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斯川锦阳,盖自古四季斑斓、俊秀也。亘古以来,洪荒涤荡,复漫平陆。余创作小说《华原春梦》,耀州游历,十年七次涉此,堪踏古迹,寻访绿野仙踪。所得故事、传说、圣哲、大贤事迹者颇丰,素材累累。望离离平川,思昔日之牧歌,心旷远矣。桃林耕种,村姑回眸,后生扶犁,祥光照射,恬静而快乐。眺青黛远山,感大贤之卓越巍峨,且行且吟,衣襟风月,红尘难遮。沐春风秋雨,叹人生苦短,上下五千年,人类历史,修其远兮,坎坷蹉跎。看花开花落,时空穿越,缥缈烟云,道开避鸿蒙,谁为之先河?

丙申晚秋,携陶人小虎,教师梨花,作家婉林再次游览。正秋风潇洒,菊黄柿红,江天辽阔,农夫忙收割。古邑之西,溯沮水而上,平川阔野,土地肥沃,水草丰美。两岸居千户人家,一川垦良田万亩。此去阿姑社,古村寨探幽。由小虎带领,定有收获。寻觅故国故事,弃车徒步而往。一路诗情画意,秋野丰稔,甚为喜悦。问答有感,疑窦莫测。逝川不息,人似过客。千秋岁月,光怪陆离,如何追溯,此处留下芳踪几何?

古老土地,古老城邑,古老村落,历经几多斗转星移?文化积淀层深厚,又有多少沉寂于泥土下,流失于洪流中?霞光暮霭,风霜雨雪,旅人之中途,可有颦蹙抑或淡漠、麻木?由何方而来,向何方而去?皆在怀古,皆在前进,皆在探索。试问:广野之下,尚余可有如北魏《姚伯多造像碑》乎?有西晋傅玄之《河边青青草》乎?有北宋范宽之《溪山行旅图》乎?所问渺茫乎?泥土之下,不乏新石器时代器物,不乏历代石刻、碑谒,不乏具有故事之地名、水泉,不乏有已颓败之寺院古刹。

金风裹落叶,雁阵鸣长空。心底荡漾那古老之歌,那久远而不息之传说。宛如镜头,拉近伸远,梦幻一般影像,在脑海闪烁。流云轻扯,晴空澄澈,古老牛车,晃晃悠悠,一条古道,两行车辙。回味春之红云绿烟,紫岚白雾。杏之盈盈,桃之灼灼。康诗人①“连天柳色浸衣绿,一路桐花照眼明”,锦阳川②行之歌,其境其情,其人其物其风采,令人神往,流连忘返。夏日之清荷,飞禽走兽,赏心悦目。香草薰薰,蔓草茵茵,蝶舞蜂媒,村姑浣衣。顽童戏水,摸蟹捉鱼,欢呼奔走,赤身裸体。绿头鸭,白鹭鸶,灰喜鹊,红狐黑貂,飞鹰悬鹞,栖息河岸沙洲,出没苇丛林间,游弋山谷天空。回声此起彼伏,应答悠长急促。绰约风姿,蹁跹起舞。柳荫清梦,忘却寒暑。秋蝉长吟,蚱蜢飞跃,蟋蟀倾诉,流萤亮幽,皓月辉洒芦花,红叶殷殷似火,游人频频光顾,唐诗宋词倾注。冬梦深沉,雪原茫茫,琼脂碎玉连天;农舍围炉,静悄悄,多彩春梦裹素。古往今来,无休止之反复,有多少豪杰、贤达,莅临光顾?

丹青妙手范仲立,初期是否由此游历?迤逦西北,柳林、庙湾、瑶曲,深山峡谷,风光旖旎,香山、绣房、西山行旅。太白久居,因何东京去?其中几多秘密。崇尚道教,师法自然,人在旅途,诗情画意在朴素,决然不泥。师关仝、李成,故里河山孕育,丘壑、块垒,抒发情谊,高古不俗,登峰造极。长期行走山川,看惯世间不平,不屑权贵与贪婪,性情温和,人称范宽。不写风花雪月,不著鸟语花香,见多小桥流水,犹爱名山大川,抒写心中之歌,抒发卓见之论说。写实也有批判,写虚更著素颜,铁画银钩,真情渲染。脚夫、行人,推车、毛驴,寺院、僧侣,雪林、碧溪,有梵呗悠然,有钟声天外来,有贩夫走卒及商旅。寄情山水,心随鹰隼,毅力似骆驼。崎岖野径,野兽出没。无论险阻如何,挡不住匆匆过客,演绎生命之意义。盘根错节,峥嵘林木,嶙峋巉岩,人如夜行,墨色古朴,是为奇迹!锦阳古道行,凤仪古峭,去往远方,紫薇星稀。

