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中国乡村杂志年第一季度有
《中国乡村》杂志征文启事 一季度征稿时间:年1月1日至3月31日 一季度季赛评选初选时间:4月9日 老街旧事(散文) 文/陈通宪 故乡的小镇还是老样子:几排破旧砖瓦木房,屋顶上的瓦片被岁月和风雨,重重叠叠的瓦片静默仰望苍穹,显得特别虔诚肃穆,瓦片与瓦片间那微小的细缝,似一张张不合笼的口子,向着天,对日月陈诉小镇的故事。 小镇上有条古老的街道,全是用石头铺就。街道不长,憋一口气就能从这头走到那头。老街上铺就的石头一点也不规则,有青石,有卵石,有条石,有片石。有圆的,方的,秃的,有棱的,无棱的都在这里找得到,那一块块石头重重叠叠着伸展开去。间或,从哪家屋里冲出一两个小孩,嘻哈打闹着消失在街的那一头。 老街虽然很简陋,但很让人流连忘返。街道一头是公路桥,公路从青石街旁斜斜地穿过。虽是条黄泥巴路,下雨天泥泞满地,晴天灰尘满天,路面也坑坑洼洼,但它是连接湖南西部和贵州东部的惟一一条公路。每天,从贵州邦洞来的运煤车队,以及全国最大的汞矿——万山汞矿的车队轰隆隆地驶过小镇,扬起漫天尘土。穿着劳动布工作服的司机们尽管满面尘污,但脸上架着的蛤蟆眼镜让镇上的人好眼馋,因为那时的公家人是很让人羡慕的职业,意味着他们风雨无忧。有时,车队齐刷刷地停靠下来,在公路桥边的小木屋饭店里用餐,老远就吆喝起来。饭店那胖胖的女服务员笑迷迷地迎上来,麻利地在每人面前摆上一碗米饭、一盘胡萝卜炒肉片和一盘酸辣豆腐。收了每人的四两粮票和两角钱,转身进了柜台里,扯下等额的餐票。餐票根据米饭、面条和包子馒头等不同种类,用红黄白绿等颜色区分开来,不会弄错。饭店是公社供销社办的,也是镇上惟一能找到吃饭的地方。不过,那时吃饭、吃面都需要粮票,因那时乡下人家大都不会拥有粮票,因而光顾这里的人并不多。遇上赶集日,也偶有乡民在此用餐,粮票大概是送粮到公社粮站换得的,或者是家里来了公社和县干部,他们搭餐后硬塞到手里的。 公路桥下只是一流浅溪,缓缓蛇行两公里后才到大河——平溪。溪里的水涔涔细细地流着,从一丛丛柳树下绕过,在下午的逆光里一片银亮。女人们在溪边蹲着,手里举着棒捶,棒捶落在衣服上,她们边洗衣服边说话,不时丢下一串笑声,和着溪流的哗哗声一路远去。 饭店隔壁是一家小五金作坊,主人是一老头,一副眼镜耷拉在尖尖的鼻梁上,一支八分钱一包的“经济”烟烧到嘴边,烟灰积攒的老长,随着老人的呼吸而抖动着。老人手艺不赖,会敲白铁皮,会做杆枰,会补铁锅,会修锁,会换拉链, 旁边的小纸盒里丢满了五分、一角的零钱,证明了他的生意好。 老街这头是镇上惟一的一家商店,低矮的木房因年代久远而摇摇欲坠,货架上各种各样的商品,让人眼花缭乱,那个女售货员是城里来的姑娘,是镇上数一数二最漂亮的,我和同学在商店里转来转去,就是为了多看她一眼,觉得她确是长得很美,齐耳的短发,白白净净的瓜子脸,黑溜溜的大眼睛,樱桃般的小嘴总是笑眯眯地。柜台一头的木板浸渗着盐渍,几只羊在边有滋有味地舔着盐,边发出“咩咩”的欢叫。商店连通着隔壁的理发店,一块老朽了的木牌子,用铁丝穿着,悬挂在檐下,风一吹就来回晃荡。木牌上写着“为民理发店”字样,大约是用油墨写的,年深月久竟未褪淡。理发店里的气味有些涩重,像一种植物被折断后留在人手上的味道。 