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

生命是具有生长、发育活力,并按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过程。“生、长、壮、老、已”,是人类生命的自然规律。探索生命的规律,对于中医养生学来说,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

一、生命的起源

《内经》认为,生命物质是宇宙中的“太虚元气”,在天、地、日、月、水、火相互作用下,由无生命的物质演变化生出来的。天地之间所以有品类无限多样的物种,都是物质自己的运动和变化,在时间进行中形成的。《素问·天元纪大论》所说:“太虚廖廓,肇基化元……生生化化,品物咸章”,就是这个意思。人是最高等的动物,但也不过是“物之一种”,是从万物群生中分化出来的。所以《素问·宝命全记沦》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人以天地之气生”,是说人类生命的起源,源于天地日月,其中主要源于太阳的火和地球的水。太阳是生命能量的源泉,地球的水(凡其所溶解的各种营养物质)是生命形质的原料。有生命的万物必须依靠天上的太阳和地上的水才能生存,人类当然也不例外。

“四时之法成”,是说人类还要适应四时阴阳变化的规律才能发育成长。因为人生天地之间,自然界中的一切运动变化、必然会直持或间接地对人体的内环境产生影响,而人体的内环境的平衡协调和人体外界环境的整体统一,是人体得以生存的基础。在正常情况下,通过人体内部的调节可使内环境与外界自然环境为变化相适应,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如果人的活动违反自然变化的规律,或外界自然环境发生反常的剧变,而人体的调节功能又不能适应时,人体内、外环境的相对平衡都会遭到破坏而产生疾病。这说明“适者生存”,仍是生物界不可逾越的客观规律。人类只有认识自然,才能更好地适应自然,改造自然,成为自然的主人。

二、生命的运动形式

《庄子·知北游》说:“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这就是说,生命活动是自然界最根本的物质-—气的聚、散、离、合运动的结果,生命是物质运动的形式。活着的人体,是一个运动变化着的人体。《素问·六微旨大论》进一步指出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是“升降出入”,“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这就说明,只有运动,才能化生万物,宇宙间的一切吻质,尽管有大小和生存的时间长短不同,但运动是一致的。

升降出入运动,是人体气化功能的基本形式,也是脏腑经络、阴阳气血矛盾的基本过程。因此,在生理上人体脏腑经络的功能活动无不依赖于气机的升降出入,如肺的宣发与肃降,脾的升清与胃的降浊,心肾的水火相济,都是气机升降出入运动的具体体现。在预防疾病方面,同样要保持人体气机升降正常,才能抗御邪气侵犯,免生疾病。

三、生命的维持和死亡

《素问·生气通天论》里说:“生之本,本于阴阳”,这就是说,生命的根本,就是阴阳。究其原因,是由于“阳化气,阴成形”,而生命过程就是不断的化气与成形的过程,即有机体同外界进行不断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的过程。化气与成形,是生命本质自身中的矛盾,两个对立面是不断斗争的,又是统一的。化气与成形,互为消长;任何一方的太过或不及,均可导致另一方受损。但二者又结合于生命的统一体内,互相依存,互相转化。阳气化为阴精,阴精又化为阳气,否则“孤阳不生,独阴不长”。

人之所以有生命,在于构成人体的“气”具有生命力。人体生命力的强弱,生命的寿夭,就在于元气的盛衰存在;新陈代谢的生化过程,称之谓气化生理;生命的现象,本源于气机的升降出入等等,这都反映出气既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又是人体的生命动力。正因为气是生命活动的根本和动力。宋《圣济总录》提出:“万物壮老,由气盛衰”的观点,并认为“人之有是形也,因气而荣,因气而病”。张景岳则反复强调气在防病延年中的重大意义,指出气是人体盛衰寿夭的根本。他说;“盖以大地万物皆由气化;气存数亦存,气尽数亦尽,所以生者由乎此,所以死者亦由乎此,此气不可不宝,能宝其气,则延年之道也”。同样,精、血、津液亦是构成人体及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的基本物质,如《灵枢·经脉》篇说:“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十、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这就说明人体的产生必先从精始,由精而后生成身形五脏,皮肉筋骨脉等。不仅如此,人出生之后,犹赖阴精的充盈,从而维持人体的正常的生命活动,故《素问·金匮真言论》说:“精者,身之本也”。若阴精充盈,则生命活动旺盛,身健少病;若阴精衰虚,则生命活动减退,早衰多病。