牛铃悠悠之悦耳,风扶蒹草之婆娑。骑牛少年,一袭白衣,风度翩翩,目若流星,却又沉着,头戴铁冠,引吭高歌。数少年紧随其后,皆仪表堂堂,语出惊人,坦荡磊落,随心游走,指点山河。其时,不羁者,乃雷太简③、司马公子④一干少年,峥嵘之岁月。城中有雷园,乃其之居所。雷氏三世官耀⑤,唯此哪有?故而享誉故国。书香门第,世代簪缨。家学渊源,敬守衣钵,香飘高阁。太简气高,隐居不出,但星宿总会闪烁,阴霾总难遮。谁能晓得,若干年后,简夫出仕,先后历任坊州(黄陵)、简州(简阳)、雅州(雅安)、虢州(灵宝)、同州(大荔)知州。牧雅州时,品蒙顶茶,识眉州苏老泉。读《洪范论》⑥,叹自然法则之玄奥。遂力举三苏⑦,成天下美谈,为一代伯乐。若无有磊落之胸怀,心无有文韬武略,何来慧眼?何来举荐贤良之责?少年之心,成未来之事;少时生活之地,对其成长岂无影响?书香人家子弟,自幼深得熏陶,文韬武略备至,《诗经》《离骚》《九歌》《天问》《春秋》《左传》《史记》,闻鸡起舞,早已滚瓜烂熟。书法震撼三苏(江声帖),词赋堪比王勃,诗话直追李杜,而心怀大度,器宇轩昂,好登高处,望断天涯路。

此地古时景如何,有清·康乃心之《雷园记》为证,有药王山石刻《锦阳川图碑》⑧为证,有康乃心诗为证。清·康熙三十有五年,时人所赋《锦阳川记》⑨,道沮水来处:“峭壁千仞,叠山连峰,水势峻急,从西北下,至此忽平阔而雄放,横如龙门,而无其猛秀。以辋川而绝其寂,曲折逶迤,高下回合,烟云淡荡,踈柳长堤。以华阴道上而断其嚣,岸有石圻裂而出,天成若屋,人可居。前俛青溪迅激,为潭碧绿澄澈,鱼游其中,见人亦不知畏;鸥鸟远近回翔,与波光相上下,予顾而乐之。”文辞雅致,当时风物,亦可见其一斑。不难想象,有此佳地,正乃文人雅士之所钟,慕名而至,纷沓而往。或三五成群,或一二知己,或独自蹀躞,或骑马狩猎,或烹茶煮酒,或抚琴长歌,或吟诗咏赋,或濯足濯缨,或垂杆磐石上,乐哉悠哉。

所有遗痕、遗迹,虽经千秋风吹雨打,仍在诉说曾经之幕起幕落,颓废或辉煌。地名来历皆有出处,其历史文化颇为有趣且令人深思。有寺沟、阿姑社、烟雾渠⑩、中下苇三渠?、晋神庙、老爷庙、娘娘婆庙、菩萨庙、古戏台、以及阿姑神?、狐子沟?甜水泉之离奇传说,无不有思想内涵,精神寄托;亦有近代之风云人物、事迹,妍媸美丑,忠奸善恶无不与社会进步、国家命运有关。而且,内涵广泛,令人感叹矣!所谓庙教堂,反映一时期之文化趋势及容纳,非坐屋里所想象而可知晓矣。田园之间《聊斋》,毛女坐化碌碡。一碗清水教化,青莲民间久驻。村言朴素,布衣相逢话米布;村酒醽醁,莫道蒿里皆荒芜。唱社戏,打锣镲,拍?鼓,扭秧歌,耍社火。三百六十五天有事做,二十四节皆忙碌。平淡人生,乐得逍遥,不羡不慕。一茬庄稼一辈人,真善美培育常青树。

曾几何时,斯为米粮川,丰产五谷、蔬菜,也种罂粟。曾一川娇媚,十里飘香,浸染沮水河。麦子蜀黍,秦椒白菜,马兰荻花,核桃大枣,土豆红薯,一时为军阀苛捐杂税让步。民生凋敝,苍生无助。紫蓝黄白妖姬,透骨奇香馥郁,害人之烟土!迟暮,迟暮,瘾君子,恹恹光顾。砸锅卖铁,粜粮卖屋,只为腾云驾雾,只为筋软骨酥。何种斑斓,却是何种之无可奈何矣!土豪劣绅,横行跋扈,醉生梦死,贪得无厌,唯利是图。狗苟蝇营,效仿追逐。烟枪无锋,摄魂削骨;花靥妖娆,馨香荼毒;始作俑者,最终得诛!

