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晕妆晒伤妆别逗,千年前的人早就玩腻了
治疗白癜风去哪家医院好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绝世三五爱红妆,冶袖长裾兰麝香…… 要说年最热门的妆容,晒伤妆当属其一 △韩艺瑟晒伤妆△杨丞琳晒伤妆△走秀模特图自腾讯时尚但是,这些被猪猪女孩奉为,其实早在几千年前的唐朝,就被当时的“美妆博主”玩个透彻了~ 今天卡卡就带大家“梦回大唐”,看看这些“美妆博主”们种草的~『唐妆』 盛唐时期的首都长安是当时世界的潮流中心,在这里聚集了中国最美的女人,例如: 中国四大美人之一的杨玉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还有武则天和唐高宗李治的女儿太平公主…… 而且唐朝的民风较为开放,因此妆容比汉朝要更加的繁杂多样,除了华服,还有敷铅粉、抹胭脂、画黛眉、贴花钿、点面靥、描斜红、涂唇脂…… △唐妆七步骤先是有引导后世“一白遮三丑”的经典白面出现,一点眉也延续出远山黛,青黛,柳叶黛等多种其他妆容。 酒晕妆桃花妆 “红晕香腮粉末匀,梳妆闲淡稳精神……” △左:桃花妆右:酒晕妆由于唐朝崇尚富丽豪华,因此,“一抹浓红绕脸斜,妆成不语独攀花”的浓艳腮红,是当时的流行要素! 而当时所用的腮红和我们现在用的粉质腮红不太一样,而且也不叫腮红,是叫“胭脂”。 △唐·珍珠底官鸟纹银胭脂盒其实胭脂最初是叫做“燕支”,由于制作时在植物染料(如:燕支花/红蓝花)的基础上加入油脂、骨髓等物,多为膏状,因此后来又被称为“臙脂”(臙是胭的繁体字)。 再至后来,人们将胭脂视为一类涂抹于面部化妆品的总称。 △敷铅粉图自焦响乐UK唐朝的女子在化妆时,会先上一层白粉(一种铅粉,古称粉锡或铅华),与我们现在细腻的粉底不一样,当时的底妆比较“原生态”。 而且当时的人们喜欢抹很厚的粉,以至于当时的女子“卸妆”后的情景是:“归到院中重洗面,金花盆里泼红泥”…… 洗完脸的水都像泥水那样浑浊,可想而知这妆得有多厚~ △唐·《围棋仕女图绢画》抹完粉后再上腮红,将胭脂在手心调匀,大面积地搽在两颊,颜色比较浓的被称为“酒晕妆”,稍微淡点的就是“桃花妆”。 唐·宇文士及《妆台记》:“美人妆面,既傅粉,復以胭脂调匀掌中,施之两颊,浓者为‘酒晕妆’,浅者为‘桃花妆’。” 抹完粉之再上口脂,也就是口红,在唐代是以嘴小为美,即“樱桃小口一点点”,形成一点红的美,如在《醉戏窦美人诗》中:“朱唇一点桃花殷,宿妆娇羞偏髻鬟。” 落梅妆 “吐舒桃脸今朝雨,零落梅妆昨夜风……” △张萱《捣练图》其实就是在桃花妆的基础上再加多一步:在额上画一圆点或多瓣梅花状图形,也就是花钿。 据说落梅妆是来源于宋武帝的女儿寿阳公主,在《太平御览·时序部》引《杂五行书》中描述:“宋武帝女寿阳公主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皇后留之,看得几时,经三日,洗之乃落。宫女奇其异,竞效之,今梅花妆是也……” △寿阳公主的相关画像意思是寿阳公主在含章殿檐下休息时,有一朵梅花恰巧落在她的额头上不会掉落,皇后十分喜欢,于是让公主将它保留,三天后才用水洗去。 宫女们看到后都觉得美丽非凡,尽相模仿起来,于是“落梅妆”就开始流行起来。 △图自网络:电影《花木兰》片段“助颜梅点额”、“寿阳落梅妆”、“黄花闺女”等都是来源于此。 在后来落梅妆也有所发展,形形色色,有黄的绿的,有小鸟形态的蝴蝶状的,而且材料上也不再仅限于金箔,还有纸片鱼鳞片干花片,最妙的是还有用蜻蜓的翅膀! △各式各样的花钿宋·陶谷《潸异录》:“后唐宫人或网获蜻蜓,爱其翠薄,遂以描金笔涂翅,作小折枝花子。” 泪妆 “罇酒且倾寒琥珀,泪妆更看薄臙脂……” 和酒晕妆、桃花妆不一样,泪妆是只扑粉不上胭脂。 据史料记载,泪妆是由杨贵妃的三姐虢国夫人发明的面妆:在两颊涂上素粉,不施胭脂作泪妆。 《杨妃传》:“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娥眉朝至尊。” △虢国夫人游春图宫女们看到后感觉很美,于是也纷纷仿效,在大唐皇宫开始流行起来。 与大红酒晕妆、桃花妆对比起来,泪状或许会更符合现代的审美观,清素淡雅、自然,也更楚楚可人。 △张大千《唐妆仕女》“浅著铅华素净妆,翩跹翠袖拂云裳……” 看多了现在千篇一律的大眼睛一字眉高鼻梁大红唇,卡卡觉得这些唐妆美得不拘一格,更高级,越看越喜欢的耐看型。 可惜大唐不再,如今我们也只能从诗词史料以及为数不多的出土文物中,想象当时的千年美貌盛世繁华了~ △盛唐长安万国来朝最后,如果你也和卡卡一样喜欢这些唐妆的话,请点右赞,为我们的盛唐文化打call吧~ 以上。 下期再会~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daia.com/qdtx/11437.html
- 上一篇文章: 静下心拿起书清热解毒药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