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好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zjft/190912/7461259.html

速写中国

中国最大的速写社群

和煦的春风

碧波荡漾的湖面

这里是北京的梦里水乡

银锭桥,位于北京什刹海的前海和后海之间的交接处。为南北向的单孔石拱桥,横跨在连接前海与西海的细脖处,长12米、宽7米、高8米、跨径5米,有镂空云花栏板5块、翠瓶卷花望柱6根,因形似银锭故称银锭桥。是小燕京八景之一,站在桥上天气晴朗时可遥望西山,故称“银锭观山”,特别是在雨过天晴的夏日,碧空如洗,放眼西眺,但见西山郁郁葱葱,层峦叠嶂,令人心旷神怡。

银锭桥高山白杨

银锭桥身两侧镌刻着由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单士元老先生题写的“银锭桥”三个楷体大字。字体工整浑厚,满着绿色,与周围的碧水、高杨、翠柳相融。桥下水波粼粼,金光闪闪,桥畔杨柳夹岸,葱茏流翠;桥周围古宅相拥,胡同密集,古韵悠然;隐于浓荫中的王府、寺庙的屋顶飞檐依稀可见;桥的附近有宋庆龄、郭沫若等多处名人故居,更有著名的后门桥、火神庙、荷花市场、恭王府、广化寺、烟袋斜街、广福观、钟鼓楼,烤肉季、庆云楼等,一派清雅幽静和游客熙攘并存的氛围。

银锭桥张大仙

银锭桥虽小,却鼎鼎大名,它位于小石碑胡同南口、银锭桥胡同北口,南北横跨在什刹前海与后海连接的细脖处。银锭桥始建于明代,已有多年的历史。

由于其地风光旖旎,最是风雅去处,有明以来,对其的称颂不绝于史。例如《帝京景物略》中记载:“崇祯癸酉岁(崇祯六年、公元年)深冬,英国公乘冰床,度北湖,过银锭桥之观音庵,立地一望而大惊,急买庵地之半,园之,……西接西山,层层弯弯,晓青暮紫,近如可攀”。

由于银锭桥建在两海之间的葫芦腰处,因此,站在桥上往西望去,越往西水面越宽阔,直到烟水苍茫,尽头现出青翠的西山,所以,此地又称“银锭观山”。明代《燕都游览志》描述道:“银锭桥在北安门海子桥之北,此城中水际看西山第一绝胜处也。桥东西皆水,荷芰菰蒲,不掩沦漪之色。南望宫阙,北望琳宫碧落,西望城外千万峰,远体毕露,不似净业湖之逼且障目也。因此“银锭观山”早已是著名的燕京小八景之一。

年,该桥被公布为西城区文保单位,年后,银锭桥桥头东南处立起了一块由杨萱庭书“银锭观山”四字的巨石,别看银锭桥桥体不大,却是什刹海景区的神来之笔。

看众多的游船

交汇在桥下的情景

想起了张择端笔下的“清明上河图”

银锭桥牛妞

自古以来银锭桥有“三绝”。

“三绝”之首是眺望西山。人们站在银锭桥上西望,领略西山浮烟晴翠的绰约丰姿。这是因为银锭桥地势略高,宽阔颀长的后海又构成了一个扇面形的视角,再兼过去房屋建筑低矮,西山便呈现在人们的视野里。“银锭观山”是旧燕京16景之一,明代史籍已有明确记载,明代文学家李东阳曾喻此处为“北京第一山水”。

“三绝”之雅是观赏荷花。清代竹枝诗吟道:“地安门外赏荷时,数里红莲映碧池,好是天香楼上座,酒阑人醉雨丝丝。”在什刹海,每当赤日炎炎的盛夏,正是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花中君子”竞相吐艳之时。晴日,红荷映霞,灼灼似火;雨天,粉荷银珠,盈盈欲坠;风过,莲蓬摇曳,清香飘溢;其赏心悦目的雅兴,实难以言喻。

“三绝”之美是品尝烤肉。“客旅京华,问道季家何处?香浮什刹,引来银锭桥边。”这副对联告诉我们,距银锭桥数十步处,便是百年老字号“烤肉季”。烤肉,这种最早由蒙古族传入北京的珍肴,初始就在露天烧烤,野味十足,不腥不腻。在炙条下燃烧着松木,炙条上翻烤着鲜嫩的羊肉,松烟的香味与羊肉的香味混在一起,四处飘散,使你食欲大增。一手执壶抿酒,一手啖肉,一边观赏桥畔的荷花,体味“炙味香飘清清烟”的美韵和意境。后来这种烤肉的吃法,移到店内,冬夏皆宜,更增加了许多雅兴乐趣。不少文化名人、外国宾客都曾在这里品尝烤肉,临窗观览,品味民情、民俗、民风。