辛亥以来,风起云涌,靖国军、硬肚、白匪军、红军、皆曾涉足斯地,出革命党人也出共产党人,也曾轰轰烈烈——阶级斗争。瓜棚听蝉,今古评说;树阴纳凉,渔樵茶话。道任师竹?喋血药王山,胡笠笙?打破耀州城;郭方刚?河东遭围堵,宋向辰?献身复兴路;卢占奎?香山遭报应,封赞化?西原起硬肚。说王泰吉?兵败辘辘把,刘志丹马踏十三县;孙苍狼?围剿照金山,众女英血染薛家寨;中央红军到陇上,解放军大战爷台山。大事小事,皆不糊涂。有铁血儿女奉献,有万种柔情,有铮铮硬骨。倾听秋风轻轻诉……

嗟乎!一道山川读耀州,万条江河映月明。几卷史书,多少风华与寒霜,重入幽梦。笛声香梅,明月与共。看人间,红尘滚滚,清风依旧送。

嗟乎!梅七线蜿蜒西山坡,长龙似绿皮火车。咣咣铛铛,曲曲折折,一路高歌。去往大山深处,将千古沉寂打破。回首当下,目送远方,水泥路面,联通村庄,却是新民舍、阁楼,虽参差不齐,却也难分高下等次。上游水库截流,河床干涸,鹅卵石露天,花白一片。昔日之景色消退、黯然,记忆却如昨,无数事物似陀螺一般旋转。然,退耕还林,涵养水源,初见成效矣!想,不期定为——山川林木恢复葱茏,万泉汩汩脉脉,定然水量充沛,川流复活;定然恢复米粮川,鱼米乡,耀州后花园。再看那,苇荡青青,沙禽呼唤,雉飞兔走,水车转轮,百花争艳,果蔬满目,牛羊哞咩……到那时,再呼朋唤友,来游览好山河。

注:

①康诗人:康乃心(—)字孟谋,又字太乙,号耻斋,郃阳(今陕西合阳县)人。力学好古,后崇尚程朱理学,不讲词章,但其诗作意境深远,人莫能解,晚清诗人顾曾烜《郃阳杂咏》诗赞曰:“太乙名高三李上”。

②锦阳川:耀州之西沮河上游,正北的川道,宽2至3里,长10数里。

③太简:雷简夫,字太简。

④司马公子:司马光(年11月17日-年),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司马池(司马光之父)知耀时,曾带公子司马光。光少时与雷简夫常在一块游玩。

⑤雷氏三世官耀:见《耀州志·官师志》,“雷氏自德(雷德骧)、(雷)孝先至(雷)简夫,盖三世官耀云。”

⑥《洪范论》:是作者苏洵哲学著作之一,是他的历史哲学思想体系的重要之作。

⑦推荐三苏:即苏洵、苏轼、苏辙父子,唐宋八大家苏氏父子占其三。三苏入仕途,与雷简夫多次举荐分不开。其时,简夫任雅州(今雅安)知府。

⑧《锦阳川图》:清·王朝撰刻。

⑨《锦阳川记》:清·康熙三十五年李铨所作。

⑩烟雾渠:古水渠,始修于明·永乐四年。全长约米,浇灌面积余亩。

?中、下、苇三渠:指锦阳川陆续又修中渠、下渠、苇渠,且三条水渠上均建有水车。水车最早由乡绅左善楚建于民国初年。

?阿姑神:即娘娘婆,阿姑社原名,来源于民间传说故事。现阿姑社存有娘娘婆庙。

?狐子沟:位于锦阳川北部,有温泉一眼,水质甘甜。

?任师竹:任师竹(~),清光绪耀州城内人。原名灵秀,字痴雏,号山川。后改名尹,字师竹。幼年家贫好学,受业于州名士武慎修门下,18岁即以诗文书画为诸生之冠。武师奇其才,以爱女妻之。光绪二十一年负笈泾阳,就学于关中名儒刘古愚主教之味经书院,受康、梁变法思潮启迪,改革志向日趋坚定。宣统三年辛亥(),"二月二"药王山庙会期间,师竹乘兴登山游览,向游人宣讲革命,评讥时政。知州孙寿朋得知后,密派差役数人于二月初七施以毒手,将师竹双足砍断,遍体戳伤,猝然殒命。

?胡笠笙:名胡景翼(-),字笠僧,陕西富平人。年入同盟会,辛亥革命时期在耀县组织起义失败后流亡到日本。年护国战争时期奉派回国。年护法战争期间加入于右任在陕西组织的靖国军,任第四路司令。年直皖战争后被直系收编为陕军第一师。直奉战争期间所部驻在彰德---顺德一线。年10月第二次直奉战争期间,又暗与冯玉祥、孙岳联合倒直,发动北京政变。后与冯、孙组织国民军,任副司令兼第二军军长。11月,任河南军务督办。年4月病逝于开封。

