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侯总会文化研究中华上谷堂专刊总
头皮白癜风用什么药 http://m.39.net/pf/a_4624556.html◆◆边疆骄子明兵部尚书侯琎 文/老乔 在祖国西南边郵云贵高原,人们一提起晋城人侯琎,无不津津乐道。在云南省腾冲县文化馆内,至今陈列着一文一武两件重器—侯琎钟与神武炮。神武炮为经略大学士傅恒造于清乾隆三十四年(),用于镇守边防要塞,敕封“大神威炮”。而侯琎钟为何要以侯琎之名命名?原来,享誉“极边第一城”的腾冲石城,是侯琎随尚书王骥远征麓川、平定边乱、后留镇云南时,基于对腾冲特殊地理位置的深切了解和边境攻防的需要,动用西征将士1.5万人修筑的。城成之后,铸此黄铜巨钟,镌刻征战功绩于其上,以传后世。故名“侯琎钟”。 侯琎,为维护边疆的安定,做出了不朽贡献。 侯琎(--),字迋玉,明泽州(晋城)人。少年慷慨有大志。永乐二十一年()乡试第一名。宣德二年()中进士,辟为行人。以多谋善断和善辞令而让人称道。正因如此,四川、云南、广西诸地发生土地纠纷时,朝廷便浱他前去调解。地方的土地界限之争,历来是一个十分棘手的事情。云、桂、川地界纠纷,因久拖不决,导致了互相仇杀。侯琎来到此地,召集各部首领及耆老长者商议。由于事关重大,各方难免要施些手段。而侯琎拒绝贿赂,不听巧言诡辩,坚持按图考和志书秉公而断,争议双方,无不佩服,多年纠纷,一旦解决。这件事情,处理得公允果断,侯琎显示出处理民族问题与地方纠纷的卓越才能,连皇帝也佩服他是一个有能耐的人。后又让他作为副使随礼部侍郎章敞前往交趾(越南)聘问。外交官的形象非常重要,他代表的不是个人,而是国家的荣誉和尊严。到了交趾,“关门卑,前驱伛而入,琎叱道:‘此狗窦耳,奈何辱天使!’”侯琎义正辞严,深得交趾敬重。归国时,侯琎不收丝毫礼品,人们更觉得他品德高尚。不久迁任兵部主事。 正统初年,侯琎从兵部尚书柴车等,出铁门关抵御阿台有功,升任兵部郎中。这一次,侯琎显示出自己军事方面的天才,并在不久的将来成为镇边大将。 三平麓川,在明季的军事史上占有重要位置。而侯琎,随兵部尚书王骥,参加了三征麓川的战役。 麓川地处祖国边陬,民族成分复杂,历史上土酋割据称雄,战事迭起,边患不断。据史书记载,麓川虽早在汉代就“奉冠带,列版图,通中国声教”,但因其地远离中原,“蛮夷”杂居,唐宋以前,被中央朝廷视为化外,实行的是羁縻政策,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受地方割据政权的统治。自元明以降,麓川成为边关要塞,既是叛乱、入侵者觊觎内地的首要目标,又是中央朝廷刈平边患的战略大本营。明洪武时期,沐英平云南,平缅酋思伦发率众归附,朱元璋仍以招抚为主,命他兼统麓川,为平缅、麓川宣慰司。已而思伦发复叛,又经沐英讨平。正统四年(),其子思任发又发动叛乱。朝廷诏新任兵部尚书王骥率师讨伐,侯琎随军同行。他負责往来督战,根据将士用命情况,定其赏罚。思军以3万人马攻大侯州,侯琎率偏师火速前往援助。他对部将说:“敌人势骄,有轻我之心,可待其不备而攻之。”乘机率师大破思军于鬼哭山,杀得叛军鬼哭狼嚎,抱头鼠窜。明军士气大振,又连破石甸等十余寨。听说王骥率大军到了麓川,思任发军已被阻截,侯琎率军昼夜兼程,越高黎贡山与大军会合。在行军途中,侯琎写下了《高黎贡山》一诗,为征战纪实。诗云: 高黎贡山花正红,千岫万岫烟云中。 险道岧峣锁青黛,绝巘突兀摩穹窿。 莺声鹊声满丹峤,远色近色皆苍松。 记取此景付彤管,豪吟野眺生春风。侯琎在晋城没有留下什么作品,今人无法得知他在文学方面的天赋,但从这首《高黎贡山》诗中却可以看到他的才华。高黎贡山是怎样一座大山?《滇略》云:“高黎贡山在腾越东北百余里,古名昆仑冈,夷语讹为高良公云。界龙潞二江之间,潞江冬月无霜,而此山巅霜雪严冱,蒙氏封为西岳山。上下东西各四十里,登之可望吐蕃之雪山。山顶有泉,东入永昌,西入腾越,故又名分水岭。”对这样一座险峰和戎马倥偬的征程,诗人不是平庸地记叙或描写。