还有,生命的维持还依赖于神的健康,《灵枢·天年》说:“失神者死,得神者生”。可见,神的得失关系到生命的存亡。从人体来说,神是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无不属于神的范围。它包括精神意识,运动、知觉在内,以精血为物质基础,是气血阴阳对立的两个方面共同作用的产物。

综上所述,人体的生命活动,是以体内脏腑阴阳气血为依据的。脏腑阴阳气血平衡,人体才会健康无病,不易衰老,寿命才能得以延长。这就是《素问·生气通天论》中“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的理论。

但有生必有死,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恩格斯说:“生命首先就在于:生命在每一瞬间食它自身,但却又是别的什么。所以生命也是存在于物体和过程本身中的不断自行产生和自行解决的矛盾;这一矛盾一停止,生命亦即停止,于是死就来到”。

头痛

麻黄附子细辛汤(见伤寒太阳。)

吴茱萸汤(见伤寒吐。)

清空膏(东垣)

羌活防风(各一两)柴胡(七钱)川芎(五钱)甘草(炙,一两半)黄连(炒,一两)黄芩(三两,一半酒制,一半炒)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热盏内入茶少许,汤调如膏,抹在口内,少用白汤临卧送下。

白虎汤(见伤寒发热。)

安神散(东垣)

黄羌活酒黄柏(各一两)防风(二钱半)酒知母酒生地黄柴胡升麻(各五钱)炙甘草生甘草(各三钱)

每服半两,水二盏,煎至一盏半,加蔓荆子半钱,川芎三分,再煎至一盏,临卧去渣热服。东垣、丹溪治虚热头痛,大率皆以酒芩、酒连、酒柏加风剂也。

川芎散(《宝鉴》)治头风,偏正头痛昏眩,妙方。

川芎细辛羌活槐花甘草(炙)香附子石膏(各半两)荆芥薄荷菊花防风(去叉)茵陈(各一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食后茶清调下,日三服。忌动风物。

清上泻火汤(东垣)昔有人年少时气弱,于气海、三里节次约灸五七百壮,至年老添热厥头痛,虽冬天大寒,独喜风寒,其头痛便愈,微来暖处,或见烟火,其痛复作,五七年不愈,皆灸之过也。

羌活(三钱)酒知母酒黄芩(各一钱半)黄酒黄柏(各一钱)防风升麻(各七分)柴胡本酒黄连生地黄甘草(各五分)川芎荆芥蔓荆子(各二分)苍术当归(各三分)细辛红花(各少许)

分作二服,每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稍热服,食远。

补气汤(东垣)服前药之后服此药。

黄(八分)甘草(炙)当归身(各二钱)柴胡升麻(各二分)细辛(少许)麻黄(炒)苦丁香(各半钱)

上水煎服。

石膏散(《宝鉴》)

麻黄(去根节)石膏(各一两)何首乌(半两)葛根(七钱半)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生姜三片,水煎,稍热服。

石膏散(《宝鉴》)

川芎石膏(乱纹好者)白芷(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四钱,热茶清调下。

荆芥散(《本事》)治头风。

荆芥石膏(存性,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姜三片,葱白三寸和须,使水一盏,煎至七分,食后服。

治丈夫妇人风虚头疼,气虚头疼,妇人胎前产后伤风头疼,一切头疼,并皆治之。

茵陈(拣净,五两)麻黄石膏(存性。各二两)

上为末,每服一钱,腊茶调下,食后服,服毕仰卧霎时。

羌活附子汤(东垣)

黄麻黄(各一钱)羌活苍术(各半钱)防风升麻甘草(各二分)黑附子(一分)白芷白僵蚕黄柏(各三分)

水煎,去渣温服,食后。若有寒嗽,加佛耳草三分。

麻黄吴茱萸汤(东垣)

苍术(一钱)麻黄羌活(各五分)吴茱萸(三分)本柴胡升麻黄当归黄柏黄连黄芩(各二分)半夏川乌蔓荆子(各一分)细辛红花(各少许)

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稍热服,食远。

透顶散(《本事》)治偏正头风,夹脑风,并一切头风,不问年深日近。

细辛(表白者,三茎)瓜蒂(七个)丁香(三粒)糯米(七粒)脑子麝香(各一黑豆大)

