科治疗学》。

功用:清理下焦湿热,兼可杀虫。

主治:湿热下注,阴内或外阴部瘙痒异常,时时出水,甚或疼痛,坐卧不宁,小便黄赤短涩,淋漓不断,或便时疼痛,食欲减少,咽干口苦心烦,睡眠不安,舌苔黄腻,脉弦滑而数。

组成:苍术,黄柏,土茯苓各三钱,白芷,蛇床子各二钱,银花四钱。

用法:水煎,食远服。

加减:白带色黄量多者,加莲须、贯仲各三钱。

6.雌鸡散

来源:《普济方》卷三○一。

功用:甚补益。

主治:阴下湿痒。

组成:黄雌鸡(先以粉滑石为末,和饭与鸡食之。后取鸡食)

用法:取鸡食之。

7.柴胡石膏汤

来源:《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五。

主治:妇人湿热阴痛、阴痒。

组成:柴胡,石膏,黄芩,荆芥,前胡,茯苓,升麻,桑皮,甘草。

8.清肝渗湿汤

来源:《外科正宗》卷四。

主治:肝经郁滞,邪火流行,致阴肿痛,或风热作痒。

组成:川芎,当归,白芍,生地,山栀,黄连,连翘,龙胆草各一钱,银柴胡,泽泻,木通各六分,滑石二钱,芦荟五分,甘草三分,防风八分。

用法:水二钟,加淡竹叶、灯心各二十件,煎八分,食前服。

9.扫番丸

来源:《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功用:和肝调血,清热利湿。

主治:妇人肝郁气滞,湿热下注,阴门刺痒,各种番证。

组成:当归五钱,川芎五钱,白芍五钱,生地五钱,栀子(炒)五钱,连翘五钱,滑石五钱,黄连二钱,柴胡三钱,木通三钱,芦荟三钱,银花三钱,甘草三钱,泽泻四钱,防风四钱,黄芩四钱,麦冬四钱。

用法:上为细末,过罗,每六两九钱细粉,兑薄荷冰二钱,混合均匀,炼蜜为丸,重三钱,蜡皮封固。每服一丸,温开水送下,一日二次。

10.神功至宝丹

来源:《本草纲目拾遗》卷九引王秋泉方。

主治:溜脓肥疮,脓窠疮,瘌痢头,遍身风癞瘾疹疥癣,瘙痒异常,麻木不仁,诸风手足痠痛,皮肤破烂,阴囊痒极,并妇人阴痒湿痒。

组成:苦参一斤(为末),鹅毛(香油炒存性)六两。

用法:上用黄米糊为丸,朱砂为衣。随病上下,茶汤送下,一日二次。

宜忌:戒暴怒、房劳、炙博、发毒之物。

11.乌头煮盐丸

来源:《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五。

主治:元脏气虚,颓风入胃,上攻头疼眼赤,眵泪昏涩,口干咽燥;下注四肢疼痛,历节着重,阴下湿痒,足胫腰膝遍生疮疡;风水浮肿。

组成:川乌头(洗净,大者破开,小者全用),苍术,吴茱萸各四两,京三棱半两,白盐十二两,(用水煮四味,候乌头透,控干,洗净盐)。

用法:上为末,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腹温酒、盐汤任下。

九、湿热阴痒外用药方

1.妇炎灵胶囊

来源:《部颁标准》。

功用:清热燥湿,杀虫止痒。

主治:湿热下注引起的阴部瘙痒、灼痛、赤白带下,或兼见尿频、尿急、尿痛等症,以及霉菌性、滴虫性、细菌性阴道炎见上述证候者。

组成:紫珠叶,硼酸,苦参,樟脑,仙鹤草,白矾,百部,冰片,蛇床子,苯扎溴铵。

用法:制成胶囊剂,每粒装0.5g,密封,置阴凉干燥处。外用,每次2粒,1日1次,于睡前洗净双手及阴部,取本品置阴道前后或左右侧穹窿各1粒。

2.康复灵药膏

来源:《部颁标准》。

功用:清热燥湿,杀虫止痒。

主治:湿热下注引起的阴部瘙痒、灼痛、赤白带下,或兼见尿频、尿急、尿痛等症,以及霉菌性、滴虫性、细菌性阴道炎见上述证候者。

组成:大黄g,儿茶10g,紫草g,冰片7g。

用法:制成软膏剂,密封,置阴凉处。外用,将药膏涂于患处,每日2次。

3.槐白皮汤

来源:方出《太平圣惠方》卷三十,名见《普济方》卷三○一。

主治:虚劳,阴湿痒生疮。

组成:槐白皮二两,黄柏一两半,香茅叶一两半。

用法:上细锉。以水三升,煎至二升、去滓,看冷暖洗之。

4.苦蛇洗剂

来源:《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效验秘方精选·续集》。

主治:阴痒肿痛,白带量多,赤白带下,阴囊湿疹,疮癣瘙痒等。

组成:苦参90克,蛇床子90克,龙胆草50克,黄柏50克,枯矾30克。

用法:将诸药加水毫升煎煮,取药液毫升,每晚先用药液热气熏3~4分钟后,洗浴20分钟左右,半个月为1疗程。轻者1个疗程,重者2~3个疗程可以痊愈。

5.宁坤锭

来源:《吉林省中药成方集》。

功用:去湿止痒。

主治:湿热下注引起的妇人阴痒、带下。

组成:雄黄五两,冰片五两,青盐五两,五倍子五两。

用法:冰片、雄黄单包,先将雄黄、冰片各为细末,青盐、五倍子共轧为细末,另取大枣十两,煮烂,去核取肉,与上药末搓揉为丸。用白绸一寸五分方块、做成袋,将药装袋内,以白线扎紧。每次一丸,同时将药袋纳入阴道内,留线在外,三日一换。

