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万利 http://www.bdfyy999.com/zhuanjiatuandui/m/103356.html

不管身处何方,一提到永州,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湘菜之首:东安鸡;而一提到东安鸡,就不得不说我们的千年古镇:芦洪市。

芦洪市镇地处东安县的中北部,公元-年为应阳县知府所在地,唐高祖武德七年立芦洪戌,明太祖洪武三年设芦洪巡检司,一直延至清道光九年。芦洪市镇历史悠久,名人辈出,年被列为湖南省历史文化名镇。而在芦洪市镇这个千年古镇就有九件你不得不知道的事。

on.1没有一只鸡能活着离开芦洪市

东安鸡是一道经典湘菜,因起源于东安县芦洪市镇而得名,被列为国宴菜谱之一、八大湘菜之首。正如没有一只猪能活着离开东北,没有一只鸭子能活着离开武汉,没有一只兔子能活着离开成都,没有一只鹅能活着离开广东,在芦洪,同样也没有任何一只鸡能够活着走出芦洪市。

据史料记载,用于制作“东安鸡”鸡种源于芦洪市山林野生原鸡,自多年前就为芦洪市人饲养,历千年不衰,保持了野生原鸡的体形外观和肉质特征,以其色黄,皮滑、骨脆、肉嫩、香味浓郁等特点,为鸡禽佳品。

西晋时叫“陈醋鸡”

西晋惠帝永熙元年()于应水之滨设立县治,叫应阳县,时任县令为县衙挂匾,举行了隆重的庆典仪式,召集各乡父老前来祝贺,请当地名厨操刀把勺,大摆宴席。按照当时风俗,正规的酒席到了第五道菜就是鸡肉,叫“鸡开口”。那一次的“鸡开口”吃起来有点酸,这一酸,酸开了食客的胃口。散席以后,县令把厨师叫去,问他怎么想到在鸡肉里放醋调味?厨师忙跪在地上说,:“大人恕罪!我不是故意的,当时很急,错把陈醋当料酒放了,无奈中为了除醋味,我立即加了一些花椒、生姜。下不为例,请县令大人恕罪!”县令笑起来,高兴地说:“恕什么罪呀!起来起来!大家都说这放了醋的鸡真好吃!我叫你来是要嘉奖你!”谁知一时巧合,竟创造了一道名菜。从此,“陈醋鸡”的做法就在民间传开了。

清末时叫“官保鸡”

清朝末年,湘军将领席宝田因镇压太平天国和贵州苗族起义有功,清廷诰封席宝田为光禄大夫,授予“太子少保”称号,深受朝廷器重。一次,曾国藩、左宗棠、刘坤一等到席宝田家做客,酒席中上了这道“陈醋鸡”,家厨为了增加鲜味,特在“陈醋鸡”里加了些陈年乳豆腐汁,这样做出来的“陈醋鸡”不但酸辣可口,而且香脆有余。曾国藩等人吃了,赞不绝口,左宗棠问及菜名时,席宝田本想说“陈醋鸡”,可又想到这名字太土,支支吾吾说不清楚。曾国藩插嘴说:“这是席官保家的特产,就叫‘官保鸡’吧!”左宗棠、刘坤一附和说:“对!名将家里出名菜,官保鸡,好名字!”从此,这道菜就传到了宫廷。

民国时叫“东安鸡”

年第一期北伐,中国国民党著名爱国将领唐生智任北伐军前敌总指挥。北伐胜利以后,唐生智定居南京。为了庆贺北伐胜利,他在南京设宴招待他的部下和同僚,酒席间出了一道“官保鸡”。他的私人厨师是伍家桥人,在厨艺上更加讲究。首先选用的鸡必需是没有生过蛋的雌鸡,重量不超过一斤半;制作时火功恰到好处,保持鸡骨头里的血呈鲜红色;在刀法上,一只鸡除了内脏,一共切成十六块,摆在盘子里,正好是一只完全的鸡。部下和同僚吃过之后,都说,这道菜造型美观,色泽鲜艳,肉质鲜嫩,酸辣爽口,肥而不腻,食多不厌,香气四溢,营养丰富,香、甜、酸、辣、嫩、脆六味俱全。问这菜叫什么名,唐生智正要开口,在旁的顾伯叙提醒说:“家乡风味家乡菜。”唐生智马上说:“这是我们东安的特殊菜,叫‘东安鸡’。”唐生智外交广,待客常以“东安鸡”做压席菜。郭沫若的《洪波记》也记载:抗日战争时期,唐生智在长沙水陆州的公馆里设宴招待了他,其中,东安鸡的菜味特佳。