上将脑、麝,乳钵内研极细,却将前四味研匀,另自治为末,然后入乳钵内,烫起脑、麝令匀,用瓦罐子盛之,谨闭罐口。患人随左右搐之,一大豆许,良久出涎一升许则安。

大川芎丸(河间)治头风旋晕眩急,外合阳气,风寒相搏,胃膈痰饮,偏正头疼,身体拘倦。

川芎(一斤)天麻(四两,用郓州者)

上为末,炼蜜丸,每两作十丸。每服一丸,细嚼,茶、酒下,食后服。

神圣散(河间)治脑风,邪气留饮不散,项背怯寒,头痛不可忍者。

麻黄(去节)细辛(去苗)干蝎(生一半,炒一半)藿香叶(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二钱,煮荆芥、薄荷,酒调下,茶调亦得。并治血风证。

乳香盏落散(《宝鉴》)治男子妇人偏正头疼不可忍者。

御米壳(去蒂,四两)陈皮甘草(炙)桔梗(去芦)柴胡(去苗。各一两)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水一盅,入灯芯十茎,长四指,同煎七分,去渣,食后温服。

顺气和中汤治气虚头痛。

黄(一钱半)人参(一钱)白术陈皮当归芍药(各五分)甘草(炙)升麻柴胡(各三分)蔓荆子川芎细辛(各二分)

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温服,食后。服之减半,再服而愈。

调中益气汤(见劳倦。)半夏白术天麻汤(见眩晕。)

玉壶丸(《和剂》)治风痰吐逆,头痛目眩,胸膈烦满,饮食不下,及咳嗽痰盛,呕吐涎沫。

天南星(生)半夏(生。各一两)天麻(半两)头白面(三两)

上为细末,滴水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用水一大盏,先煎令沸,下药煮五七沸,候药浮即熟,漉出放温,别用生姜汤下,不计时候服。

水煮金花丸(见痰饮。)

玉真丸(《本事》)治肾气不足,气逆上行,头痛不可忍,谓之肾厥,其脉举之则弦,按之则坚。

硫黄(二两)石膏(通赤,研)半夏(汤洗)硝石(研。各一两)

上为细末,研匀,生姜汁糊丸,如桐子大,阴干。每服二十丸,姜汤或米饮下。

更灸关元百壮。《良方》中黄丸子亦佳。虚寒甚者,去石膏,用钟乳粉一两。

正元散(见劳倦。)大三五七散(见中风。)来复丹(见中暑。)黑锡丹(见痞。)

茸朱丹(《魏氏》)

好辰砂草乌瞿麦黄药子(各一两)

上为粗末,瓷碗一个,以姜汁涂炙数次,入砂在内,上铺诸药,复以盏盖了,掘一个小坑,安碗在内,用熟炭五斤,令火尽,吹去草药灰,取辰砂研细,或只独用辰砂末。每服一钱半,淡姜汤下。或加用鹿茸,去毛,切片酒浸,为末三两,和黄枣肉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人参汤下,空心服。(熟砂有毒,更宜斟酌。)

钓藤散(见眩晕。)治中汤红丸子(二方并见伤食。)葛花解酲汤(见伤饮。)沉香降气散(见气。)苏子降气汤(见气。)养正丹(见气。)既济解毒汤(见上热下寒。)

白芷散(东垣)治风头痛,搐鼻。

石膏芒硝(各二钱)薄荷(三钱)郁金白芷(各二钱)

上为细末,口含水搐鼻。

若症在太阳,加羌活二钱,防风一钱,红豆二粒,为末搐之。

川芎散(东垣)搐鼻。

青黛(一钱半)蔓荆子川芎(各一钱二分)郁金芒硝(各一钱)石膏(一钱三分)细辛根(一)钱)薄荷叶(二钱)红豆(一粒)

上为末。

瘦人搐鼻药(丹溪)

软石膏朴硝(半钱)脑子檀香皮荆芥薄荷叶(各一钱)白芷细辛(各三钱)

如圣散(《宝鉴》)治眼目偏痛,头风。

麻黄(烧灰,半两)盆硝(二钱半)麝香脑子(各少许)

