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托海,匍匐祭拜之地作家文摘报社
可可托海/匍匐祭拜之地 李忠东/老平 最近几个月,一曲《可可托海的牧羊人》突然窜红,前几天更是登陆央视春晚。 “那夜的雨,也没能留住你;山谷的风,它陪着我哭泣......”忧伤的旋律和背后牧羊人和养蜂女的故事,引得众人泪雨滂沱。 可可托海在哪里?它是什么样的存在? 本文试图揭开可可托海的神秘面纱,也揭开其背后隐秘的共和国往事。 01 新疆之北 可可托海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个相当陌生的名字。 但对于上一辈的很多人,这个地名熟悉又亲切!因为可可托海代表着一个年代、一段岁月、一串刻骨的往事。 可可托海对哈萨克牧人来说,只是世代游牧之地……同时,可可托海也是一个镇,一个矿区,更是一个世界级地质公园。 作为阿勒泰地区富蕴县的一个小镇,可可托海位于新疆的北端。 国人常说,没去过新疆,不知道中国有多大!所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可可托海太过遥远,仿佛位于世界的尽头。 如下图,即便在新疆,可可托海依然属于边疆的边疆:距乌鲁木齐约公里,距阿勒泰市公里。 ▲可可托海的位置图 与多数人对新疆的既有印象不同,这里没有沙漠与戈壁滩,也没有干旱和荒芜!事实上,可可托海群山环绕,湿润且绿意盎然。 注:以天山山脉为界,新疆大致被分为南疆和北疆。 南疆以沙漠、戈壁滩为主,不过塔里木大油田也在南疆;北疆则被形容为“塞外江南”,湿润且风景迤逦。 从地图上可以看出,可可托海的东北部是阿尔泰山起伏的群山,西南是一撒千里的准噶尔盆地。 之间,则是数个断陷盆地从南至北依次串珠状排列。 在雪山之水的滋润下,这里土地肥沃,牧草丰美,是逐水草而牧的哈萨克人,最美的世代家园。 而源于阿尔泰山南麓的额尔齐斯河,是我国唯一流向北冰洋的水系,由北向南穿过可可托海镇。 然后一路向西,注入哈萨克斯坦的斋桑泊,最终汇入北冰洋。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极寒之地,却拥有无比荣光的岁月。 可可托海的极致风光、独特历史记忆,令人向往! 02 花岗岩地貌 阿尔泰山,中国的北境之山,横亘于可可托海东北部。 阿尔泰山蒙古语意为“金山”,因产金而得名。 山脉形成得益于地壳挤压收缩、岩层褶皱断裂、岩浆活动与变质作用,因而 这里同时又是重要的成矿带和多种复合地貌、多元景观的富集带。 构成阿尔泰山主体的花岗岩,不仅蕴藏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在可可托海北部的小东沟,还形成了令人惊叹不已的花岗岩地貌。 这里还生长着白桦树、杨树,和西伯利亚云杉。 到了秋天,金黄的白桦,火红的杨树,与青黛色的云杉相嵌相拥,将花岗岩石峰的巍然与壮美衬托极为神奇(如下图)。 ▲小东沟花岗岩地貌,美得无法名状。 被称为“金山”的阿尔泰山,之所以“物华天宝“,是因为它同时是一条造山带。 近百年来,这里曾发生多次强烈地震。 尤其是年8月11日的富蕴8级地震,形成公里的地表地震断裂带,使这里成为世界上罕见的地震断裂带之一! 断裂的长期活动,在附近形成三个串珠状盆地,从南至北依次为吐尔洪盆地、可可托海盆地、喀依尔特盆地。 吐尔洪盆地的可可苏海,是一个沼泽性湖泊;在可可托海盆地,则形成了著名的伊雷木湖。 ——清澈的伊雷木湖,因可可托海地下水电站而闻名于世(具体第四节详述)。 在伊雷木湖东侧的山顶岩壁,至今还保留有多处岩画,内容以羊、马、驯鹿等主,线条拙朴而生动,是古时游牧民族的生活写照。 历史上,乌孙、突厥、柔然等,都曾以此为家园。 通过小东沟的山路,则是一条牧道。每年春秋两季,牧人会沿着这条牧道,赶着羊群,往返于夏冬两个牧场。 夕阳中,一群从深山转场的哈萨克牧民,尘土飞扬地行走在羊道。 就这样,那首歌中牧羊人和养蜂女的爱情故事,每天都可能在可可托海的丛林和牧场上演。 ▼公里的日夜兼程,只为了山那边的一片草场。这就是延续了三千年的大转场。 03 地质圣坑 不过,除了牧羊人的爱情故事,外界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daia.com/qdtx/11661.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国色系诗词青黛点眉眉细长影落明湖青黛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