年2月,美国总统访华期间,毛泽东设宴款待尼克松,席间也有东安鸡这道菜。尼克松边吃边夸,回国后,还大加赞赏东安鸡味道绝佳。很快传入南洋、北美、约旦、马来西亚、日本、新加坡等国。从此,东安鸡被列为国宴菜肴,为八大湘菜之首。

on.2树德山庄

湖南省东安县芦洪市镇赵家村。是民国时期爱国名将唐生智(-)的故居。年唐生智回乡修建故居,名为树德山庄。年建以其父命名的耀祥中学,与山庄连成一体。山庄建筑宏伟壮观,中西结合式结构,风格独特。按“四进三井”设计。取《老子道德经》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意,寄望子孙繁衍,永世荣昌。大门一边凹进,一边凸出称“阴阳门”。

on.3古石桥

家乡的小河不宽不深,却常年流水潺潺,清波涟漪。家乡的石拱桥不高也不大,可经历了多年的风风雨雨依然屹立,不偏不倚,不陷不倒,任凭过客匆匆,人来人往。

石拱桥是何人所建、为何选择在连接小街与十八家街之处,我未曾考证过。从我记事起,它就坚守在那里,现在以及将来它还会守在那儿。据说石拱桥始建于宋朝。桥长56米,宽3米,高4米,桥拱为3孔,半圆形(倒影在河里呈圆形),是湖南省尚存最早最好的三座石拱桥之一。整个拱桥全都用青石垛、青石砖、青石板筑成,未用其他杂质材料,更没有钢筋水泥或别的构件,全赖能工巧匠的智慧和汗水来筑建,全赖砖块之间相互拱挤形成的整体合力来承重。整座桥给人视觉冲击乃大气的青黛色,显得十分古朴、素雅、凝重、坚实。

on.4应水河

应水河,亦名芦洪江,系湘江一级支流,发源于东安县与邵阳县分水岭的黄花山东麓,源头在邵阳的崇山峻岭,始为一脉细流,穿越峡谷密林,沿途汇聚无数山溪小涓,渐渐成了气候,流经大盛桥、新圩江,沿途接纳栗木水、大浪水、龙井水、龙合水、西涧水、南涧水,抵达古镇芦洪市的时候,温驯而舒缓,露出满面笑纹而来,经冷水滩区高溪市西南注入湘江。

相传远古时期,水神共工兴风作浪,使得大地到处都是洪水,舜皇便派大禹治水,大禹找到了共工大战了一场,最后共工打不过大禹,就逃到了芦洪市,化成九条龙,这九条龙分别躲进了九个相连的岩洞,于是人们就把这处岩洞叫做“九龙岩”

若干年以后,九条妖龙出来作怪,洪水滔滔,连大王岭也被淹没了,大禹知道这事后,立即派应龙将军来治水,应龙将军到芦洪市后,与九条妖龙又大战了一场,九条妖龙不敌应龙,又躲进岩洞里去了,应龙将军也是一条龙,他把爪子在地下一抓,抓出了一条河,让水流入湘江,人们为了纪念应龙将军,便把这条河称为“应水”。

on.5斩龙桥

斩龙桥始建于宋庆历年间,它是湖南省现存最早最好的三座石拱桥之一。斩龙桥长56米,宽2.2米,桥有3拱呈半圆形,拱与水中倒影相吻,呈现出三个浸入水中的圆月。桥面用青石板铺砌,两边有石栏石柱,每根石柱上雕有貌似仙桃的石垛。拱脚薄而尖,亭亭玉立。整个石桥全部用青石垛、青石板、青石砖筑成,每根石柱上蹲着一个雕技精湛、造型精巧的石狮子或石桃子。据说,有了这些石狮的护卫,每当暴雨山洪,兴风作浪的孽龙就不敢经过石拱桥。如果偶有瞎眼龙或胆大妄为的孽龙混水穿拱,桥上的石狮会奋不顾身砸将下去,必将孽龙砸死,保护桥身安全。历经年洪水冲击依然屹立不倒,有诗赞曰:“斩龙桥上装宝剑,岂管洪魔来盖天。气势汹汹来到此,神剑一挥妖龙斩。”

