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美妆博物致知平台,全方位解密美妆。

是美妆博物馆的核心栏目,里面包含中国馆、西方馆、日韩馆、品牌馆等4大馆区,为大家揭开美妆行业年历史尘埃,还原波澜璀璨的美妆大世界,以期让更多人因了解而尊重、因知识而受益。

历史馆

白妆青黛:盛唐时期的美妆真相

——《揭秘古今中外美妆真相》系列4

最近人们追捧的电视剧除了《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之外,恐怕要数《大唐荣耀》了。除了剧情展现了唐代一段美丽的故事之外,吸引观众的还有剧中的历史人物妆容。

大唐荣耀景甜古装嫁衣剧照

我们感叹景甜的美貌时,也被她带回来了唐代的美妆。其实说到唐朝的美妆,人们的脑海里总是会浮现出很多与杨贵妃形象相似的美妆特点。众多周知的唐代以胖为美,是富裕的象征,是自信的表现,那在美妆的发展演变方面,又有着怎样的独树一帜呢?快跟随美妆博物馆去了解一下吧!

现代各种美妆护肤品日益增加,美妆的工序也不断增多,唐朝相比其他历史时期,经济、政治、文化等相对发达。在美妆方面,也已经有了相对完整的七道程序。这七道工序也就完美的演绎了整个盛唐时期的白妆青黛。

壹施铅粉

铅粉的美白作用是当时众多女人追捧的直接因素。所谓的“一白遮千丑”在古代也表现的尤为明显。铅粉作为当时化妆打底的第一个重要工序,是从之前延续下来的基础化妆技巧。虽然长期使用铅粉对人体也有伤害,只是在追求美貌面前,伤害早已被人抛之脑后了。据唐书记载,唐明皇每年赏给杨贵妃姐妹的脂粉费,竟高达百万两!

《中华古今注》里记载的杨贵妃将“白妆黑眉”作为新的化妆风格,受到了众多女子的竞相模仿。这无疑增加了她们对铅粉的喜爱。而人们经常会说的“铅华”一词,也被用来形容古代女子。

相传唐代有一位乐妓,名庞三娘,演技超群。年迈赋闲,不施脂粉。一日有人来邀,问曰:“丑婆,庞三娘在否?”答曰:“我外甥女不在,明日再来。”翌日,其人来时,三娘已装扮一新,来人竟不识,且说:“昨日已经见过你姨妈了”。

贰抹胭脂

胭脂也是传承了之前的美妆工序。随着后期对于胭脂制成材料的丰富,一些动物脂成分的加入,在带给人们红色妆容的同时,也使得她们由心底到肌肤感到快乐。在很多场合,她们还往往选择将经过加工的小而薄的花片直接贴在脸上,成为胭脂的另外一种形式。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记:“贵妃每至夏月,常衣轻绡,使侍儿交扇鼓风,犹不解其热。每有汗出,红腻而多香,或拭之于巾帕之上,其色如桃红也”。说的是杨贵妃,因为涂抹了脂粉的缘故,连汗水都染成了红色。同时也指出了古代女子在抹胭脂时会涂很厚的一层,关于洗下红色的胭脂水,更是用了“胭脂泥”来形容。

叁画黛眉

美妆事业的发展,不仅让化妆的技巧和方式变的多样化,在不同的时期,对美的追求标准也变化不定。唐朝的黛眉从眉型上已经多达十几种。包括之前的鸳鸯眉、分梢眉,还有小山眉、月眉、垂珠眉等。

盛唐时期的美妆,大方浓郁。那时的女子会把眉毛画的阔而断,形如桂叶或蛾翅,多数则像倒八字一样呈现于面部。她们为了避免这种略显呆板的新眉型,唐代女子会在画完眉毛之后,将一部分颜色晕开,淡淡的晕在眉部周围,因此也有新眉型画法——“倒晕眉”的出现。