上为细末,搐之。

又方

杨梅青硝石伏龙肝各等分,为末搐鼻。

瓜蒂神妙散(河间)治偏正头目昏眩,及偏正头痛。

焰硝雄黄川芎薄荷叶道人头(即苍耳子)藜芦(各一分)天竺黄(一钱半)

上为细末,含水,鼻中搐一字,神验。

火筒散(初虞)治头风。

蚯蚓粪(四钱)乳香(二钱)麝香(少许)

上为末,用纸筒自下烧上,吸烟搐鼻内。

一滴金丸(《奇效》)治首风,及偏正头风。

人中白地龙(各一分)

上为细末,用羊胆汁和丸,如芥子大。每用一丸,新汲水一滴化开,滴入两鼻中。

治八般头风。(《本事》)

草乌尖细辛(等分)黄丹(少许)

上为细末,用苇管搐入鼻中。

《斗门方》治卒头上痛。皂荚末吹鼻,嚏即止。

头风摩散方(《金匮》)

大附子(一枚,炮)食盐(等分)

上二味为末,以方寸匕摩疹上,令药力行。

《圣惠》治风头痛,每天欲阴风雨先发者。用桂心一两,为末,以酒调如膏,用敷顶上并额角。

治头风饼子(《圣惠》)

五倍子全蝎土狗(各七个)

上为末,醋糊作如钱大饼子,发时再用醋润透,贴太阳穴上,炙热贴之,仍用帕子缚之,啜浓茶,睡觉即愈。

冲和膏(《玄珠》)治偏正头风肿痛,并眼痛者。

紫荆皮(炒,五两)独活(去节,炒,三两)赤芍药(炒,二两)白芷菖蒲(各一两)

上为末,葱头煎浓汤调涂。

秘方贴头风热痛用大黄、朴硝各等分,为末,井底泥和捏作饼,贴两太阳穴。

秘方茶调散(《玄珠》)治风热上攻,头目昏痛,及头风热痛不可忍。

片芩(二两,酒拌炒三次,不可令焦)小川芎(一两)细芽茶(三钱)白芷(五钱)薄荷(三钱)荆芥穗(四钱)

头巅及脑痛,加细辛、本、蔓荆子各三钱。

上为细末,每服二三钱,用茶清调下。

芎术汤(《奇效》,下并同)治湿头痛,眩晕痛极。

川芎附子(生,去皮脐)白术(以上各三钱)桂心(去皮)甘草(各一钱)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七片,枣二枚,煎至一盅,食远服。

川芎散治风盛膈壅,鼻塞清涕,热气上攻,眼目多泪生眵,及偏正头痛。

川芎柴胡(各二钱)细辛半夏曲人参前胡防风甘菊花甘草(炙。各一钱)

薄荷(少许)

上作一服,水二盅,姜三片,煎至一盅,食后服。

菊花散治风热上攻,头痛不止。

甘菊花(去梗)旋复花(去梗)防风(去芦)枳壳(去瓤,麸炒)川羌活(去芦)蔓荆子石膏甘草(炙。各一钱半)

上作一服,水二盅,姜五片,煎一盅,不拘时服。

芎辛导痰汤治痰厥头痛。

川芎细辛南星陈皮(去白)茯苓(以上各一钱半)半夏(二钱)枳实(麸炒)甘草(各一钱)

上作一服,水二盅,姜七片,煎至一盅,食后服。

大追风散治久新偏正头疼,肝脏久虚,血气衰弱,风毒上攻,头目眩晕,心烦,百节酸疼,鼻塞声重,项背拘急,皮肤瘙痒,面上游风,状若虫行,一切头风。兼治妇人血风攻注。此药消风化痰,清利头目。

川乌(炮,去皮脐)防风川芎荆芥僵蚕(炒去丝)石膏()甘草(炙。以上各一两)白附子(炮)全蝎(去毒,炒)羌活地龙(去上,炒)南星天麻白芷(以上各五钱)乳香(研)没药(研)草乌(炮)雄黄(以上各一钱半)

上为细末,每服半钱,临睡细茶汤调服。

止痛太阳丹天南星川芎(各等分)

上为细末,用连须葱白,同捣烂作饼,贴于太阳痛处。

治气攻头疼不可忍者蓖麻子乳香(各等分)

