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男相亲屡战屡败 http://www.yadanzia.com/xdzycxz/5898.html

  《药性论》

  XiónɡDǎn

  为熊科动物黑熊或棕熊的胆囊。一般于冬季捕捉,捕获后,剖腹取胆,割时先将胆口扎紧,割取后小心剥去胆囊外附着的油脂,用木板夹扁,悬挂于通风处阴干,或置石灰缸中干燥。不宜晒干或烘干,以防腐臭。

  

  ①黑熊(《纲目》),又名:熊(《诗经》),猪熊(《尔雅翼》),狗熊(《广东新语》),黑瞎子、登仓、狗驼子。

  体长1.5~1.7米,尾长10~16厘米,体重~公斤。身体肥大,头宽,吻部略短,耳大而圆,被长毛,颈侧毛尤长。四肢粗壮;5趾均有爪,前足爪长于后足爪;前足腕部肉垫和掌部肉垫相接,相接间有棕色短毛分隔;后足跖部肉垫肥厚,其内侧无距毛。全身被黑毛,毛基灰黑色,毛尖乌黑,绒毛灰黑色。面部毛近于棕黄色,下颏白色。胸部有一明显的新月形白斑。

  栖于森林,有冬季睡眠习性。多白天活动,能直立行走,善爬树和游泳,多独居。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以东北及华北较多。

  ②棕熊,又名:罴(《诗经》),黄熊(陆玑《诗疏》),猳罴(《尔雅》郭璞注),马熊(《尔雅翼》),人熊(《纲目》)。

  体大,长约2米,肩高1米,体重公斤左右。头圆而宽,吻长,鼻宽,耳大,肩部隆起。四肢粗大,5趾;前足爪较后足爪长,前足腕部的肉垫细小,后足跖部的肉垫宽厚,并在其内侧具距毛。尾短。全身为棕黑色,头部较浅,稍带褐色;腹面毛色比背部浅暗;四肢黑色;有些幼兽有一白色的环,自胸部向上延伸至颈背。

  生活习性与上种相近。分布东北、华北和陕西、四川、云南、青海、新疆、甘肃等地。

  以上两种动物的足掌(熊掌)、肉(熊肉)、筋(熊筋)、骨(熊骨)、脑(熊脑)、脂肪(熊脂)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主产云南、黑龙江、吉林。此外,贵州、四川、青海、西藏、新疆、甘肃、湖北、湖南、陕西、福建等地亦产。

  干燥胆囊呈长扁卵形,上部狭细,下部膨大,长10~20厘米,宽5~8厘米。表面灰黑色或棕黑色,显光泽,有皱褶,囊皮薄,迎光视之,上部常呈半透明。质坚硬,破开后,断面纤维性。囊内藏有干燥胆汁,习称胆仁,呈块状、颗粒状、粉末状或稠膏状。有光泽,颜色不一,金黄色透明光亮如琥珀,质松脆,味苦回甜者习称金胆或铜胆;黑色、质坚而脆或呈稠膏状者,习称墨胆或铁胆;黄绿色、光亮较差、质亦较脆者,习称菜花胆。气微清香或微腥,入口溶化,味极苦,清凉而不粘牙。以个大、胆仁金黄色、明亮、味苦回甜者为佳。以云南所产的云胆品质最优;黑龙江、吉林所产的东胆产量最大。

  

  1.取胆仁少量,直火加热,只起泡而无腥气。

  2.取胆仁置紫外光灯下观察,显黄白色荧光。

  3.取胆仁约0.1g,加甲醇10ml加热溶解,放冷,过滤;滤液置水治上蒸干,加入20%氢氧化钠溶液5ml,于水浴中水解约5小时(注意补充散失水分),放冷;加盐酸呈酸性,加乙酸乙酯振摇提取2次,每次5ml,提取液浓缩至约5ml,作供试品溶液。另取熊去氧胆酸1mg,加甲醇1ml溶解,作对照品溶液。采用薄层层析法,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板上,以异辛烷-异戊醚-冰醋酸-正丁醇-水(10:5:5:3:1)的上层液为展开剂,展跟18cm,取出,晾干;喷以30%硫酸溶液(v/v),于度加热约10分钟,置紫外光灯(nm)下检视,供试品在与对照品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色斑。

