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古诗与童诗,不会作诗也会吟部编版小
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最好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1.寒食(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注释: 1.寒食:即寒食节,在清明节前1-2天,节日期间不能生火做饭。 2.春城:春天的京城。 3.御柳: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树。 4.汉宫:这里用汉朝皇宫来指唐朝皇官。5.传蜡烛:寒食节禁火,但皇帝传赐蜡烛给公侯之家,受赐的可以点火。 6.五侯:这里指天子宠幸之臣。 赏与思: 诗的前两句描写春日长安城花开柳拂的景色。一个“飞”字,写出了到处柳絮随风飞舞,一派缤纷绚烂的盛况;一个“斜”字写出了柳枝的摇曳之态,两字都是明写花而暗写风,表达非常传神。后两句转而写宫苑傍晚的景象。天黑时分,宫苑里传送着一支支由皇帝恩赐给宠幸大臣的蜡烛。蜡烛燃烧升腾起的烟雾,袅袅娜娜地飘散在王侯之家!寒食禁火,是我国沿袭已久的习俗,但权贵大臣们却可以破例点蜡烛。诗人对此做出委婉又辛辣的讽刺。 童诗:会飞的花 小柳絮想去看外面的世界 抱怨自己没有一对翅膀 柳树妈妈笑着说: 别急,孩子们 你们天生就是会飞的花 只要心怀梦想 飞翔的一刻就会来临 柳树妈妈话音刚落 一阵清风轻轻拂过 小柳絮晃了晃身子 心中升腾起一股力量 一朵柳絮飞起来了 又一朵柳絮飞起来了 不一会儿 满树的柳絮都飞起来了 世界多么美好 春天多么美好 飞翔的感觉多么美好 2.迢迢牵牛星(古诗十九首之一)(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注释: 1.迢(tiáo)迢:遥远。 2.河汉女:指织女星,河汉,即银河。 3.擢(zhuó):伸出,抽出。 4.杼(zhù):织布机上的梭子。5.章:有花纹的纺织品,这里指整幅的布帛。 6.零:落下。 7.脉(mò)脉:含情相视的样子。 赏与思: 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而不得相见的故事,美丽而凄楚。本诗以此为题材,通过想象,细腻展现了织女整日因悲伤泪下而织不成布的情景,表达了一种深刻而凄美的相思。最后四句是诗人发出的慨叹。银河清且浅,牵牛与织女只一水之隔,却只能默默相视而不得语。其实,神话故事反映的是人间真情,特别在古代,人间上演了太多像牵牛织女一样亲人不得团聚的悲情故事。 童诗:童话桥 躺在葡萄架下仰望天空 满天的星星都眨着眼睛 有两颗星星最明亮 一颗叫牛郎星 一颗叫织女星 他们遥遥相望 虽然不说一句话 却读得懂对方的心意 今夜虽然云汉迢迢 但天河的水不再湍急 秋风阵阵拂过 也把温情的祝福传递 请耐心地等那千万只鸟儿 叽叽喳喳地飞来吧 他们正商量着 要搭一座新的童话桥呢 3.十五夜望月(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注释: 1.十五夜: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夜晚。 2.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3.地白:指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铺了一层白霜。 赏与思: 这首诗以望月为题,第一句点出望月的时间、地点、环境。月光照在庭院中,地上像铺了一层白霜,栖息在树上的鸦鹊也安静下来了。一二句虽没说望,但从“冷露”一词可知已在月下呆望到深夜了。“桂花”可理解为庭中的桂花,也可理解为月中的桂花,包含了作者的想象。三四句推己及人,想到今夜望月的人很多,却不知“秋思”会落谁家?这一问似虚而实,委婉表达的恰是自己秋思之深。 童诗:望月 当月亮升起来 我总想跟她说说话 我想问她: 你从远古走来 累不累啊 你孤身一人 感到寂寞吗 月下人的心事 你能读懂吗 月亮望着我 一句话也不说 只有柔和的月光 像轻纱一般环绕我 只有微微的风 在我耳旁悄悄拂过 4.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注释: 1.游子:指离开家乡出门在外的人。 2.临:将要。 3.意恐:担心。 4.寸草:小草,这里比喻子女。 5.三春晖:春天的阳光,这里比喻母爱。 赏与思: 儿子要出门了,母亲什么也没说,只低着头,一针一线地为儿子赶制衣服,把对儿子的关爱和心中的难舍都化在了密密的针脚里了。作者用白描手法,刻画了一个真切感人的慈母形象。最后两句直抒胸臆,对母爱作了一个尽情的讴歌。正如小草无法报答三春的阳光,儿女怎能报答母爱于万一呢?贴切又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也因此使这首诗千百年来赢得了无数读者强烈的共鸣。 童诗:慈母心 细细的丝线里 绕着长长的牵挂 密密的针脚里 缝着绵绵的叮咛 儿行千里母担忧 多少心疼和期望 只能悄悄藏在 老花镜后面的泪光里 5.