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皮肤病多发中医教你如何防治
环孢素软胶囊 http://m.39.net/pf/a_6997142.html 春季万物复苏 天气变暖 空气中夹杂的孢子花粉扬尘多了 细菌和病毒大量的繁殖和传播 不注意就有可能诱发皮肤病 本期《养生谈》邀请到了 邱岳东 医院 皮肤科主任副主任医生 方瑾 医院 皮肤科中医师 慢性荨麻疹 持续6周以上的荨麻疹 皮肤不定时地发生风团或伴有红斑、瘙痒 常反复发作,病程可持续数月或数年 治疗慢性荨麻疹 找出病因是关键 基本病因 外源性 食物及食品添加剂 食物与慢性荨麻疹关系不密切。少数慢性荨麻疹患者发病与食品添加剂有关,如防腐剂、人工色素、抗氧化剂和酵素等,包括酵母、水杨酸盐、枸橼酸、鱼白蛋白、偶氮染料、苯甲酸衍生物、亚硫酸盐等。 药物 如青霉素、磺胺类、血清制剂、各种疫苗等,肥大细胞释放剂如吗啡、可待因、阿司匹林等也可引起荨麻疹。 吸入物 花粉、动物羽毛、尘螨、甲醛等。 物理因素 如冷、热、日光照射、摩擦、压力、震动等。 内源性 精神因素 情绪波动、精神紧张、抑郁等可诱发或加重荨麻疹。 系统性疾病 合并有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肾病、慢性胆囊炎、白血病、骨髓瘤、结缔组织病等,容易发生荨麻疹。 慢性隐匿性感染 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感染。慢性荨麻疹的发生可能与口腔、咽部、扁桃体、牙齿、胆囊等的感染以及胃部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 其他因素 凝血功能的异常和维生素D3的缺乏在慢性荨麻疹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但是具体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 治疗慢性荨麻疹有优势 1.中药口服 当表现为风寒束表症状(如风团色白,遇冷或风吹加重),可以用麻黄桂枝各半汤疏风散寒,调和营卫。 当表现为风热犯表症状(如风团色红,灼热剧痒,遇热加重),我们可以用消风散疏风清热止痒。 当表现为气血亏虚症状(如风团色淡,反复发作,常因劳累后加重),我们可以用当归引子益气养血,祛风止痒。 2.外治疗法 可以用清热止痒中药予以外洗,常用中药有苦参、马齿苋、白鲜皮、地肤子、蒲公英等。 其他的还有针灸疗法、放血疗法、耳穴压豆、穴位注射等等。 耳穴压豆价格实惠操作方便 用中药王不留行籽刺激耳部穴位,可以调节气血,提高人体免疫功能。 湿疹 一种慢性炎症性瘙痒性皮肤病 多形性皮疹、对称分布、有渗出倾向、自觉瘙痒 易复发,需长期治疗 疾病类型 根据病程: 急性湿疹 急性湿疹起病较快,皮损多形性,可表现为红斑、丘疹、丘疱疹、水疱,常常融合成片,搔抓后可导致糜烂、渗出、结痂,瘙痒剧烈。 亚急性湿疹 亚急性湿疹较急性期皮损红肿及渗出减轻,以丘疹、结痂、鳞屑为主,自觉瘙痒。 慢性湿疹 慢性湿疹皮肤表现为增厚、粗糙或苔藓样变,常伴抓痕、血痂、鳞屑,有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阵发性瘙痒,病程较长。西医认为湿疹发病原因复杂,是多种内外诱发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根据发病部位: 可以分为耳部湿疹、乳房湿疹、手部湿疹、外阴湿疹、阴囊湿疹和肛门湿疹等。 特殊类型湿疹: 如钱币状湿疹、汗疱疹、自体敏感性湿疹。 湿疹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与机体内因、外因、社会心理因素等都有关 1.机体内因包括免疫功能异常和系统性疾病(如内分泌疾病、营养障碍、慢性感染等)以及遗传性或获得性皮肤屏障功能障碍。 2.外因主要包括环境或食品中的过敏原、刺激原、微生物、环境温度或湿度变化、日晒等,这些均可以引发或加重湿疹。 3.社会心理因素如紧张焦虑也可诱发或加重本病。 中医疗法 1.中药口服 表现为发病急,皮损潮红灼热、丘疱疹密集,瘙痒剧烈,搔抓后渗出、糜烂严重时,辨为湿热浸淫证,可予龙胆泻肝汤清热利湿。 表现为发病较缓,皮损颜色淡红,可见斑片、丘疹、结痂、鳞屑,渗出较少,伴纳少、腹胀便溏时,辨为脾虚湿蕴证,可予除湿胃苓汤健脾除湿。 表现为皮损颜色暗红,粗糙肥厚,辨为血虚风燥证,可予当归引子养血润肤止痒。 2.外治疗法 急性湿疹 选用黄柏、生地榆、马齿苋、苦参等煎汤冷湿敷,每次20分钟左右,每日1-2次。 亚急性湿疹 予三黄洗剂加甘草油外搽。 慢性湿疹 予青黛膏、尿素软膏涂搽,加以中药熏洗(蛇床子、威灵仙、紫草、当归)效果更好。 如何正确缓解瘙痒 01 避免剧烈搔抓,可以轻拍皮肤 02 可以用中药进行外洗,如苦参、金银花、蒲公英、马齿苋等都具有良好的清热解毒止痒作用 03 瘙痒剧烈时可以适量外用激素药膏进行控制,但必须遵医嘱使用 详情请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daia.com/qdxw/7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