宜忌:外用药品,切勿内服。

6.化番锭

来源:《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天津方)。

功用:除湿杀菌,消肿止痒。

主治:湿毒阴痒、阴肿、阴疼,白带不止,淋漓不尽。

组成:雄黄,枯矾各三两,川椒,桃仁(去皮),蛇床子各二两,五倍子,乌梅各一两五钱。

用法:上为细末,炼老蜜加猪胆汁一两为锭,三钱重,用棉纸裹,丝绳拴,蜡纸包严装盒。每次一锭,放入阴道内。

7.塌痒汤

来源:《外科正宗》卷四。

别名:溺痒汤(《外科大成》卷二)。

主治:妇人湿热下注,阴中作痒及内外生疮。

组成:苦参,威灵仙,蛇床子,当归尾,狼毒各五钱,鹤虱草一两。

用法:上用河水十碗,煎数滚,滤清,贮盆内,乘热先熏,待温后洗,临洗和入公猪胆汁二三枚同洗更妙。

8.银杏散

来源:《外科正宗》卷四。

主治:妇人湿热下注,阴中作痒,及内外生疮。

十、通用方

1.三黄散

来源:方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三,名见《普济方》卷三二六。

别名:大黄散(《普济方》卷三二六)。

主治:阴中痒入骨肉。

组成:大黄,黄芩,黄耆各一两,芍药半两,玄参,丹参各十八铢,吴茱萸三十铢。

用法:上药治下筛。酒服方寸匕,一日三次。

2.大黄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二。

主治:妇人阴痒。

组成:川大黄一两(锉碎,微炒),黄芩一两,赤芍药半两,玄参半两,黄耆一两(锉),丹参半两,山茱萸半两,蛇床子半两。

用法:上为细散。每服二钱,食前以温酒调下。

3.艾叶汤

来源:方出《外台秘要》卷三十四引《经心录》,名见《古今医统大全》卷八十三引《录验》。

主治:

1.《外台秘要》引《经心录》:妇人阴中肿痛不可近者。

2.《疡科捷径》:阴疼阴痒。

组成:防风三两,大戟二两,艾五两。

用法:上切。以水一斗,煮取五升,温洗阴中,一日三次。

4.椒茱汤

来源:《古今医统大全》卷八十三。

主治:妇人阴户痒不可忍。

组成:花椒,吴茱萸各一两,蛇床子,藜芦,陈茶叶一撮,煨盐二两。

方中蛇床子、藜芦用量原缺。

用法:上以水五七升煎,乘热熏洗。

5.蛇床子散

来源:《中医妇科学》。

主治:阴痒。

组成:蛇床子,川椒,明矾,苦参,百部各10~15克。

用法:煎汤。趁热先熏后坐浴,一日一次,十次为一疗程。

加减:阴痒破溃者,去川椒。

6.浴风汤

来源:《普济方》卷三二六。

主治:阴中痒痛。

组成:蛇床子,吴茱萸(汤浸七次,石灰炒干),草乌各等分。

用法:上为细末。煎汤洗之,一日三五次。

7.椿根皮汤

来源:《古今医统大全》卷八十三。

主治:妇人阴痒突出。

组成:臭椿皮,荆芥穗,藿香各等分。

用法:上锉。煎汤熏洗。既入即止。

8.杏仁膏

来源:《古今医统大全》卷八十三。

主治:妇人阴痒不可忍。

组成:杏仁(烧存性),麝香少许。

用法:上为末,用旧帛裹之,缚定,火上炙热。纳阴中。

9.吹喉散

来源:《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效验秘方精选·续集》。

主治:外阴瘙痒。

组成:山豆根,射干,薄荷,蒲黄,雄黄,煅月石,枯矾,人中白,甘草各5克,黄柏,僵蚕各6克,青黛10克,冰片1.5克,麝香1.0克。

用法:上药(青黛、冰片、麝香除外)共研细揉至无声,再下青黛、冰片、麝香揉细,装人瓶内密封备用。用纱布将吹喉散裹成适当大小长条塞入阴道内,每晚1次。

10.杏矾汤

来源:《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主治:阴部瘙痒。

组成:杏仁15克,白矾15克,蛇床子10克,五倍子10克,黄连10克。

用法:水煎,熏洗。

11.黑矾洗剂

来源:《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主治:阴部瘙痒。

组成:蛇床子30克,苦参30克,黑矾30克。

用法:煎后熏洗阴部。

12.矾倍霜

来源:《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效验秘方精选·续集》。

主治:外阴瘙痒。

组成:枯矾,五倍子各25克。

用法:共研细末,用克愈裂霜做基质配成软膏装备用。每晚用PP粉(1/)坐浴或中药熏洗后,外阴涂擦矾倍霜,每日1~2次,7~10天为1疗程,月经期停用。

十一、其他症状用方

1.芎归汤

来源:《外科正宗》卷四。

主治:妇人阴中突出如蛇,或似鸡冠,菌样,阴痒者。

组成:川芎,当归,白芷,甘草,胆草各等分。

用法:每服五钱,煎汤浴洗患上,随后搽药。

2.水杨汤

来源:《古今医统大全》卷八十三。

主治:妇人房事太过,或因淫欲不遂,或因非理所伤,阴中生物,痒痛,牵引腰腹者。

组成:金毛狗脊,五倍子,枯矾,鱼腥草,水杨根,川黄连各一两。

用法:上为末,分四剂。用有嘴瓦罐煎熟,预以竹筒,两头去节,接罐嘴,引热气熏入阴中;或透挺上。汤温不热,仍用洗沃。

文中药方应咨询医生后用药。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木木每天5分钟聊天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daia.com/qdzz/6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