开篇平平叙起,看似语意无奇,但一个“正”字,却透出平平之中暗藏的机趣。正当寒冬腊月,本当朔风劲起,但映入视野的却是高山之上怒放的鲜花。祖国边郵之美,就是这般热烈地开放在高山。“红”是耀眼的色彩,是勃勃的生机,是与众不同的大自然呈现的风姿丽态。“千岫万岫烟云中”以烟云烘托山势之险峻,红花宛如美艳的少女,依傍着伟岸群山。“莺声鹊声”使山色充满了灵动之趣。“豪吟野眺生春风”,结句飞扬的豪情逸兴,让人浑然忘却这是军旅之诗。侯琎是山西人,所以云南人见惯不惊的寒冬景物,独他能看出奇趣。 侯琎越过高黎贡山险阻,与大军会合,直捣敌巢,叛乱遂平。凯旋归朝,侯琎升礼部右侍郎,赐白金五十两、银五十锭、玉帛表里,且赐浩命,以示宠幸。不久,奉敕出镇云南,任西南总督,授以便宜行事。 明代西南总督的设置,从英宗正统六年至崇祯末年,前后延续余年,其时间之长,为全国各区域之最。其间,先后设立33任总督,任职时间最短者为数月,最长者达10余年。就全国各区域比较而言,西南总督虽最早设置,延续时间最为久长,但并无御外之责,其主要目的和职能均为调控西南民族地区的社会冲突,故中央王朝对西南总督任命同时,时有“着按限前去,事完回京”之语(《明神宗实录》卷)。总督的设置与罢免、总督事权授予、辖区大小,无不围绕着西南民族地区社会冲突的调控这一中心,这是明代中国各边疆民族地区总督之制中,西南地区最为突出、鲜明的区域特征。 侯琎总督西南时,正是民族社会冲突最激烈时段,为西南边疆民族社会冲突的第一个高峰时期。“云南遐荒,去京万里,百蛮杂处,叛服不常”。侯琎灵活地贯彻朝廷抚战结合的政策,该抚则抚,该战则战。正如侯琎在《新筑腾冲司城碑记》所言: 仰惟皇上,钻承列圣,嗣登宝位,四夷八荒,莫不梯山航海,稽颡称臣,述职纳贡。书曰:万帮黎献,共惟帝臣。易曰:圣人作而万睹,正兹时也。越五载,麓川酋守思任,侦边缓驭,遂肆出疆,找戢口口犬豕,侵轶疆场,蹂躏氓夷。云南守臣以闻上,乃敕廷臣曰:蛮夷禽兽,不可以中国道理处,自古但羁糜而已。复申命守臣,谨封域,戒斥堠,严备守,需招徕,俾贼去逆效顺,转祸为福,仍守彼土,庶全草木命,实皇上好生之德,同天地之涵育。不忍加兵蛮夷者,诚以兵凶战危,一压境壤,胁从罔逭,及无辜也。蠢兹思任,负固恃险,执迷顽梗,愈作跳梁,蚁聚蜂屯,乃捅南甸,乃突我干崖,乃犯我腾冲,叛衅弗庭。适守帅口口以事闻上,珍念边民悉吾赤子。遭贼荼毒,匪加兵地殛之,彼尤猖撅犷悍,不可拊也。不得已出师…… 在当时不仅社会动荡,而且又遭遇饥荒。侯琎命开官仓,募富粮,予以赈济,救活了很多人的性命。这时,麓川余党再次叛乱。侯琎引偏师由平崖、南甸进击,破思任发之子思机发所盘踞的城寨,俘虏其妻子家奴并辎畜。报?朝廷,升左侍郎,赐白金、彩帛多件。不久,又迁兵部右侍郎,仍镇守云南。腾冲石城就是在这个时候修建的。《新筑腾冲司城碑记》:“建城门楼四座,高四丈有奇,广六丈四尺,重檐三滴,三间转五亘,三十八楹度,用材木梗楠橡樟,悉域此三十里,皆矗直精致。城墉四面连雉,高二丈五尺。”腾冲石城对于巩固边彊起了重大作用。 时隔不久,思机发又生事端。朝廷复命王骥率兵往剿之。侯琎与张轭分兵抵金沙江,造船先渡河,毁敌围栅而进。叛军溃退,思机发等人料不能取胜,遂鸟兽散。大军穷追至孟糯海等处,班师回朝。当地诸酋长皆惊骇曰:“古汉人无渡金沙江者,今大将军至此,真天威也!南人再也不敢反叛朝廷了。”侯琎继续镇守云南。在此期间,云南渐趋平静,“明迁中州人居之,分置郡县,改设流官,于是声名文物蔚然,与中土等列”。 明正统十四年(年)三月,由于明朝三征麓川,不断从贵州征兵,人民苦于战祸,又值饥荒频发,头人苗韦同烈等煽动苗民反叛,围攻新凉、平越、清平、兴隆诸卫。声势浩大,人数达20多万。明廷命都督宫聚为征南总兵官率军镇压。同时命广西总兵官柳溥、贵州参将都指挥同知郭瑛、湖广参将都指挥佥事张善各率官军、土兵会剿。四月,再命出征麓川的兵部尚书王骥领兵增兵贵州。因众寡悬殊,官军穷于应付,处处败绩,逃散者多达数千余人,迫使朝廷不断向贵州调兵遣将。