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游江淮请您来丨西山日出晓烟浓,怪石盘
< 远离都市的喧嚣 走进荆山 寻幽访古 追寻一段属于自己的静谧时光 荆山访古之旅(一) 荆山——卞和洞 荆山位于怀远县城西南,与涂山隔河相峙,海拔高.4米。荆山之名,最初见于《水经注》,因其在淮河西岸,当地人又称为西山。明杨瞻《谒启王祠》诗云“西山日出晓烟浓,怪石盘旋似卧龙”,咏的便是荆山。 荆山面临淮水,四季景色怡人,是远近闻名的天然佳境。卞和洞、白乳泉、大圣寺、凤凰池等众多自然景观与人文遗迹,在这里交相辉映。 摄影:陈孔 “荆山有玉名天下,玉去山存县治幽,九涧只从松顶落,八河旁绕石根流······”每值春秋佳日,荆山是游人乐于登临的去所。若于极顶眺望,四围的水光山色,可尽收眼底,怀远周边一览无余。 荆山,有号称天下第七泉的白乳泉,有闻名遐迩的卞和洞,又名抱璞岩、抱玉岩,相传为卞和献玉后的归隐之所。洞周怪石嶙峋,嵌崎磊落,危悬奇险,蔚为大观。洞左一石,如天外飞来,形若雏凤,势欲凌空,游人历险跻攀其上,大有飘然腾霄之趣。 卞和洞亦名抱璞岩、抱玉岩,相传为春秋时楚国人卞和采玉处。洞由巨岩天然巧成,石型圆润,石表青翠。洞中可容数十人,夏日暑气不侵,冬季温暖如春。岩壁有“青螺石帐”镌字,置身其中,仿佛入玉珠帐里。古人“白璧连城无双产,古洞青螺有旧题”诗句,正是此间写照。 卞和洞与涂山主峰隔淮相对,为怀远荆山的一处胜境。游人登临,要先经过衙后街,沿着山岗漫坡的石阶,经过"酸腿岗"后,才能到卞和洞的附近。 《韩非子·和氏》记载:春秋时楚人卞和伐薪于荆山得美玉,他将此宝献给楚厉王,竟被砍去左脚,随后武王又砍去他的右脚。"和乃抱其璞而泣于荆山下,三日三夜,泪尽而继之以血。”诗仙李白在《古风五十九首》中云:"抱玉人楚国,见疑古所闻。良宝终见弃,徒劳三献君。"——卞和献玉及后来"完璧归赵"的典故由此而生,千古相传不绝。至今民间仍有"有眼不识荆山王"的说法。此洞上方过去有白云堆,传为卞和采玉处,又称采玉坑;下临濯玉涧,传为卞和获宝濯洗尘垢之处。洞下有仙桃石,昔日有梓童阁,旧藏唐宋以来诗文碑刻,遗址尚存。置身洞中,如入玉珠帐里,前人在洞壁上勒有"青螺石帐"四字,还有明朝御史李循义手书之《泣玉论》。 站在卞和洞外,向东南可见一片断壁残墙。这是当年怀远青云楼旧址。古人早就把这里视为揽胜之地。明代万历二十三年,县丞陈世佩等捐资建了青云楼。它坐西面东,依山就势,错落有致,环境清幽,是历代文人雅士聚集之地,并有古戏台一处。可以说,它是怀远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一处见证。卞和洞为天然卵形巨石横嵌竖架凌空危悬叠成,石表青黛,苔痕斑驳,洞广如屋,可容数十人。六十年代初,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到此观赏后,认为这是远古时期的地壳运动掘起后,形成的岩石堆叠现象。这座地处江淮丘陵边缘的山峰,由于曾经是大海,那些堆叠的巨石长期受到海水冲洗,形成了今天的卞和洞这一带的圆溜溜的巨石。 荆山访古 观赏青山绿水的秀美风景 感受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 来源:怀远县文旅 排版:怀远县妇联 征稿启事 “怀远女性”是怀远县妇女联合会官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daia.com/qdry/12522.html
- 上一篇文章: 鲁村,有一只白鹭鸶飞过浙江日报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