银锭桥张大仙

清明小长假

人们有踏青的传统习俗

银锭桥上的游人

南来北往摩肩接踵

银锭桥Mr.吴

在这里还有一个特殊的景观就是“银锭桥下水倒流”。因为整个北京地形是西北高、东南低,所以后海和什刹海的水从西北流向东南方向,银锭桥下的水流方向一般也是由西向东流。过去后海的水除了经银锭桥向东流外,还有一条水道是从后海西南岸沿今柳荫街向南流,然后在三座桥东拐入什刹海。清末至民国期间,当时的政府无暇顾及河湖水系的治理,湖里淤泥沉积很厚,当银锭桥东侧的湖底淤泥高于西侧湖底时,桥下的水就不能从西侧流向东,而是从桥东反流向西,出现了银锭桥下水倒流的特殊景观。

民间对此处观景之妙还流传有“银锭观山水倒流”的俗语,说的是:后海较前海地势低,如果关闭前海东、南岸处的两个水闸,水就会由前海通过银锭桥倒流回后海。还有一说:早年,银锭桥处是土坡,西海水经引水槽过李广桥入前海,再回流,经银锭桥至“恭王府洗马坑”,这一说法从地图上看确有道理。这样的情况一般维系时间不长。现在的城市水系经过多次科学的改造,已经变成了“顺流而下”,“水倒流”的景观也就消失了,只剩这句歇后语还能唤起人们的一点怀旧的记忆。

银锭桥张大仙

银锭桥向南是前海和银锭桥胡同

向北是小石碑胡同和烟袋斜街

还有前海和后海南岸北岸的道路

东西南北四面八方

几条路都需在银锭桥交汇

所以银锭桥的游人非常之多和热闹

银锭桥神马

在银锭桥上,旧京风景一览无余。东望小桥流水人家,西望则远山叠翠,天边烟波浩淼,视野深阔,又是一番情趣,著名的“银锭观山”和“海水倒流”就在这儿;再看桥的南部,是著名的大小金丝套古老胡同,桥的北面走上数十步,就到了古香古色的烟袋斜街。四面环视,古朴之情与观山景色和谐地融为一体。

从年初春开始,忽然酒吧风刮到了前海后海,什刹海逾发热闹起来,北京人和游客像重新发现了一个北京的后花园一样,游客和商家都奔向了这里。从那年起,以前还颇显平常平静的什刹海,过去差不多只是北京人偶儿走走和附近居民遛弯钓鱼,游泳划冰的什刹海,突然间异军突起,声名远播,成为了北京新的著名景点,商铺酒吧鳞次栉比,游人纷攘,尤其是前海后海和围绕银锭桥附近各家风格的酒吧商铺遍布,现在这里是一个适合观光休闲的好地方。

前海与后海两岸

各家酒吧商铺非常之多

歌手在酒吧抱着吉他

轻声弹唱

人们依窗而坐

享受着这份闲情和美景

银锭桥上西望

青黛色的西山映入眼帘

银锭观山至今仍存

放几张有意思的老照片和绘画作品

50年代的什刹海水系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附:银锭桥的修建

银锭桥以小燕京八景“银锭观山”著称于世,但是古老的银锭桥早已不是原物了。据文献记载,民国时期,年的冬季,曾经对银锭古桥进行了改建,将拱起的桥面改为平拱,便于行人及车辆过桥,但严重压缩了桥孔。年春,三海清淤,对银锭桥进行过保护性维修,却使外观大变。年5月,东侧桥栏南半为汽车撞毁,藉此桥栏全部改为砖砌。

年5月至9月,又重修桥面、桥栏,在东、西桥栏中间栏板外侧镌刻了文物专家单士元题写的“银锭桥”三字,几乎原地新建了一座银锭桥。

年8月1日,银锭桥列为西城区文物保护单位。年再次改建银锭桥,旧桥被拆除改建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加宽桥面,增高桥孔,以利通航。

令人难以置信,以往各次维修居然均未对基础进行加固处理,造成巨大隐患。年7月,经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第三检测所检测,评定银锭桥为危桥,因桥基下沉,须拆除重建。工程于年11月19日开工,年6月28日正式竣工亮相。此次银锭桥修复工程,对桥基进行了彻底处理,本着“拆旧如旧”的原则,最大程度地还原了银锭桥原貌。修复中实施了交通封闭,为此在桥梁西侧架起一座钢桁便桥作为临时桥梁。

-----------------------------------------

欢迎加入

写生北京

长按/扫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daia.com/qdtx/7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