九月,苗军围攻平越卫(今贵州福泉)甚急,朝廷又集兵七八万人,东西夹攻。景泰元年(),朝廷命侯琎总督军务前往征讨。侯琎领兵于都卢寨、水西等地击败苗军,打开了由水西至贵州(今贵阳市)的通道,明云南援兵由此而进入贵州,加强了官军力量。侯琎挥军东向,在安南卫、紫塘、弥勒,南窝、阿蒙等寨以及七盘坡、羊肠河、杨老堡、清平(今贵州凯里西北)等地击败苗军,打通了兴隆(今贵州黄平)至镇远的道路。为解普定城之围时,侯琎乃自云南兵中选拔一队弓箭手作前锋,亲冒矢雨,进行督战,遂解其围。不久,同烈拥兵数万据兴隆,自称“苗王”,率军进攻平越、清平、新添等地,但官军已大兵压境,占据优势地位。次年(年)正月前后,官军取得重大胜利。丙寅,侯琎与副总兵田礼大破贵州苗。秋七月庚戌,侯琎与参将方瑛破贵州苗,擒其酋献京师。朝廷闻报,嘉其功,升侯琎为兵部尚书。 接着,又进军克安庄、西堡、长官司等处。时值暑雨方盛,瘴疫大作,加之奔波操劳,侯琎病倒了。抬往普定,医治无效,于当年八月二十三日卒。代宗闻报,悲伤不已,遣官赐祭,命护送灵柩归泽州。地方官负责治坟以葬。朝廷荫其子侯爵入锦衣卫,世袭千户侯。 侯爵之子侃、侃之子夔、夔之子烈、烈之子序、序之子秉公、秉公之子嘉正,七代子孙均在锦衣卫。(作者:老乔) ◆◆明故资善大夫兵部尚书侯公神道碑文/百度百科 资善大夫户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修国史知制诰同知经筵事泰和陈循撰,资善大夫工部尚书兼大理寺卿临漳石璞书,资善大夫都察院左都御史金台杨善篆。 景泰元年八月十三日,兵部尚书侯公在总督征苗军务时得病,在贵州普定军卫中逝世。讣告传回,圣上深为叹息哀伤,派遣行人童守宏前去宣谕、祭奠,令工部为侯公修筑莹域。这一年十一月初一,侯公灵柩自普定运回,在十二月十二日安葬在他家乡五门山前,侯氏先人的莹域旁。侯公唯有一子,名叫爵,是正统丁卯年间乡贡进士。侯公下葬后第二年,侯爵亲自到朝廷谢恩。 朝廷因为侯公军公累累,特封侯爵为锦衣卫世袭正千户。侯爵因为在下与侯公同朝为臣,于是呈上泽州学正吴骃所陈述的侯公生平事迹,请求在下为侯公神道碑撰写铭文。原先四方用兵,作为监军的臣子,所在之处接纳他,并且受到朝廷嘉奖,能够尽心竭力符合于委托之事的人,唯有侯公等一两个人而已。想了解侯公的贤能,只要看到他逝世后,朝廷恩赐他的儿子为官,就可以知道了。 侯公名讳为琎,字廷玉。侯姓,是原先山西泽州吕庄大姓。侯伯谦、侯庆先、侯大宁,是侯公的曾祖父、祖父、父亲。侯公的祖父、父亲,都因为侯公的缘故获赠为嘉议大夫礼部右侍郎,祖母李氏、母亲宋氏、继母刘氏,都获赠为淑人。 侯公自幼聪颖、敏锐,异于常人。幼时曾于骤雨初晴时出门游玩,在溪涧边遇见一盲者。盲者惧怕水流湍急,不敢通过,侯公牵着他的手相助,使其得以通过。盲者能根据人的出生年月日时,推算其贵贱、寿夭之数。于是,盲者询问侯公谁家子弟,出生年月日时为何,侯公据实相告。第二日,盲者登门对侯公的父亲说:"您儿子命格显贵,心地仁厚,将来必大贵。"然后劝说侯父将侯公送入乡校。 于是侯公进入州庠,跟从赵免修习易经。同学之中常有放纵之辈,此辈之人时常聚在一起饮酒,荒废学业,唯独侯公避开众人,读书不辍。众人讥笑他说:"来年的解元,必定是你啊!"侯公笑着忍受,不与他们计较。侯公曾经白昼安坐,不觉入睡,梦见自己身着戎服,统帅兵马。醒来后,把此梦告诉了自己的父亲。侯父说:"宋时,韩琦、范仲淹学儒术而身兼将相,他们不也是人?我儿子要勉力学习,以符合所梦情形。"侯公自此益加努力修学,成为永乐癸卯年间山西乡贡第一人。第二年,补缺成为太学生。宣德丁未年间,被选拔成为马愉榜进士,荣归乡里。 宣德庚戍年间,朝廷起用侯公,出使宁夏。第二年,授官行人。四川,乌撒,乌蒙,云南,广西,上林等地,诸多土官争夺疆域地盘,连年累月相互仇杀。 事情传到朝廷,朝廷委任侯公前往,全权解决纠纷。蛮夷之人全部依靠并且服从于侯公,争端得以解决。甲寅年间,礼部侍郎章敞持符节册封黎麟为南安王,侯公为副使。路过交趾境内狗窦关,侯公说:"天子诏书在身,岂能弯腰通过?"