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中医解说湿气
这些年来,人人都服祛湿药,砖家皆谈除湿法。 不过各位有没有深入研究过,湿气到底是什么呢? 1.什么是湿气 “湿气”是身体里水液、营养,因过剩或运行失常所产生的一种物质。 2.生湿的原因 第一种,由于逐渐提高的生活水平,能吃肉就不吃菜,这种长期高热量油腻的饮食习惯,超出了脾胃所能承受的范围。久而久之,这些无法被吸收的食物,在脾胃中越堆越多,逐渐就化为痰湿。 另外,酒最易生湿的东西,长期、大量饮酒的人,几乎个个湿气重。 第二种,现在人们普遍缺乏运动,肌肉得不到锻炼。而脾主肌肉四肢,身体的慵懒,会令脾气懈怠。因此,长期慵懒使脾胃功能下降,而脾又主管食物吸收和水液代谢,久而久之,食物积存和废水积存,就会生湿。 再加上缺少运动的人,气血流动缓慢,水液代谢效率就低,废水很容易积存下来化为湿。 第三种,很多女性好食寒凉食物,衣物能少穿就不多穿,但这种长期的不良习惯易伤阳气,从而影响水液代谢,产生湿气。 第四种跟生活习惯无关。在环境非常潮湿的地方生活,比如南方大部分地区,身体不能抵御湿气侵袭,湿气就会存留在体内。 3.查查湿气重不重 看舌头:伸出舌头来照照镜子,每个人舌头上都有一层白白的舌苔,如果你的舌苔是薄薄的能透出红色的舌色,那一般湿气不重。 但舌边有齿痕印,舌苔厚得都看不到舌色了,就表明湿气较重(舌根苔厚正常),基本可以确定腹中多痰湿。 看身体感觉:湿重的人,常常会感觉身体沉重、慵懒、无力。 大便易黏腻或稀溏 那么,问题来了 。 。 。 怎样祛湿,怎样补脾胃 除湿可食用薏米或红豆,薏米,在中药里称“薏苡仁”,可以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久服轻身益气。红豆,在中药里称作“赤小豆”,也有明显的利水、消肿、健脾胃之功效。 祛湿,先养脾胃 ▼ 《黄帝内经》里说“胃主受纳”“脾主运化”,湿气重多是由于脾胃运化水湿功能失调,水湿积聚体内所导致;脾虚引起身体机能减弱或衰退,造成肥胖、四肢身体不温,大便不成形、内脏功能衰退及水肿等问题。同时,中医认为,脾具有“土”的特性,土很容易吸水,所以湿气进入体内最容易伤脾,而现代人大多都存在“脾湿”问题。 中医教你“食疗”排除体内湿气 祛湿颗粒(绿苦茶):绿茶、决明子、苦瓜、银杏等提取物。(绿茶:消食化痰,去腻减肥;苦瓜:清热解毒,益气解乏,益肾利尿;决明子:润肠通便,清肝明目;银杏:抑菌杀菌) 一、运化:绿苦茶不仅可以加速食物分解,而且会提高胃肠道对食物营养选择性吸收效率,降低脂肪吸收。 二、代谢:绿苦茶有效成分让身体的代谢废物加速排泄,甩掉身体垃圾,卸掉身体负担! 饮用方法:每次饭前取一包绿苦茶放入杯中,冲入ml热水,2-3分钟后饮用。每日两次。 还有两姐妹 双花决明茶---清热解毒、滋阴润燥、养肺益气 清道颗粒---美容驻颜、通便洗肠排毒 健脾小妙招 餐餐只吃七分饱 吃东西绝对不能吃太饱,以免增加脾胃的负担。 7-9点吃早餐 早上7点到9点是胃经运行的时间,9点至11点时,则是脾经运行的时间,早餐消化后的营养物质刚好可进入脾脏,恰恰能符合生理秩序,达到养生健脾的效果。 吃挑黄色食物,健脾助胃 以五谷类来说,可食用玉米、扁豆、豌豆等;蔬果类则以地瓜、南瓜、芥兰菜、香菇类为优先……黄色食物是健脾食物的代表。 仰卧起坐、按摩小腿、穴位,都可助消化、祛湿 平日多做运动、按摩,可加强脾气的运作与功能 推荐穴位:足三里和三阴交,每穴按摩10分钟,一天一次。(补充:中脘、承山穴、丰隆穴也是祛湿大穴) 保持居住环境干爽 脾喜欢干燥不喜欢潮湿,因为太潮湿的环境会伤害脾气 全国免费咨询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daia.com/qdtx/756.html
- 上一篇文章: 人物刘若英的quot阔太生活quo
- 下一篇文章: 身体好坏,脾胃说了算您的脾胃健康吗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