?郭坚:原名郭振军,字方刚,年生于陕西蒲城县东南乡郭家村一个农民家庭,辛亥革命时思想进步的郭振军为了表达自己的革命志向改名郭坚。郭坚的一生极其短暂,年就被直系军阀冯玉祥杀死,算得上是英年早逝。郭坚的一生是戎马倥偬的一生,其大多数时间是在军旅中度过的,称得上是乱世中的英雄。

?宋向辰(~)名元恺,字向辰,亦作相臣。陕西耀州(今耀县)人。青年时就读于味经书院,书院停办后转学入三原宏道高等学堂。清光绪三十一年()以优异成绩被选送日本入东京振武学校官费留学。在孙中山爱国精神感召下,加入中国同盟会,是陕西早期同盟会会员之一。年7月1日,张勋拥溥仪复辟帝制,举国同愤。孙中山密电向辰:"率秦晋健儿,直捣燕京(今北京),讨伐张逆,再造民国。"并任宋为讨逆军总司令,宋遂与樊灵山等奔走呼号,运动起兵。陕督陈树藩欲借此扩张势力,消灭异己。决定陕军分三路进兵,以陕西警备军统领郭坚为讨逆军总司令,率北路军先行,宋、樊等随军参赞。讨逆军7月初渡过黄河,拟借道山西直捣北京。陈树藩诬郭部为"叛军",电晋督阎锡山"费神剿除"。阎即派大军截击围攻;陈树藩乃令未过河的两路军驻守黄河西岸,断其归路。讨逆军苦战月余,宋壮烈牺牲于万泉县高碑庙(今属万荣)。孙中山为其题挽匾“国而忘家,为国捐躯”。

?民国七年()二月,卢占奎部从绥远(今属内蒙古自治区)率骑兵余众进驻耀县。卢部多是乌合之众,来耀后纪律败坏,横行无忌,除田赋外,又以筹集军饷为由,命每家每户每月缴纳“月月银”。并令农民大种鸦片,增收烟税每亩至20块银元。此外,还采取拉票等手段勒索群众银两,甚至奸淫妇女,无恶不作。

?封赞化:封赞化(~),号北极,耀县楼村乡下楼村人。少聪颖,好读书,10岁考取秀才,入泾阳青楼书院。因幼时被狼咬伤一目,遂使科举无望,又遭新妇冷遇。他不甘受辱,离家结庐于野,专心治学,凡天文、地理、数学、医学、物理、化学,无不博览强记。于书法、绘画、雕刻、剪纸、扎灯诸艺,亦能独出心裁,胜人一筹。民国七年(),一支反抗驻军卢占奎部暴行的农民起义军“硬肚”在耀成立,公推赞化为“团总”。他依早年“义和拳”的办法,在各村建立分团,教大家练功习武。并亲自撰写《硬肚法手册》,绘制50余种火器图志,制造千子雷炮、七星炮,万火飞砂神炮、轰雷炮、地雷炮及多种火箭、火葫芦、烟火滚球等武器,同卢军展开殊死斗争。这场起义遭到卢军残酷镇压,赞化一家七口逃到邠县赵庄,改为王姓,重操旧业,人以“王神仙”称之。

?王泰吉:王泰吉(-),陕西临潼人,年5月考入广州黄埔军校第一期,在校加入中国共产党,是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建人之一;他多次在陕西组织反对国民党的起义,后被叛徒出卖,年在西安英勇就义,年仅28岁。

?孙苍狼:年9月围剿照金革命根据地的国民党团长孙友仁的绰号。

▎关于作者

赵建铜

年出生于铜川。现任《印台文苑》执行主编。创作过长篇小说《华原春梦》《空前绝后》、秦腔剧本《照金》、歌舞剧本《窑火情》、歌词《千年薪火》《金锁关》、散文《壮哉子午岭》《宜君山水图序》等约计万字。作品发表见省市报刊杂志。

铜新无邪

征稿启事

欢迎大家踊跃投稿,文学类(短篇小说、散文、诗歌、新闻评论等)、艺术类(绘画、书法、摄影等)作品均可,内容以反映铜川文化历史、风土人情、地理风貌为主。稿件要求:行文流畅,主题鲜明,字数限字以内,相关图片3-5张(尽量多选取),大小:像素*像素。投稿请以附件形式,并附个人简介、照片及联系方式。稿件一经采用即付稿酬。投稿邮箱:tongguanxinyun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daia.com/qdxw/8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