对于眉妆的记录从唐朝诗人们的情感表达里也可以看出当时眉妆的发展。元稹以“莫画长眉画短眉”道出眉妆的长短大致外观,李贺更是形象的表达了“新桂如蛾眉”。白居易《上阳白发人》中“青黛点眉眉细长”的表达更受人们的喜欢,而在我们熟悉的《长恨歌》里也有“芙蓉如面柳如眉”的描写。

肆贴花钿

相比贴小而薄的花作为胭脂,花钿更受唐朝女性的喜欢。在各类影视剧中也都得到印证。花钿的颜色主要有红、黄、绿三种颜色,红色居多。花钿的形式多样,多种花型都可以成为花钿的模板,贴于额头的花钿也更加多变吸引人。

花钿的材料一般都是剪成金箔、贴纸、茶油花饼等,与蛾翅状的眉型相比,花钿会真正运用到蜻蜓的翅膀。轻薄又有好看纹络的蜻蜓翅膀就可以这么完美的被运用了。

伍点面靥

虽然画法简单,不需要太大太夸张,但是作为盛唐美妆的一部分,面靥却是不可缺少的。最初是在两边脸上酒窝的位置点两个点,后来随着样式的增多,面靥也变得形式多样。

其实早在商周时期,面靥是具有另外一种特殊意义的标志。姑娘们总是很疑惑,如果古代皇帝翻牌子了,而那姑娘恰好来月事怎么办,其实面靥最初就是用来标志月事来临的意思。自此,这意外由来的面部妆容,便成为了盛唐七步曲中的重要一首,后来演变出来多种多样的面靥图案,进一步的丰富了面靥内容,而逐渐脱离了最初的由来。

陆描斜红

关于斜红的来历,还有一个很有趣的故事呢。魏文帝曹丕宫中新添了一名宫女,叫薛夜来,文帝对她十分宠爱。一天夜里,文帝在灯下读书,四周围以水晶制成的屏风。薛夜来走近文帝,不觉一头撞上屏风,顿时鲜血直流,伤处如朝霞将散,愈后仍留下两道疤痕,但文帝对她宠爱如昔。其他宫女有见及此,也模仿起薛夜来的样子,用胭脂在脸部画上这种血痕,名“晓霞妆”。时间一长,便演变成一种特殊的妆式——斜红。

因为一件意外而延伸的妆容恐怕非斜红莫属了,不过也是古代女子爱美的一种方式,从发现中不断探索美也是值得赞赏的!

柒涂唇脂

重头戏在后面,果然说的不假,作为美妆的最后一道工序,怎能少了唇脂?现在的各种口红产品已经司空见惯,可是盛唐时期,对于唇部的画法却很有讲究。

以胖为美的盛唐时期,富态的尊荣全都显示在脸上,嘴唇不一定都是樱桃小嘴,可是以杨贵妃为一代美妆模范的唐朝女子,还是会用唇脂涂出宛如樱桃小嘴的唇妆。

著名的唐代诗人岑参在《醉戏窦美人诗》中就以“朱唇一点桃花殷。”来形容唐朝的女性唇妆。

唐朝元和年以后,由于受吐蕃服饰、化妆的影响,出现了“啼妆”、“泪妆”。顾名思义,就是把妆化得像哭泣一样,当时号称“时世妆”。诗人白居易曾在《时世妆》一诗中详细形容道:“时世妆,时世妆,出自城中传四方,时世流行无远近,腮不施朱面无粉,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妍媸黑白失本态,妆成近似含悲啼。”这种妆不仅无甚美感,而且给人一种怪异的感觉,所以很快就不流行了。

七道工序概括了盛唐时期的经典妆容。现在有很多姑娘偶尔会在不经意间抱怨化妆程序繁琐。其实领略了盛唐时期的美妆之后,就应该懂了美妆发展至今多道工序的基础了。更何况,盛唐时期的人就已经如此钟爱美妆,今天的我们还有什么理由道说美妆复杂呢?更多关于美妆的真相尽请期待下次我们美妆博物馆的更新吧!

*本文版权归“美妆博物馆”所有。投稿、转载、合作等事宜请联系:meizhuangbowuguan

.







































北京中科忽悠
北京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daia.com/qdtx/1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