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笔下的眉与目古代的眉目传情是如何
人的五官各自具有独特的生理功能,眉与目是长在一起的,两者互相协调才能发挥其特有的生理功,缺一不行,如果眉毛出了毛病,残缺不全,或眼睛弱视就不可能有眉目传情发生。眉目传情是通过眉眼的活动向对方传达自己的某种意图,情意。常常用来形容用眼色表示情爱,但是通过眉眼活动所传达的不一定是爱意,也可能是善意提醒对方某种事情,还可以是用眼色表示极端鄙视,给眼色别人看,令其非常难堪! 要做到用眉目传达爱意、情感,无论男女必须先把自己的眼睛眉毛加以美化,目的是让对方赏心悦目,以水灵灵的眼睛吸引对方注意!如果没有美化,目光呆滞,可能让人恶心难受,甚至望而生畏! 所以无论古今社会,都非常重视化妆,所谓女为悦己者容,女性要为喜欢自己的异性装扮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加美丽,更加能吸引异性。其实女性装扮自己,为的是让自己心仪的人更加受到吸引,此外,从另一个角度看,也是也是为了更宠爱自己,让自己快乐。现代女性如果要独立,就不要把自己的容貌狎在男性喜爱上,成为被他人主宰的人。 就眉眼活动,民间有许多俗语形容;正面的如眉清目秀、眉精眼企、蛾眉凤眼、举案齐眉、横眉冷对、暗送秋波。负面的如贼眉贼眼、蛇头鼠眼、挤眉弄眼、眉来眼去、狐眉等。 同是讲眉眼活动,一到了文人墨客手裡就有另一番风味!古诗中对女性身材的描写,以眉毛方面的最多。梁简文帝萧网“美人晨妆”诗称:北窗向朝镜、锦帐复斜萦。娇羞不肯出、犹言妆未成。散黛随眉广、燕脂逐脸生。本诗勾划出一幅活泼动人的美人晨妆图。清晨,美人在北窗下梳妆,好像有人呼唤她,她却羞答答不肯露脸,还娇滴滴地说没有化完妆。“妆台记”载有自汉朝至唐代宫中各款眉式,特别提到魏武帝令宫人画青黛眉、连头眉,一画连心细长,人称仙娥妆,齐梁间多效法。后汉诗录的东汉童谣云: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这个童谣是说当时长安城中女子流行什么妆式,四乡的女子就闻风而动,争相学习,如长安城中流行宽眉,四乡的女子就把眉毛画得有半个额那么宽。从而说明在汉代,民间已流行宽眉。南朝“子夜歌吴歌”云:芳萱初出时,知是无忧草,双眉未画成,那能就郎抱。表明没有画眉扮妆,不能在众人前露面,尤其不能让情郎亲近。唐代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此诗描写新娘子新婚第一夜便很早起床,即细心梳妆打扮,将要出厅堂给公婆看的,已对镜自怜,颇为得意,但是否合公婆胃口,所以就静静地问及丈夫:娘子的扮妆够时髦吗?,从而反映当年画眉扮妆的重要性。 有关眉毛细长又弯曲的两个特点,可用“蛾眉”一词表达,其形容来自蚕蛾触须细长而弯曲。古代诗人描述蛾眉的诗词不乏;如和虞“记室骞古意”的清镜对蛾眉,新花映玉手,花间派鼻祖温庭筠“菩萨蛮”的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顾敻“玉楼春”的枕上两蛾攒细绿,晏几道“六么令”的晚来翠眉宫样,巧把远山学,白居易“感故张僕射诸妓”的黄金不惜买蛾眉,又白居易“井底引银瓶”的婵娟两鬓秋蝉翼,宛转双蛾远山色,张祐“集灵台”的淡扫蛾眉朝至尊,牛峤“西溪子”的弹到昭君怨处,翠娥愁,不抬头等等,都是歌颂蛾眉。 此外,诗人们还喜欢用“月”、“柳”等字句形容眉毛细长与弯曲。晏殊“浣溪沙”中的鬓蝉欲迎眉际月,酒红初上脸边霞,描写夏日黄昏时刻,美人昼梦方醒,晚妆初罢,酒脸微醺的表情。