对来迎接他们的土人说:"不毁去关门,就不通过。"土人即刻为他们毁去关门。到达安南后,侯公作为使者,节气伟然,但凡土人馈赠之物,一点也不接受。第二年,侯公在宾馆接待瓦剌前来朝贡的使节。这年冬,侯公迁任兵部职方司主事。 正统元年,侯公前往大同策划边区防务。正统二年,虏贼阿台朵儿只伯入侵,侯公跟随兵部尚书王骥前往镇抚甘肃,并且整饬防务。归还后,虏贼又来入侵,军情紧急,侯公会合会川伯赵安,尚书柴车,从凉州向北,抵达亦林真集、大小铁门、关钮隆池,分兵多路,夹攻虏贼,将其杀退,然后归还。 正统三年,侯公因父丧归乡。第二年,朝廷起用侯公,令其去往湖广征集、操练征南兵马。回来后,迁任郎中,又前往四川松潘、番人、商巴等地巡抚。正统六年,侯公跟随尚书王骥征讨麓川,贼子思任发的军马在云南。贼军以三万兵力,大象八十头进攻大侯州。 王骥委任侯公督率偏师前往救援。贼人害怕,于是派反间对侯公说:"贼势浩大,不可轻易进攻",想要使侯公害怕、动摇。侯公觉察到他们的意图,急速率军进攻,箭矢石子像雨点一样击向贼人,贼军大溃散,被斩首三百多级,并且获取了他们的辎重。王骥为侯公上报朝廷,朝廷赐侯公玺书褒奖。侯公又督率参将冉保,攻破石同、老姚、细甸、孟通、水寨镇、康孟、雷丙堕、乌木弄、永怕等寨,所到之处都打了胜仗,回师驻扎在老姚。侯公听闻大军主力被贼军阻截于道路,就与冉保率军直抵潞江,从高黎贡山发动进攻,贼众抵敌不住,退散开来。侯公于是率军昼夜兼程,奔驰到麓川与大军会合,并力进攻贼人的城堡,捣毁了他们的巢穴。 正统七年,班师凯旋,侯公迁任礼部右侍郎,受到金币以及宴赐极多。这一年七月,侯公奉敕旨镇抚云南,参赞军务,凡是那个地方的兵政,侯公可以依情况全权决断。 正统八年,云南闹饥荒,侯公开仓放粮,并且募集富民出粮赈灾,饥民赖以存活者非常之多。恰逢靖远伯王骥再次征讨麓川残余贼寇,侯公率偏师,从干崖南甸进入,与王骥共同击破贼军,擒获了贼子思机发的妻子儿女,缴获了他的象马兵器。侯公因功迁任左侍郎,受到赏赐同前例。正统九年,因太淑人逝世,侯公归乡办理丧事,回来后调任兵部。第二年,侯公依旧前往云南,任职如故。 正统十一年,侯公在云南监督修建城池。第二年,同王骥一起到孟养追击讨伐思机发。侯公说:"这次讨伐,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于是侯公与副总兵张轨率领偏师抵达金沙江,与大军会合,总共乘坐大舰七百多艘渡江。侯公率先渡过,攻占了江边沙洲,继而指挥大军前进。 于是官军全部渡过金沙江,放火烧毁贼人营寨,烟尘大起,遮天蔽日。贼众溃散,逃奔孟养。侯公亲自率军追击,到达孟糯海子、孟卜等处,烧毁所见贼寨,没有一个留存。大军班师,木邦缅甸之人相互告诫说:"从今往后不可不安分,以免被讨伐消灭。"正统十三年,侯公率军返回云南。 正统十四年,贵州苗族民众因饥荒造反,有众数万人,攻打包围新添、平越、清平、都匀、兴隆等卫所,诸路震动不安。王骥率军讨伐,不成功,贼人更加势大。恰逢当今圣上继嗣大统,第二年,就命令侯公总督云南军马,与王骥所部会合,合力剿灭贼寇。 侯公率军到达时,普定城已经被围困了许多时日。侯公以所部达官为先锋,命令强健擅长弓弩的精兵帮助他们,分为四路,一起前进。四路兵马一起出击,贼寇大溃败,被官军斩杀,死者无数,普定之围解除。于是侯公移兵贵州,所到之处都被攻克,军威大振,捷报频传。翁城、今溪、羊肠、杨者诸路都被平定,新添、平越、清平、都匀的围困都被解除。自此,从兴隆到镇远的道路都重新通畅,民众得以安定。捷报传至朝廷,侯公升迁为兵部尚书,所得嘉奖、馈赠十分丰厚。未过多久,侯公逝世。 侯公去世之日,距离他的生日,洪武戊寅年间三月六日,共五十三年。侯公夫人翟氏,被封为淑人。侯公育有一儿一女,女儿许配给了宁山卫指挥使胡刚之子胡景。侯公有孙三人,长孙名侃,次孙名伟,末孙名仪。 侯公为人,孝敬父母,友爱兄弟,见识远大,气量宏阔,遇事有决断,不轻易阿附跟随他人。至于怜悯、体恤属下,就急急忙忙唯恐没有做到最好。古时候善于为民父母,统军驭众的人大概就是这样啊!