马诗(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注释: 1.燕山:指燕然山,今蒙古国境内杭爱山。 2.钩: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3.何当:何时将要。 4.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赏与思: 诗的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连绵的燕山上空挂着一弯明月;月下平沙万里,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对此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荒凉冷漠,但在有志报国之士眼里,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连一轮新月看起来都像杀敌的弯刀。三、四句,诗人借马抒情:什么时候才能骑上威武的战马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树功勋呢?这是作者具有远大抱负又不被赏识而发出的感慨。 童诗:沙场梦 多少次梦中 我看到燕山上的新月 像一把锐利的银钩 月下茫茫的大漠 像铺着一层皑皑白雪 多少回醒来 我恨不能身穿闪亮的铠甲 在嘹亮的号角声中 跨上雄壮的骏马 到沙场上飞奔 6.石灰吟(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注释: 1.若等闲:好像很平常。若,好像;等闲,平常。 2.浑:全,全然。 3.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比喻高尚的节操。 赏与思: 据传,此诗是于谦十二岁时,看了师傅们煅烧石灰后写下的。诗句写出了石灰的锻造过程:从深山出来需要“千锤万凿”,然后到窑里接受“烈火焚烧”,最后要被敲打得“粉身碎骨”。历经艰辛而成的石灰终于具有了留在人间的“清白”。古人说“诗言志”,这首诗便道出了于谦的人生追求。他为官廉洁正直,做了很多好事,是抗击瓦剌入侵的民族英雄,深受百姓爱戴和后人敬仰。 童诗:石头的梦 一块安静的石头 沉睡在深山里 总有千万年了 可有谁知道 他的心中 藏着一个洁白的梦 他相信总有一天 梦是可以成真的 即使要经历再多的磨难 又算得了什么 正当石头沉思的时候 忽然传来叮叮咚咚的声音 仿佛有人在轻轻敲响 梦想的门 7.竹石(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 任尔东西南北风。 注释: 1.破岩:裂开的山岩,即岩石的缝隙。 2.千磨万击:指无数的磨难和打击。 3.任:任凭。 4.尔:你。 赏与思: 这是一首赞美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开头“咬定”二字把竹子拟人化,把竹子具有顽强生命力的神韵传达出来了;后两句一个“还”和“任”字,进一步写出了岩竹不怕任何磨难,不畏惧狂风击打的品格。这首诗表面写竹,实际是写人,表明作者是正直坚强的人,决不会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激励我们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要像石竹一样刚强、勇敢、向上,体现了一种奋斗者的情怀。 童诗:不放弃 当我还是一粒嫩芽的时候 属于我的世界一片黑暗 一次次努力 一次次摸索 一次次等待 好不容易看到了 前面有一丝亮光 原来这是岩石的一道裂缝 我想看清晰一点 可缝隙狭窄得根本没有空间 正在我泄气的时候 竹根妈妈鼓励我: 千万别放弃 你只要牢牢立足大地 就会有永远向上的力量 我咬紧牙关 使出吃奶的力气 硬是在缝隙里挤出一条路 当我终于探出了头和身子 出现在我眼前的 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8.《诗经·小雅·采薇》(节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注释: 1.选自《诗经·小雅》。薇,薇菜,植物名。 2.昔:从前,指出征时。 3.往:指当初去从军。 4.依依:形容柳丝轻柔、随风飘曳的样子。 5.雨(yù)雪:指下雪。 6.迟迟:迟缓的样子。 7.载:又。 8.莫:没有人。 赏与思: 这是一位戍边兵士踏上回家路程时唱的歌。头四句情景交融,是《诗经》中最佳诗句之一。“依依”“霏霏”两组叠词不但把柳枝的婀娜姿态,大雪的飞舞飘扬描绘得十分具体、生动,而且非常形象地揭示了征人的内心世界。出门时是杨柳树依依飘扬的春天,回来时却是雨雪交加的冬天,其间经历了什么尽在不言中。后四句诉说行路的艰辛和内心的伤悲,情真意切。 童诗:永远的杨柳 多少千年了 那株依依的杨柳 依然在风中摇摆 摇摆成一个家国的故事 摇摆成一首缠绵的诗 后人轻轻吟诵 心里暗暗感叹: 岁月消逝 有多少雨雪 就有多少相思 9.春夜喜雨(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注释: 1.发生:使植物萌发、生长。 2.野径:田野间的小路。 