下午,理发的人渐渐多了起来。老头每回用剃刀时,会将剃刀在一块油布上刮擦几下,——那是世界上最难听的声音了,麻癞癞的。理发老头的脸上是平静的,仿佛在调理一根松了的琴弦。那双手的动作像舞蹈,娴熟轻盈,是好看的。 梳子和剪刀发出的清脆声响也是好听的。他的手指有时不经意地掠过人的前额,就提醒人微微向后让一下。 随着老头手腕的捏动,推剪“咔吱咔吱”地响起来,一头乱蓬蓬的头发被整理得顺溜溜,老头象在认真地雕琢一件工艺品,推剪,洗头,刮胡子,修面,又给掏耳朵,剪指甲。看到靠着门的细伢子眼睁睁地望着他做活,操起北方口音往外撵道:没啥子吃,也没啥子看,这是理发店哩!迟到了小心挨老师罚站! 到了镇上的赶集日,老街就热闹起来。正午时分,背箩挂包的,抱筐提袋的,推车负重的,负手而行的,三五成群结伴闲游的,单来独往步履匆匆的,往来穿梭,摩肩接踵,你拥我挤,熙熙攘攘。卖农具卖刀锤斧镰的,卖百货卖酱醋油盐的,卖服饰卖鞋袜衣帽的,卖蔬菜卖葱蒜瓜果的,卖杂货卖草木膏药的,吆喝叫卖声盈耳,讨价还价声震天。因为狭窄,人流显得更加拥挤,短短一条街,要走通一次也必然挤得一身大汗,即使是大桥上,要走通也决非易事。不过乡镇赶集一阵风,来得迅速去得更快,到斜阳临近西山时,各种喧嚣便嘎然而止,小镇又恢复了固有的宁静。 后来,老街陆陆续续地又开了发廊、小吃店、服装店、小超市,老街响起了流行音乐,年轻人穿起了夹克、牛仔,姑娘们描起了眉毛口红,染上了红黄头发,姑娘小伙牵着手不再羞羞涩涩,多了几分自信和镇定。尽管老街越来越年轻,但它那独有的宁静一刻也不曾衰退。 灰白的木门,青黛的瓦片,灰褐的石阶,残缺的翘檐,变形的斜顶,次第的进入眼帘而又渐次的消失于视野。老街的一家家、一户户就在这背景中繁衍生息着。独自行走于小镇的暮色中,轻踏着光润的青石板,顿觉心境舒泰,步履坚实,仿佛悠闲游荡于溪流中的鱼儿。 审阅:袁南成 简评:从老街的简陋和静寂写到以前老街的热闹与繁荣,更写出了人们对生活的希望与向往。映衬了当今社会改革开放后人们生活的幸福和快乐。语言朴实情感真挚,结构严谨地写出了小镇的故事。 终审:严景新 作者简介:陈通宪,年出生,湖南新晃侗族自治县人,中国铁路作协、,有余万字文学作品散见于各报刊,获全国、省市各类文学奖项30多个,著有个人文集《落叶的声音》(文联出版社),现供职于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 图书出版升级来袭! 国内书号、国际书号:汇集国内各级出版社国内正规书号出版,企业合作,价格优惠。新增新华书店,当当网,京东,天猫等各大图书发行渠道。 现在国际书号越来越受广大作者的追捧了,出书价格低,出书时间比国内书号快上几倍,是大众人群出版最佳选择!凡在本平台代办国内外书号图书出版,赠送在平台免费推广宣传。 咨询出版扫码加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daia.com/qdxw/7357.html
- 上一篇文章: 宝马赢得最硬气的一次,不加长不降价,X
- 下一篇文章: 小班春季育儿知识儿童湿疹儿童湿疹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