假使为朝廷做事的大小官员,都如同侯公一样,还有什么事不能做成呢?区区在下,不单单因为侯公去世而可惜,我所可惜的,十分大啊! 刻写在碑上铭记侯公,铭文如下: 奕奕侯宗,以儒为艺。祖父子孙,克承其世。 厚积薄发,遂见于公。如水之潴,源巨流洪。 如木之培,本大末茂。达海干霄,高深莫究。 出应时需,磊落环奇。小用小效,大用大宜。 诚以存心,敬以临务。缓急有制,危险不惧。 治礼诘兵,通武知文。抚捕群盗,指挥三军。 蛮夷以绥,边鄙用乂。朝野知名,主上注意。 锡以殊恩,俾列六卿。人无远迩,仰其光荣。 材兮何丰,寿兮何啬。方逾五旬,遽至哀测。 命由天赋,虽啬其身。匪啬其身,用昌后人。 茫茫忠魂,还自普定。归葬五门,山川胜境。 我书墓石,志公平生。后有考者,来视斯铭。 ◆◆新筑腾冲司城碑记文/侯琎 仰惟皇上,钻承列圣,嗣登宝位,四夷八荒,莫不梯山航海,稽颡称臣,述职纳贡。书曰:万帮黎献,共惟帝臣。易曰:圣人作而万睹,正兹时也。越五载,麓川酋守思任,侦边缓驭,遂肆出疆,找戢**犬豕,侵轶疆场,蹂躏氓夷。云南守臣以闻上,乃敕廷臣曰:蛮夷禽兽,不可以中国道理处,自古但羁糜而已。 复申命守臣,谨封域,戒斥堠,严备守,需招徕,俾贼去逆效顺,转祸为福,仍守彼土,庶全草木命,实皇上好生之德,同天地之涵育。不忍加兵蛮夷者,诚以兵凶战危,一压境壤,胁从罔逭,及无辜也。蠢兹思任,负固恃险,执迷顽梗,愈作跳梁,蚁聚蜂屯,乃捅南甸,乃突我干崖,乃犯我腾冲,叛衅弗庭。适守帅**以事闻上,珍念边民悉吾赤子。遭贼荼毒,匪加兵地殛之,彼尤猖撅犷悍,不可拊也。不得已出师,命兵部尚书王骥行便宜事,总督戌务;定西伯蒋贵充总兵,简偏俾,统虎贲羽林骁骑各镇士马十有五万,徂征之。 分路并进,穷捣贼巢。设奇制蛮,鼓噪齐鸣,士气贾勇。左右夹攻,斩杀贼孽噍类无遗。贼既败衂,惟子思机狼狈夜潜,遁匿孟养,时正统辛酉十有二月十三日也。凯旋献捷,朝廷嘉之,凡同征将士,升赉有差。迨壬戌七月,上以麓贼平谂,无顾矣,但云南遐荒,去京万里,百蛮杂处,叛服不常。自昔虽有武臣镇临,特乏文臣以佐耳。乃敕兵部左侍郎侯琎、刑部右侍郎杨宁,迭更参赞戎务,用靖边夷。时兵部尚书靖远伯王公复总军旅,仍行便宜事,节制云南诸司,偕前总兵都督沐昂云南方面官佥,谓腾冲去镇二十有二程,山川限隔,险厄悬绝,夷獠环处。甲于西陲,实诸夷出入要害地。旧有千户兵防御力不支,而贼窃袭。今复其地,苟非镇静,曷克慑远夷,固疆围,垂永久哉。 乃请于上。可其奏,改立腾冲军民指挥使司,调都指挥李升控守以兵。乙丑十月,秋官杨公代琎参戎务,奉敕偕总兵镇守官黔国公等,帅云南将士万五千筑城故址。乃数度地理、民数,教士卒筑方城,周匝七里三分,匪帏匪博,容民居也;前昂后偃。因形胜也;可规可万,便戍守也。丙寅十月,再奉敕,统兵五千,用砌城垣,然兵燹草创,砖料艰就,乃与都指挥李升教将士凿石西山。距城七里,去地盈尺,得石坚美,用功寡,成就多,殆非人力强作,实天道保民默造耳。但匠作未备,工促三月,灶券四门,台高二丈五尺,洞阔丈四尺,高丈六尺;邃七尺,广十二丈,与城称。越明年丁卯,总兵官黔国公沐斌镇守,左监丛郝宁、参将都督佥事方瑛偕琎奉敕,统兵万五千,驻操腾冲,振扬威武。复调木邦、缅甸、干崖、陇川、芒市、湾甸、镇康夷兵,涉金沙江,进孟养,令伐贼。于时,率领士卒,云南都司指挥李升、李友、李福、杨、司韶,给足军饷;布政司左布政贾诠、按察司副使郑颙、佥事张清,因诬弓暇日,复督将士修城垣,凿伊域,均屯田。斯役也,总帅诸公综其事,方面诸官董其务,将士工师力其役,值天日冬霁,瘴候顿弭,人心协和,趋事赴工,罔觉倦苦。建城门楼四座,高四丈有奇,广六丈四尺,重檐三滴,三间转五亘,三十八楹度,用材木梗楠橡樟,悉域此三十里,皆矗直精致。城墉四面连雉,高二丈五尺,复刂西山古石包城。经营是岁庚戌月巳酉日,落成戌庚年寅月甲午日。然而楼橹伟丽,忮蛮狄之观瞻,城池高深,保军民之无虞,诚足壮封疆士旅之气,刮夷丑窥觇之心矣。既而,贼子就擒,边氛靖息,民庶安堵,班师振旅,留兵戍守。将告厥功,咸谓予宜述大概始末,命工镂石,以纪岁月云。 (录自《永昌府文征》文录卷二) ◆◆总督贵州军务进兵部尚书文/百度百科 侯琎(-)字廷玉,泽州人(今山西晋城市)。永乐二十一年(公元年)乡试第一名,宣德二年()中进士,辟为行人,以多谋善断和善辞令而让人称道,官至兵部尚书在平定贵州诸苗叛乱中因染瘴疠病逝,享年53岁,归葬五门山脉,今西吕匠村西。 登宣德二年进士,授行人。乌撒、乌蒙土官以争地相仇杀,诏遣琎及同官章聪谕解之,正其疆理而还。副侍郎章敞使交址,关门卑,前驱伛而入,琎叱曰:"此狗窦耳,奈何辱天使!"交人为毁关,乃入。及归,馈遗无所受。迁兵部主事。正统初,从尚书柴车等出铁门关御阿台有功,进郎中。 从王骥征麓川,至金齿。骥自统大军击思任发,而遣琎援大侯州。贼众三万至,督都指挥马让、卢钺击走之。遂由高黎贡山兼程夜行,会大军,压其巢。麓川平,拜礼部右侍郎,参赞云南军务,诏与杨宁二年更代。骥再征麓川。琎以功迁左。九年代还。母忧,起复,寻调兵部。十一年复代宁镇云南。思机发窜孟养,骥复南征。琎与都督张軏分兵进抵金沙江,破之鬼哭山。玺书褒赉。 景泰初,贵州苗韦同烈叛,围新添、平越、清平、兴隆诸卫。命琎总督贵州军务讨之。时副总兵田礼巳解新添、平越围,琎遂遣兵攻败都卢、水西诸贼,贵州道始通。又调云南兵,由乌撒会师,开毕节诸路,檄普安土兵援安南卫,而自率师攻紫塘、弥勒等十余寨。会贼复围平越,回师击退之。 遂分哨七盘坡、羊肠河、杨老堡,解清平围,东至重安江,与骥兵会。兴隆抵镇远道皆通。捷闻,进兵部尚书。进克赏改苗,擒其渠王阿同等三十四人。别贼阿赵伪称赵王,率众掠清平,琎复讨擒之。水西苗阿忽等六族皆自乞归化,诏琎随方处置。景泰元年八月以劳瘁卒于普定,年五十三。赐祭葬,荫其子锦衣卫世袭千户。 ◆◆明兵部尚书侯琎与腾冲城文/互联网 前些时候得到好评的电视剧《滇西》和凤凰卫视的纪录片《中国远征军》都讲到了中国军队和日本军队在云南腾冲城血战的故事。都讲到腾冲城墙坚固,炮弹打上去都被反弹回来,根本攻不进去,后来在美国的帮助下才攻下腾冲城。这座从明朝建成就一直屹立于云南边陲的城池就在抗日战争的烽烟中毁掉了。这座城池的建立和侯琎有很大的关系。 侯琎是山西泽州人,在明朝历史上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大臣,在平定云南麓川土司、贵州少数民族叛乱中功勋卓著。历任兵部郎中、兵部侍郎、贵州总督和兵部尚书,最终在平定贵州诸苗叛乱中因染瘴疠病逝,年仅53岁。侯琎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的西南边陲,也可以称为民族英雄了吧。 据《明史》记载,云南土司思任法和境外勾结,发动叛乱,明朝三次派大军平叛,三次侯琎都参加了。第一次是兵部尚书王骥带12万军队,侯琎为兵部郎中。第二次是侯琎以礼部侍郎兼参赞军务的身份和杨宁代王骥进剿,以军功升兵部侍郎。后与王骥带兵第三次征麓川,侯琎一直打到了金沙江。这次胜利后为了永久解决边患,于是修建腾冲城,兵派大军驻扎。 《腾越州志》卷四是这么记载的:“州故城腾冲卫司城也,永乐九年置守御千户,所有土城正统三年夏六月为思任发袭据之。沐昂统兵恢复,随失。七年,尚书王骥征麓川,复之。十年三月,升守御所为腾冲军民指挥司,议建石城。侍郎杨宁、侯琎相继监督率南征将士万五千五,都指挥李升为首,筑石城,始于正统十年冬,落成于十三年春”。正统十年就是年。 腾冲城建成之时就被誉为“极边第一城”。其规模为“成型方整,周围七里三分,里之以厚一丈八尺、高二丈五尺,瓮以石。”“分四门,东曰沾化,西曰永安,南曰靖边,北曰溥润。”城墉连雉、门楼高耸、石色苍苍、浑如铁铸。建成后近五百年间,虽经受了数十次地震,却依然岿立。直至20世纪中叶,中国军队和日本鬼子在腾冲城大战,最后胜利了,腾冲城也毁掉了。 侯琎撰写的《新筑腾冲司城碑记》详细记述了腾冲城建筑的前因后果和过程,碑文是这样的: 仰惟皇上,钻(缵,zuǎn,继承)承列圣,嗣登宝位,四夷八荒,莫不梯山航海,稽颡称臣,述职纳贡。书曰:万帮黎献,共惟帝臣。