3.红湿处:被雨水打湿的花丛。 4.花重:花因沾着雨水而显得沉重。 5.锦官城:成都的别称。 赏与思: 这是一首描绘春夜雨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首联把春雨拟人化,说它是“知时节”的“好雨”。第二联进一步写出雨的“好”。“潜入夜”加上“细无声”,说明雨是有意选择夜晚悄悄地来,是为“润物”而来。诗人因此欣然而起,望着野外黑蒙蒙的天空,远处江上隐约有渔火闪烁。想到明天清早满城花朵带雨开放,落红满地的景象,又该多么值得人欣赏啊。 童诗:春雨 春天的夜里 在风儿的陪伴下 我悄悄降临大地 我仿佛听到了 每一棵小草 每一朵小花 每一寸泥土 都在热切地呼唤我 我分明嗅到了一丝丝 生命和希望的气息 多么美好啊 万物因我而滋润 我沉浸在万物的梦里 10.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唐/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 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 可爱深红爱浅红。 注释: 1.独步:独自漫步。 2.黄师塔:一个和尚的墓地。 3.懒困:疲倦困怠。 赏与思: 春暖花开时节,杜甫独自在成都锦江岸边漫步寻芳,每经历一处,都用一首诗写自己欣喜的发现,一连写了七首,这是第五首,写黄师塔前的桃花。看花人是“春光懒困倚微风”,而他看到的是“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自由自在开放的桃花争奇斗艳,让他眼前一亮,精神为之一振。是啊,春天的美无处不在,关键在于有没有一双发现的眼睛。 童诗:一朵桃花 春天来了 满树桃花开了 花儿姐妹们 露出了粉红的笑脸 只有一朵桃花没笑 她站在枝头张望 好像在等待 好像守着一个秘密 终于 调皮的风来了 他来到花儿身边 轻轻拉起她的小手 花儿终于笑了 她和风一起飘啊飘 最后落到了 流水的怀里 11.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注释: 1.呈:恭敬地送上。 2.水部张十八员外:指唐代诗人张籍,他在同族兄弟中排行第十八,曾任水部员外郎。 3.天街:京城街道。 4.润如酥:这里形容春雨滋润细腻。酥,酥油。5.处:时。 6.绝胜:远远胜过。 赏与思: 早春时节,在北方,可能到处都还有冰凌呢,春在何处?连影儿也不见。但若下过一番小雨,第二天,你瞧吧,雨脚儿轻轻走过的大地,便留下了春的印迹,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这就是早春的草色。看着它,人们心里顿时充满欣欣然的春趣。可是当你带着喜悦走近去想看个仔细,反而好像什么也没有。“草色遥看近却无”是句神来之笔,看似平淡如口语,却给读者带来无穷的美感和诗趣。 童诗:草精灵 在土地妈妈怀里 待了整整一冬的草精灵 脚丫子有点按捺不住 想去原野上奔跑了 一场酥油小雨来了 雨点儿调皮地 钻进土地妈妈的门缝 草精灵趁机推开小门 一窝蜂拥了出来 草精灵来到路边 来到花园和田野 来到大地的每个角落 可当有人想仔细看时 他又悄悄藏了起来 看到柳树啦桃树啦 一副光秃秃没睡醒的样子 草精灵心想: 这么好的时光都错过 真是太可惜了 12.江上渔者(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注释: 1.但:只。 2.一叶舟:形容小渔船像一片树叶在水上漂浮。 3.出没:指渔船在水上浮沉,若隐若现。 赏与思: 这首小诗语言很朴实,通过强烈对比,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非常耐人寻味。你看“往来人”和“渔者”,前者是来江边买“鲈鱼”享受美味的;后者是为了生存,只能冒着生命危险在风波中出没。可见渔民的命运是多么可悲啊! 童诗:为什么 鲈鱼不知道 为什么我与世无争 却要遭受被捕捉的命运 渔者不知道 为什么我每天出没风波里 却仍吃不起一条鱼 这个世界好奇怪 总有许多为什么 叫人无法回答 13.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释: 1.瓜洲: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面。 2.京口:在今江苏省镇江市。 3.一水:指长江。 4.钟山:在江苏省南京市紫金山。 赏与思: 诗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江对岸便是京口,而他的家乡钟山,只需翻过“数重山”就可到达。头两句好像有意强调自己离家乡并不远,和后两句“何时还”形成对比。其实,除了地理的远,还有身不由己的羁绊,所以回家注定是一种可望不可及的奢望。于是,诗人只能仰头问明月,何时能照我回到江南?第三句的“绿”字,向来成为用字典范,使诗境着一字而生色彩和精神。 童诗:想家 这一次泊船在瓜州 望着月光下的长江水 我又想家了 顺着月光的指引 我知道对岸就是京口 再翻过几座山峦 就该是我的家乡钟山了 我不禁感叹 地理的家可望不可及 心里的家 一缕月光就能装下 14.