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记忆四百年的坚守
四百年的坚守 彝族人自古就生活在崇山峻岭之中,青黛的高山、蓊郁的森林、幽深的峡谷、暗黑的山洞都以深浓的色泽、烙印在他们的观念里。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彝族逐渐形成了尚红、尚黄、尚黑的三色文化。彝族赋予了三色博深的象征意义。黑色代表土地,红色代表火、血液,黄色则是太阳光辉的象征。漆黑的土地、亮红的火焰、血液,金色的阳光,黑、红、黄三色融为一体,影响着彝人的衣、食、住、行,进而渗透到审美意识、文化观念中。 三色文化最集中的体现莫过于凉山彝族最喜欢的生活器皿彝族漆器了,彝人用红、黄、黑三色在器物上勾绘着整个民族的性格与气质。 喜德是大凉山深处的漆器之乡。据说,彝族漆器起源于凉山州喜德县的彝家村寨——阿普如哈,有一千多年的传承。在阿普如哈村,吉伍家支(家族)因精湛漆器制作技艺闻名遐迩。 吉伍家支至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而今,第十六代传人——吉伍巫且的手艺最为精进。吉伍巫且今年六十二岁,没有念过多少书,汉语也说得磕磕绊绊,但他为家族手艺挣得了荣耀:作为彝族漆器髹饰技艺仅有的国家非遗传承人,吉伍巫且用毕身精力保存彝族传统漆器的制作工艺。吉伍巫且的儿子吉伍五呷,也继承下父亲的手艺,成为吉伍家支的第十七代传人。 用来制作漆器的木材,取自海拔三千多米的高山,主要是树龄在七年以上的桦槁木和杜鹃木。这些木材需要经过纯手工的反复干燥、制胎、打磨工序,才能打造出形状各异的器皿雏形。 传统的彝族漆器只有黑、红、黄三种颜色,分别用土漆、石黄、银朱三种天然颜料漆绘而成。在古法制作中,刷漆器的大漆十分讲究。手艺人需要到树林里割开漆树树皮,收集从韧皮流出来的白色粘性乳液,经特殊手段加工,制成黑色底漆。黑色源于彝族人对土地的崇拜。无论皮、角、竹或是木胎漆器,均以黑色打底,底色要上三层,每上一层都要等上一层颜色彻底风干。 制好大漆,接着就用大漆绘制图案。除了黑色,彝族漆器还使用另外两种颜色:红色和黄色。红色源于彝人对火的崇拜,象征勇敢、热情,是能为人带来吉祥的颜色。黄色则是太阳的象征,代表富足、华丽和丰收。 传统手艺制作漆器,是在每年七月至九月开工,排除掉阴雨天,有效时间约七十天。这七十天,是手艺人最忙的时候,必须争分夺秒地绘制图案。因此,对手艺人的技术要求十分高,必须熟练到不需要草稿,拿起画笔直接上手的程度,而且三种颜色绘制的图案要精美、匀称、饱满、温润。红色与黄色为主基调的图案,要跟作为底色的黑漆形成鲜明的对比效果。 在图案的选取上也十分讲究。彝族人崇拜山和日月星辰等自然现象,从古代沿袭下来有祭祀山神和祭星等活动,这些风俗被形象地描绘到漆器上。此外,彝族人的日常生活和自然环境也是漆器纹样设计灵感的主要来源。于是,日、月、花、鸟等元素,通过纹路、色彩的组合形成图案,被绘制到漆器上。 传统漆器绘好后,要放到地窖里阴干。现在则置于阴干房里,将大盆覆盖于刚漆好的漆器上,隔三差五随时洒水,保持湿度。要点在于,全程要避免灰尘,且不能见光。漆完全干透要三年,时间少一天效果都不会好。木头没吸进去水,没吃进去漆,光滑的表面张力不够,漆很容易脱落。 从采伐原木到验收、清洁,整个漆器的制作过程耗时少则十三个月,多则三年。但一件漆器至少可以保存三百年。这一点,我们在吉伍巫且家收藏的漆器中得到了明证: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的牛皮碗,存放在陈列柜中,纹路清晰、色彩依存,器形仍然完好如初。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daia.com/qdtx/862.html
- 上一篇文章: 鑫盛动态盛青黛集团公司与广州海学科技
- 下一篇文章: 0627行鱼涨停复盘题材白马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