易曰:圣人作而万睹,正兹时也。越五载,麓川酋守思任,侦边(守)缓驭,遂肆出(掘)疆,找戢孴(nǐ,繁盛的样子)犬豕,侵轶疆场,蹂躏氓夷(彝)。云南守臣以闻上,乃敕廷臣曰:蛮夷(彝)禽兽,不可以中国道理处,自古但羁糜而已。复申命守臣,谨封域,戒斥堠,严备守,需招徕,俾贼去逆效顺,转祸为福,仍守彼土,庶全草木命,实皇上好生之德,同天地之涵育。不忍加兵蛮夷(彝)者,诚以兵凶战危,一压境壤,胁从罔逭(huàn),及无辜也。蠢兹思任,负固恃险,执迷顽梗,愈作跳梁,蚁聚蜂屯,乃捅(捔,jué斗,角力)(我)南甸,乃突我干崖,乃犯我腾冲,叛衅弗庭。适守帅臶(jiàn,重新,再次)以事闻上,珍(轸)念边民悉吾赤子。遭贼荼毒,匪加兵地殛之,彼尤猖撅犷悍,不可拊也。不得已出师,命兵部尚书王骥行便宜事,总督戌务;定西伯蒋贵充总兵,简偏俾,统虎贲羽林骁骑各镇士马十有五万,徂征之。分路并进,穷捣贼巢。设奇制蛮,鼓噪齐鸣,士气贾勇。左右夹攻,斩杀贼孽噍类无遗。贼既败衂,惟子思机狼狈夜潜,遁匿孟养,时正统辛酉十有二月十三日也。凯旋献捷,朝廷嘉之,凡同征将士,升赉有差。迨壬戍七月,上以麓贼平谂,无顾矣,但云南遐荒,去京万里,百蛮杂处,叛服不常。自昔虽有武臣镇临,特乏文臣以佐耳。乃敕兵部左侍郎侯琎、刑部右侍郎杨宁,迭更参赞戎务,用靖边夷。时兵部尚书靖远伯王公复总军旅,仍行便宜事,节制云南诸司,偕前总兵都督沐昂(同琎洎)云南方面官佥,谓腾冲去镇二十有二程,山川限隔,险厄悬绝,夷獠环处。甲于西陲,实诸夷(彝)出入要害地。旧有千户兵防御力不支,而贼窃袭。今复其地,苟非镇静,曷克慑远夷(彝),固疆围,垂永久哉。乃请于上。可其奏,改立腾冲军民指挥使司,调都指挥李升控守以兵。乙丑十月,秋官杨公代琎参戎务,奉敕偕总兵镇守官黔国公(沐斌)等,帅云南将士万五千筑城故址。乃数度地理、民数,教士卒筑方城,周匝七里三分,匪帏匪博,容民居也;前昂后偃。因形胜也;可规可万,便戍守也。丙寅十月,(琎)再奉敕,统兵五千,用砌城垣,然兵燹草创,砖料艰就,乃与都指挥李升教将士凿石西山。距城七里,去地盈尺,得石坚美,用功寡,成就多,殆非人力强作,实天道保民默造耳。但匠作未备,工促三月,竈券四门,台高二丈五尺,洞阔丈四尺,高丈六尺;邃七尺,广十二丈,与城称。越明年丁卯,总兵官黔国公沐斌镇守,左监丛(丞)郝宁、参将都督佥事方瑛偕琎奉敕,统兵万五千,驻操腾冲,振扬威武。复调木邦、缅甸、干崖、陇川、芒市、湾甸、镇康夷(彝)兵,涉金沙江,进孟养,令伐贼。于时,率领士卒,云南都司指挥李升、李友、李福、杨(濬)、司韶,给足军饷;布政司左布政贾诠、按察司副使郑颙、佥事张清,因诬弓(zhù,马不行貌))暇日,复督将士修城垣,凿伊域,均(町)屯田。斯役也,总帅诸公综其事,方面诸官董其务,将士工师力其役,值天日冬霁,瘴候顿弭,人心协和,趋事赴工(乐趋事工),罔觉倦苦。建城门楼四座,高四丈有奇,广六丈四尺,重檐三滴,三间转五亘,三十八楹度,用材木梗(楩,pián)楠橡樟,悉域此三十里,皆矗直精致。城墉四面连雉,高二丈五尺,复刂(应为“厲刂”,音lì)西山古石包城,经营是岁庚戍月巳酉日。落成戌庚年寅月甲午日。然而楼橹伟(棽,chēn,华丽)丽,忮蛮狄之观瞻,城池高深,保军民之无虞,诚足壮封疆士旅之气,刮夷(彝)丑窥觇(chān)之心矣。既而,贼子就擒,边氛靖息,民庶安堵,班师振旅,留兵戍守。将告厥功,咸谓予宜述大概始末,命工镂石,以纪岁月云。 云南腾冲政府网上可以查到该碑文,选自《永昌府志》,但缺字,有的字有错误,查阅《腾越州志》,并查阅汉典和康熙字典补正,见文中括号内黑体字。 查《泽州府志》和《凤台县志》中除了《侯琎传》(和《明史》中完全相同》和徐日久撰写的《侯琎晋秩尚书》一文外,就是关于侯琎子孙封荫的记载,别的细节就没有了。这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 ◆◆腾冲县博物馆镇馆之宝:侯琎钟文/和顺翡翠网 侯琎,字廷玉,泽州(今山西晋城)人。少慷慨有节,登宣德二年()进士,授行人。