游园不值(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注释: 1.不值:没有遇到人。值,遇到。 2.应:大概,表示猜测。 3.怜:怜惜。 4.屐(jī)齿:指木鞋底下突出的部分。屐,木鞋。 5.小扣:轻轻地敲。 赏与思: 诗人乘兴来游园却不遇主人,连园子都进不了,似乎只好扫兴而归了。可对叶绍翁来说,这个小小的遗憾非但没有让他失望,反而收获了一首流传千古的名诗。因为他看到了伸出花园围墙的一枝红杏,这个角度展现的春意给了他一个特别的惊喜,甚至比看到满园鲜花还更令人神往。而诗人之所以有此发现,是因为他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和一颗敏感的诗心。 童诗:急性子的杏树 我是一棵 急性子的杏树 看到园里的花都开了 一个个在比美 我也想开口说话 或唱首歌 因为我也开了很美的花 可没有人理我 怎么办呢 我只好使劲地 把身子探出墙外 看看园子外面 有没有我的粉丝 15.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注释: 1.卜算子:词牌名。 2.之:去,往。 3.水是眼波横: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 4.山是眉峰聚: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 5.眉眼盈盈处:山水交汇的地方。盈盈,形容仪态美好。 6.才始:方才。 赏与思: 这是一首送别词。诗人把清澈的江水比喻为美人的眼波,把青黛的山峦喻为美人的眉峰,而友人要去的浙东,是“眉眼盈盈”处,是“春”归去的地方。为什么山水会变得这么可爱而动人?因为此别是诗人送鲍浩然去浙东见心上人的。诗人真心祝愿友人“和春住”,也就是和心上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诗人把真挚感情寄托在景物里面,使景语都变成了情语,营造了一种令人神往的美妙诗境。 童诗:春天长什么样 我问青山: 春天长什么样 青山说: 我就是春天的眉峰 我问河流: 春天长什么样 河流说: 我就是春天的眼波 我问花朵: 春天长什么样 花朵说: 我就是春天的脸蛋 我问草地: 春天长什么样 草地说: 我就是春天的裙子 哦我知道了 原来春天的模样 像我最心爱的人 16.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宋/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 松间沙路净无泥, 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注释: 1.浣溪沙:词牌名。 2.蕲(qí)水:县名,今湖北省浠水县。 3.短浸溪:指初生的兰芽浸润在溪水中。 4.潇潇:形容雨声。5.无再少:不能回到少年时代。 6.唱黄鸡:感慨时光的流逝。因黄鸡可以报晓,借以表示时光流逝。 赏与思: 词的上阕写暮春游清泉寺所见的幽雅景致。山下溪水潺潺,溪边兰草才抽出嫩芽,蔓延浸泡在水中。林间小路经过春雨的冲刷,洁净无泥。松林间的杜鹃在潇潇细雨中啼叫着。这是一幅多么幽美宁静的山林景致啊!大自然的美好唤起了诗人对人生的回味,当他看到眼前西流的兰溪水,忽然产生了奇妙的遐想:既然溪水可以西流,人为什么不可以重新拥有青春年华呢?我想,虽然人不可能返老还童,但可以永远保持一种年轻乐观的心态。 童诗:当我年老的时候 当我年老的时候 我依然热爱一切美好的事物 我喜欢在溪边驻足 喜欢在林间散步 喜欢散发幽香的兰花 喜欢雨中啼叫的布谷 虽然时光不能倒流 心却可以永远不老 虽然生活中有挫折和苦难 那又算得了什么 当我年老的时候 我依然热爱一切美好的事物 17.清平乐·春归何处 (宋/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注释: 1.无行路:没有留下春去的行踪。 2.百啭:形容黄鹂鸟婉转地鸣叫。 3.因风:顺着风势。因,凭借。 赏与思: 这首词的意境很像一篇美丽的童话。诗人喜爱春,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想知道她去哪儿了,想重新找回她。可春连一点踪迹都没留下。诗人的困惑无人能答,于是向春天的好朋友黄鹂鸟请教。小黄鹂虽然百啭千声,可还没等作者听明白是什么意思,一阵风吹来,黄鹂飞过一处蔷薇花丛不见了。整首词构思十分精妙,情节妙趣横生,留给人无穷想象。 童诗:春天去哪了 我走在寂寞的路上 找不到春天的踪影 她去哪了 我想找到她 和她一起不分手 可我问了很多人 没人能够回答我 一只黄鹂飞过来 我赶紧问她: 你知道春天去哪了 小黄鹂听了 唧唧啾啾回答我 我听得有些迷糊 忽然吹来一阵风 小黄鹂说了声再见 转身飞走了 前方 一丛灿烂的蔷薇花 向我含笑摇曳 (喜欢完整版更多的语文古诗文内容可以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daia.com/qdxw/11550.html
- 上一篇文章: 重磅作品重生八零英雄身份被女儿曝光
- 下一篇文章: 邪肆太子妃帝国的太子,有一个爱他爱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