斩龙桥从建成那一天起,就是京城经长沙通往广西的必经驿道和兵备道,兵家必争之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敌我双方都曾在这里发生过激烈的争夺战。据说年,日寇入侵古镇,曾从飞机上投掷两枚炸弹企图炸毁“斩龙桥”,但未得逞。解放初期,白崇禧之部欲阻止解放军南下,投掷数枚手榴弹炸桥,结果仅炸毁了两根桥栏柱。

在斩龙桥左侧第七级台阶上还发现碑刻女书,碑长0.43米,宽0.34米,厚0.27米,重23公斤。上面的女书文字有五直行、四横行,二十余字和字痕,已能辨认出“东”、“分(婚)”、“大”、“笑”四个字。斩龙桥碑刻女书的发现,说明女书的书写并非局限于纸质和布质;女书流传的时间也不是一代两代的问题,而是一个世纪以上的事;女书流传的地域,也不仅仅在江永上圩江一带,而是在湘、桂、粤甚至更广大的地区。同时也打破了女书“传女不传男”的说法,女书的使用并不局限于女性,可能有着更为广泛的社会用途。

on.6九龙岩

距离芦洪市一公里许的东郊,有一座九龙山,山下有一处载入《湖南省志》的名胜古迹——九龙岩。

九龙岩名于唐而显于宋,相传曾有樵夫遇黄衣九老,各持藤杖,问其姓名住址,但言不远。俄而雷震晦冥,入岩不见。九老乃九条黄龙所变,故名九龙岩。北宋翰林学士王观游九龙岩诗说:“山寒蛰龙眠忽醒,黄衣九龙岩下行”。写的就是这个传说。

on.7席宝田故居

湘军年,东安三分有其一。湘军三大主力之一“精毅营”主帅、清朝中兴功臣、正一品提督——席宝田故居——席家大屋建筑群,位于湖南东安芦洪市伍家桥,是永州古民居经典之作,具有明清江南建筑的典型风格,是永州地域的自然特色与文化神韵的突出反映。所有院落取材用料讲究,工艺造型别致,规划设计独到,有较强的儒家文化底蕴。多数院落间青石铺道,院内结构整齐划一,天井过道皆用石条铺成,雕梁画栋,丰富多变。

席宝田为修建席家大院,大量征集湘南甚至是全国各地来的工匠们,在官宅落成后,工匠们居住的工棚,被席氏家族整改成商铺、街道,街道宽约3米,上有瓦檐遮风挡雨,边有木条板凳供休憩,内为铺面商号经营,这便是著名的伍家桥“半边街”。

on.8千年古街

芦洪市老街是一条千年古街,长1米,宽6米,街区面积2平方公里,呈“Z”形沿河延展。联排的木瓦结构二层小楼沿街而建,临街的房门相对而开,开门即可见前厅,是典型的旧时经商作坊。这条保存完好的老街,可以寻觅到一些古老的手艺,打铁铺子、裁缝店、手工织竹艺、弹棉花、擀面条、手工秤、豆腐坊、书画室。老街居民生活还保持着原汁原味的古朴风息,只见大妈大婶在河边洗衣槌被,街坊邻舍和谐共处,一切显得那么的悠闲自在安祥。走在老街上,仿佛回到了孩提时候,怀旧如故,令人倍感亲切。

据《东安县志》记载,老街是东安的古县城(应阳县)有所在地,自西晋惠帝元年(年)至隋文帝开皇9年,县治历时年。

on.9芦洪市镇中心村油菜基地

芦洪市镇曾经叫应阳古镇,是东安县有名的历史文化重镇,农民素有种油菜的传统。油菜经过秋冬播种,再通过寒流“考验”,迎来了“五彩缤纷”的春天。如今,一片片油菜花,将山野装扮得绚烂多姿,灵气十足。成片的“油菜花海”无疑成了最美的风景,惹的游人竞相观赏;而“油菜花”带动乡村游,所产生的“油水”也让农民朋友喜笑颜开。

近年来,在上级部门大力协助下,东安县芦洪市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围绕绿农村、美家园、促发展的思路,鼓励干群群众多种美景,把农耕文化传承和生态农业发展高融合,重点沿芦江河畔、东芦线、冷芦线,打造美丽乡村油菜示范带,勾画一幅美丽的春天图,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真正落地生根,力争让荒坡披绿装、乡村变景区、田园变花园,实现“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目标。

如果你是芦洪市的,赶紧来点个赞!

阅读原文,进入东安本地文学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daia.com/qdtx/8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