正德初年,迁兵部主事,后以功进郎中。正统六年((),从兵部尚书王骥征麓川有功,拜礼部右侍郎,参赞云南军务,奉诏与杨宁(刑部右侍郎)更代。正统八年(),王骥再征麓川,侯琎以功迁礼部左侍郎。正统九年代还。不久,调任兵部侍郎。正统十一年(),复代杨宁镇守云南。正统十三年,随王骥第三次征麓川,率兵进抵金沙江(伊洛瓦底江),破敌于鬼哭山,获得重大胜利,受到明英宗玺书褒奖。景泰初年,奉命总督贵州军务,因功升为兵部尚书,未及上任,卒于普定(贵州省西部)。 侯琎是腾冲历史上的一位著名人物。他能文能武,德才超群,在三征麓川中表现了卓越的军事才能,为保卫边疆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与此同时,在腾冲地方,他率领将士筑城安雅,建坝屯田,为一方百姓创造了不朽的业绩。 据清《腾越厅志》记载,正统十年(),经朝廷批准,腾冲守御千户所升格为腾冲军民指挥使司,并在土城故址改筑司城。侍郎杨宁、侯琎相继监督,率南征将士一万五千人,以都指挥李升为首修筑石城。始于正统十年春,历时三年,即告成功。城形方正,周七里三分,厚一丈八尺,高二丈五尺,秋以青石。雉堞连云,鸿沟浸月;四门有楼,高峻坚固。东曰“沾化”,西曰“永安”,南曰“靖边”,北曰“溥润”。史称“极边第一城”,徐霞客赞为“迤西所无”。 为了纪念修筑腾冲司城这件大事,明景泰元年(),昭勇将军、腾冲军民指挥使李升监造了一口铜质禁钟,即腾冲司城钟,史志称为“侯琎钟”。钟高1.65米,口径1.4米,重公斤,略呈喇叭口形。近顶部饰仰莲纹一周,其下饰卷草纹1周。钟身中部有凸起的箍状纹饰1道,上下有凸起的线条构成矩形、梯形等简洁的图案。钟的表面铸有一篇短序和铭文。全文如下: 腾冲在古荒服之外,圣朝混一,始立守御千户所。正统间,天戈殄灭麓寇,乃建军民指挥使司。钦命参赞军务、少司马侯公琎筑立城垣,控制一方,诸夷慑服。及督工鼓铸禁钟,以警昕夕。为立铭曰:海宇平,边境宁;咨尔臣镛,以时而鸣。出作入息,民安其生。以警以禁,内外肃清。祝我皇禧,亿万斯龄。 此外,还有监造、铸匠落款及铸造时间。 据史志记载,钟铭出自侯琎手笔,文辞古雅,言简意赅,为后人广为传诵。人们对侯琎的人品、才华和业绩怀念不已,因此把这口钟亲切地称作“侯琎钟”。 侯琎钟铸成后,“立亭文庙前小埠上以悬之”。清光绪二十一年(),移到文星阁(楼)中悬挂,因钟身过重,恐有倾覆,又移置阁旁。后在文庙秀峰山顶建钟鼓楼,悬钟于楼,并配一鼓。清末腾冲进士寸开泰为作《募修侯琎钟楼小引》,以记其盛。文章最后说:“稗数百年之灵物永得其所,不为风雨所蚀,将与河山并寿。暮有鼓,晨有钟,发人猛省,未始非起衰警惰,激励人心之一助也。”令人悲愤的是,年腾冲沦陷后,钟楼毁于战火,古钟落入日寇之手,被挪作战争掩体,日军在钟壁上凿了一个拳头大的射击孔,不知残害了多少生灵;钟的表面也留下了许多斑斑点点的弹痕。回顾历史,令人发指! 新中国成立后,侯琎钟一直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先后由腾冲县文化馆、腾冲县文馆所收藏保护。现移置于腾冲县博物馆内,成为该馆的镇馆之宝。 至今,侯琎钟基本保持了原来面貌,使我们可以直接接触古代的信息,很多地方能够对文献起到印证和订正的作用,对研究明代以来腾冲历史和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另外,其形制匀称、花纹谐调、文字工整,给人以美的感受,对研究明代的图案、书法以及铸造工艺等,都有很大价植。 编辑:世侯总会办公室 邮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daia.com/qdry/7330.html
- 上一篇文章: 上海公布20项社区中医特色诊疗品牌,终于
- 下一篇文章: 由药入医,一名中药师的中医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