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亭衣

孔子曰:“诗三百篇,思无邪。”孔子的这一句话道破了《诗经》的真谛。

每次说到《诗经》,好像浮现在人们的脑海里都是关乎爱情的,比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还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确实,在《诗经》里,美好的爱情让人向往,但其实《诗经》包含了篇作品,除了爱情,还有许多关乎人生哲理的诗句,就算跨越了千年,也依然有它的作用。

今天就选取其中的4句分享给大家。

第一句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出自《诗经·小雅·车辖》。大山自古以来就给人一种雄伟高大的威严感,《春秋繁露·山川颂》里说道:“山川神祇,主宝藏,殖器用,资曲直。”

大山犹如一位品德高尚的仁者,把无尽的宝藏馈赠给人类。

所以,人类感谢山,对山萌生了崇拜,所以就有了诗经里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住在山脚下的人羡慕山上的美景,总以为山上有无限风光。于是他们便会开展探索,期待能到达山上,甚至是顶峰瞻仰不一样的风景。

孔子说:“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意思是说登上东山后觉得鲁国是很小的,登上了泰山,就觉得天下变小了。

人的视点越高,视野就越宽广。随着视野的转换,人们对人生也会有新的领悟。站在某个时空的高度来看,整个人类也不过地球演变过程中的匆匆过程,更何况每一具体的人和事乎。

站在古罗马斗兽场的废墟上,世间的一切权势纷争,金粉豪华都化为过眼烟云,万古长存的唯有这残垣断壁与飘扬在空中的历史回音。置身寂静的撒哈拉沙漠之夜,心静如春雨秋水,世间一切都可放弃,唯有天地才是永恒的。

“一生好入名山游”的李白也是写下了不少登临之作。

有“青冥倚天开,彩错疑画出”的峨眉;有“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的庐山。

对山的向往,对自由的憧憬,让李白写出了这么多的千古绝句。

这山,给予了人类多少灵感。

第二句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出自《诗经·卫风·淇奥》,意思是高雅先生是君子,学问切磋更精湛,品德琢磨更良善。

这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一首赞美男子形象的诗歌。

全诗有三章,每章有九句。

第一章着重写君子的内在美德;

第二章具体写君子服饰的盛况,以此展现其仪容之美;

第三章是赞美君子道德修养极高,且入为周王卿士,为人幽默有分寸,暗指其为邦国之兴做出贡献。

《诗经》中有许多人物的赞歌,其中被称颂的重要的对象便是各地的良臣名将。

在先秦时代,正是中华民族不断凝聚走向统一的时代,人们希望和平、富裕的生活。所以人们自然把希望寄托在圣君贤相、能臣良将身上,表达一种生活的向往。

《淇奥》便是这样的一首诗。

据《毛诗序》说:“《淇奥》,美武公之德也。有文章,又能听其规谏,以礼自防,故能入相于周,美而作是诗也。”

这个武公,是卫国的武和,生于西周末年,曾经担任过周平王的卿士。

史记记载,武和晚年九十多岁了,还是谨慎廉洁从政,宽容别人的批评,接受别人的劝谏,因此很受人们的尊敬。所以做了这首《淇奥》来赞美他。

第三句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出自《诗经·小雅·鹤鸣》,意思是:别的山上面的石头坚硬,可以琢磨玉器。既比喻别国的贤才可为本国效力,也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一富有哲理的成语,最初便出自《鹤鸣》。然而,全诗并不意在阐释哲理,而是赞颂园林池沼的美丽。

从艺术发展的角度看,从对自然山水的观照赞美,到人造山水,似乎是一种合乎逻辑的演变。自然山水无论怎么美,却难以占为己有。

把官室修筑到风光秀美之处固然不错,却又给办事、生活造成诸多不便。要把自然山水随心所欲地迁移,几乎是不可能的。或许是为了在住地周围再现自然风光的秀美,或许是为了占有自然山水之美,或许是为了显示富有与阔气,或许几种动机兼而有之,于是便有了模仿自然山水的人造园林。

从人生哲学来说,人这一生中会遇到顺境和逆境。

遇到顺境,那你人生这半场定是顺风顺水,不会坎坷曲折。

那要是遇到逆境,你会沮丧,会失望,换个思路想,这一次逆境也许会是你改变命运的契机。

逆境是一段距离、一个门槛,同样也是一次转折、一次醒悟和升华。

顺境中你会收获好运气,可大部分时间里,你也是在不断丧失生命中原始的豪迈与激情。

当然,对于顺境和逆境的看法,每个人不一样,但能从中获取新的思维方式,也是能得到一次次的突破。

一个人只要不甘心平庸,就算只有一点点想法,加上行动力,小小的进步也是值得歌颂的。

第四句

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泌之洋洋,可以乐饥。

出自《诗经·陈风·衡门》,意思为横木为门城东头,可以幽会一逗留。洋洋流淌泌水边,解饥慰我相思愁。

《陈风》是陈国地区的诗歌,共十篇。

相传陈国是周武王封给舜的后代妫满的国家,还把大女儿嫁给了他。陈国的疆土就在今天河南省淮阳一带,这一地区的风俗“妇人尊贵,好祭礼,用史巫。”

许多解诗者认为此诗乃隐者表述安贫乐道之词。

如朱熹《诗集传》云:“此隐居自乐而无求者之词。言衡门虽浅陋,然亦可以游息;泌水虽不可饱,然亦可以玩乐而忘饥也。”

姚际恒《诗经通论》云:“此贤者隐居甘贫而无求于外之诗。一章甘贫也,二三章无求也。唯能甘贫,故无求。唯能无求,故甘贫。”这一观点即使不像闻一多先生所言“未免太可笑了”(《说鱼》),至少也有些酸腐。

盖因此论带有明显的儒道杂糅的思想痕迹,是深受儒道思想影响的后世文人以六经注我的产物。这一观点与上古民歌的创作实情格格不入,正如《康衢谣》、《击壤歌》明显地属后世文人假托原始歌谣一样。让上古民歌谈安贫乐道未免有些滑稽。

此诗在章法上也较独特,先是叙事,由叙事引发议论。“兴”没有放在诗首,而是放在议论之前,且与所兴之事又共同构成旨意相同的议论,使议论充满了形象感而未流于枯燥,加厚了诗意。

《陈风》中多为情诗,说明陈地人民非常善于歌唱爱情。

因此,能在这片土地上诞生这样一首富有哲理的情歌,也就不足为奇了。

以上从《诗经》里选取4句除了爱情,还有关乎人生哲理的诗句,不知道对你来说有没有不一样的体会,也许你意犹未尽。

在这里我为你推荐一本小岩井译注的《诗经》。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最早的记录为西周初年,最迟产生的作品为春秋时期,上下跨度约五六百年。

不仅受到诸多文学爱好者的喜爱,更是颇受诗歌爱好者的热捧。

胡适先生说:“《诗经》并不是一部经典,确实是一部古代歌谣的总集。”

鲁迅先生说:“(《诗经》是)中国最古的诗选”,“以性质言,风者,闾巷之情诗;雅者,朝廷之乐歌;颂者,宗庙之乐歌也。”

如此珍贵的一本《诗经》,更是要好好品读及学习。

#诗经#

(全文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daia.com/qdzz/10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