上同捣烂作饼,贴太阳穴上。如痛定,急去顶上解开头发出气,即去药。一方,无乳香。

治头痛不可忍方上用蒜一颗,去皮,研取自然汁,令病患仰卧垂头,以铜筋点少许,滴入鼻中,急令搐入脑,眼中泪出,瘥。

治头痛上用水调决明子末,贴太阳穴。一方,作枕,去头风,明目。

急风散治男女偏正头风,夹脑风,太阳穴痛,坐卧不安。

川乌(生,去皮脐)辰砂(研,各一两)南星(生,二两)

上为细末,用酒调涂痛处,小儿贴囟门。

点头散治偏正头疼。

川芎(二两)香附子(四两,炒,去毛)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后用茶清调服。

芎犀丸治偏正头疼,一边鼻不闻香臭,常流清涕,或作臭气一阵,服芎、蝎等药不效者,服此不十服愈,及治喷嚏稠浓。

川芎朱砂(研,纳一两为衣)石膏(研)片脑(以上各四两)人参茯苓甘草(炙)细辛(以上各二两)犀角(生用)栀子(各一两)阿胶(炒,一两半)麦门冬(去心,三两)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或二丸,食后细嚼,茶、酒任下。

葫芦巴丸治气攻头痛如破。

葫芦巴(炒)三棱(锉,醋浸炒干)干姜(炮。各一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不拘时,温生姜汤或温酒调服。及治瘴疟瘥后头痛。

〔偏头风〕

川芎散(《宝鉴》)

甘菊花石膏川芎白僵蚕(各六钱)

上为极细末,每服三钱,茶清调下。

洁古方治头痛连睛痛。

石膏鼠粘子(炒)

上为细末,茶清食前调下。

细辛散(东垣)

细辛(两分)川芎(七分)柴胡(两分)黄芩(酒炒,一钱)生黄芩(五分)瓦粉(两分)甘草(炙,一钱半)黄连(酒炒,七分)芍药(半钱)

每服三钱,水煎,食后温服。

治偏头疼方郁金(一颗)苦葫芦子(一合)

上为细末,用白绢子裹药末一钱,于新汲水内浸过,滴向患处鼻中,得黄水出即瘥。

仙灵脾浸酒方治偏头风,手足不遂,皮肤不仁。用仙灵脾一斤,细锉,以无灰酒两斗浸之,春五、夏三、秋七、冬十日,取出药。每日随性暖酒饮之,常令醺醺,不得大醉,酒尽再合。合时忌鸡、犬见之。

白附散(《本事》)治风寒客于头中疼痛,牵引两目,遂至失明。

白附子(一两)麻黄(不去节)川乌南星(各半两)全蝎(五个)干姜朱砂麝香(各两钱半)

上为细末,酒调一字服。略睡少时效。

治偏头风猪牙皂角(去皮筋)香白芷白附子(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一钱,腊茶调下。右疼右边卧,左疼左边卧,皆疼仰卧,食后服。

一粒金(东垣)治偏头风。

荜茇(以猪胆汁拌匀,入胆内悬待阴干用)玄胡索青黛白芷川芎(各一两)

上为细末,无根水为丸。每用一丸,以无根水化开,搐鼻内,外以铜钱咬口内出涎。

〔雷头风〕

清震汤(《保命》)治头面疙瘩,憎寒拘急,发热,状如伤寒。

升麻苍术(米泔浸一宿,各四钱)荷叶(一个,全者)

用水二盅,煎八分,食后服。

茶调散(即二仙散。)

大黄黄芩(各二两)牵牛滑石(各四两)

上为细末,滴水为丸。如小豆大。温水下十五丸,每服加十丸,以利为度,日三服。

神芎丸(子和)治心经积热,风痰壅滞,头目赤肿,或有疮疖,咽膈不利,大小便闭涩,一切风热之证,并宜服之。

大黄(生)黄芩(各二两)牵牛(生)滑石(各四两)黄连薄菏叶川芎(各半两)

为末,滴水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后温水送下。

乌荆丸(见中风。)

愈风饼子(子和)

川乌(炮,半两)川芎甘菊白芷防风细辛天麻羌活荆芥薄荷甘草(炙。各一两)

上为细末,水浸蒸饼为剂,捏作饼子。每服三五饼,细嚼,茶酒送下,不计时候。

凉膈散(见发热。)