全词婉转有致,犹如一幅别具风味,浓墨重彩的油画。晏几道“菩萨蛮”中的娇香淡染胭脂眉,愁春细画弯弯月,杜牧“闺情”的娟娟却月眉等都是用初月形容月眉。李商隐“和人题真娘墓”的柳眉空吐效颦叶,白居易“长恨歌”的芙蓉如面柳如眉,韩偓艳“复偶见三绝”的桃花脸簿难藏泪,柳叶眉长易觉愁,温庭筠“更漏子”的眉浅淡烟如柳,唐玄宗梅妃江采萍所作柳叶双眉久不描等都是用柳叶来形容眉毛。而唐太宗的徐贤妃“赋得北方有佳人”一诗中有柳叶眉间发,桃花脸上生的佳句,韦庄“女冠子”写有情人梦中相会时用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描写女子当时的娇艶,可谓别具一格。 眉峰的形状五花八门,唐代画眉之风与唐诗一样,几乎不分伯仲。唐玄宗曾下旨画工制作“十眉图”,分别命名为鸳鸯、小山(远山)、三峰、五岳、分梢、垂珠、月棱、拂云、涵烟、倒晕。尔后文人墨客就常用远山、春山等名词形容眉峰。如白居易“和梦游春诗一百首”的眉敛远山青,鬟低片云绿,韦庄“谒金门”的閒抱琵琶寻旧曲,远山眉黛绿,晏几道“菩萨蛮”的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牛峤“酒泉子”的眉学春山样,柳永“玉蝴蝶”的翠眉开,娇横远岫,绿鬓嚲,浓染春烟,顾敻“遐方怨”的嫩红双脸似花明,两条眉黛远山横等等,描写的都是远山眉。 眉眼传情,众所周知,眼睛是心灵的窗口,这个说法表明,眼睛的反应比较迅速,灵活,例如当人的内心有悲或喜时,从眼神的变化就立刻表现出来。美女的眼睛是清澈的、澄明的、透亮的、活灵活现的。有人说,眸子是美女的灯塔。它既会含情脉脉,又会勾魂摄魄,令人意乱情迷,神魂颠倒。 站在天桥上具凤眼的美女,格外引人注目,所以明眸皓齿是美女的首要条件,因为人与人之间接触,首先是眸神,看对了眼并电光四射,若看不顺眼,则一瞪了事。白居易“长恨歌”,描写杨玉环的美态时用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也是这个杨玉环的明眸把唐明皇迷得从此君皇不早朝。在白居易笔下,杨玉环明眸的美态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又白居易“筝”诗的双眸剪秋水,十指剥春葱,此诗妙在“剪”和“剥”字,诗人形容弹筝女子之惊艶,在弹筝时,手指在几十根琴弦间迅速拨动,十指似春葱般柔嫩白哲,眼睛则似秋水样明亮清澈。韦庄“秦妇吟”的西邻有女真仙子,一寸横波剪秋水,李贺“唐儿歌”的骨重神寒天庙器,一双瞳仁剪秋水,都是妙用剪字。陶渊明“閒情赋”的瞬美目以流眄,含言笑而不分,李延年“北方有佳人”的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曹植“美女篇”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金镛“破阵子”的千里茫茫若梦,双眸粲粲如星,元稹“崔徽歌”的眼明正似琉璃瓶,心荡秋水横波清,温庭筠“南歌子”的转盼如眼波,娉婷似柳腰,晏几道“采桑子”的一寸秋波,千斛明珠觉未多等等都是形容美女光彩夺目的名句。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daia.com/qdxw/12790.html
- 上一篇文章: 在中国传统诗词语中品味中国传统色
- 下一篇文章: 古代女人为何会把眉毛剃光最早的眉笔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