  去净皮膜,研成细末用。

  

  苦,寒。

  ①《唐本草》:味苦,寒。无毒。

  ②《本草再新》:味甘,性寒,无毒。

  

  入肝、胆、睥、胃经。

  ①《纲目》:手少阴、厥阴,足阳明经。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胆经。

  ③《本草求真》:入心、肝,兼入脾、大肠。

  

  清热,镇痉,明目,杀虫。治热黄,暑泻,小儿惊痼,疳疾,蛔虫痛,目翳,喉痹,鼻蚀,疔痔恶疮。

  ①《药性论》:主小儿五疳,杀虫,治恶疮。

  ②《唐本草》:疗时气热盛变为黄疸,暑月久利,疳匿心痛。

  ③《日华子本草》:治疳疮,耳鼻疮,及诸疳疾。

  ④《医学入门》:点眼去翳开盲。涂恶疮、痔瘘。

  ⑤《纲目》:退热,清心,平肝,明目去翳,杀蛔、蛲虫。

  ⑥《本草述》:治喉痹。

  ⑦《本草求原》:治蓄血,血淋。

  ⑧《随息居饮食谱》:治疔疽。

  内服:入丸、散,0.5~1分。外用:研末调敷或点眼。

  

  ①《药性论》:恶防己、地黄。

  ②《本经逢原》:凡实热之证,用之咸宜,苟涉虚象,便当严禁。

  

  ①治小儿惊痫瘈疭:熊胆二大豆许,和乳汁及竹沥服。并得去心中诞。(《食疗本草》)

  ②治小儿一切疳疾,心腹虚胀,爱食泥土,四肢壮热:熊胆一钱(研),麝香半钱(研),壁宫一枚(去头、足、尾,面裹煨熟,研),黄连(去须,取末)一钱。上同研极细,以蟾酥和丸,黍米大。每服五丸,米汤送下。量大小加减,无时。(《小儿卫生总微论方》熊胆麝香丸)

  ③治疳羸瘦:熊胆、使君子仁各等分。研细,放入瓷器中,蒸熔,宿蒸饼,就丸麻子大。米饮送下二十丸,无时。(《小儿卫生总微论方》熊胆丸)

  ④治小儿奶疳黄瘦,体热心烦:熊胆一分,青黛半两,蟾酥半两,黄连末半两,牛黄一分。上药,都研如粉,以猪胆汁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以粥饮下五丸,日三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圣惠方》)

  ⑤治蛔心痛:熊胆如大豆,和水服。(《外台》)

  ⑥治目赤障翳:熊胆少许。化开,入冰片一、二片,铜器点之。或泪痒,加生姜粉些须。(《齐东野语》熊胆丸)

  ⑦治五痔十年不瘥:涂熊胆,取瘥止。(《千金方》)

  ⑧治风虫牙痛:熊胆三钱,片脑四分。上为末,用猪胆汁调搽患处。(《摄生众妙方》)

  ⑨治小儿疳疮蚀鼻:熊胆半分。以汤化,调涂于鼻中。(《圣惠方》)

  《本草经疏》:熊胆气味与象胆同,其所主亦相似。凡胆皆极苦寒,而能走肝、胆二经,泻有余之热。小儿疳积,多致目内生翳障者,以肝、脾二脏邪热壅滞,则二脏之气血日虚、闭塞日甚故也。用此泻肝、胆、脾家之热,则内邪清而外障去矣。如不因疳证而目生翳障,及痘后蒙闭者,多因肝、肾两虚,宜滋阴、养血、清热为急,诸胆皆不得用。

  《*辞典》

点击“阅读原文”!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daia.com/qdry/5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