黑锡丹(《和剂》)治真头痛。

沉香附子(制)葫芦巴肉桂(各半两)茴香破故纸肉豆蔻金铃子木香(各一两)黑锡硫黄(与黑锡结砂子。各二两)

上为末,同研匀,酒煮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阴干,以布袋擦令光莹。每服四十丸,空心姜、盐汤送下。一方有阳起石(半两),巴戟(一两)。

普济消毒饮子(东垣)

黄芩黄连(各半两)人参(三钱)橘红玄参甘草(生。各二钱)连翘鼠粘子板蓝根马屁勃(各一钱)白僵蚕(炒)升麻(各七分)柴胡桔梗(各二钱)

上共为细末,用汤调,时时服。或拌蜜为丸,噙化。或加防风、薄荷、川芎、当归身,咀如麻豆大,每服五钱,水煎去渣,热服之,食后时时服之。如大便硬,加酒煨大黄一钱,或二钱以利之。肿热甚者,宜砭刺之。

黑白散(洁古)治大头病,如神。

乌黑蛇(酒浸)白花蛇(去头尾,酒浸)雄黄(二钱)大黄(煨,半两)

上为极细末,每服一二钱,白汤调,无时。甘桔汤(见咽喉。)

〔眉棱骨痛〕

选奇汤(东垣)

防风羌活(各三钱)酒黄芩(一钱,冬不用。如能食,热痛者加之)甘草(三钱,夏生,冬炙用)

每服三钱,水煎,稍热服,食后时时。

祛风清上散(《统旨》)治风热上攻,眉棱骨痛。

酒黄芩(二钱)白芷(一钱半)羌活防风柴胡梢(各一钱)川芎(一钱二分)荆芥(八分)

甘草(五分)

水二盅,煎八分,食后服。

二陈汤(见痰饮。)

羌乌散(丹溪)治因风眉骨痛不止者。

川乌草乌(各一钱,此二味俱用童便浸二宿)细辛羌活片芩(酒拌炒)甘草(炙。各半钱)

上为细末,分二服,茶清调下。

生熟地黄丸(见目。)导痰汤(见痰饮。)

小芎辛汤(《良方》)治风寒在脑,或感湿邪头痛脑晕,及眉棱眼眶痛者。

川芎(三钱)细辛(洗去土)白术(各二钱)甘草(一钱)

水二盅,姜二片,煎八分,食远服。

上清散(《奇效》)治头痛、眉骨痛、眼痛不可忍者。

川芎郁金芍药荆芥穗芒硝(以上各半两)薄荷叶乳香没药(以上各一钱)片脑(半钱)

上为细末,每用一字,鼻内搐之。

治眉心并眉梁骨疼者。用二陈汤煎饮,下青州白丸子,立验。

〔头风屑〕

泻青丸

当归(去芦,焙称)草龙胆(焙称)川芎栀子川大黄(煨)羌活防风(去芦)

上各等分,为末,炼蜜为丸。鸡头大。每服一丸,煎竹叶汤同砂糖温水化下。

人参消风散(《宝鉴》)治诸风上攻,头目昏痛,项背拘急,肢体烦疼,肌肉蠕动,目眩旋运,耳啸蝉鸣,眼涩好睡,鼻塞多嚏,皮肤顽麻,燥痒瘾疹。又治妇人血风,头皮肿痒,眉骨疼旋欲倒,痰逆恶心。

芎羌活防风人参茯苓(去皮)白僵蚕(炒)藿香叶荆芥穗甘草(炙)蝉壳(去土,各二两)浓朴(去皮,姜制)陈皮(去白。各半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茶清调下。如久病偏头风,每三日服,便觉轻减。如脱着沐浴,暴感风寒,头痛声重,寒热倦疼,用荆芥茶清调下半盏。小儿虚风,目涩昏倦,及急慢惊风,用乳香、荆芥汤调下亦得。

紫菀丸(见积聚。)

〔头重〕

红豆散

麻黄根(炒,半钱)苦丁香(半钱)红豆(十粒)羌活(烧)连翘(各三钱)

上五味,为细末,鼻内搐之。

治头内如虫蛀响,名天白蚁。用茶子细末吹鼻中。

版权声明:文章、图片源于网络,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注:本平台所有内容仅为中医公益性分享,内容仅供参考

赞赏

长按







































北京比较好白癜风专科医院
北京那里看白癜风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daia.com/qdtx/2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